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在一農民家避雨,問他姓啥?老農回答後被立即封為“牧馬千戶”,為什麼呢?

秉燭讀春秋


中國人自來有厚葬的風俗。朱元璋當上皇帝后,重修了祖墳,並在祖墳邊上給自己選定了一塊風水寶地,作為自己百年之後的陵墓,這就是南京城外有名的明孝陵。相傳,老朱在陵墓周邊一農民家避雨時,老農回答後立即被封為牧馬千戶,為什麼呢?



為自己選墓地,老朱自是格外上心。這天,朱元璋又到陵墓邊視察,不巧天降大雨,老朱就近到一農舍家避雨。出生草根的老朱,對農民天生有種好感,也不在乎農舍只是個簡單的茅草房。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中國人自來有好客的傳統美德,更何況是貴客呢。老農見有貴客來訪,自是熱情款待。一番寒暄後,老朱到底問了一個怎樣的問題,老農到底回答得有多睿智,能惹得龍心大悅,一下子改變自己的命運呢?



老朱問到:老漢,你叫什麼呀?

老漢答道:我叫董茂,茂盛的茂。

朱元璋一聽,眼睛一亮,直誇老農的名字取得好,老農的命運也因此改變。

朱元璋是窮苦出生,草根皇帝。早年,為了生計,給地主家放過牛,出家當過和尚,沒上過一天學,十足的大文盲一個。打下江山,當上皇帝,躋身上流社會後,沒上過學成了人生永遠之痛。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想守住江山,成就千年基業,僅靠打打殺殺是遠遠不夠的,要有謀略,學透古今才行,這些的前提是得識字,老朱要把這一課補上。



董字由千里草組成,後面再加一個“茂”字,豈不寓意千里草地茂盛,正好適合養鹿牧馬。

老朱一番賣弄後,聽得隨從是嘖嘖稱讚,聽得老漢是雲裡霧裡。

老朱好不歡喜,想到剛好正缺一個養鹿放馬之人,看管陵園。老朱立馬亮明身份,給老農封了個牧馬千戶。

你對自己的名字滿意嗎?


波波戲說歷史


朱元璋創造了一個奇蹟——他曾經只是一個吃了上頓沒下頓的乞丐、和尚,可是,最後卻只用了15年的時間打敗了所有人,當上了俯視一切的皇帝。

他開創了一個享國276載的明朝,恢復了漢人衣冠,可謂是千古之功。

他一朝得“鹿”,意氣風發,指點江山,為了穩固自家的江山,不讓別人有機會奪走朱家的“鹿”,他採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收了武將的兵權,廢了丞相,禁止宦官干政,打壓了豪門,降低了百姓的生活壓力。

可是,這麼一來,朱元璋也得罪了一直以來的既得利益階層,他們是豪門貴族,是地主士紳,也是所謂的“讀書人”,朱元璋動了他們嘴裡的肉,他們對此雖然敢怒不敢言,卻敢在書上編寫朱元璋一樁樁、一件件的“糗事”。

他們想讓朱元璋成為所有人眼裡的“暴君”,在中國歷史上,每一個真正想為百姓謀福利的人,最後沒有幾個人能夠獲得好名聲。

縱然朱元璋是開創一朝、主宰億萬生靈的皇帝,也沒能例外。

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擁有最多野史和故事的一個皇帝,他因為宮女深夜給他送來一碗粥而殺了宮女,他因為看到碗裡有頭髮而想殺了廚師,他也曾因為吃個瓜聊個天而想殺了瓜農。

當然,朱元璋的故事裡也不全是砍頭,也曾送過一官半職給別人,除了他的一個發小,還有一個老農也得到了他送的官帽子。

朱元璋當上皇帝后,很喜歡搞建設,他曾經因為南京城太小太破,配不上一國首都的身份,所以不惜斥巨資讓人擴修南京城,當然,沈萬三在這事上也沒少出錢出力。

除了擴修南京城,朱元璋還啟動了一項所有皇帝即位之後都不會落下的工程——修皇陵,讓自己百年之後能有一個歸宿。

朱元璋將自己的陵墓選在了鐘山之南,是一塊難得的風水寶地。

這鐘山之中鬱鬱蔥蔥,山上有很多鹿,為了保護可愛的小鹿鹿們,朱元璋專門頒佈了一個禁令,禁止在鐘山捕獵,否則,哼哼,砍頭!

此外,他又在鐘山設了一個孝陵衛,畢竟是他自己的陵墓,總得讓人保護好死後的自己。這個孝陵衛下設一個牧馬千戶,管理牧馬之事。

朱元璋為什麼會決定禁止捕鹿,難道是因為他喜歡鹿?實際上,自從秦時趙高“指鹿為馬”,蒯通一句“秦失其鹿”之後,鹿便被賦予了特殊的政治意義,鹿即江山,鹿即帝位!他自己的陵墓旁有鹿,豈不正合了他坐擁江山的天數?

所以,他決定保護鐘山上的鹿,即為保護好老朱家的江山,不讓人打壞主意。

他又決定在鐘山養馬,天下太平之時可以馬護鹿,天下危亂之際又可策馬逐鹿,不可謂不妙。

不過,讓誰來當這個牧馬千戶,朱元璋卻很頭疼。

這一日,朱元璋又玩起了微服出行,他決定去看看孝陵的工作進度,看看負責修建陵墓的人有沒有偷工減料。

他在一片孝陵工地上視察了一圈,心中也算滿意,所以視察結束後便踏上了返程的路。

可是,朱元璋一行人走到半路,突然下起了雨,嘩啦啦地下,他是微服出行,所以也沒有帶雨傘,只好找一個地方避避雨。

他們看到不遠處有一間茅草屋,所以便跑了過去,敲開了門,給他們開門的是一個老農。

老農開門後,看著嘩啦啦的雨,便知道他們是來自己家中避雨的,所以便熱情地邀他們進去了,然後給他們倒了水喝。

朱元璋喝了水,看了看這間雖然破敗,但也勉強能夠遮風擋雨的草屋,心中很是感慨,在他自己的陵墓旁,竟還生活著這麼貧苦的人,看著看著,便和老農聊了起來。

朱元璋隨隨意意地問道:老伯呀,敢問你叫什麼名字?

這個老農活了幾十年,倒也有一點眼力見,看著朱元璋一行人的穿著和言行,便知他們非富即貴,所以也老老實實地回道:小老兒姓董,董茂,茂盛的茂。

朱元璋在嘴裡小聲地念叨了老農的名字幾遍,突然“哈哈哈”地笑了起來,笑得老農不知所措,也笑得隨行人員一臉茫然,只聽他說到:董者,千里草也,鹿吃草,馬也吃草,千里茂盛之草,可養鹿,也可養千里馬,好,好,好!

聽了朱元璋的解釋,眾人瞬間恍然。當然,只有董茂仍然沒怎麼反應過來,他茫然地看著朱元璋他們,這,哪跟哪呀?

董茂還沒想明白,又聽朱元璋對他說了句:我喜歡你這名字,我決定了,讓你當孝陵衛的牧馬千戶,你且等著吧!

朱元璋這個突然的決定,驚住了所有人,讓這麼一個沒什麼見識的老農當孝陵衛的牧馬千戶真的合適?

董茂也呆了,“啊”了一聲,正想問問朱元璋是個什麼意思,卻見朱元璋已經走出了茅草屋,此時雨已經停了。

沒過多久,這間茅草屋外又來了人,說是帶著皇帝的聖旨來的,嚇得董茂一哆嗦給跪下了。

只聽來人宣讀了一遍聖旨,文鄒鄒的,董茂倒也沒怎麼聽明白,只知道皇帝讓自己當了什麼牧馬千戶,子子孫孫世襲這個官職。

董茂繼而想起了之前來他家躲雨的那個人說過的話,那個人也說過要讓他當孝陵衛的牧馬千戶,想到這,董茂頓時又哆嗦了起來,原來那個人正是當今皇帝!

董茂當了牧馬千戶之後,享受到了很好的福利待遇,比如他家裡哪怕有個窗戶壞了,有個門關不上了,官府也會馬上派人來給他修好。

董茂從一個只知耕作的小老百姓,頓時翻身成為了一個衛所的正五品千戶,竟然只是因為一個名字。

這個看上去似乎只是在說一個老農因為名字取得好而改變命運的故事,可實際上,故事的背後卻是在罵朱元璋用人不當,是在罵朱元璋昏庸。

朱元璋創造了奇蹟,對於一個創造了奇蹟的“臭乞丐”,雖然會有很多人崇拜的羨慕,可是,被朱元璋動了蛋糕和自視甚高的人卻會想方設法地向他潑波髒水。


流浪的侯爵


朱元璋在農民家裡避雨,問他姓啥,老農回答後立即被封為牧馬千戶,是什麼原因呢?

貧苦草根出身的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簡直成了人們茶餘飯後八卦的對象。他的故事在民間流傳也非常多,大多並不是真實存在的,就像今天的這個故事也是一樣的。

其實,我已經寫過好多有關朱元璋的民間傳說故事了,比如劉伯溫送他一筐魚的故事,吃西瓜殺瓜農的故事,殺美女的故事,馬皇后下葬當天大雨傾盆的故事,真的都挺精彩的。



今天這個牧馬千戶的故事一樣很精彩。話說朱元璋心愛的女人,馬皇后去世以後,朱元璋就把她安葬在明孝陵裡面。

朱元璋和馬皇后的故事,估計就像唐太宗李世民和長孫皇后的愛情故事一樣,千古絕唱。

雖然朱元璋沒有像唐太宗李世民一樣建了層觀,在自己上班的地方就能遠遠的看見他媳婦的墳墓。但是也是隔三差五的直接跑到孝陵去看望馬皇后和馬皇后說說話聊聊天。



朱元璋選擇的這塊百年之後,安葬自己的地方風水很佳。植被茂密,山清水秀,他非常的滿意。守陵人都找好了,他同時在那建了一個牧馬千戶,就是養馬養鹿的地方。他就想找一個非常合適的人來管理,來放馬養鹿。

但是找來找去就是感覺沒有合適的,大臣找到的人,他朱元璋偏偏沒有那種感覺,總覺得不是最合適的人。

這天又是大雨傾盆,他又去看馬皇后,走到半路雨越下越大,在附近才找到了一個農舍,於是敲開了門,開門的是一個臉上滄桑的男人。

一直對於農民關懷備至,有農民情結的朱元璋,坐下來和老農開始聊天兒,聊著聊著就像是見了故人一樣,特別的投機。

家長裡短的朱元璋就和老農聊了起來。朱元璋問老農,你姓啥呀?老農說我姓董啊。

朱元璋就在心裡想”董”這個字,心裡暗暗吃了一驚,我的個天了,他把這個字拆開來不就是“千里草“嗎,千里地的草,那不就茂盛嗎?



然後又問他全名是什麼?老農說我叫董茂,茂盛的茂。

這次朱元璋聽了直接驚的站了起來,不由得大呼一聲好名字。

朱元璋想自己眾裡尋他千百度的人不就在此嗎?千里草,又茂盛,不正好是自己的牧馬千戶的負責人嗎?

於是順理成章,朱元璋就把這個叫董茂的老人封為自己“牧馬千戶“的負責人了。

也是該著這個老農有福,他得感謝他的老爹給他取了一個好名字。作為一個人來說生的好是很好的,但是名字取得好也非常關鍵哦。

據說朱元璋欽定的這個人呢,對他忠心耿耿,把馬和鹿養的很膘肥體壯的,即使有盜墓的人,也是表現的非常勇猛,最後在和盜墓的人鬥爭的過程中被殺了。

但這只不過是一個美麗的,牧馬千戶這個職務的負責人是在朱元璋死後才確定的,所以和朱元璋沒有關係。


歷史漫談君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淮右布衣”,放過牛,當過和尚,前期這些職業都很接地氣,因此深受民間段子手喜愛,流傳在民間的段子層出不窮。

沒辦法,屌絲逆襲這種故事,從古到今,誰人都愛聽。

今天這個段子的歷史背景,是朱元璋建立明朝,當上皇帝之後的事情。

什麼是“牧馬千戶”?

這就要牽涉明朝的馬政管理機構。

明朝建立之後,朱元璋知道自己的王朝仍有痛點,那就是戰馬很匱乏,不利於肅清北元、維護江山統治。

明初戰馬數量之少,能把朱元璋逼到什麼地步?逼到急了,朱元璋甚至規定“內外藩封將帥,皆以馬為幣”。鼓勵外國來朝貢時進獻馬匹。

戰馬都成為有貨幣屬性的物種,番邦來了,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咱只收戰馬。

從機構設置上來說,明朝設置了群牧監、太僕寺、行太僕寺等機構,專門從事飼養戰馬工作,太僕寺之下,又設牧監、群官等官職,各衛所也必須承擔養馬任務,從制度上鼓勵軍牧、官牧、民牧,以保證國防需要。

這個故事中的老農的“牧馬千戶”的主要職責,顧名思義,就是以千戶之職,承擔軍牧任務,這個牧馬千戶,隸屬於孝陵衛。

孝陵衛就是駐守在明孝陵的一級軍事保衛單位。

位於鐘山一帶的明孝陵是朱元璋在活著的時候就開始興建的,據說是朱元璋親自選定的自己死後的陵寢所在,他曾經看到鐘山一帶有許多野生的鹿生存,是大吉之地,“鹿馬蕃息”意味著子孫後代生生不息,遂下令禁止在此地獵捕、砍伐,成立野生動物保護區的目的,自然是為了保護這片土地的清幽。

孝陵衛下面又專設“牧馬千戶所”,負責飼養戰馬、保護鹿群。


但這個牧馬千戶的位置一直沒有找到合適人選。

直到有一天朱元璋又來到鐘山視察孝陵修建進度,這一次他選擇了微服私訪,在孝陵周邊轉悠的時候,忽然遇上了瓢潑大雨,給他淋半路上了,幸虧前方不遠處就是一處農戶,朱元璋趕緊敲開人家的門,進去躲雨。

戶主老頭兒姓董名茂,世代務農,偶爾也打個獵改善一下生活,他看到朱元璋雖然身著布衣,但談吐非凡,非富即貴,也不敢怠慢,端出熱茶敬奉,看到朱元璋衣服被淋溼,又找出乾淨的衣物讓他換下。

朱元璋很感激,跟老農噓寒問暖,打聽人家的姓名。老農告訴了朱元璋之後,這老朱就不淡定了。

董茂,董茂,“董”字就是草和千里,“茂”者,盛也,單從這個名字來論,再適合做牧馬工作不過了!

就這樣,董老頭被飛來的皇恩浩蕩大彩蛋砸中了,被封為孝陵地區的牧馬千戶。子子孫孫世襲罔替,承擔著為孝陵養馬護鹿,休養山林的任務。

現在的南京孝陵衛地區,有沒有姓董的人家不清楚,但孝陵衛辦事處的很多周姓人家,確係是當年明朝孝陵衛世代傳承下來的後裔。


歷來現實


明朝最重要軍事制度,要屬衛所制了。大名鼎鼎的錦衣衛,想必沒人會說不知道吧。錦衣衛,就是大明軍事衛所制度一個具體的表現。還有諸如金吾衛、羽林衛等軍事組織。都是一衛一衛的。

衛是明軍的最大基本單位。一衛大抵有5600人左右,分前後左右中五個千戶所,每所1120人左右。千戶所下設百戶所。百戶所約120人。

這些衛所遍佈首都、全國各府縣和戰略要地。外受省都指揮使司管轄,內受五軍都督府管轄。

再說軍事長官的品秩,省都指揮使(正二品)、衛指揮使(正三品)、千戶所的正千戶(正五品)、副千戶(從五品)、百戶所百戶(正六品),好了,大概瞭解一下,大明軍職的品秩等級大小。

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就因為自己的名字,未立寸功,得封了正五品軍職的正千戶,而且還是世襲的軍職。

正五品的軍職到底有多大呢?這麼說吧,根據大明職官制度,相對於行政官職的品秩,正五品對應內閣輔臣的序列,就是相當於建極殿大學士或中極殿大學士。這些大學士到地方視察,可是要自稱閣部的。比如史可法、史閣部。

對應到六部,就是郎中這個級別。對應到政法機構,就是大理寺左、右寺丞這個職級,上面所列的,都是中央機構的官員職級。

咱們再對標一下,地方政府看看。大明的地方行政架構,分為府(直隸州)、縣(州)二級。

府就是行省,相當於現在的省。知府就是省長,知縣就是縣長。正千戶對應的就是行省裡的正五品同知(相當於廳長),比知府(省長)要低了一級。

對應到直隸州(相當於直轄市),就是比最高長官知州還高了半級,知州才從五品。對應到縣,則比知縣足足高了二級,知縣才正七品。

這麼一比較,這個正千戶的含金量,那是鋼鋼的。當然大明王朝,重文輕武是規矩,同級的武官見到同級文官,可是要作輯的。但品級還是一樣的。

這個正千戶專司牧馬,屬於孝陵衛下屬的部門。孝陵衛是朱元璋,專為衛戍自己的陵寢而設立的。不同於原有的錦衣衛、羽林衛、金吾衛等京城上12衛。孝陵衛不屬於京城上12衛序列,而且設立較遲。

明孝陵始建於洪武14年,翌年馬皇后去世,9月即葬入此陵墓區裡,一個已經建好的陵宮之內,並將整個陵墓區,定名為"孝陵"。

孝陵規模巨大,動用10萬工匠,建了30餘年,直到永樂11年才收尾竣工。朱元璋在洪武31年就駕崩了,與馬皇后合葬於地宮之內。當然,孝陵還在繼續建造。

孝陵規模宏大、建築雄偉,形制上參照唐、宋皇陵。享殿巍峨、樓閣雄偉,南朝七十座駐南京的寺院,有半數寺院被圈入孝陵之內。

整個孝陵區域內,亭閣相連,殿中煙霧繚繞,松濤林海,養殖長生鹿千頭。千鹿項戴銀鏈牌,牌內銘字“入孝陵者死”之字樣。一時,鹿鳴陵間、馬憩林蔭,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

雖然,太祖已組建了孝陵衛這支護陵部隊,可其下屬飼養鹿馬的管理機構長官,一時找不到合適的人選,“牧馬千總”還虛位以待,這讓明太祖傷透了腦筋。

某日,太祖徵服出訪民間,因躲雨避入一農戶家。躲雨期間,便與主人攀談起來。問及戶主姓名,農人說,“我叫董茂”,太祖聞知大喜。董為千里草,茂為茂盛。千里之草當然茂盛可觀。

這個名字吉利。正好選該人去當“牧民千戶”,也了了咱一片心願。回宮後,當即下旨,封董茂為牧馬正千戶,正五品,世襲罔替,子孫專司於孝陵內養馬飼鹿。

偶因微行至陵所,歸途遇雨,憇於民家。問其姓名,曰:董茂。聖意遂注,曰:千里草,馬鹿所宜。即拜為千戶,以典斯牧,子孫世掌所印。門牆每壞,官府為之修葺。

官是封出去了,太祖心裡高興,總算解決了一件事。這農民也高興瘋了,祖祖輩輩、世代為農,連縣太爺也不敢正面瞧過,如今一腳跳到金鑾殿。真是風正一帆順,名正一世爽。

本文所有圖片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穿越歷史的迷霧,檢視歷史的足跡,仰望歷史的輝煌,感懷歷史的滄桑。“劍雄品評文史經濟”與您同學同行,同喜同嘆。您的關注,是我奮筆疾書的動力,您的閱讀,是我剖析探幽的初衷。

劍雄品評文史經濟




朱元璋被稱為“布衣天子”,他來自於貧苦的農民家庭,所以他本能地和貧苦農民距離更近,而和官員的親近度非常一般。對一些違法亂紀的官員,特別是貪汙腐敗的官員,朱元璋恨之入骨,只要發現就會嚴肅處理。

有一次,朱元璋在一農民家避雨,問了老農姓名後,封老農為“牧馬千戶”,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朱元璋去孝陵,因為避雨,認識了一個農戶



朱元璋是一個重感情的人,對於自己的結髮妻子馬皇后,一直以來非常喜歡和尊敬。但是,1382年,馬皇后去世了,朱元璋的天感覺塌了。

馬皇后在當年9月葬在了孝陵,但這個孝陵當時主體並未完工,為了督促孝陵的建設,另外為了看看馬皇后,朱元璋次年春天去了孝陵所在地紫金山。

在紫金山,朱元看到了山花爛漫,看到了山鹿成群,看到了草木茂盛,於是決定設一“牧馬千戶”機構,相關人員很快就開始了調兵遣將,架構很快搭建起來了,但缺一個合適的領頭人。

有一天,朱元璋在視察完孝陵建設後,返城途中,下起了瓢潑大雨,不一會的功夫,朱元璋身上就被打溼了,而雨卻沒有停的意思。



無奈的朱元璋躲進了一個農戶家裡,男主人一看朱元璋渾身溼漉漉的,於是拿了一套乾淨的粗布衣服,給朱元璋換上了,然後兩人就家長裡短地聊了起來。從聊天的過程來看,朱元璋聊的很開心,因為自己就出生於農村,所以有很多的共同語言。

漸漸地,朱元璋有了欣賞之意,便問道:“你是做什麼的?”

農戶回答“一直給人做關於放馬、養馬的工作。”

“原來如此,你叫什麼名字?”朱元璋繼續問道。

“我叫董茂。”農戶回答道。

聽到這個名字,朱元璋有點驚訝,又有點若有所思,貌似有了主意,不久就回了京城。

農戶董茂被封官



朱元璋回去後,開始安排吏部官員,啟用董茂這個人,封董茂為“牧馬千戶”。當朝廷官員到達董茂家,宣佈了皇帝的意思時,董茂很驚訝,怎麼會這樣呢?

啥也不說了,先上任再說。

不久之後,董茂瞭解到,自己能擔任牧馬千戶這個職位,一是因為自己善良的行為,特別是給“那套衣服”的行為,深深感動了朱元璋,認為董茂品德非常好,可堪重用;二是因為董茂是養馬、放馬出身,做個牧馬千戶,這是專業對口,能最大限度發揮才能;三是董茂的名字,讓朱元璋加了分,“董”就是千里草,“茂”就是茂盛的意思,“董茂”這個名字,就是千里茂盛的草原,這樣的名字太對應“牧馬千戶”這個職位了。

牧馬千戶這個職位到底是幹什麼的呢?其實就是帶著人養馬養鹿,看守陵墓。關鍵是牧馬千戶這個職位,是可以世襲的。也就是說,董茂的一個舉動解決了自己的工作,也解決了子孫後代的工作。

董茂獲得的所有一切,其實就是對他善意行為的一個回饋,善良是一種品質,是一種能給他人溫暖的品質。

董茂的品德、行為和專業,配得起“牧馬千戶”那個職位,一切的取得都源於那份“善良”。



這個故事記載於清初褚人獲的《堅瓠集》,有人說,那是野史,野史怎麼了?正史不見得一定真,野史也不見得就一定假,我們需要知道的是“保持那份善良”,永遠!


藍風破曉


朱元璋的這個故事,將會告訴大家,在古代,取一個好的名字,是多麼的重要。一個好的名字即可以成就一個人的一生榮華,也可以讓一個大才子,恍然間與原本已經到手的狀元,失之交臂。

朱元璋出巡偶遇大雨,在路旁一戶農家避雨。閒談中,朱元璋得知了農夫的姓名,就立刻將這名農夫封為了“牧馬千戶”。這個故事還真不是現代人編的,而是從清朝時,就流傳下來的一個傳說,可信度還是比較強的。

朱元璋布衣出身,是中國曆代開國帝王中,出身最底層,最貧苦的一個了。朱元璋小時候,家中根本就沒有餘錢送他去私塾讀書識字。為了生活,他還要每天去給地主家放牛,換一些口糧補給家人。

因為遭遇天災和瘟疫,朱元璋的父母、哥哥竟然在一個月內先後去世。可是,朱元璋卻連埋葬家人的墓地都沒有。最後,還是在好心的鄉紳劉繼祖的幫助下,朱元璋才有了一個可以埋葬父母、兄長的地方。

朱元璋所經歷的這些過往,都深深的烙印在了心中,時時刺痛著他。所以,朱元璋在大業已成,定都南京後,除了按照常制,在南京建造皇宮之外,也同時在鳳陽老家,將自己父母家人的陵墓擴建修葺一新。

朱元璋在重修祖陵時,也在南京城附近給自己選了一塊風水寶地,作為自己萬年之後安葬的陵墓。這座皇陵,就是現代著名的南京明孝陵。孝陵所在地,周圍群峰林立,層巒疊嶂,背依鐘山(即紫金山)主峰,為山水所環繞,且草木繁盛,鬱鬱蔥蔥,一看就是不可多得的風水寶地。

朱元璋在親自前往視察之後,對於選址非常滿意,最讓朱元璋興奮的是,這裡還有很多梅花鹿出沒。在鹿群的襯托下,整片山巒顯得更加的生機盎然,一片欣欣向榮。這讓朱元璋覺得,大明的江山,也將會像這裡一樣,繁盛萬載。

朱元璋想到這裡,不免有些擔心,如果有人進山獵鹿,會不會破壞風水呀?於是,他立刻下令,皇陵附近,禁止捕獵,還在山下設立了孝陵衛,用來守衛。同時,又在孝陵衛設置了牧馬千戶所,專門負責皇陵附近的養鹿牧馬工作。

朱元璋因為太喜歡鐘山優美的環境,就經常微服到這裡走一走,看一看。這一天,朱元璋快要走到衛所時,突然天降大雨。路旁正好有一戶農家,朱元璋奔入避雨。農戶主人熱情的招待了朱元璋一行人,還陪朱元璋閒聊。

朱元璋問農夫姓名,農夫回答說自己叫董茂。

朱元璋一聽,眼前一亮。朱元璋雖然年少時不識字,但自雲遊三年再次回到皇覺寺(龍興寺)之後,在寺中僧人的幫助下,開始學習識字,閱讀了大量經卷書籍。在從軍之後,更是督促徐達等人,要多讀書。所以,朱元璋後來讀了很多的典籍,其中就包括《後漢書》中關於董卓的童謠讖語:“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董字,拆開就是千里草,後面再加一個“茂”字,豈不是千里草地,繁榮茂盛的意思,豈不是正適合養鹿牧馬。朱元璋想到這裡,直誇農家主人的名字起得好。他又想到牧馬千戶所恰恰還缺一名典守,於是,朱元璋亮明瞭身份,賜封農戶主為牧馬千戶,專門負責皇陵周邊的鹿馬養牧。同時,朱元璋還特別下旨,准許農主的子孫後代,世代掌印,永駐此地。

古人非常講究好風水和好寓意,起個好名字自然也就成了非常重要的事情。有了一個好名字,一不小心還能得到一份好工作,這可是很多人,奮鬥無數年都可能得不到的好事情呀。如果這位董茂,起名叫做董一一,或者董重一,不要說升官了,估計被殺頭都有可能。朱元璋聽到後,可能會想,你這是在嘲笑我麼。

朱元璋以名取人的事情,還發生在一次殿試選狀元時。洪武十八年的殿試,朱元璋前一天夢見宮中有一巨釘,第二天閱卷時,發現有一名貢士名叫“丁顯”,毫不猶豫的就將狀元授予了丁顯。

朱元璋的兒子朱棣,同樣信奉。在永樂二十二年的殿試中,原定狀元名叫孫曰恭,可是在朱棣眼中,曰恭合在一起,不就是“暴”字麼。朱棣覺得不吉利,大筆一揮,點了另外一名叫做“邢寬”的人作為狀元。邢寬即刑寬,寓意以寬治天下。而孫曰恭只能屈居探花了。

最搞笑的一個,是清朝順治年間的一名原定狀元,大名叫做“王國均”。順治一看,喲,你想做什麼,難道是要咒朕做“亡國君”。順治直接將王國均從一甲狀元,給貶到了三甲之列。

雖然我們現代對於名字之類的,看得比較開了。但是為了討一個好彩頭,還是不要怕麻煩,給孩子取一個具有比較好寓意的名字吧。


奕天讀歷史


朱元璋驅逐韃虜,趕走元朝,使得中原再次回到了漢人的統治之下,漢文化得以綿延不絕,堪稱當時的“民族英雄”。

在明朝統一天下後,由於古人十分迷信,視死如生,對自己的身後之事相當看中。天下穩定後,朱元璋就開始著手經營自己的地下宮殿“明孝陵”。


為了不破壞鐘山的原始生態,朱元璋下令不得隨意捕殺野生的鹿以及要求建立衛所,專門負責養馬,他要讓自己的孝陵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局面。

有一次,朱元璋閒來無事,就想到自己的“地下宮殿”去看看工程的進度如何,是否有偷工減料的欺瞞行為。朱元璋微服出行,僅僅帶了兩個隨從,恰巧那天天公不作美,下起了磅礴大雨,朱元璋就到了附近的一戶農戶去避雨。

閒來無事,朱元璋就開始和農民一起聊家常,比如今年的生成咋樣,對皇帝的感覺如何等等,到最後朱元璋詢問農戶的姓名時,讓朱元璋眼前一亮,此人就是我要找的“牧馬千戶”!

原來這個農戶就董茂,董拆開來唸就是“千里草”,茂自然代表茂盛,繁茂之意。這麼好的名字不就預示著自己的陵寢之地草木繁茂嘛,於是朱元璋龍心大悅,當場公佈身份並且封此人為牧馬千戶。

可見,一個好的名字有時候會給自己帶來多麼幸運的機遇,該農戶也從此走上了人生巔峰,牧馬千戶一職也世襲罔替,祖祖輩輩為朱皇帝守衛著他的地下宮殿。

我是亮仔,歡迎大家討論留言,關注亮仔學史,共同探討歷史的那些事兒!


亮仔學史


“明太祖避雨封董茂”故事是明太祖微服私訪系列的一個,但是和“明太祖怒斬瓜農”之類的不一樣,這個故事很可能是真的。

故事的始末如下:

明太祖在生前就開始營建孝陵,並在陵園內養鹿千頭。這些梅花鹿的鹿角上都掛著銀牌,被稱為“長生鹿”——禁止捕獵,膽敢盜獵者一律償命!另外,因為孝陵有數千兵馬防護,自然也就會有一批軍馬。所以明太祖也在孝陵安排了一個牧馬千戶的編制,用來照顧軍馬和孝陵的梅花鹿。但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辦事認真的明太祖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來擔任這個差使。

直到某一天,明太祖微服出訪,來到了明孝陵附近,回程之時中途遇雨。 於明太祖就帶著隨從前往附近的一戶農民家躲雨。在賓主談話的過程中,明太祖得知這家主人名叫董茂。這“董”字拆開,上面是草字頭,下面是“千”和“裡”,所以董字又名“千里草”,明太祖得了這麼個彩頭由是大喜過望。當即下旨:“以董茂為牧馬千戶。”

最初記載這個故事的褚人獲在筆記《堅瓠集》中記載“偶因微行至陵所,歸途遇雨,憇於民家。問其姓名,曰:董茂。聖意遂注,曰:'千里草,馬鹿所宜。'”這個牧馬千戶其實就是個“弼馬溫”、皇家馬僮,其實不算起眼,雖然品級不高,為正五品,月俸十六石,屬於中級武將,但因為世襲罔替,可以說是實打實的貴族階層。而且董家由於是守護皇陵的千戶,有著許多特殊的福利。比如董家的房子壞了,官府會撥款為董家修葺——“即拜為千戶,以典斯牧,子孫世掌所印。門牆每壞,官府為之修葺”。

這段傳說被記載於明清易代之際的史料筆記之中,而且在此之前就長久流傳民間。被皇權保護的長生鹿、牧馬千戶、從天而降的幸運、所有的這些傳說都給我們傳達了這樣的信息——人民,實在是太需要一段能夠改變命運的“幸運”了。

歷史上孝陵衛的世襲武將除了五個千戶之外還有最高長官是指揮使,這一職務長期以來期為梅、蕭兩家世襲。 梅家為開國功臣汝南侯梅思祖之後,思祖之子梅殷,尚明太祖女寧國公主。靖難之役時,梅殷不僅拒絕歸順明成祖,而且還當著文武大臣的面,譏諷明成祖,因此離奇的被人擠下金水橋溺死。事後明成祖為了拜託嫌疑,只得厚待梅家,任命梅殷之子,也就是外甥梅永貞為孝陵衛指揮使。其後,梅家至少有四代七人世襲這一官職。 與梅家同一時期擔任孝陵衛指揮使的還有同為開國元勳之後的蕭家,以及孫、劉、鄒等貴族世家世襲孝陵衛指揮使之職。而孝陵衛這個被認為十分“神秘”的守陵大軍,其實就是一個貴族世家子弟掛職當差的福利機構。


孝陵秋色。見證太多的歷史。


陳大舍


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比較喜歡微服私訪的皇帝,在很多野史和小說中,又很多故事,讓老朱的形象更加飽滿,更加人性化。

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後,在南京營建了都城,又在南京城外的紫金山下建設了自己的皇家園林——孝陵。孝陵開工建設於1381年,到1405年才結束,用了整整25年,數十萬軍隊和民工在孝陵地區揮灑了汗水,終於把孝陵建設成鬱鬱蔥蔥的皇家園林。

歷朝歷代的皇陵,都有被盜墓賊光顧的事情。朱元璋為了避免死後被盜墓賊驚擾,專門組建了一支軍隊用來守衛孝陵,被稱為孝陵衛。孝陵衛和錦衣衛、金吾衛等部隊一樣,是明朝的軍隊基層單位。明朝的衛所制度中,5600人設為一個衛,1120人設為千戶所,112人設為百戶所。

孝陵衛鬱鬱蔥蔥,植被條件很好,朱元璋決定在這裡養馬,孝陵衛的五個千戶所中,就有一個所專門作為養馬部隊存在。可是,一切準備停當後,朱元璋為這個養馬千戶的人選犯了愁。

養馬是一個技術活,派出普通的基層軍官去養,成了外行領導內行,馬越養越瘦,越養越弱,越養越少,還不夠財政往裡面貼錢,根本無法支援軍隊。如果這個養馬千戶上下其手,剋扣軍馬糧草,騙取國家財政補貼,甚至走私軍馬,很容易走上貪汙腐敗的不歸路。

幸好,一次意外解決了朱元璋的大問題。

這一天,朱元璋到孝陵附近微服私訪,正在遊山玩水之間,天降大雨,把大明皇帝淋成一個落湯雞。朱元璋匆忙之間走進一戶農家,在農戶家受到了最尊貴的待遇。農民給朱元璋拿出最好的衣服,拿出最好的茶水來招待他。朱元璋深受感動之餘,和老農攀談起來。原來,老農名字叫董茂,每年的馬政攤派中,他總能超額完成任務。

這裡要說說明朝的馬政。洪武二十八年朱元璋規定:“江南十一戶,江北五戶共養馬一匹。”就是說,明朝的百姓要利用農忙時間為朝廷養馬,這屬於徭役的範圍。可以說,幾乎每一個大明百姓都對養馬這件事不陌生。

朱元璋回去以後,立刻下旨,讓董茂擔任孝陵衛的“牧馬千戶”。說白了就是“弼馬溫”。

朱元璋為什麼會讓一個普通農民當養馬千戶呢?恐怕主要基於如下三點:

1,董茂的名字拆開來就是“千里草,茂盛”,這對於養馬來說簡直就是最好的兆頭。古時候人們都迷信神秘力量的作用,朱元璋也不例外。

2,有養馬的經驗,屬於專業技術人才。相信朱元璋和董茂的閒聊中,也聊到了有關馬政的東西。知屋漏者在宇下,董茂對馬政的觀點,應該引起了朱元璋的重視。

3,董茂對朱元璋的招待,讓朱元璋感受到了他的貧窮和貧窮背後的善良淳樸。朱元璋用人最重視德才兼備,董茂符合這一要求。

就這樣,董茂從那個破茅草屋中走出,成了一個世襲罔替的“養馬千戶”,朱元璋的用人態度,也讓人交口稱讚。

不過,董茂一人並不足以改變明朝馬政不斷腐敗的情況,明朝和蒙古的鬥爭中,也始終存在著馬匹不足的問題。在《西遊記》中,孫悟空因為當了弼馬溫而大鬧天宮,恐怕背後就是這種腐敗馬政的體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