为什么发现的古墓都是一些王公大臣以及皇帝的墓,古时候县官那么多,怎么很少人发现?

行动是第一生产力


没有发现吗?

是谁说发现的古墓都是王公贵族或者皇帝墓?殊不知因为各种原因所致,现在出土的古代墓葬很多,不仅有古代一般富贵人家的墓,同时也有县官墓葬,其实出土更多的是古代平民百姓的的墓葬。所谓王公贵族的墓葬只是占少数,更多的是被盗墓逼的来抢救性发掘。

因为出土了不少各种墓葬,所以就有不少有研究价值的古尸。而古尸的保存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而且保存古尸的地方也不可能一味的扩建。有时候取走了有研究价值的文物之后,就把古尸原地掩埋,恢复墓葬原样,做好标记待以后再说。故关于发掘古墓的具体情况,也就考古工作者知道。


考古价值不一样

出土最多的就是古代普通墓葬,很多古代普通墓葬通常的研究价值就是其墓葬风俗而已,当然有一些身份的还会研究其墓志铭,不过通常来说考古价值相对较低。也有考古价值较高的普通墓葬,比如西域那边的某些唐代墓葬,当时古人使用纸做的棺材,而其用的纸则是唐代当时官府废弃的文书,这个在当时可能一文不值所以用作了普通墓葬的棺材,而在如今就有很大的研究价值。但这种情况毕竟是少数,大部分的普通墓葬综合考古价值较低。

但古代大型墓葬就不一样了,其出土的文物不仅可以考究当时的工艺水平,而且里面很多的古籍更是巨大的一笔财富。特别是那些如今亡轶的古籍或者一些与流传的古籍或者史书不一样或者没有记载的史料等等。地下的史料往往是如今研究历史的又一大途径,这些地下史料一般集中在古代大型墓葬出土。比如刘贺墓就出土了刘贺写给汉宣帝的文书,这就是流传史料中没有的。



最后再来说说为什么普通大众只知道某某贵族墓出土了,这就是现代传媒的作用了。我们通过传媒这个中介可以知道很多发生的事情,但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只有热度高的新闻才能被全国所知,通常很多事情流传度不广。像是某某闹市或者大学发现古墓群,这种报道时常有,只是有些把热度炒高了就全国皆知了,有些热度很低就只有当地才知道,所谓发现古代县官墓葬的消息亦是如此。

有时候媒体也不知道某某地方出土了某某古尸,这其中包括古代县官的墓葬。如果有墓志铭那么还会研究一下墓志铭,这些研究出来之后最多也只是在当地的媒体报道一下而已,除非其事迹自带热度火到了全国。所以并不是说没有发现古代县官的墓葬,是因为你自己要么没有关注,或者考古人员并没有透露给媒体,所以当然就不知道了。


淡看天上月


盗墓是一个大行当,从业人员海了去!

二三十年前遇见过一个江西的老头,当时早金盆洗手了,病入膏肓了,在火车上讲得头头是道!按他的意思,中国除了那些没盗成功的墓(显眼处、后人强势、有人保护)……其他有点规模的墓他们行业的人基本上都盗挖过了!

中国每次战乱、改朝换代……必然造成阶层流动、治理混乱、世家衰败逃亡,顾不上祖墓了!至于为什么留下许多被盗的大墓,因都是用盗洞,谁盗完墓还回填?至于县令这种小墓就不一样了……他们归于小贼干的、是直接揭盖的、里面空间又小,风吹雨打就被填满消失了,久了墓碑等材料也当其他用途了!

据他说,当年管理不严的时候,到处聘牛的风水先生找古墓……


新晴辛静


其实县官的墓也屡有发现,这点如果你留意报道的话就可以得知,不过发现归发现,这些县官墓大部分被人为的自动忽略了,原因主要在于:

首先古人讲究视死如生,即生前享受什么待遇,有多大荣耀,死后也要按照相同的规格来安葬。县官与王公大臣皇帝陵墓相比,犹如大江大河与小溪,身份地位悬殊太大,自然陪葬品也少的可怜,珍品更不必说基本没有。那么问题来了,发掘坟墓,本质上来说是寻找珍品的,县官里面基本没有,那么发掘还有什么意义呢?所以就算被人找到也很难引起世人的关注。



其次县官的身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人年轻时为县官,随着年纪渐长,政绩突出,官职上升,到老了肯定会以自己当官最高的官职规格来下葬,比如清朝康熙年间的张令璜就是从县官做起,最后做到大理寺卿的高官位置,他的墓如果被发掘可以说是王公贵族,而不会说这是一位县官的墓。


其三还和一个人的名气有关,王公贵族和帝王他们的一举一动会影响历史的走向,而县官处于官场的末层,他们很少有值得流传世间的功绩,相比之下发掘县官的墓意义不大。

其四规格不同,王公贵族墓地的规格远大于县官墓地的规格,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公贵族墓保存的几率远大于县官墓。

最后让我想起网络上流传的关于西安修地铁的那个段子,大意是修3号5号6号线时挖出了唐朝公主,大臣的墓地,而修8号线时发现了清朝一个小官的墓,然后问怎么处置,答复是让工人随便挖挖,把有价值的文物取出就好。

下面这个图片就是我说的那个对话

这个段子很好的映射了题主的疑问,县官墓地在陪葬品,名气,规格等方面都不如王公贵族,世人怎么会对他们有印象呢?


历史这点儿小细节


问主的看法完全不对,目前考古发现的古墓,当然不全是王公大臣以及皇帝的墓了,普通人,包括古时候县官的墓,也发现的很多啊。

但有所不同的是,王公大臣和皇帝的墓,一旦考古发现,有价值和陪葬品特别多,考古价值特别大,所以,新闻宣传得扑天盖地,大家都知道了。

而普通百姓的墓葬,甚至县官的墓葬,陪葬要么没有,要么,几乎毫无价值,可能只有一些民俗民风的价值了,媒本懒得关注,考古者也觉得没有必要研究。

只是县官的墓被发现,不被报道罢了,发现的,也多了去了。最近,我们北京地区,还发现一处大型的明代墓群,但就是普通人的墓群,这个新闻,根本无人关注。


董江波


有身份的人,一般会进墓葬群。身份一般的,都葬在自己家族的祖坟中了。

陪葬品不多,没有保护性挖掘的意义。

即便有,也被盗墓贼光顾了。

真正值得动用文物局力量,进行保护性挖掘的,都是大墓。所以你才会这么认为。


豆叔讲故事


县官很少有在任上去世的,做了县官,到死的时候,要么升职了,变成了王公大臣,要么卸任了,变成了平民百姓。


清淡滋味坊


王公贵族墓地的规格远大于县官墓地的规格,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公贵族墓保存的几率远大于县官墓。

王公贵族有特权,,等级高,有钱,有资格;县官特权少,等级低,钱少,资格低。就像现在埋在某个地方,你得有那个资格,能够埋在那个地方是一种荣誉,一种光荣。

王公贵族的墓聚集全国的能工巧匠,精心制作,例如湖南长沙马王堆墓,深挖,20多米深,棺木里三层外三层,密封,倒入石灰,地面堆得像小山似的,县官哪里有这么大的财力和权力调动全国的能工巧匠,平民百姓有的薄皮棺材,有的芦苇一卷,有的直接填沟壑了。

随着时间流逝,县官棺木尸体腐化,风化,混于泥土,是自然原因。人们心中仰高贬低是社会原因,人们虽然痛恨王公贵族的富贵特权,但是心里也惦记着他们的财产,千方百计寻找他们的墓,县官的墓没有多少油水,付出与收获不成比例,划不来,几乎无人问津了。

从墓葬就可以看出,人们是不平等的,分等级的。有身份的人,一般会进墓葬群。身份一般的,都葬在自己家族的祖坟中了,陪葬品不多,没有保护性挖掘的意义。挖县官的墓没有多大意义,或者早已猜到墓内东西已经风化了,留不下珍贵文物。

真正值得动用文物局力量,进行保护性挖掘的,都是大墓。

特权大小,等级高低,财富多少是造成这样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现在,这话也施用,你想埋某个地方,得看你有没有资格。





历史风雅颂


咋看问题,傻得不成立。稍作思想,会意识到它点中了历史的命脉。

本来,何为历史?过去的人类存活的痕迹,古墓就是其中之一。然而,我们只见王公大臣皇帝墓,未见县官,言外更无万民,这个“见”是真的,我们见到历史也是真的,可是,它不是完全的,仅是真历史一角,而且,是很小的一个角,真历史99.8%以上的内容我们毫无所知,或假装不知,也无人发现。那么,我们所见所学所知的历史,相当于一个人一颗牙齿上残存的渣滓,这点残存的渣滓与这个人就那么一点点联系,却被我们拿来认识这个人的全部。我们大家认识的历史,编写的历史,恰恰是这样的东西。


通用汉语研推


这样说吧 举例说明:朱重八(朱元璋)他爹朱五四死的时候别说固墓了 连埋的地方都没有 后来还是地主刘德可怜他给了他一片地 把他爹朱五四给埋了。你就知道平常的老百姓顶多有个草席卷了挖个坑埋了 ;时间长了 就什么也没有了 这样说楼主可明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