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脾胃就是養氣血,氣血不足的人應當先從養脾胃開始!

養脾胃就是養氣血,氣血不足的人應當先從養脾胃開始!

虛和補,

補血補氣補腎

大家聽到最多的養脾胃的方法就是好好吃飯,其實好好吃飯,最重要的是在講虛和補,就是補血補氣補腎補心,總之只要說到養生就是一個字“補”。其實“補”字,在中醫理論中的解釋並非是補藥也非是補品,而是一種概念,就是固攝。就是將自身的精氣神與氣血能量固攝住,保持動力,保存自身現有的能量和實力,不無謂的失散。

養脾胃就是養氣血,氣血不足的人應當先從養脾胃開始!

比如說你是個先天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的人,只要固攝方法得當,保存自身的現有的能量,幫助自己平衡陰陽,疏導血脈,就是補和養,你的身體不一定就很不好。而一個身體先天很好,很壯實的人,飲食無度、夜夜笙歌,每天都吃補品補藥,就像服用興奮劑一樣,給身體多一些外力刺激而已。其實自身的機體已經難以平衡陰陽,也無法固攝能量,在他消耗完自身先天的元氣與精氣後,他會大病不起,或是暴病而亡。

養脾胃就是養氣血,氣血不足的人應當先從養脾胃開始!

先天的精氣神就像銀行的存款一樣,只知道支出,而不知道積存,如何能夠長久,一但存款花完了,不是乞討就是餓死。看看以前的皇帝、達官貴人,每天吃人參、鹿茸、阿膠,結果壽命還不如普通老百姓長壽,補養氣血、固攝能量與保持動力不是靠吃補藥和補品能辦得到的。


那麼怎樣補養氣血固攝能量呢?


養脾胃就是養氣血,氣血不足的人應當先從養脾胃開始!

先來說說氣血是如何形成的,這個問題很多人都不瞭解,認為血從心臟裡來,這是片面的瞭解,心臟只是管理血脈,而非血的源頭。黃帝內經講曾經說過,胃經主血。就是說胃是氣血生化的源頭,是我們的後天之本。人活著所需要的一切營養物質都要依靠胃腐熟,然後經過脾來將全部精華上輸給心肺等臟器。

養脾胃就是養氣血,氣血不足的人應當先從養脾胃開始!

在《黃帝內經》中脾被稱為“諫議之官,知周出焉”。這句話是什麼意呢?就是脾需要了解四方的情況,知道各個臟腑對氣血的需要來保障供應。又被稱為倉廩之官,所以脾是五腑六髒的後勤部長,胃是氣血原料的製造者。脾胃合起來就是氣血的來源。


養脾胃就是養氣血,氣血不足的人應當先從養脾胃開始!

既然脾胃是氣血的來源,那麼就說明食物是氣血的原料而非是藥物和補品,因為胃的存在是為了讓我們能夠吃飯、活下去,而不是為了吃補藥吃補品才長出來的。血的真正來源是脾胃,明白了這一點,就知道了吃飯對人體的重要性。

所以養氣血就是要好好的吃飯,補血最有效的辦法是通過食物來補。

養脾胃就是養氣血,氣血不足的人應當先從養脾胃開始!

平時多吃一些五穀雜糧、豆類,少吃那些精加工的食物。小米、江米、大米、黑米、麥仁、玉米仁單獨或搭配著,加入些豆類、蓮子、薏米、芡實、百合或是花生、核桃、杏仁等堅果熬粥,或是用打糊機打成米糊來食用,更有利於消化吸收。不過可不要貪多,適量的搭配,一兩樣米加上一兩種豆類或堅果就可以,豆類和堅果不要太多否則油脂太大,腸胃負擔也會增大,反而無法吸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