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阿司匹林过敏,哪些药可以代替阿司匹林?

静心2268760


冠心病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目的是防止血小板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面聚集形成血栓,而发生心血管事件。

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普拉格雷、替格瑞洛、西洛他唑等。这些抗血小板药物通过不同的途径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对阿司匹林过敏或不耐受者,如有溃疡病等情况,可以改用氯吡格雷。

氯吡格雷抑制血小板聚集的途径与阿司匹林不同,它是抑制通过二磷酸腺苷(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氯吡格雷的价格较贵,因此不作为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的首选。

氯吡格雷是一种前体药,即本身在体外没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必须在体内经过肝脏代谢后才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有些人肝脏缺少一种代谢氯吡格雷的肝酶(CYP2C19),或代谢能力较低,会使氯吡格雷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减弱。这类患者可改用普拉格雷或替格瑞洛。这两种抗血小板药物的作用途径与氯吡格雷相同。有时也可使用西洛他唑来抑制血小板聚集。

与阿司匹林相似,氯吡格雷、普拉格雷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也是不可逆的,使用这些药物的患者如需外科手术,也应停用1周。

而替格瑞洛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是可逆的,停药数小时后血小板聚集功能即可恢复,因此外科手术前不必停药1周。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或支架术后,为了防止支架内血栓形成,需要更积极地进行抗血小板治疗。

这时需要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或与普拉格雷、替格瑞洛联合应用(二联抗血小板治疗),有些患者甚至还要短期联用第三种抗血小板药物(如替罗非班)。支架术后一般二联抗血小板治疗1年,以后改为单独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长期维持。

——追随您的心声 提供专业回答——


中老年保健杂志


题主是使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或预防心血管疾病吗?

如果是的话,那么对于阿司匹林过敏的患者,还可以选择其他的抗血小板药~

其中最常见的是:氯吡格雷,西洛他唑,替格瑞洛。



以上药物都是抗血小板药物。

如果题主是使用阿司匹林解热镇痛的话,那就有更多选择了。毕竟能解热镇痛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很多,比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吲哚美辛等都可以。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用。


他克莫司ing


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治疗常用的药物之一,也是冠心病,脑梗塞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处方量最大的药物之一。但事实上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服用阿司匹林,比如提问者提到的如果对阿司匹林过敏,虽然数量不多,但还真的在临床上有过发现。如果真的出现阿司匹林过敏,哪些药物可以代替阿司匹林呢?

一、环氧化酶抑制剂

事实上,阿司匹林就是环氧化酶抑制剂中的一种,只是阿司匹林是不可逆的环氧化酶抑制剂,还有一种是可逆的环氧化酶抑制剂。但阿司匹林的循证医学证据更名明显而可逆的环氧化酶抑制剂主要代表药物是吲哚布芬。对于阿司匹林不能耐受的病人,可以考虑使用吲哚布芬替代!


二、P2Y12受体拮抗剂

P2Y12受体拮抗剂也是一种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其代表药物主要是氢氯比格雷和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指南中,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均建议在阿司匹林的基础上和一种P2Y12受体拮抗剂进行联合!所以,对于阿司匹林不能耐受的患者,P2Y12受体拮抗剂也是一个替代选择!

三、Ⅱb/Ⅲa受体拮抗剂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也是临床中比较多用的一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合成的各类药物,主要有替罗非班等。如果患者不能耐受阿司匹林,这也是一个选择之一。




四、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抑制剂,主要有西洛他唑和双嘧达膜,但不管是西洛他唑还是双嘧达膜,其临床证据都显示对冠心病预后的获益不足,而且双嘧达膜还可以引起冠状动脉窃血,加重心肌缺血,所以这些药物仅仅作为阿司匹林不能耐受的患者的替代药物,不是首选。

事实上,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最大的处方药之一,但如果有阿司匹林相关副作用,仍然还有其他备选药。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


心健康


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预防中的临床地位,目前还没有其他的药物能够替代,阿司匹林能够有效的抵抗血小板聚集,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是心血管疾病患者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首选药物和基础药物,但阿司匹林也并非没有用药禁忌,如果存在服用阿司匹林过敏的情况,服药后会引发大面积皮疹,或严重哮喘等问题的情况下,想要抵抗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风险,就需要服用其他的具有抵抗血小板作用的药物了,今天就来为大家介绍下在服用阿司匹林有禁忌的情况下,阿司匹林的替代药物。

氯吡格雷

在临床上,除了阿司匹林以外,抵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应用最广泛的,当属氯吡格雷。这个药物与阿司匹林相比,抵抗血小板反应的作用靶点不同,主要是通过抑制血小板的ADP2受体来起到抵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简单说来,就是血小板出现凝集反应的途径有多种,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是分别从不同的方面来达到阻断和减少血小板凝集反应的作用。

相比于阿司匹林这个百年老药,1997年上市的氯吡格雷还算是一个新人,但由于其抗血小板凝集临床作用明确,同时又没有它的老一代产品噻氯匹定导致骨髓抑制的不良反应风险,用药安全性较高,目前已经成为了临床上除阿司匹林之外,应用最广泛的抗血小板药物之一,在心血管疾病术后的预防性治疗中,氯吡格雷和经常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通过两种途径“双抗”作用来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术后血栓风险。

相比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药物本身对胃黏膜没有刺激性,不会导致胃黏膜的损伤,但凡是具有抵抗血小板凝集作用的药物,对于已有胃黏膜损伤的出血倾向,都是具有的,因此,长期服用氯吡格雷,同样也要注意出血风险。

除了注意出血风险以外,服用氯吡格雷还应该注意其药物代谢途径导致的药物相互作用问题,比如消化道问题患者常用的抑制胃酸分泌药奥美拉唑,与氯吡格雷同服就会导致氯吡格雷的药效下降,对抵抗血小板聚集的反应性下降,导致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加大,因此,在服用氯吡格雷同时,需要服用质子泵抑制剂的患者,应该选择艾司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不影响氯吡格雷药物代谢的拉唑类药物服用;除了拉唑类药物之外,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降压药、氟西汀等药物,也会影响氯吡格雷的药效,应尽量避免合用。

除了氯吡格雷以外,与其类似的噻吩吡啶类ADP受体拮抗剂还有一个更新一些的普拉格雷,这个药物的抗血小板作用更强,但导致出血的风险也就更大,目前已经在美国获批上市,我国尚未获批。

替格瑞洛

替格瑞洛的上市时间是2011年,相比前面两个药物,就更是小兄弟了。它的作用机理与氯吡格雷接近,主要也是通过抑制ADP受体的介导的血小板聚集,来达到抵抗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风险的作用。

替格瑞洛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要强于氯吡格雷,相比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的临床优势在于,它对血小板的抵抗作用是可逆的,停药后几小时,血小板的聚集作用即可恢复,因此,其用药的灵活性是氯吡格雷无法比拟的,通常在进行冠脉搭桥手术前,如果是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需要停药5天以上才可以,而替格瑞洛的话,停药一天即可实施手术。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还有一点区别,就是氯吡格雷和普拉格雷都是前体药物,需要在体内代谢为活性物质才能起效,因此在代谢过程中就可能受到一些肝药酶抑制剂的影响,而替格瑞洛本身就是活性药物,在体内过程中受影响较小。

但同样的,替格瑞洛的抗血小板作用强,同时导致出血的风险也会加大,在用药过程中也要多加注意。

双嘧达莫和西洛他唑

这两个药物又属于另一类的抗血小板药物了。

双嘧达莫大家可能不熟悉,但说起“潘生丁”这个药物,大家可能都不陌生了,这也是一个老牌的抗血小板药物,其主要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性,从而达到抑制血小板粘附的作用,除此之外,这个药物还可以增强内源性的前列腺素,抑制腺苷再摄取的作用,从而能够达到抵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双嘧达莫主要的临床应用有人工心脏瓣膜术后,与阿司匹林或华法林合用抗凝;周围血管病的血栓预防;阿司匹林不耐受患者的替代服用等方面。这个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风险是其扩张血管作用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如头痛、潮红、眩晕等。

西洛他唑与双嘧达莫从药物作用机理上属于同一类药物,但这个药物则属于较新型的抗血小板药物了,西洛他唑与替格瑞洛一样,对于血小板的抵抗作用具有可逆性,服药后6小时可以达到抵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但停药后48小时,血小板的功能即可恢复,这个药物经过肝脏代谢,通过肾脏排泄,用药身体耐受性好,用药安全性较高,但同样也要注意用药过程中出现的头痛、头晕、心悸等不良反应,通常多为一过性,一般考虑与该药物扩张血管的作用有关。


李药师谈健康


一般过敏很少,其他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西洛他唑、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


健康守护神阿波罗


不知道你用阿司匹林治疗啥病的,如果是预防血小板聚集的,可用潘生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