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殺三子的人倫悲劇——親情不敵枕頭風


一日殺三子的人倫悲劇——親情不敵枕頭風

唐開元二十五年四月,唐玄宗李隆基將自己親生的三個兒子: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先是廢為庶人,隨後又在同一天殺害於長安城東驛。李瑛在當太子的時間裡,從來沒有做過什麼太出格的事;李瑤和李琚更是學識淵博,三兄弟在同一天就這麼被殺了,人們都不禁替他們感到惋惜。

唐玄宗李隆基共有30個兒子,其中有七個兒子早夭。唐開元三年,唐玄宗考慮立皇太子時,由於皇后沒有生兒子,而長子在打獵時又被猛獸抓傷過臉,也許是覺得形象不太光輝,不適合當太子,唐玄宗只好選擇了第二個兒子李瑛為太子,李瑛的生母趙麗妃在當時也正得到唐玄宗的寵愛,如果沒有後來一系列的變故,李瑛本可以安心地等待著坐上龍椅的那天。那麼,是什麼原因使唐玄宗要在同一天,殺死自己的三個親生兒子,而造成這一血腥的家庭悲劇呢?

一日殺三子的人倫悲劇——親情不敵枕頭風

據史書記載:駙馬揚洄與岳母武惠妃(壽王的母親,當時極得玄宗寵幸。)同謀,陷害三位皇子(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製造了這出驚天的皇家悲劇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她的親生兒子李瑁奪取太子地位。

唐開元九年,由於王皇后無子,而李瑛的生母趙麗妃當時正被唐玄宗寵幸。所以,李瑛被立為太子。與李瑛的母親趙麗妃同時被寵的還有鄂王的生母皇甫德儀、光王李琚的生母劉才人。後來,唐玄宗又開始寵幸——武則天的孫侄女、恆安王武攸止和楊氏的女兒武惠妃。武惠妃姿色豔美,能歌善舞,遺傳了祖姑母武則天的美麗、聰明、也繼承了她的多疑與陰狠。唐玄宗對武氏相當寵愛,心計過人的武惠妃寵傾後宮。太子的生母趙麗妃、鄂王的生母皇甫德儀、光王李琚的生母劉才人,這三位王子的生母漸漸失寵,太子李瑛因為母親失寵逐漸被皇上疏遠,太子地位也岌岌可危。

一日殺三子的人倫悲劇——親情不敵枕頭風

武惠妃為了專寵,窮盡一切手段地對唐玄宗阿諛獻媚,得到唐玄宗的專寵,不停地生孩子,共生有四子三女,但前三個男孩都夭折了。只有第四個男孩李瑁,從小就由唐玄宗的大哥寧王撫養,長大到七歲時,才從寧王那裡回到了唐玄宗和武惠妃身邊,封為壽王。唐開元十二年,武惠妃用盡爾虞吾詐等種種手段,終於扳倒了王皇后,開始覬覦皇后的位置。唐玄宗正寵幸著武惠妃也有此意,便詢問群臣。御史大夫潘好禮上疏表示,武惠妃的叔公武三思與遠房叔父武延秀都是擾亂朝綱的不法之人,為世人所不齒;而且現在已立太子,武惠妃又有兒子,如果讓她統領後宮當皇后,難道還要跟著把太子也換了嗎?此時的唐玄宗雖然很寵幸武惠妃,但還不糊塗,仔細想想讓武惠妃統領皇宮和換太子的政治成本太大,便下決心放棄了這個想法。理想很豐滿,可現實也很骨感,武惠妃眼看就要到手的皇后之位隨之煙消雲散,李瑛總算是渡過了政治生命中的第一波驚濤駭浪,保住了太子之位。

一日殺三子的人倫悲劇——親情不敵枕頭風

當年還是黃門侍郎的李林甫知道了內情,便乘機通過宦官向武惠妃表達他:“願護壽王為萬歲計。”武惠妃就多次在唐玄宗耳邊提起李林甫的優點、長處,使得唐玄宗漸漸地關注起李林甫來。後來,李林甫便經常與武惠妃勾結,陰謀策劃除掉太子後,讓壽王李瑁取而代之。有幾次,太子李瑛和鄂王、光王在諸王府內相見,談及父皇對武惠妃的專寵,都不禁口出怨言。不想,此事被駙馬揚洄得知,便立即告訴了岳母武惠妃。武惠妃即在玄宗耳旁哭訴,稱太子拉幫結派,正在陰謀迫害她們母子。

玄宗聽到此言後不禁大怒,因為他就是在景龍四年(公元710年),從潞州(治所在今山西長治市)回到京師長安後,開始在皇帝的親軍萬騎中,拉幫結派的開始發展自己的勢力,最終在先天二年(公元713年),率領毛仲武、李令問、王守一、高力士、李守德等親信發動“先天政變”,誅殺了左、右羽林大將軍常元楷、李慈;太平公主的親信賈膺福、李猷;宰相岑羲、蕭至忠等人,最終逼殺太平公主,實至名歸的掌握了皇權。由於自己上位的經歷,玄宗的內心深處深深的忌憚著在皇族中出現的拉幫結派現象。

一日殺三子的人倫悲劇——親情不敵枕頭風

所以,當他聽到三位皇子拉幫結派的消息後,當即就想要廢掉太子和兩位皇子。但朝庭正直的宰相張九齡說:“陛下踐祚垂三十年,太子諸王不離深宮,日受聖訓,天下之人皆慶陛下享國久長,子孫蕃昌。今三子皆已成人,不聞大過,陛下奈何一旦以無根之語,喜怒之際,盡廢之乎!且太子天下本,不可輕搖。……陛下必欲為此,臣不敢奉詔。”並向玄宗痛陳歷史上以驪姬、江充、賈南風與獨孤皇后等人的故事,勸諫玄宗以史為鏡,不能輕率的妄廢太子。

最終在張九齡等人的一再勸說和力保下,玄宗才隱忍未發。武惠妃見沒有達到要廢除太子的目的,頭腦發昏、惱羞成怒的使用了一著渾招,使她自己陷入了不利的局面當中。武惠妃想張九齡是首席宰相,對太子的廢、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如直接去他那裡疏通好關係,若能得到他的支持對自己要達到的目的,就有更大的勝算。

武惠妃派了一名心腹宦官牛貴兒去請張九齡,當著張宰相的面武惠妃一番梨花帶雨的哭訴,使得剛正不阿的張宰相也覺得她楚楚可憐,引起了九齡要保護弱者的衝動。但是,當聽到武惠妃要他在太子的廢、立問題上高抬貴手,自己絕對虧待不了他時,正直的張九齡瞬間清醒了,也明白了武惠妃的目的。現在看來,這個女人的心機可是真不簡單啊!

一日殺三子的人倫悲劇——親情不敵枕頭風

更可怕的是,她居然還想插手外廷,勾結宰相。要知道,唐玄宗李隆基當年可是在和武則天、韋皇后和太平公主等爾虞吾詐中成長曆練出來的,他可以說比任何人都瞭解後宮和外廷勾結,會對皇權產生的威脅後果。玄宗此時還不是太昏,還沒有到愛美人不要江山的地步,他可以寵愛一個美麗、聰明的女人,但他絕不會容忍一個有政治野心的女人,這可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底線啊!張九齡理所當然且毫不猶豫地拒絕了武惠妃,武惠妃的陰謀失算了。因為張九齡的保護,李瑛躲過了又一次驚濤駭浪,太子之位總算保住了。

但張九齡等朝中重臣這次死保太子的做法,卻讓玄宗從內心裡感到太子的羽翼漸豐,已經在開始逐漸威脅自己的皇權了。陰險絞詐的李林甫敏感的窺測到了這一點,感到扳倒張九齡等朝中正直重臣的千載難逢的機會來了。

一日殺三子的人倫悲劇——親情不敵枕頭風

唐玄宗開創的開元盛世政局穩定,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國力富強,進入史稱的盛唐時期,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這時的唐玄宗開始沉浸在開元盛世的功成名就中,驕奢淫逸之心增長,逐漸沉溺於奢靡享樂之中。完全沒有了先前的勵精圖治精神和改革時的節儉之風了。每逢商議政事,張、裴二相經常和玄宗據理力爭,“九齡即得罪,自是朝廷之士,皆容身保位,無復直言。”“上(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歲久,漸肆奢欲,怠於政事......(《資治通鑑》卷二一四頁。)而奸詐的李林甫則一面巧伺上意,一面尋端覓釁,陰謀排擠、打擊張、裴二相。開元二十四年末,正直的張九齡等人先後被罷官,李林甫的陰謀得逞,爬上了相位。唐玄宗李隆基重用奸相李林甫,朝政逐漸步入了江河日下的下坡路!

唐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四月,楊洄和武惠妃再次構陷三位親王,說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他們三個,與太子妃薛氏之兄薛鏽密謀要害惠妃。武惠妃便與揚洄等人設計,派人去召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他們三個入宮,說是宮中近有賊人出沒,三位皇子神勇,所以想請他們幫忙除賊,而三位皇子沒有多想竟然也答應了。

一日殺三子的人倫悲劇——親情不敵枕頭風

武惠妃接著又告訴李隆基:“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他們三位王爺要謀反了!現他們已穿鐵甲進宮了!”唐玄宗不信,派人察看,果見三王頂盔貫甲帶劍入宮,唐玄宗便立即將三王囚禁於宮中東城。三位皇子的孃舅家人為救三位皇子,紛紛找人賄賂內侍尋求幫助。而這一情況又為揚洄所知,武惠妃將此事添油加醋的告知了玄宗。為防生意外的玄宗連夜召開御前會議,商議處置三王的辦法。前一次唐玄宗要廢太子李瑛時,被正直的宰相張九齡秉公勸阻了,而這一次的首席宰相已經是李林甫了。陰險絞詐又口蜜腹劍的李林甫,早已揣摩透了唐玄宗李隆基的心思,用一種貌似不表態實則是支持的口吻態度說:“這是陛下的家事,我們當大臣的不宜過問。您就按您自己意思來辦吧。”唐玄宗一看首席宰相沒有意見了,遂下了廢三王為庶人的決心。

一日殺三子的人倫悲劇——親情不敵枕頭風

唐玄宗聽李林甫說的話,這不就是家事嗎?那就不用在朝會里宣佈了。於是,直接派了一名宦官到宮裡宣旨,把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三位皇子都廢為庶人。十五天之後,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兄弟三人在長安城東的驛站裡被殺害。

自從陷害太子李瑛三兄弟後,武惠妃內心也惶恐不安,精神崩潰中的她,多次見到太子李瑛三兄弟的鬼魂,因此恐懼成疾大病不起。多次請巫師作法、為三兄弟改葬,甚至用殺人來陪葬,但這些都沒有用。同年十二月,武惠妃在萬分恐懼中痛苦的死去,終年三十八歲。武惠妃雖然心狠手辣,又富於謀略,大有當年她的姑祖武則天之風,縱然她百般算計,但人算不如天算,到頭來,徒落得千古罵名,貽笑萬年。

一日殺三子的人倫悲劇——親情不敵枕頭風

罷相張九齡重用李林甫,一日殺三子,唐玄宗李隆基在由儉入奢、由明而昏的路上越走越遠了。從唐開元二十四年的年末起,到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那個“漁陽鼙鼓動地來”的冬天,在這近二十年的時間裡,在泱泱大唐的帝國之中,再也找不出一個人來阻擋大唐天子李隆基,那一步步邁向深淵的腳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