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說」世界青光眼周:認識青光眼,關注眼健康


「健康說」世界青光眼周:認識青光眼,關注眼健康

世界青光眼周(World Glaucoma Week)是世界青光眼聯合會(World Glaucoma Association,WGA)和世界青光眼患者聯合會(World Glaucoma Patient Association,WGPA)共同發起的一項全球性行動,旨在提高青光眼的知曉率。2008年3月6日被選為首個“世界青光眼日”,從2013年起,世界青光眼日擴展為“世界青光眼周”。

2020年3月8日至14日是第十三屆世界青光眼周。

從2008年開始,上海市醫學會眼科分會青光眼學組每年的3月份都會舉辦科普及諮詢等相關活動,以提高公眾對青光眼的知曉和關注。今年,面臨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時期,上海市醫學會眼科分會青光眼學組特組織專家撰寫青光眼相關科普文章在線發佈,提醒大眾定期檢查眼睛和視神經,保護視力。

「健康說」世界青光眼周:認識青光眼,關注眼健康

(圖片源於網絡)

青光眼是僅次於白內障的致盲眼病,高居不可逆性致盲眼病的首位,如果沒有得到及時、合理的治療,最終會造成相當數量的患者低視力或失明。因此,人們對青光眼總是談之色變——“得了青光眼,就要瞎掉了。”雖然青光眼確實對視功能危害很大,但隨著醫學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對青光眼的認識也越來越全面,只要早發現早治療,完全可保住患者的視力。現在不但能夠採取多種方法治療青光眼,而且還能通過及時的干預來防止某些青光眼的發生。在世界青光眼周來臨之際,讓我們再次認識青光眼診治的“新”觀念,共同關注眼健康。

01、青光眼是可預防可控制的眼病

青光眼的主要病理是眼球內的壓力(眼壓)升高,壓迫視神經造成其損傷萎縮,導致了視功能(主要是視野和視力)的損害。青光眼可分為兩大類:一類稱為閉角型青光眼,是由於前房角關閉而發病;另一類稱為開角型青光眼,雖然前房角是開放的但眼壓升高。我國的青光眼患者中約有70%為閉角型。

以前對青光眼的複雜過程認識不全面,科學研究還未闡明其發生和發展的機制,臨床治療的手段也受到限制,以至於一些青光眼患者最終失明。如今,科學技術提供了良好的治療措施,臨床醫生不但能夠採取藥物(已有多種抗青光眼的滴眼液)、激光(也有多種選擇)、手術(包括各種顯微手術、植入物引流等)治療青光眼,而且對閉角型青光眼還能通過及時的干預(藥物縮小瞳孔或做周邊虹膜切除/切開手術)來防止青光眼的發生,為有可能發生青光眼的眼睛解除其發病的危險。

確診為青光眼的患者應該積極治療,遵照醫囑定期檢查隨訪,根據病情變化適當調整治療方案,青光眼就能得到良好的治療控制。另外要強調的一點是青光眼是終身疾病,儘管控制得很好,也要定期檢查,因為目前的良好控制可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其它因素(如全身其他疾病)的出現而發生變化。只要及時、合理地進行相應的治療,青光眼患者的有生之年是可以不失明的!

「健康說」世界青光眼周:認識青光眼,關注眼健康

(圖片源於網絡)

02、易感人群要定期進行眼科檢查

不少青光眼患者家屬,尤其是年輕患者、兒童患者的家長會問醫生:“聽說青光眼是遺傳的,我們都沒有青光眼,孩子怎麼會得了青光眼?”

臨床上發現一些青光眼具有家族遺傳性特徵,有的卻完全沒有,更多的是青光眼患病具有家族聚集性。現代的科學研究正從基因水平研究青光眼的這些臨床表現特徵,發現了一些青光眼的易感基因,但是還不能明確就是致病基因。因為帶有這些特殊基因的人並不是都發生了青光眼,而且多數是到一定年齡後才發病的。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具有相同基因的人群是某一疾病的易感者,尤其又處於相同的生活環境或有相近的情感性格特徵,可能就是該疾病的易感人群。臨床研究表明,小眼球、小角膜、遠視眼或正視眼,年齡在40歲以上,是閉角型青光眼的易感人群;有近視、糖尿病、眼底出血、自身免疫疾病等人群,是開角型青光眼的易感人群。如有青光眼家族史的血緣親屬人群,其發生青光眼的機率要明顯高於一般人群。這些易感人群,也就是患青光眼的高危險人群,更應定期(一般每年1次)進行眼科體檢,以期及早發現。此外要說明的是,處於青光眼發病高危險的人們也不要因此而恐慌自己一定會患青光眼,只是發病的機率比一般人群要高。很多疾病的發生與環境、精神狀況、生活方式等還有密切的關係。

「健康說」世界青光眼周:認識青光眼,關注眼健康

(圖片源於網絡)

03、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青光眼是一種典型的心身疾病。青光眼患者比正常人群更容易出現焦慮、急躁和抑鬱的情緒,以及具有防禦性人格特質,可能也正因此使他們具有青光眼的易感性,而且一旦確診,還容易造成“恐青”症,害怕失去視力而憂心忡忡。因此,在工作、生活中要保持樂觀,保持心境平和。否則,情緒波動不僅容易誘發青光眼急性發作(如閉角型)、眼壓波動,還會使血壓升高、血管痙攣,對視神經造成進一步損害。患者身邊的家屬、朋友、同事等也要給予適當體諒,不要過於計較。

患上青光眼不要過分擔心,要學會與之“和平共處”,除了積極配合醫治以外,自我保健也是相當重要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青光眼也可算是一種現代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眼病。過度疲勞、長時間看手機電腦、熬夜、生活不規律、緊張、壓力大等都會影響植物神經的穩定性,容易誘發青光眼和眼壓升高。所以,患者平時要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疲勞。持續用眼45分鐘,最長一個小時,就應休息5-10分鐘。此外,還要努力改變一些會對微血管造成損傷的不良生活方式:應戒菸限酒,日常飲食要清淡,將血壓、血脂和血糖控制在比較理想的範圍內,以免損傷眼部的微血管。經常參加集體活動,與他人多交流,不要把心事悶在心裡,緊張、抑鬱都會使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讓眼壓更不好控制。嘗試通過琴、棋、書、畫、音樂、戲曲、旅遊等活動陶冶情操,穩定情緒,保持良好的心境。適當做些有氧運動,也有助於降低眼壓。培養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習慣,及時調整疲憊的身心,不僅對青光眼,而且對其他疾病也是非常有益的。

「健康說」世界青光眼周:認識青光眼,關注眼健康

(圖片源於網絡)

冬天,青光眼患者的眼壓會比夏天高一些,閉角型青光眼發病也多見。因此,青光眼患者或有青光眼家族史的易感人群在寒冷季節應注意保暖。

04、避免青光眼自我保健的誤區

不少青光眼患者認為,青光眼的關鍵問題是眼壓升高,而眼壓與房水密切相關,“房水”是“水”,那麼少喝水或不喝水,就可以控制眼壓,即使口渴,也努力使自己限制飲水。實際上,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口渴是機體的生理信號,表明體內缺水,應該及時補充。否則,可能造成機體的代謝障礙,帶來不良的後果,尤其是老年人和某些疾病患者如高血黏度等,嚴重的脫水可以促使血栓形成,誘發腦血管意外或心肌梗塞。部分青光眼患者的視神經損害與血液循環不良(高血黏度等)有關,適當飲水更是有利無弊的。因此,青光眼患者不需要限制正常的生活飲水。

青光眼患者不需要忌口,保證合理飲食即可。由於青光眼的視神經損害可能與視神經的血液循環障礙有關,建議患者飲食宜清淡,要避免高脂肪、高糖食物,多食用富含維生素A、B、C、E等抗氧化食品(如蔬菜、水果、粗糧等)。需要提醒的是,青光眼患者在手術後不需要“大補”,一是因為手術較小,機體沒有損耗;二是因為術後要建立有效的房水引流通道,濾過傷口不宜癒合過快,尤其是瘢痕體質者,飲食更要清淡,避免高蛋白質飲食。

「健康說」世界青光眼周:認識青光眼,關注眼健康

在黑暗環境中,人的瞳孔會放大,容易誘發閉角型青光眼的發作。因此,閉角型青光眼患者應慎戴墨鏡,也不要在暗環境裡停留過長時間。開角型青光眼,或閉角型青光眼已經做了手術使瞳孔阻滯因素解除,則不受這個限制。

05、重視青光眼的早期隱匿表現

不少青光眼患者由於早期症狀十分隱匿,所以常會被忽視,一旦發現已經是疾病的中晚期了,損害的視功能無法再恢復。如時有眼睛酸脹或伴有頭痛,視物模糊,應及時就診,不要想當然是眼疲勞。由於青光眼的特徵是視野的缺損,有些患者即便到了晚期也可以沒有明顯的視力減退。因此,建議進行一下簡單的自我檢查——用手遮住一隻眼睛,用另一隻眼睛觀察周圍的環境,然後交換,看看兩眼的視野是否有缺損,以早期發現可能的青光眼。

「健康說」世界青光眼周:認識青光眼,關注眼健康

(圖片源於網絡)


供稿:上海市醫學會眼科專科分會

執筆:

「健康說」世界青光眼周:認識青光眼,關注眼健康


「健康說」世界青光眼周:認識青光眼,關注眼健康

上海市醫學會是一個有著百年曆史的社會團體,以促進醫學科技發展、醫學知識普及為己任,一直以來堅持科普惠民的理念,所屬各專科分會積極響應學會號召,集中全市最優秀的醫學專家,開展多種形式科普活動,全方位推進醫學科普宣傳。上海市醫學會於2018年獲得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首批“上海市健康科普文化基地”稱號,將擔負起更大的責任和義務,繼續著力於向人民群眾傳播正確的醫學健康知識,提升全民健康素質,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將基地建設成更為優質、更受歡迎的醫學健康科普家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