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準噶爾最後之戰:25勇士降伏7000對手,乾隆作畫寫詩告慰先輩

站在格登山上張望,天空碧藍,流雲很少,牛羊灑落在錦緞般的坡地上。陽光下,遠處墨綠的松林很鮮亮,林中偶然傳來長長的鹿鳴聲。山下蜿蜒流淌的蘇木拜河浸潤過的地方,就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七十六團的肥田沃野。“軍墾第一哨”營房遺址猶如裸露的骨骼堅挺眼前,向西遠眺,能夠看見哈薩克斯坦靜謐的農莊。

平定準噶爾最後之戰:25勇士降伏7000對手,乾隆作畫寫詩告慰先輩

邊關

格登山:平定準噶爾最後一戰之地

格登山,新疆伊犁的山,也是一座邊界線上的山,位於昭蘇縣西南約60公里處,毗鄰哈薩克斯坦。格登山,蒙古語,意謂山拱起像人的後腦骨。格登山沒有高大偉岸的雄姿,而矗立在山頂的一通記功碑,又使我們信服這是一座英雄山。滿漢蒙藏4種文字的碑文,全稱是“平定準噶爾勒銘格登山碑”,立於清代乾隆二十年(1755)夏天,現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通碑文,向我們說明這裡是清政府平定準噶爾的最後一戰之地。

平定準噶爾最後之戰:25勇士降伏7000對手,乾隆作畫寫詩告慰先輩

乾隆畫像

清朝統一準噶爾之戰,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為統一西北少數民族地區而與準噶爾貴族之間進行的戰場。平定準噶爾,清準之間發生了無數次大大小小的戰爭,歷時70年之久。

這70年的戰爭中,準噶爾的四個汗,陸續遭到康雍乾三朝的最嚴酷的軍事打擊。1688年,噶爾丹勢力侵擾喀爾喀蒙古。康熙大帝御駕親征,殺敗噶爾丹。此後,策妄阿拉布坦繼任準噶爾臺吉,與清軍交鋒於西藏,慘遭失敗。策妄阿拉布坦的兒子噶爾丹策零,繼承父位,組建炮兵部隊,與清軍對峙於阿爾泰一帶。1745年,時年50歲的噶爾丹策零感染瘟疫,病逝伊犁。

平定準噶爾最後之戰:25勇士降伏7000對手,乾隆作畫寫詩告慰先輩

達瓦齊畫像

不久,上層人物達瓦齊在噶爾丹策零的女婿支持下,繼承汗位,繼續與乾隆對立。這位準噶爾的最後一位汗,最終兵敗格登山,而清軍正是在這裡完成了平定準噶爾的大任。

平定準噶爾最後之戰:25勇士降伏7000對手,乾隆作畫寫詩告慰先輩

猛士阿玉錫

猛士阿玉錫,徒步萬里歸順清朝

準噶爾末代的汗——達瓦齊,窮兵黷武,異常殘暴。達瓦齊對準噶爾的統治引起了天山南北各族百姓的強烈反對,人們忍氣吞聲,成群結隊地逃離家園,向清朝呈降。

阿玉錫,就是在這一背景下投奔清朝的。阿玉錫其人,原本是準噶爾部人,曾達瓦齊的麾下當過養馬的小吏。從畫像上看,他身材頎長,精通擊技,異常驍勇,但卻沒有得到達瓦齊的重用。有次,上司來馬場檢查工作,見到馬匹有丟失的現象。盛怒之下,就用火槍對準了阿玉錫,將要扣動扳機。豈料,騎在馬背上的阿玉錫毫不畏懼,飛奔而上,奪走上司的火槍。

平定準噶爾最後之戰:25勇士降伏7000對手,乾隆作畫寫詩告慰先輩

這種激烈反抗,後果是要接受被砍掉兩隻臂膀的酷刑。雍正十一年(1733),20來歲的阿玉錫不甘坐以待斃,毅然出走。當時,清朝已經在漠北地區設置了烏里雅蘇臺將軍,駐地在烏里雅蘇臺,這個機構負責掌管著唐努烏梁海和喀爾喀四部等處軍政事務。

阿玉錫從伊犁出發,徒步萬里,來到烏里雅蘇臺,投奔了清軍。躋身軍旅的阿玉錫,以萬里投軍表達了自己對清朝的忠誠,又在軍營生活中展示出了他的精湛武藝。投清之後,原本給達瓦齊飼養馬匹的阿玉錫,受到重用,時來運轉。乾隆皇帝聽說了阿玉錫萬里來投的壯舉,賜給很多禮物。

平定準噶爾最後之戰:25勇士降伏7000對手,乾隆作畫寫詩告慰先輩

格登山上,25勇士降伏7000對手

阿玉錫投清20年後,立下大功一件。

乾隆二十年(1755),清軍五萬將士遠征伊犁,尋找機會與準噶爾末代的汗達瓦齊決戰。對乾隆而言,早日平定準噶爾,儘快結束這場延綿70年的戰爭,是當務之急。

平定準噶爾最後之戰:25勇士降伏7000對手,乾隆作畫寫詩告慰先輩

邊關

戰爭打響後,雙方激戰於伊犁。準噶爾末代的汗——達瓦齊,率部撤退到格登山。達瓦齊雖然受到了挫折,但仍有集結再戰之力,他們組織7000人憑依山勢,固守待援。

清軍不知達瓦齊虛實,派人上格登山一探虛實。此時的阿玉錫,隨隊參戰,幫助清軍打仗。已是40多歲的他,仍然孔武有力,身形矯健,勇猛過人。清軍主將派出阿玉錫和兩位巴圖魯,率22位勇士前往格登山,連夜偵查。

平定準噶爾最後之戰:25勇士降伏7000對手,乾隆作畫寫詩告慰先輩

阿玉錫畫像

五月十四日凌晨,阿玉錫在內的25位勇士,趁著夜色前往格登山。他們都是準噶爾人,語言的便利使他們輕易騙過山下的守備。沒有人攔截他們,因而他們直抵達瓦齊在山頂的大營。

黎明時,25位勇士奇襲達瓦齊的大營。阿玉錫手持長矛在騎著馬上飛奔,遇敵便刺,見敵就殺。他們人數不多,槍矢齊發,擒賊擒王,先在敵人的指揮中樞打了起來。敵人誤以為遭到清軍包圍,無心打仗,鬥志被瞬間瓦解。準噶爾末代的汗達瓦齊,帶百餘親兵倉皇逃跑。

此戰,原本出來打探情報的阿玉錫,乘興打了一場夜襲戰,竟然帶著20多名勇士擒獲了達瓦齊主將20多人。更為重要的是,他們在格登山受降6500人。這就是平定準噶爾的最後一戰。幾天後,吃了敗仗的準噶爾的末代汗達瓦齊,被人獻俘。

平定準噶爾最後之戰:25勇士降伏7000對手,乾隆作畫寫詩告慰先輩

乾隆請人為阿玉錫畫像

勝利來的很突然,乾隆很難料想到。持續70年戰爭,真的就這麼結束了。當年夏天,乾隆祭拜家廟,告慰先祖。

戰爭結束,阿玉錫來到京城,受到乾隆皇帝的召見。乾隆讓他擔任了散佚大臣,從二品,成為一名高級侍衛官。同時,又欣賞了他的馬術,又請來郎世寧為之畫像。

平定準噶爾最後之戰:25勇士降伏7000對手,乾隆作畫寫詩告慰先輩

皇帝樂於給名將畫像

郎世寧所繪《阿玉錫持矛蕩寇圖》,以寫真的手法,刻畫出阿玉錫這位少數民族勇士的剛強堅毅。畫卷上的阿玉錫,手持長矛,肩挎火槍,在馬兒四蹄飛揚之間,衝殺向前。畫中沒有任何背景,顯示出了阿玉錫上陣殺敵,如入無人之境。乾隆皇帝為這幅畫題跋,親筆寫下一首贊詩。

乾隆的贊詩中,記錄了平定準噶爾之戰的很多細節。譬如說阿玉錫是荊軻式的人物,他們25人夜襲達瓦齊,還受降六千五百騎。乾隆把這些戰果都寫了進來,又說:于格登山,賊據險守。率廿四人,間道襲後。諸賊大潰,爰以成功。

平定準噶爾最後之戰:25勇士降伏7000對手,乾隆作畫寫詩告慰先輩

《阿玉錫執矛蕩寇圖》今成裝飾品

準噶爾的末代汗——達瓦齊被俘以後,解送京城。乾隆並沒有為難達瓦齊,封他當了親王。對於達瓦齊來說,這是個幸運的結局。郎世寧繪製、乾隆題詩的《阿玉錫持矛蕩寇圖》,仍懸掛在臺灣省某個博物館的某個角落裡。

林則徐被貶流放新疆時,謁訪格登山戰場。寫下詩句:“格登山色伊江水,回首依依勒馬看。”今日重讀,山河往事總能讓人為之動容。現在的格登山上,四顧界限分明,乾隆二十年所立平定準噶爾勒石銘碑,在邊關的雨雪和風雲中,依然昂首挺立。兩百多年過去了,格登山上的平定準噶爾勒石銘碑,無言地昭示著祖國版圖的完整統一。

平定準噶爾最後之戰:25勇士降伏7000對手,乾隆作畫寫詩告慰先輩

清朝,是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與發展的重要時期。從康熙皇帝開始,清軍與準噶爾展開長期鬥爭,直到乾隆皇帝時期準噶爾被徹底平定。這場戰爭持續70年,八旗兵和綠營兵為鞏固國家疆域,浴血沙場,不懈努力,仍然值得今人稱頌。(樊前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