赳赳老秦,共赴国难:我大秦帝国之裂变

就剧论剧,不扯什么历史的真实,谁还不是被打扮的小姑娘了。(史盲要给自己找对借口)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我大秦帝国之裂变

大秦帝国之裂变

吹爆剧情、服装、道具、场景、演员、音乐,以及涌上心头的很古的东西。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我大秦帝国之裂变

商鞅如果去别的国家会怎样?

不会怎样。


因为没有哪个国君会像秦孝公嬴渠梁一般,用人不疑到,观众都疑了,嬴渠梁仍对其深信不疑。


所以商鞅变法的成效,是商鞅与嬴渠梁合作的结果,二者缺一不可。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我大秦帝国之裂变


嬴渠梁是青山,巍峨坚定,是一个岿然不动的平台,他就站在那里,纵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给予商鞅以最大的坚持,让他能够在内外交困时放开手脚,大行变法;


商鞅是松柏,灼灼其华,以一颗士子的澄澈之心,在积贫积弱的秦国,有幸牢牢植根于青山上,凛然变法,百折不回,法律的基石夯实无比,才有了后来的扫国与统一。


君臣做到了这个份儿上,已然远远超越了这个传统的君臣间有些桎梏愚昧的关系。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我大秦帝国之裂变


是刎颈之交,同生同死。


超越了刎颈之交。商鞅在知嬴渠梁大限将至时,说如果不是要在其身后巩固变法,稳定这大变后各方势力涌动的朝局,他必定追随而去;


嬴渠梁也知死后,商鞅的公仇私怨必然厚积薄发,于是为商鞅铺排了密旨、封地,保他性命无忧。


总之,是为了对方,为了对方的宏愿不搁浅,为了对方的性命不牺牲在自己的宏愿上。这些努力,都贵重过那刎颈间的烟消云散。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我大秦帝国之裂变

商鞅与嬴渠梁的相互信任的过程,也是秦国变法决心愈坚、依法依例稳步施行的过程。渭水大刑是重要一节。


渭水淌着血。秦人的大好头颅,没有被虎视眈眈的列国斩落战场,却熙熙攘攘地,落满渭水之滨。


没有人否认,老秦人不怕死。不怕死的品质可以解读为,勇悍,血性,悲慨,磅礴。可也不是这个死法


正因为这种品质,一到夏忙,秦人为粮为水私斗成风,常常死伤无数,禁不住、管不了。这年,又有守旧的世族宗室煽风点火,死伤尤为惨烈。他们笑着看商鞅和嬴渠梁怎么将变法进行下去,他们这样奸笑狞笑坏笑着的同时,从来不去想,那死伤的都是秦国的子民,那死伤的秦国子民甚至刚刚从战场上死里逃生。


这是商鞅与嬴渠梁在法治上的唯一一次分歧。

或者不是分歧,只是这七百多血淋淋的、史无前例的数字,嬴渠梁承受不住这样的沉重。


可事实摆在眼前,这七百多人,要么带头私斗,要么杀伤众多,铁证如山,按律当斩。


嬴渠梁和商鞅辩了三天三夜。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我大秦帝国之裂变

字字珠玑,不用口若悬河。吵架这种事,君上就没赢过

最终,商鞅成功地说服了嬴渠梁。毕竟心痛这七百多人的性命,与心痛秦国的法治之路止于此和可能因私斗损毁的更多人命相比,后者,无疑更让人心痛。


秦人明辨是非,斩杀前后,无一人喊冤。


而我想说的后话是,或许他们没有更好的办法,但当真万物刍狗,人命草芥。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我大秦帝国之裂变

太子两傅替太子嬴驷受刑,成为其后的主线开端。


这两个老师当得真的太窝囊无奈惨了。少年人像见风使舵的墙头草,嬴驷偏信变法有损,却不知道对世族有损,对平民有利。本身就窝着火,又见到平民缴粮以次充好,新法竟欺侮到我太子头上,更是怒从胆边生,哪还有什么思考的能力。那股子热血涌上来,手起剑落,杀了三十多人。


时嬴渠梁不在,由商鞅一手处理。事涉太子,十分烫手。包庇与新法不和,遵法与王室不和。可到商鞅这里,王室贵胄怎么抵挡得了变法的必然。于是,太子因年幼未受刑;教导太子失职,太子首傅嬴虔被劓刑,太子右傅公孙贾被黥刑并发配作苦役。


而太子首傅嬴虔,是国君嬴渠梁同父异母的兄长,是秦国的一员猛将。当年,秦献公传位,公子虔自断一指,写血书,以证自己绝无至尊之心;秦献公丧期,嬴渠梁手臂被妹妹刺伤,公子虔起初站在妹妹一边,杀战俘以报父仇,但是渠梁这个心机小boy,忆了几句两人儿时,公子虔立时泪流满面,声声关心着渠梁的伤势;渠梁即位,公子虔先声夺人,全力支持辅佐新君,截断了所有质疑的声音;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我大秦帝国之裂变


商鞅开始变法,渠梁怕商鞅无权以号令,公子虔将左庶长之职让给商鞅,这才降职到太子首傅。公子虔是为了商鞅的变法,才去当了这个名不副实的太子首傅,现在,太子有过,反要割他的鼻子。


护法之心再坚,也受不住这天大的委屈将之击垮。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我大秦帝国之裂变


公子虔的心,凉透了。自此闭门不出,战场朝堂,再也没有他的身影。他就那样,戴着铁质面具挡住鼻子,在门户紧闭的府邸,看着那丛生荒草,像自己的复仇之心一样疯长。


渠梁回来,锥心之痛可想而知。他的兄弟,受此奇耻大辱,原因在他的儿子,根源在他的新法。


什么都没有新法重要。否则他也不会对着自己的母亲说出,如果需要,所有人,包括自己,包括自己的母亲,都是新法的棋子这样的话。


但此时,面对兄长,渠梁还是热血上涌,说,大哥,我们杀了卫鞅,重回陇西。话虽意气,却足见渠梁对兄长的看重,对兄长受伤的不平。


可连公子虔都明白,变法重要,已经不是自己所能及的;变法重要,能将秦国从穷弱中解救出来。公子虔是个满腹委屈的王亲,他更是怀着殷殷热忱期待秦国富强的秦人。他不恨变法,他只恨商鞅,所以他的复仇就是斗命长,等待渠梁和商鞅其中一人先死,他就除商鞅,或者篡王位。


公子虔更像是个江湖人,有仇必报的,以血换血。哪怕知道这背后千头万绪的原因,哪怕这个刑罚也是自己心甘情愿服的。这点子复仇的意志,也成为他苟活的信念,成日在府邸被复仇之火烧蔓,可人毕竟只是等待着,不再建功立业,也就不会像渠梁一般,身为国君,殚精竭虑而英年早逝。他终于熬死了渠梁,除掉商鞅而一雪前耻。


也是个励志的人啊。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我大秦帝国之裂变

虽然嬴渠梁的官配是商鞅,但是编剧还是分别给两人安排了异性感情线的。安排得十分强行。


商鞅那边,一个灵魂伴侣白雪,一个日常助攻荧玉公主。

白雪像开了天眼一般,拥有上帝视角,把商鞅看得明明白白,把自己和商鞅只能长相知不能长相守的未来安排得彻彻底底。太子一事过后,商鞅得罪了除渠梁、太后和公主以外的所有人,如果不与荧玉公主成婚,那么也会失去太后和公主的支持,到时渠梁一人之力,独木难支。


之后商鞅的反应十分苏,但是放在正剧里就是蠢了。恋爱脑的商鞅要和白雪私奔。普天之下,又不是只有秦王土。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我大秦帝国之裂变


然后白雪的反应又理智得不像国产剧的女性。她说,我比你更懂你的心。商鞅是为变法而生的,纵然他一时兴起去深山老林里私奔,也会时时记挂着变法这个未完成的理想。白雪之所以对他倾心,也正是因为他为理想而散发的光芒万丈。没有了灵魂,商鞅迟早会怨天怨地,怨己怨她,然后枯萎,凋敝。如此,他们的爱情也随之散去了。


明明可以在一起的,让我想到了《琅琊榜2》。平章是可以活下去的,代价是解毒后昏迷一个月,但月间外军入侵,父王和国土,危在旦夕。蒙浅雪行大礼求他为了她留下,他答应了。随后蒙浅雪自己否认了,同样地,她也能够他这次留下之后,最终两人会无法面对对方和自己,而形同陌路,分道扬镳。于是成全了他,放弃了他的生命,和原本两人能够相守到老的可能,让他能够挥师止损。


我欣赏能有人能够了解对方,比对方了解自己还要深刻透彻;我又讨厌这结局。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我大秦帝国之裂变

相比商鞅,渠梁的感情线简直草率。


墨家弟子玄奇的戏份,撑死不到一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到令人发指。她的作用好像只是为了烘托男神嬴渠梁的,烘托他用情至真至纯,十几年心里只有一个柏拉图式的女人;烘托他国事繁忙,枕戈待旦,十几年时间这么长,还是无暇面对自己的私情。


初见的设计清浅悠长。漏夜助主人赶走刺客,谈毕后告辞,不想将剑落在主家桌上,引得主家的孙女玄奇追出来送剑。


嬴渠梁身为一国之君,忍辱负重,举步维艰;但是一遭遇儿女私情时,就会跃跃欲试地展露小心机。


故意落下剑,让人出来还,再多说几句话,加深印象。这个心机小boy。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我大秦帝国之裂变

再见赠剑

后来墨家辩论的戏,被剪得七零八碎。那是两个人相处最长的一段,我们的国君甚至过了几天村汉的田园生活,听玄奇如何在乱象的战国自给自足,两棵桑树就够。这是渠梁难得的几天,没有国事在肩的小确幸。


玄奇带着渠梁去墨家总坛,总部还是什么我忘了,总之名字很有江湖大佬的风范。渭水重刑后,墨家对秦国酷刑颇为不忿,甚至出手刺杀嬴渠梁和商鞅。


嬴渠梁作为国君,身边不带一兵一卒,非要让玄奇带着去墨家。他尊重墨家的精神,同样希望墨家能够明白秦法之合理有序,不在苛待百姓,而在安民富民。


他带着那柄长剑去了墨家,直报姓名,像羊入虎口一般。后来辩论出现崩盘,

墨家弟子胡搅蛮缠,直取其性命。渠梁将剑放在地上,对方不是不认同法治,甚至都没有在听的,那打起来有什么劲,索性束手,护法殉国,死而无憾。


不得不说命都不要是真蠢,你还是一个国君呢,你死了不顾自己的国家了吗。可是如此慷慨赴死我又觉得好感动,这般风范,这般凛然。


果然合理的、循规蹈矩的事情都不足以让人感动。


再见玄奇,就是十几年后了。渠梁行将就木,身边无一人察觉,却被神医诊断出,十几年了,心中有痴情,催人肝肠寸断。


仿佛国家和玄奇就是矛盾的,顾此必须失彼。没有那么必须,玄奇作为墨家子弟,忙顾将墨家思想整理成册,也不见得十几年连面也见不上一个,她云游四方,

渠梁曾几次到田园处寻觅未果,他做出了努力;可是玄奇什么都没做,秦都咸阳就在那里,秦国国君就在咸阳,她没有找他。或许觉得来日方长,结果在得知渠梁只有半年时光时才与他大婚,最终只收获了半年的相守和临死前的来世之约。


虐就非得虐成这个样子。情有独钟,两情久长。来世之约什么的都是耍流氓。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我大秦帝国之裂变

将嬴渠梁视为男神的原因,更是他的礼贤下士。这其中又包括各种素质,虚怀若谷,从善如流,用人不疑,坚忍不拔,百折不回。甚至可以总结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我大秦帝国之裂变


我们都希望别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大公无私,鞠躬尽瘁。

我们希望这样的别人就在自己身边,就是自己的父母,老师,朋友,同事,这样自己可以占尽便宜。


这就是我将嬴渠梁视为男神的原因。


他推出求贤令。意在求贤,他舍弃那些不咸不淡的招聘启事,真正将重心放在一个“求”字上,细数往上数位秦公的功业荒疏,好战远民,往祖坟上刨自己祖宗的治国缺点。这样承认错误的勇气和胸襟在朝堂上必然被泼冷水,然而渠梁力排众议,求贤就要表现诚意,求贤还端着个架子,之前的招聘广告怎么能求来贤,就这么发出去!


哇好霸道好喜欢。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我大秦帝国之裂变


他三见商鞅,是商鞅对他的试探,试探他是不是个明君。前两次,渠梁被商鞅气走了,这人说的什么治国之道,用这道理治国的国家都亡国了,他来这里坑蒙拐骗的。另有景监的再次举荐,和商鞅深入秦地考察三月的综合表现,让渠梁三见商鞅,最终实现变法。也是

春秋战国才有这般气象,放在后来那些朝代,第一见即枭首了吧。


最猝然临之剧情的人物,是田常。


求贤令一出,引来列国士子纷纷来秦。以田常为首的士子,从一开始就对秦国、对秦君不对付,少有人能够尊重弱国,更何况恃才傲物的士子。他们对秦国不直接安排官职颇有微词,别国都是士子来国直接委派的,你秦国弱小贫穷,在这里摆什么谱,装什么象。


然而他们面对的国君,不是别人,是嬴渠梁。渠梁一个作揖,向诸位士子说明,欢迎,感谢,但不会立刻委派。出钱出物,让士子周游秦地,考察世俗,等回来根据各位能力委派官职;如果你们不喜欢这样的方式,也可以,赠财赠物,作车马费返乡。


数月后,士子回栎阳面君,呈上写好的谏言。


又是田常,谏言没有,写了秦国恶政十陈:穷兵黩武,股息戎狄,君道乖张,吏治暗昧,贬斥私学,田制混乱,私斗成风,蹂躏民生,崇武贬文,不开风化。


人不怕别人说三道四,人就怕别人的说三道四都切中要害。


十陈切中要害,所以渠梁身后的臣子才愤怒不已。而渠梁,是悲痛国之残缺,感念士之慧眼。更加珍惜名士,希望他们能够留秦整顿。


田常要走,是心虚了,我这样批评你,你还这样姿态放低地求我留下,我面子上过不去。于是

渠梁再次挽留。


其他士子的心也散了,毕竟他们和田常一样,对秦小视在先,受渠梁挽留在后,人都要面子的,大家都想走。


田常看到人心惶惶,向渠梁作揖,他之前都是微微一福,眼高于顶,头也从来没有低下过。这次作揖的时间格外长,弯腰程度也分外深。


“君以国士待我,我自当以国士报之。田常当以一腔热血,昭秦公之明。”然后拔剑自尽。


我真的震惊了,自杀来得太突然。他说一腔热血那里,我真的由衷地感到大快,这个田常虽然有些骄傲,但是有才有节,

他可以助秦国少走许多弯路,是治国安邦的得力助手。


谁承想一腔热血不是未来的抱负,是实在在鲜辣辣的热血啊。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我大秦帝国之裂变


这突如其来的自杀,是士可杀不可辱,更是士为知己者死。


田常去撕整个秦国的脸,没想到渠梁宽厚,不以为忤,待之以诚,再不可一世的人也承受不住这般礼遇,更何况田常是名士,他自觉受辱,于是拔剑自尽;


如果只是受辱自杀,那田常也不过如此,毕竟这辱是他自己招惹的。可是他看到的是,随着自己的这番言论而后离秦,引得其他名士也有这般想法,他没有阻挠他人报秦之心,但他人亦有田常的自取其辱之感,纷纷想要离秦了。想要以国士报之的田常,发现这人心纷乱是自己导致的,于是用自己的一腔热血,向这些名士证明,向天下名士证明,秦国的治国决心,秦公的求贤明断。


求贤令上多了名士的血,天下名士更向秦国倾斜,这就是田常为知己者死。


我以我血荐秦国,乃真国士。


在豆瓣上看到一句话,那个时候的人总是容易用力过猛。


动不动要上升到死生的境地,受辱了要死,为知己要死,为红颜要死,为君为国要死,你信我我甘愿赴死,你不信我我以死明志。感情浓烈不足以用其他方式表达,死,便是我至高至诚至纯的表达方式。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我大秦帝国之裂变

秦国密使景监扮作魏商,赴魏国,设计巧合和商鞅下围棋。大盘灭国棋,执子双方抓周,抓到哪个国家的周就代表那国对弈。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我大秦帝国之裂变

景监小天使

商鞅先抓到了秦国,景监一愣,自己抓到魏国。时在魏国,酒肆里魏人居多,几乎一边倒地支持景监。

景监向商鞅请求交换所执国家,还美其名曰,秦国弱小,我执魏胜之不武。

其实是身为秦人,心系秦国,连下棋这样的事也不想和自己的国家作对。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我大秦帝国之裂变


十多年后,商鞅去找白雪,遭人伏击。

白雪身负武艺,直接抽出了商鞅腰间的软剑御敌。

那软剑是当时两人定情时,白雪环在商鞅腰上的。说日后我不在你身边,这软剑就如同我一样,环抱着你。

十多年了,商鞅的腰上一直环着软剑,而白雪也知他一直环戴,大敌当前,二话不说,抽剑使用。

这得多信任彼此。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我大秦帝国之裂变


渠梁找来巨石,请工匠雕刻“国耻”,又以国君之血流入两字的石槽中,几欲失血晕厥。太后心疼,劝说不要逼自己太狠,忧国忧民,太切伤身。渠梁回道,没有权衡得失的资格。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我大秦帝国之裂变


流放太子嬴驷后,渠梁对商鞅说,自己本身对这个孩子也有亏欠,嬴驷出世即丧母,又国事繁忙,没有好好管教他,导致他铸成大错,这也是渠梁的责任。

啊男神不愧是男神,勇于反思,从不推卸责任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我大秦帝国之裂变


玄奇在得知渠梁只有半年的寿长,快马赶往咸阳,要和渠梁大婚。渠梁的第一反应不是高兴,而是担忧。担忧玄奇在墨家还有要务,就这样来陪自己,对墨家事务可能有损。

虽然命不久矣,情意的女子相伴度余年,该是无比欣慰,但渠梁想的还是你来陪我,会不会耽误你。

着实不敢相信这样人设的真实。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我大秦帝国之裂变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我大秦帝国之裂变

这虚高的评分9.3,真的不至于。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我大秦帝国之裂变

大约是观众被《芈月传》伤害后的怒气冲冲,又听说隔壁《大秦帝国》系列服装、道具、演技、格局优秀坏了。想想被前者耽误的时间,又将两者一对比,分就往高了去了。


我承认以上都是好的,但是任何的好都不能和剧情相抗衡。剧情是真的拖,我甚至有冲动想剪个不拖版(就容我想想);

群演没有演技是让人出戏的,我君渠梁眼珠裹在眼泪里,看望秦军将士,我恢恢秦军目中无神还面无表情;

每次打仗都让我害怕,不是因为它展现了战争的生猛残酷,而是太长的战场表现只想让我知道谁赢了,血腥的场面看多了会麻木;

商鞅的感情戏太多了,作者自带入白雪角色,和商君谈了一场旷古绝恋;

我知道画面偏暗是为了表现历史的厚重和战国的沧桑,可是这也太暗了,

我都看不清演员的脸了


给商鞅设定的结局,我想起《大卫·戈尔的一生》,理想主义者都是找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