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濁酒一杯念家萬里,歸家無計怨未勒燕然

漁家傲·秋思

宋代: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秋天的到來使得西北邊塞的風光大不一樣。大雁又急匆匆的飛回了衡陽,絲毫都沒有想要停留的意思。黃昏時分,聽到了號角吹起,邊塞特有的風聲、馬嘯聲、羌笛聲和著號角聲從四面八方迴響起來。千里連綿起伏的群山當中,炊煙裊裊升騰,夕陽映照著孤零零的那座城門緊閉的孤城。

飲一杯濁酒,情不自禁的想起了萬里之外的家人,可是眼下戰事未平,敵寇還未打敗,還沒有歸家的打算。遠遠的聽見羌笛那悠悠的聲音響起,天氣寒冷,滿地霜雪。也已經入深,可是依然難以入睡,將軍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頭髮花白,士兵們不知不覺留下思鄉的淚水。

飲濁酒一杯念家萬里,歸家無計怨未勒燕然

“塞下秋來風景異”,這首詞以寫景作為開頭,一下子便直接將讀者代入到了作者當時身處的邊塞環境。雖然明確地點明瞭時間是秋天,地點是在邊塞。可是卻沒有直接了當的告訴讀者秋天邊塞的風光究竟是自己喜歡的還是不喜歡的,只是簡單的用了一個“異”字來形容。

“衡陽雁去無留意。”大雁又急匆匆的飛回了衡陽;“衡陽雁去”“雁去衡陽”。到了這裡不由得讓人發問:為什麼是衡陽而不是別的地方?據說古人相傳,北雁南飛,到衡陽而止。所以大雁兒毫不留戀地成群結隊的離去,似乎給作者感到一種被拋棄的感覺,於是也倍感孤獨。明面上看著是寫大雁,其實更是在寫作者的內心。大雁可以離開,可是人卻不能。不得不讓人聯想到作者似乎在羨慕著那些離開了的大雁,羨慕他們能夠隨意的離開,而自己為了守護邊疆,卻不得不留下。自己的內心又何曾不想離開呢?

飲濁酒一杯念家萬里,歸家無計怨未勒燕然

“四面邊聲連角起”,這是寫邊塞的聲音,而在蕭索的邊塞能有什麼動人的聲音呢?總不會有著江南的琴瑟絲竹之音吧?除了蕭索的秋風聲,邊塞胡笳,烈馬嘶鳴,羌笛悠悠,以及邊塞的號角,還能有什麼?可是這些聲音隨著邊塞號角之聲不斷響起,“連角起”透露著這聲音是擁有力量的,是雄渾的,有力的,像是在訴說著邊塞軍卒為守護邊疆那強有力的決心。

“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山勢層巒疊嶂,長煙落日映孤城。邊關的孤獨的城池已經將城門關上了。通過這副場景可以看到,邊塞暫時還沒有戰爭的烽煙,所以他還能看到長煙落日一片祥和的景象。可是,“孤城”卻早早的“閉”上了他的城門,又從側面可以看出邊關守將片刻都不能放鬆警惕。一派嚴陣以待的樣子。由此體現出邊塞守士們盡心盡力守衛邊關的平淡而又日常緊張的生活狀態。

飲濁酒一杯念家萬里,歸家無計怨未勒燕然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邊塞軍人哪有不會喝酒的啊?邊塞生活已然很單調了,只有喝酒才能感到有點意思。可是一邊飲著濁酒,便要情不自禁的思念著家裡的親人和家鄉。越是到了深夜,對家鄉和家人的思念之情也就更加濃烈。不是不想回家去,只是守衛邊關的職責讓他們不能像大雁一般。所以,若是要想回家,不僅要守衛邊疆,還要主動出擊,徹底擊敗敵人,如此才能沒有後顧之憂,回到家人的身邊。所以“燕然未勒歸無計”。《後漢書·竇憲傳》記載,公元89年,東漢將軍竇憲打垮匈奴進犯,乘勝追擊,“登燕然山去塞三千餘里,刻石勒功”而還。所以作者也希望自己能夠想竇憲一樣能夠“勒石燕然”。這裡體現了邊關戰士們都希望戰勝敵人,守衛家國,建立功勳的渴望。所以他們為了心中的信念,自願守衛邊關,驅逐敵人。


飲濁酒一杯念家萬里,歸家無計怨未勒燕然


說到此處,讓我不得不聯想到《岳飛傳》中的一句話“敵未滅,何以家為”。我想他們的內心應該都是一樣的吧。盼望著驅除韃虜,守護家國。只是不得不受到執政者政策的重重阻撓,使得心中暴富

“羌管悠悠霜滿地”,遠遠的聽見羌笛那悠悠的聲音響起,天氣寒冷,滿地霜雪。承上啟下,進一層強調邊防軍人想家思鄉的情緒,並由此而寫出全體將士憂國的情狀和感慨。

“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夜深了,可是守邊的人為何不能入睡呢?守邊的將軍都已經頭髮都花白了,還依然在守衛這邊關,這是為何啊?年輕的兵士們為何還要落淚呢?是因為思念自己的家人啊。可是隻是單純這樣嗎?何人不想老了安享晚年?誰又不想能夠和家裡的人共享天倫?只是“燕然未勒歸無計”啊。


飲濁酒一杯念家萬里,歸家無計怨未勒燕然


每讀這首詞,都讓人感覺多少有些淒涼還有些傷感,可是詞中的悲涼、壯闊、深沉又是那麼的強烈。就在這悲涼、傷感中,悲壯的英雄豪氣似在心中迴盪著。“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這首邊塞詞,既表現守邊將士的艱苦生活,同時結合作者的生平遭遇,也暗寓著對當時執政者重內輕外政策的嚴重不滿,愛國激情,以及對家鄉家人的思念,主動衛國守疆,無奈與家人分離。將軍白髮生,征夫夜流淚。構成了將軍與征夫思鄉卻渴望建功立業的複雜而又矛盾的情緒衝突。通過全詞對邊塞景物的描寫,以及氣氛的渲染,委婉地傳遞給讀者。使我們越發的感同身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