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嶽的抗戰戰績遠勝張靈甫,為何在網上的名氣還沒後者大?

張雪-妙妙


終於看到這個問題了,只是想借這個問題,客觀的說一下張靈甫。因為這個問題很敏銳的提出的張靈甫在抗戰中的功績問題,很顯然張靈甫在抗戰是功臣,其戰功並也很出色,但是與薛嶽對比起來就更加相形見絀了。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中華兒女前赴後繼的為國而戰,之前的靈甫卻因為殺妻被囚禁入獄,現在也大赦出來了。後來經過王耀武的提拔,張靈甫到王耀武的51師153旅第305團上校團長。參加了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徐州會戰等戰役,不得不承認張靈甫在抗日戰爭中打的很兇猛,多次負傷,到1938年徐州會戰結束時,張靈甫也升任旅長。

1938年低進行的武漢會戰,在日軍第106師團陷萬家嶺被圍困時,張靈甫主動請纓,率一支突擊隊從日軍疏於防範的張古山後山絕壁上進攻。封死了日軍的退路,日軍機會全軍覆沒。只得一提的是萬家嶺的背後總指揮官正是薛嶽。

1940年冬,張靈甫出任74軍58師副師長,此後參入了上高會戰、長沙會戰、浙贛會戰等戰役,而張靈甫也因為戰功,成為了58師的師長。到抗戰末期,張靈甫一直在前線與日軍作戰,1944年月,張靈甫升任74軍副軍長兼58師師長長沙會戰,45年抗戰結束之時,張靈甫升為74軍中將軍長兼南京衛戍司令。

張靈甫在抗戰中一直處於前線,而整個抗戰過程中基本都是擔任師團一級軍官,沒有達到全面負責一個戰場的級別,當然張靈甫在抗日戰爭中敢打敢拼,立下很多戰功。抗日戰爭並不是張靈甫成名的主要原因,其成名主要來自內戰。

張靈甫在抗日戰爭期間的功勞不容磨滅,但是作為師、團一級的軍事長官,立功畢竟有限,相比較而言,同為74軍的李天霞,其在抗日戰爭期間一直比張靈甫官職高一點,而且殲敵數也比張靈甫高,但是名氣就是沒有張靈甫高,可見張靈甫的名氣不是來源於抗戰。

薛嶽將軍就完全不同了,抗日戰爭爆發時薛嶽被蔣介石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第十九集團軍總司令,後來又被任命為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其自創的天爐戰法,採用“避敵鋒芒、誘敵深入、斷敵退路”的方針在抗日戰爭中讓日軍損失慘重。其指揮的萬家嶺大捷,此戰全殲日軍一個師團,使日軍106師團幾遭滅頂之災,大大的漲了國人士氣,葉挺盛讚此戰與平型關、臺兒莊三足鼎立。

薛嶽從抗戰爆發到抗戰勝利是連年征戰,功勳累累,據說是殲敵最多的將領,僅四次長沙會戰就殲滅日軍十餘萬,使他名聲顯赫。想比較而言張靈甫在抗戰中的戰績不過是薛嶽將軍的冰山一角。

為何薛嶽將軍在後來就沒有名氣了呢?主要主要原因是薛嶽將軍在解放戰爭期間比較消極,戰績也不佳,加上又不是蔣介石的嫡系,所以不久就被調往海南防禦,整個解放戰爭中後期基本就沒幹啥事。

張靈甫則不痛,解放戰爭期間作為急先鋒,又是率領的王牌御林軍74軍,在解放戰爭初期,華東野戰軍還是吃了不少他的虧。而1947年5月的孟良崮戰役,是一場事關整個山東戰局的大戰,粟裕將軍有采用的黑虎掏心的戰術,具有很大的風險,雙反也是大的都比較冒險,最終憑藉解放軍的強大戰鬥力擋住了來增援之敵,而國民黨由於派系糾紛耽誤進軍時間,致使張靈甫命喪孟良崮。

孟良崮戰役中的戰術使用,及雙方投入和謀劃都可以稱得上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戰鬥,作為男二號的張靈甫自然就會被大家所熟知,其名氣也就傳開了。這也是為什麼張靈甫名氣大於薛嶽的原因。


帝國烽火


薛嶽抗日功勞很大,但是名氣不大是非常正常的。

首先薛嶽和蔣介石關係不好,所以自然國軍不願意宣傳他。十年內戰的時候,薛嶽追著紅軍一路打。比如湘江戰役,紅軍8.6萬人比薛嶽打得剩下3萬人。紅軍二萬五千裡,薛嶽追殺了二萬五千裡。所以我們現在不宣傳薛嶽也非常正常。

張靈甫的名氣大是有幾方面原因的。

無論是職位,還是抗戰的功勞,張靈甫其實沒有那麼大的份量。1937年,張靈甫參加淞滬會戰,他只是一個團長。

所以要是說到抗日功績,比張靈甫功勞大的國軍將領真的很多。比如前面提到的薛嶽、李宗仁、張自忠、杜聿明、王耀武、戴安瀾、孫立人等等。

那麼為什麼現在很多人知道張靈甫呢?

主要還是張靈甫正好同時成了雙方宣傳的人物。張靈甫的部隊是國軍的精銳,消滅了他能夠體現粟裕等人的能力。歷史教科書中都會寫張靈甫在孟良崮被擊斃。各種題材的文藝作品就不計其數了,比如2009年還翻拍成了電視劇《紅日》,李幼斌飾演張靈甫。

對於國軍這邊呢?由於張靈甫是自殺,忠於校長,所以國軍這邊也把張靈甫當做正面人物來宣傳。

由於時代的原因,國軍抗日的功勞是不被承認的。可能是被壓制太久了,現在形成了一大批的果粉。

對於果粉來講,很多國軍將領抗日功勞很大,但是沒辦法宣傳。

比如血戰臺兒莊的李宗仁,是桂系,和蔣介石關係一直不好,後來還返回了大陸。

血戰殉國的張靈甫,高學歷(北大的),而且長得帥,自然就成了重點宣傳對象了。


歷史是什麼


張靈甫是登上了歷史教科書的人,他的知名度肯定比薛嶽更高。


不過從歷史的角度去看,張靈甫和薛嶽根本不是一個檔次的人,無論是地位還是戰功,張靈甫都無法和薛嶽相提並論。張靈甫在解放戰爭時期,才擔任了國民黨軍隊中軍一級的幹部,而薛嶽在抗日戰爭時期就已經是戰區的司令長官。


即使是張靈甫的老上級王耀武,在抗戰時期也只是薛嶽的下屬。

薛嶽的知名度比較低,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原因是歷史教科書沒有提到薛嶽,另一個原因是現代知名影視作品中很少提到薛嶽的名字。


薛嶽成名的時間要比張靈甫早得多,在國民革命軍北伐之前,薛嶽就已經是少將級別的軍官。


而在革命革命軍北伐的時候,張靈甫只是一個普通的排長。抗日戰爭爆發的時候,張靈甫在國民黨74軍擔任團長,而此時的薛嶽已經成為了國民革命軍第十九集團軍的總司令。


蘭封會戰爆發的時候,薛嶽擔任豫東兵團指揮官,張靈甫所在的74軍作戰勇猛,給薛嶽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到了武漢會戰的時候,薛嶽擔任第一兵團總司令,張靈甫再次成為了薛嶽的下屬。在萬家嶺之戰前期,薛嶽在軍隊中組織衝鋒敢死隊,擔任敢死隊長的人就是張靈甫。


萬家嶺之戰國軍幾乎殲滅了日軍的一個師團,取得了抗戰以來前所未有的戰績,這一戰過後張靈甫的名氣逐漸響了起來,不過萬家嶺大捷真正的指揮者是薛嶽,張靈甫帶領的部隊只是萬家嶺之戰中表現比較突出的一支部隊。

武漢會戰結束後,薛嶽先後指揮了4次長沙會戰。在整個抗日戰爭時期,薛嶽殲滅了超過10萬的日軍,是國民黨軍隊中殲滅日軍人數最多的一名將領。


抗日戰爭中後期,張靈甫數次跟隨薛嶽迎戰日軍,在戰場上頗有戰功。雖然張靈甫和薛嶽都是抗戰名將,但是薛嶽是指揮大兵團作戰的總指揮官,張靈甫只是一個普通指揮官。


無論是官職還是指揮的戰役的大小,薛嶽都遠遠超過張靈甫,而且張靈甫打的幾次勝仗,背後的總指揮都是薛嶽。

因為在抗戰時期戰功赫赫,張靈甫的軍銜一直一路高升,到了抗戰結束的時候,張靈甫已經成為了74軍的軍長。因為74軍經常守衛南京,所以也被人們稱為“御林軍”。


解放戰爭時期,張靈甫依仗著整編74師裝備精良,貪功孤軍深入解放區。在1947年5月的孟良崮戰役中,張靈甫的整編74師被解放軍全殲,張靈甫也在這次戰役中陣亡。

薛嶽在解放戰爭前期擔任徐州“綏署”主任,後來因為接連戰敗被蔣介石調回南京。在我軍解放海南島之後,薛嶽逃到了臺灣,一直到1998年去世。


從薛嶽和張靈甫的履歷不難看出,張靈甫和薛嶽始終都不是一個臺階的人,那時候的張靈甫是薛嶽軍團下一名能打的軍官。


張靈甫能夠在名氣上超越薛嶽,主要是因為很多教科書上有張靈甫的名字,電視劇《紅日》的播出更是讓張靈甫成為了家喻戶曉的人物。而薛嶽既沒有登上教科書,也沒有在影視劇中大放異彩,知名度也遠不如張靈甫高。


歷史總探長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是因為以往刻意迴避薛嶽,而宣揚張靈甫的必然結果。

以前,幾乎每個大陸人都知道張靈甫。

為啥?因為我們以往宣傳戰略是宣揚孟良崮戰役殲滅74師,打死張靈甫,這是我軍最輝煌的勝利之一。

所以,張靈甫這個名字無人不知。但宣揚張靈甫不是說他的抗日功勞,實際上在很長一段時間對於抗日鐵軍74軍的抗戰經歷是迴避的。

然而,對於抗戰中戰功赫赫的薛嶽,則在大陸是籍籍無名。

其實原因除了以往淡化國民黨抗戰以外,還有薛嶽個人的問題。

也許大家不知道,薛嶽是紅軍的死敵。

中央紅軍從江西蘇區出發開始長征,薛嶽就率領9萬多追剿軍尾隨其後,一支跟到四川境內。

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薛嶽的部隊也度過了大渡河。

由於薛嶽的尾隨追擊,中央紅軍離開中央蘇區是8萬6000戰鬥部隊,到渡過大渡河紅軍只剩1萬5000人到2萬人,損失極為慘重。

而傷亡了這麼多人的罪魁禍首,當然就是薛嶽。

現在大家明白了吧。

薩沙如果不是寫過長征系列叢書和抗戰系列叢書,也不知道這麼一回事。


薩沙


自由發言的自媒體就是一個自持觀點的大雜燴,什麼菜什麼肉什麼蛋什麼調料都有,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都是從自身的立場出發,闡述自己的觀點,五花八門不一而足。戈培爾說過:謊言重複一百遍,它就是真理。張靈甫形象重塑正是這句話的最好詮釋。張靈甫打鬼子是立過功的,歷史在那兒擺著,沒人否定他。但是,張靈甫在打完鬼子打內戰上,其兇狠程度絕不亞於他打鬼子,在與三野的交戰前期,張靈甫屢屢得手,是三野部隊恨之入骨的死敵。而他命喪孟良崮其實是咎由自取,被勝利衝昏了頭腦的張靈甫,主觀認為用自己這塊共軍呑可下的“鐵誘餌”把華東部隊牢牢拴住,形成戰略決戰,一舉殲滅全華東共軍,可惜他失算了,並用性命彌補了自己的失誤。這種人,僅僅是歷史的悲劇人物。但是,網上大肆對張靈甫的美化宣傳,讓他成為一代英雄,勢頭壓過了抗日時職位比他高,功勞比他大,戰績比他輝煌的薛嶽,這於史不符。薛嶽,在國民黨中是與白崇禧、衛立煌、杜聿明、孫立人等幾位真正能打仗者比肩而立的人,他的長沙“天爐”戰法是進防禦教科書的精典戰例,可惜他不是蔣介石的嫡系,使用中多有掣肘。而1950年由他組織的海南島防禦,全然不見長沙作戰的一點影子,被鄧華、韓先楚們摧枯拉朽,用木船擊敗軍艦,一幫“旱鴨子”楞是衝過了瓊州海峽解放了海南島,自此薛上將也就默默無聞地退出了歷史舞臺。薛嶽與張靈甫,可比處在於都是國民黨軍高級軍官,在抗日中都是中華驍將,而且當年都很有名氣;不可比處在於薛職位高於張,薛處戰略層面,張僅是戰術或戰役層面,張死忠到底,薛危險既逃。半斤八兩,伯仲之分。


塵垚4


張靈甫和薛嶽完全不在一個層次,不具備可比性。

薛嶽是保定軍校六期出身,紅軍長征時已經是軍級將領,帶領國軍的追擊縱隊,跟著紅軍一路尾追。到抗戰爆發時,薛嶽已經是大兵團司令級別,是獨擋方面的高級將領。

張靈甫在圍剿紅軍時期還只是胡宗南手下的團長,抗戰開始後因為殺妻案因禍得福,離開胡宗南,轉到王耀武麾下,才逐步升官。但到抗戰結束的時候,張靈甫的級別也就是軍長。

但張靈甫當上軍長的時候,和圍剿紅軍時期薛嶽的軍長含金量也很不一樣。圍剿紅軍時期薛嶽經常擔任國軍臨時編組的縱隊司令,是在一個戰略方向上獨立作戰的,而張靈甫當上軍長的時候,還是在王耀武麾下,並沒有獨立作戰的資格。

張靈甫真正暴得大名,是在解放戰爭時期。解放戰爭開始後,張靈甫在蘇中戰役等進攻解放區的戰役中,表現都非常突出,而且擔任了號稱御林軍的整編七十四師師長,很受國軍高層器重。

薛嶽在解放戰爭初期仍然是獨擋方面的高級將領,曾任徐州綏靖公署主任,負責指揮國軍圍攻山東和華中解放區,但在華中解放軍和華東野戰軍的連續打擊下,薛嶽連吃敗仗,最後被撤職,調離了前線。

薛嶽之所以後來在果粉中名氣沒有那麼大,最重要的原因其實無非就是一條,在解放戰爭後期,薛嶽賦閒期間,曾經積極參加反蔣活動。這也不難理解,他本身出自粵軍,並不算國軍中央軍嫡系,所以委員長對他的信任是有限的。

張靈甫就不一樣了。解放戰爭初期,張靈甫在歷次進攻華東解放區的戰役中都非常積極,雖然曾經遭到華東野戰軍的幾次重大打擊,但始終受到國軍統帥部的青睞,補充得很快,所以戰鬥力一直保持得比較好。

更重要的則是,在孟良崮戰役中,張靈甫雖然葬送了整編七十四師這個國軍頭等主力部隊,但張靈甫本人殺身成仁(不管他到底自殺還是被殺,反正國軍高層認為他是殺身成仁),受到委員長的高度讚揚,被強行樹立為當時國軍將領的楷模。

這其實也是這些年來國軍將領評價的一個普遍規律,凡是有過積極反蔣經歷的,或者是在解放戰爭中被解放軍俘虜並改造比較好的,果粉都不是太感冒,而那些一心忠於委員長個人的,哪怕實際指揮能力並不高,往往也很受追捧。

薛嶽之所以在抗戰期間對日軍戰績比較好,顯得是外戰內行,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長期是在敵後區域作戰,委員長不能完全控制,他獨立發揮的空間更大一些。張發奎回憶錄裡也說過這一點,這是薛嶽抗戰時期總結出來的經驗。

所以,在長沙、衡陽幾次戰役結束後,委員長命令薛嶽向西撤退,進入西南。但薛嶽抗命不遵,直接率軍向東撤退,進入江西,繼續在敵後堅持抗戰。這個時候他手下雖然也有中央軍嫡系部隊,但因為遠離重慶,委員長不能隨時干預,所以薛嶽指揮起來還是順手的。

到了解放戰爭中前期,薛嶽的戰績之所以看上去比較糟糕,其實也同樣是這個原因。因為他在徐州坐鎮,主持華東戰場的國軍指揮。但徐州密邇南京,又是國軍中央軍嫡系雲集的大戰區,所以薛嶽不能完全自己做主,經常要受委員長干涉,手下的黃埔系將領們對他也是陽奉陰違,不完全聽他的。


蕭武


可以說張靈甫是在用生命博人眼球-張靈甫本人相貌英俊,自己也特別會引爆關注點,換到現在活脫脫的一線“網紅”還能自造熱門話題:

一、孟良崮戰役他完全是“躺槍”出名-親手葬送老蔣精銳的74師,成就一位共和國元帥陳毅、一位“準元帥”第一大將粟裕。他只是恰巧是74師師長,幸運的列入教科書名揚四海。

二、戰敗身亡還不忘留下千古謎題
-到底是自殺的?他殺的?致命傷口還無法確認究竟是腦後還是前胸?導致攻破其指揮部的我軍多名官兵遭受審查。

三、事業低谷時,憑藉傷害妻子致死入獄,引爆當時全國紅男綠女的八卦,甚至延綿至今仍引發眾多網友的注意,最重要成功引起蔣介石關注,“七七事變”後第一批特赦迴歸軍籍。

薛嶽將軍一生為人低調,戰果輝煌-是中國抗日戰場第一戰將:先後率軍斃傷日軍超10萬餘人;與飛虎隊陳納德將軍並稱抗日兩虎將-天有飛虎(陳納德),地有奔虎(薛嶽)-令日軍又恨又怕又尊敬,;不僅被蔣授勳青天白日勳章,同時因戰功被美國杜魯門總統授予自由勳章。無奈網絡宣傳力度少,自身又無炒作意識,遠離國民黨政治中心-僅在軍事迷中推崇備至。


走心的推薦


薜嶽是以抗日出名,張靈甫是因為美式裝備的機械化部隊被殲滅,本人被擊斃而出名,更是一句臺詞:“就是三萬頭豬,共軍三天也抓不過來而聞名”。

他的名氣大,不是在抗日戰爭中,而是張靈甫的國民黨74師做為最先進後美式獎備的機械化部隊,在孟良崮戰役中,被中國人民放放軍三天就被殲滅,張靈甫自己也被擊斃。

抗戰的名氣沒有薛嶽大,他的名氣大主要來源於電影《南征北戰》,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消滅國民黨部隊的經典戰例。主要是因為美式機械化部隊不可戰勝的神話與全軍覆沒的巨大的落差。

張靈甫的74師擁有最先進的美式機械化武器裝備,素質最好的士兵,蔣介石對其寄予厚望,認為是國民黨最精銳的部隊,滿以為利用張靈甫打敗粟裕和陳毅的共產黨軍隊,結果相反,在孟良崮戰役中,全軍覆沒,自己也被打死。

電影《南征北戰》,使張靈甫成了人盡皆知的反面人物。


南極冰火


這其實一個傳播學上的問題,那就是有些人自帶話題屬性,所以更加為人熟知。

張靈甫因為後來74師被殲等諸多原因在大眾中知名度比較高,薛嶽相對來說只有對黨史軍史比較感興趣的朋友才更熟悉一些。

引申一下也是一樣的,戰鬥英雄邱少雲、黃繼光雖然也許比不上秦基偉將軍的知名度或者名聲差不多,但是咱們現在說幾個名字,大家肯定覺得沒有兩位戰鬥英雄有名,谷景生、周發田、張蘊鈺……這幾位分別是邱黃兩位所在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5軍的政治委員、副軍長、參謀長——秦基偉是軍長。

川島芳子比其父親善耆出名,沈醉比鄭介民出名,雖然人物類別不同,在傳播學上是同一個道理。

甚至虛構人物李雲龍都比郭天民(陳賡兵團副司令員)出名,到哪兒說理去。


談古論金


薛嶽不能突出有以下幾點原因:1.他曾經是傾向於共產黨的一方,但是在四一二後果斷和共產黨切割關係,這對於某些人來說,算是背叛。

2.在長征中,一直從頭到尾追著紅軍攆的就是薛嶽,這仇可大了。

3.廣東的派系鬥爭,最後蔡廷鍇等第三黨人士(李濟深一派),走向了最後的勝利,成了中國的開國功臣,對於薛嶽,自然是不屑一顧的。

4.也是最重要的原因,畢竟中共才是抗戰的中流砥柱,怎麼能宣傳抗戰第一戰神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