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杀三子的人伦悲剧——亲情不敌枕头风


一日杀三子的人伦悲剧——亲情不敌枕头风

唐开元二十五年四月,唐玄宗李隆基将自己亲生的三个儿子: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先是废为庶人,随后又在同一天杀害于长安城东驿。李瑛在当太子的时间里,从来没有做过什么太出格的事;李瑶和李琚更是学识渊博,三兄弟在同一天就这么被杀了,人们都不禁替他们感到惋惜。

唐玄宗李隆基共有30个儿子,其中有七个儿子早夭。唐开元三年,唐玄宗考虑立皇太子时,由于皇后没有生儿子,而长子在打猎时又被猛兽抓伤过脸,也许是觉得形象不太光辉,不适合当太子,唐玄宗只好选择了第二个儿子李瑛为太子,李瑛的生母赵丽妃在当时也正得到唐玄宗的宠爱,如果没有后来一系列的变故,李瑛本可以安心地等待着坐上龙椅的那天。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唐玄宗要在同一天,杀死自己的三个亲生儿子,而造成这一血腥的家庭悲剧呢?

一日杀三子的人伦悲剧——亲情不敌枕头风

据史书记载:驸马扬洄与岳母武惠妃(寿王的母亲,当时极得玄宗宠幸。)同谋,陷害三位皇子(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制造了这出惊天的皇家悲剧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她的亲生儿子李瑁夺取太子地位。

唐开元九年,由于王皇后无子,而李瑛的生母赵丽妃当时正被唐玄宗宠幸。所以,李瑛被立为太子。与李瑛的母亲赵丽妃同时被宠的还有鄂王的生母皇甫德仪、光王李琚的生母刘才人。后来,唐玄宗又开始宠幸——武则天的孙侄女、恒安王武攸止和杨氏的女儿武惠妃。武惠妃姿色艳美,能歌善舞,遗传了祖姑母武则天的美丽、聪明、也继承了她的多疑与阴狠。唐玄宗对武氏相当宠爱,心计过人的武惠妃宠倾后宫。太子的生母赵丽妃、鄂王的生母皇甫德仪、光王李琚的生母刘才人,这三位王子的生母渐渐失宠,太子李瑛因为母亲失宠逐渐被皇上疏远,太子地位也岌岌可危。

一日杀三子的人伦悲剧——亲情不敌枕头风

武惠妃为了专宠,穷尽一切手段地对唐玄宗阿谀献媚,得到唐玄宗的专宠,不停地生孩子,共生有四子三女,但前三个男孩都夭折了。只有第四个男孩李瑁,从小就由唐玄宗的大哥宁王抚养,长大到七岁时,才从宁王那里回到了唐玄宗和武惠妃身边,封为寿王。唐开元十二年,武惠妃用尽尔虞吾诈等种种手段,终于扳倒了王皇后,开始觊觎皇后的位置。唐玄宗正宠幸着武惠妃也有此意,便询问群臣。御史大夫潘好礼上疏表示,武惠妃的叔公武三思与远房叔父武延秀都是扰乱朝纲的不法之人,为世人所不齿;而且现在已立太子,武惠妃又有儿子,如果让她统领后宫当皇后,难道还要跟着把太子也换了吗?此时的唐玄宗虽然很宠幸武惠妃,但还不糊涂,仔细想想让武惠妃统领皇宫和换太子的政治成本太大,便下决心放弃了这个想法。理想很丰满,可现实也很骨感,武惠妃眼看就要到手的皇后之位随之烟消云散,李瑛总算是渡过了政治生命中的第一波惊涛骇浪,保住了太子之位。

一日杀三子的人伦悲剧——亲情不敌枕头风

当年还是黄门侍郎的李林甫知道了内情,便乘机通过宦官向武惠妃表达他:“愿护寿王为万岁计。”武惠妃就多次在唐玄宗耳边提起李林甫的优点、长处,使得唐玄宗渐渐地关注起李林甫来。后来,李林甫便经常与武惠妃勾结,阴谋策划除掉太子后,让寿王李瑁取而代之。有几次,太子李瑛和鄂王、光王在诸王府内相见,谈及父皇对武惠妃的专宠,都不禁口出怨言。不想,此事被驸马扬洄得知,便立即告诉了岳母武惠妃。武惠妃即在玄宗耳旁哭诉,称太子拉帮结派,正在阴谋迫害她们母子。

玄宗听到此言后不禁大怒,因为他就是在景龙四年(公元710年),从潞州(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市)回到京师长安后,开始在皇帝的亲军万骑中,拉帮结派的开始发展自己的势力,最终在先天二年(公元713年),率领毛仲武、李令问、王守一、高力士、李守德等亲信发动“先天政变”,诛杀了左、右羽林大将军常元楷、李慈;太平公主的亲信贾膺福、李猷;宰相岑羲、萧至忠等人,最终逼杀太平公主,实至名归的掌握了皇权。由于自己上位的经历,玄宗的内心深处深深的忌惮着在皇族中出现的拉帮结派现象。

一日杀三子的人伦悲剧——亲情不敌枕头风

所以,当他听到三位皇子拉帮结派的消息后,当即就想要废掉太子和两位皇子。但朝庭正直的宰相张九龄说:“陛下践祚垂三十年,太子诸王不离深宫,日受圣训,天下之人皆庆陛下享国久长,子孙蕃昌。今三子皆已成人,不闻大过,陛下奈何一旦以无根之语,喜怒之际,尽废之乎!且太子天下本,不可轻摇。……陛下必欲为此,臣不敢奉诏。”并向玄宗痛陈历史上以骊姬、江充、贾南风与独孤皇后等人的故事,劝谏玄宗以史为镜,不能轻率的妄废太子。

最终在张九龄等人的一再劝说和力保下,玄宗才隐忍未发。武惠妃见没有达到要废除太子的目的,头脑发昏、恼羞成怒的使用了一着浑招,使她自己陷入了不利的局面当中。武惠妃想张九龄是首席宰相,对太子的废、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如直接去他那里疏通好关系,若能得到他的支持对自己要达到的目的,就有更大的胜算。

武惠妃派了一名心腹宦官牛贵儿去请张九龄,当着张宰相的面武惠妃一番梨花带雨的哭诉,使得刚正不阿的张宰相也觉得她楚楚可怜,引起了九龄要保护弱者的冲动。但是,当听到武惠妃要他在太子的废、立问题上高抬贵手,自己绝对亏待不了他时,正直的张九龄瞬间清醒了,也明白了武惠妃的目的。现在看来,这个女人的心机可是真不简单啊!

一日杀三子的人伦悲剧——亲情不敌枕头风

更可怕的是,她居然还想插手外廷,勾结宰相。要知道,唐玄宗李隆基当年可是在和武则天、韦皇后和太平公主等尔虞吾诈中成长历练出来的,他可以说比任何人都了解后宫和外廷勾结,会对皇权产生的威胁后果。玄宗此时还不是太昏,还没有到爱美人不要江山的地步,他可以宠爱一个美丽、聪明的女人,但他绝不会容忍一个有政治野心的女人,这可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底线啊!张九龄理所当然且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武惠妃,武惠妃的阴谋失算了。因为张九龄的保护,李瑛躲过了又一次惊涛骇浪,太子之位总算保住了。

但张九龄等朝中重臣这次死保太子的做法,却让玄宗从内心里感到太子的羽翼渐丰,已经在开始逐渐威胁自己的皇权了。阴险绞诈的李林甫敏感的窥测到了这一点,感到扳倒张九龄等朝中正直重臣的千载难逢的机会来了。

一日杀三子的人伦悲剧——亲情不敌枕头风

唐玄宗开创的开元盛世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力富强,进入史称的盛唐时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这时的唐玄宗开始沉浸在开元盛世的功成名就中,骄奢淫逸之心增长,逐渐沉溺于奢靡享乐之中。完全没有了先前的励精图治精神和改革时的节俭之风了。每逢商议政事,张、裴二相经常和玄宗据理力争,“九龄即得罪,自是朝廷之士,皆容身保位,无复直言。”“上(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资治通鉴》卷二一四页。)而奸诈的李林甫则一面巧伺上意,一面寻端觅衅,阴谋排挤、打击张、裴二相。开元二十四年末,正直的张九龄等人先后被罢官,李林甫的阴谋得逞,爬上了相位。唐玄宗李隆基重用奸相李林甫,朝政逐渐步入了江河日下的下坡路!

唐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四月,杨洄和武惠妃再次构陷三位亲王,说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他们三个,与太子妃薛氏之兄薛锈密谋要害惠妃。武惠妃便与扬洄等人设计,派人去召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他们三个入宫,说是宫中近有贼人出没,三位皇子神勇,所以想请他们帮忙除贼,而三位皇子没有多想竟然也答应了。

一日杀三子的人伦悲剧——亲情不敌枕头风

武惠妃接着又告诉李隆基:“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他们三位王爷要谋反了!现他们已穿铁甲进宫了!”唐玄宗不信,派人察看,果见三王顶盔贯甲带剑入宫,唐玄宗便立即将三王囚禁于宫中东城。三位皇子的娘舅家人为救三位皇子,纷纷找人贿赂内侍寻求帮助。而这一情况又为扬洄所知,武惠妃将此事添油加醋的告知了玄宗。为防生意外的玄宗连夜召开御前会议,商议处置三王的办法。前一次唐玄宗要废太子李瑛时,被正直的宰相张九龄秉公劝阻了,而这一次的首席宰相已经是李林甫了。阴险绞诈又口蜜腹剑的李林甫,早已揣摩透了唐玄宗李隆基的心思,用一种貌似不表态实则是支持的口吻态度说:“这是陛下的家事,我们当大臣的不宜过问。您就按您自己意思来办吧。”唐玄宗一看首席宰相没有意见了,遂下了废三王为庶人的决心。

一日杀三子的人伦悲剧——亲情不敌枕头风

唐玄宗听李林甫说的话,这不就是家事吗?那就不用在朝会里宣布了。于是,直接派了一名宦官到宫里宣旨,把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三位皇子都废为庶人。十五天之后,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兄弟三人在长安城东的驿站里被杀害。

自从陷害太子李瑛三兄弟后,武惠妃内心也惶恐不安,精神崩溃中的她,多次见到太子李瑛三兄弟的鬼魂,因此恐惧成疾大病不起。多次请巫师作法、为三兄弟改葬,甚至用杀人来陪葬,但这些都没有用。同年十二月,武惠妃在万分恐惧中痛苦的死去,终年三十八岁。武惠妃虽然心狠手辣,又富于谋略,大有当年她的姑祖武则天之风,纵然她百般算计,但人算不如天算,到头来,徒落得千古骂名,贻笑万年。

一日杀三子的人伦悲剧——亲情不敌枕头风

罢相张九龄重用李林甫,一日杀三子,唐玄宗李隆基在由俭入奢、由明而昏的路上越走越远了。从唐开元二十四年的年末起,到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那个“渔阳鼙鼓动地来”的冬天,在这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在泱泱大唐的帝国之中,再也找不出一个人来阻挡大唐天子李隆基,那一步步迈向深渊的脚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