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说」世界青光眼周:认识青光眼,关注眼健康


「健康说」世界青光眼周:认识青光眼,关注眼健康

世界青光眼周(World Glaucoma Week)是世界青光眼联合会(World Glaucoma Association,WGA)和世界青光眼患者联合会(World Glaucoma Patient Association,WGPA)共同发起的一项全球性行动,旨在提高青光眼的知晓率。2008年3月6日被选为首个“世界青光眼日”,从2013年起,世界青光眼日扩展为“世界青光眼周”。

2020年3月8日至14日是第十三届世界青光眼周。

从2008年开始,上海市医学会眼科分会青光眼学组每年的3月份都会举办科普及咨询等相关活动,以提高公众对青光眼的知晓和关注。今年,面临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上海市医学会眼科分会青光眼学组特组织专家撰写青光眼相关科普文章在线发布,提醒大众定期检查眼睛和视神经,保护视力。

「健康说」世界青光眼周:认识青光眼,关注眼健康

(图片源于网络)

青光眼是仅次于白内障的致盲眼病,高居不可逆性致盲眼病的首位,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最终会造成相当数量的患者低视力或失明。因此,人们对青光眼总是谈之色变——“得了青光眼,就要瞎掉了。”虽然青光眼确实对视功能危害很大,但随着医学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青光眼的认识也越来越全面,只要早发现早治疗,完全可保住患者的视力。现在不但能够采取多种方法治疗青光眼,而且还能通过及时的干预来防止某些青光眼的发生。在世界青光眼周来临之际,让我们再次认识青光眼诊治的“新”观念,共同关注眼健康。

01、青光眼是可预防可控制的眼病

青光眼的主要病理是眼球内的压力(眼压)升高,压迫视神经造成其损伤萎缩,导致了视功能(主要是视野和视力)的损害。青光眼可分为两大类:一类称为闭角型青光眼,是由于前房角关闭而发病;另一类称为开角型青光眼,虽然前房角是开放的但眼压升高。我国的青光眼患者中约有70%为闭角型。

以前对青光眼的复杂过程认识不全面,科学研究还未阐明其发生和发展的机制,临床治疗的手段也受到限制,以至于一些青光眼患者最终失明。如今,科学技术提供了良好的治疗措施,临床医生不但能够采取药物(已有多种抗青光眼的滴眼液)、激光(也有多种选择)、手术(包括各种显微手术、植入物引流等)治疗青光眼,而且对闭角型青光眼还能通过及时的干预(药物缩小瞳孔或做周边虹膜切除/切开手术)来防止青光眼的发生,为有可能发生青光眼的眼睛解除其发病的危险。

确诊为青光眼的患者应该积极治疗,遵照医嘱定期检查随访,根据病情变化适当调整治疗方案,青光眼就能得到良好的治疗控制。另外要强调的一点是青光眼是终身疾病,尽管控制得很好,也要定期检查,因为目前的良好控制可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它因素(如全身其他疾病)的出现而发生变化。只要及时、合理地进行相应的治疗,青光眼患者的有生之年是可以不失明的!

「健康说」世界青光眼周:认识青光眼,关注眼健康

(图片源于网络)

02、易感人群要定期进行眼科检查

不少青光眼患者家属,尤其是年轻患者、儿童患者的家长会问医生:“听说青光眼是遗传的,我们都没有青光眼,孩子怎么会得了青光眼?”

临床上发现一些青光眼具有家族遗传性特征,有的却完全没有,更多的是青光眼患病具有家族聚集性。现代的科学研究正从基因水平研究青光眼的这些临床表现特征,发现了一些青光眼的易感基因,但是还不能明确就是致病基因。因为带有这些特殊基因的人并不是都发生了青光眼,而且多数是到一定年龄后才发病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具有相同基因的人群是某一疾病的易感者,尤其又处于相同的生活环境或有相近的情感性格特征,可能就是该疾病的易感人群。临床研究表明,小眼球、小角膜、远视眼或正视眼,年龄在40岁以上,是闭角型青光眼的易感人群;有近视、糖尿病、眼底出血、自身免疫疾病等人群,是开角型青光眼的易感人群。如有青光眼家族史的血缘亲属人群,其发生青光眼的机率要明显高于一般人群。这些易感人群,也就是患青光眼的高危险人群,更应定期(一般每年1次)进行眼科体检,以期及早发现。此外要说明的是,处于青光眼发病高危险的人们也不要因此而恐慌自己一定会患青光眼,只是发病的机率比一般人群要高。很多疾病的发生与环境、精神状况、生活方式等还有密切的关系。

「健康说」世界青光眼周:认识青光眼,关注眼健康

(图片源于网络)

03、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青光眼是一种典型的心身疾病。青光眼患者比正常人群更容易出现焦虑、急躁和抑郁的情绪,以及具有防御性人格特质,可能也正因此使他们具有青光眼的易感性,而且一旦确诊,还容易造成“恐青”症,害怕失去视力而忧心忡忡。因此,在工作、生活中要保持乐观,保持心境平和。否则,情绪波动不仅容易诱发青光眼急性发作(如闭角型)、眼压波动,还会使血压升高、血管痉挛,对视神经造成进一步损害。患者身边的家属、朋友、同事等也要给予适当体谅,不要过于计较。

患上青光眼不要过分担心,要学会与之“和平共处”,除了积极配合医治以外,自我保健也是相当重要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青光眼也可算是一种现代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眼病。过度疲劳、长时间看手机电脑、熬夜、生活不规律、紧张、压力大等都会影响植物神经的稳定性,容易诱发青光眼和眼压升高。所以,患者平时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持续用眼45分钟,最长一个小时,就应休息5-10分钟。此外,还要努力改变一些会对微血管造成损伤的不良生活方式:应戒烟限酒,日常饮食要清淡,将血压、血脂和血糖控制在比较理想的范围内,以免损伤眼部的微血管。经常参加集体活动,与他人多交流,不要把心事闷在心里,紧张、抑郁都会使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让眼压更不好控制。尝试通过琴、棋、书、画、音乐、戏曲、旅游等活动陶冶情操,稳定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适当做些有氧运动,也有助于降低眼压。培养良好的生活和工作习惯,及时调整疲惫的身心,不仅对青光眼,而且对其他疾病也是非常有益的。

「健康说」世界青光眼周:认识青光眼,关注眼健康

(图片源于网络)

冬天,青光眼患者的眼压会比夏天高一些,闭角型青光眼发病也多见。因此,青光眼患者或有青光眼家族史的易感人群在寒冷季节应注意保暖。

04、避免青光眼自我保健的误区

不少青光眼患者认为,青光眼的关键问题是眼压升高,而眼压与房水密切相关,“房水”是“水”,那么少喝水或不喝水,就可以控制眼压,即使口渴,也努力使自己限制饮水。实际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口渴是机体的生理信号,表明体内缺水,应该及时补充。否则,可能造成机体的代谢障碍,带来不良的后果,尤其是老年人和某些疾病患者如高血黏度等,严重的脱水可以促使血栓形成,诱发脑血管意外或心肌梗塞。部分青光眼患者的视神经损害与血液循环不良(高血黏度等)有关,适当饮水更是有利无弊的。因此,青光眼患者不需要限制正常的生活饮水。

青光眼患者不需要忌口,保证合理饮食即可。由于青光眼的视神经损害可能与视神经的血液循环障碍有关,建议患者饮食宜清淡,要避免高脂肪、高糖食物,多食用富含维生素A、B、C、E等抗氧化食品(如蔬菜、水果、粗粮等)。需要提醒的是,青光眼患者在手术后不需要“大补”,一是因为手术较小,机体没有损耗;二是因为术后要建立有效的房水引流通道,滤过伤口不宜愈合过快,尤其是瘢痕体质者,饮食更要清淡,避免高蛋白质饮食。

「健康说」世界青光眼周:认识青光眼,关注眼健康

在黑暗环境中,人的瞳孔会放大,容易诱发闭角型青光眼的发作。因此,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应慎戴墨镜,也不要在暗环境里停留过长时间。开角型青光眼,或闭角型青光眼已经做了手术使瞳孔阻滞因素解除,则不受这个限制。

05、重视青光眼的早期隐匿表现

不少青光眼患者由于早期症状十分隐匿,所以常会被忽视,一旦发现已经是疾病的中晚期了,损害的视功能无法再恢复。如时有眼睛酸胀或伴有头痛,视物模糊,应及时就诊,不要想当然是眼疲劳。由于青光眼的特征是视野的缺损,有些患者即便到了晚期也可以没有明显的视力减退。因此,建议进行一下简单的自我检查——用手遮住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观察周围的环境,然后交换,看看两眼的视野是否有缺损,以早期发现可能的青光眼。

「健康说」世界青光眼周:认识青光眼,关注眼健康

(图片源于网络)


供稿:上海市医学会眼科专科分会

执笔:

「健康说」世界青光眼周:认识青光眼,关注眼健康


「健康说」世界青光眼周:认识青光眼,关注眼健康

上海市医学会是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社会团体,以促进医学科技发展、医学知识普及为己任,一直以来坚持科普惠民的理念,所属各专科分会积极响应学会号召,集中全市最优秀的医学专家,开展多种形式科普活动,全方位推进医学科普宣传。上海市医学会于2018年获得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首批“上海市健康科普文化基地”称号,将担负起更大的责任和义务,继续着力于向人民群众传播正确的医学健康知识,提升全民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基地建设成更为优质、更受欢迎的医学健康科普家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