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從清朝乾隆早期年間開始工業革命,現在會是什麼樣?

平安是福25622017


我覺得清朝皇帝斷不可能進行工業革命。中國科技、文化、經濟到了近代落伍了的原因中的封閉的小農經濟是清政府自己刻意造成的,清朝皇帝認為“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則田畝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多次表示“招商開廠……斷不可行”(百度百科2014)。

其實這種想法從這個異族統治者的角度來講,就是要人民就侷限於一畝三分地,每天就忙於填飽肚子,沒空七想八想更沒機會交流思想。萬一想出來四庫全書實際是焚書坑儒豈不是壞了他的大事?


不違和


回答,現在應該是

國際上:地表上最強大的國家,沒有之一。GDP全球佔比超1/3,軍事實力前三甲,人口No.1

國內:民族融合,完善今日民族格局,疆域整合,實現真正的大一統,東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幾乎沒有差異,社會生活豐富多彩,

歷史不允許有如果,題主既然假設,不妨拋開次要因素,只談怎麼實現工業革命,想要從清朝乾隆早期年間開始工業革命,現在會是什麼樣?

首先要明確清朝乾隆時期工業基礎怎麼樣。

工業化是以市場化為前提的,而統一的國內大市場的形成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政府,而不是靠商人、手工業者、資本家等人的自發自覺努力就可以做到。這一點是西方經濟學家所共同忽略的,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統一市場所需要的法律、交通、能源、監管、教育等等是一個巨大的投入,而且需要長期的不間斷的無收益的堅持,才能等到市場回報的那一刻,不是靠自發的個人努力所能達到的。當初的英國工業革命成功,就是一個重商主義的政府持續一百多年的扶持本國商業和市場政策的實施結果,當初條件比英國要好的多的荷蘭就差在政府這個環節。中國在建國後三十年中,以強有力的政府主導,在創造大市場的努力方向上持續投入,“要想富先修路”這個口號深入人心,類似這樣的政府投入多到了我們視而不見的地步(包括並不限於教育、法制、軍事獨立、基礎工業配置等等)。統一大市場是一個昂貴的公用產品,需要政府來保障。

2:農村家庭承包制提供了自給自足的基礎。無農不穩,中國十億人口只要在吃飯問題解決後才能有富餘勞動力從事工業,而80年代開始的承包制充分激發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可以在少數家庭成員投入農業的情況下養活全體中國人,才有了富餘的勞動力參與其它生產活動的可能性。

3:農村小私有企業的遍地開花,進一步提升了農民的家庭收入,也提供了大量受過基本訓練的農民工。

4:工業化需要以紡織業作為起點,一步步滾雪球。投入必須要立即就有回報,才能夠積攢進一步升級的資本。初級工業化必須從一個具有非常高的需求彈性的輕工業入手來積攢升級的資本,那就是紡織業——衣服鞋帽這些人們有錢就可以不斷升級的生活必需品。當年英國從紡織機革命開始,滿世界種棉花從而滿世界賣紡織品開啟了工業革命,中國在改革開放後也走向了這條路。

與之對應要轉變的是,國服君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1、疆域整合,實現真正的大一統

關於清朝在領土上的奠定作用,國服君已經回答過很多次,概括起來就是:

清朝首次將包括漢地十八省、東北、蒙古高原、西域以及青藏高原在內的所有版塊全部囊括。

2.經濟結構改變,去除小農經濟,免除農業稅。

3.財政支出改變結構

4.提高人均壽命及社會服務水平


5.加大教育投入

當然這些都是想當然了,歷史不可重來。


國服君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時間:大約從1760年代開始持續到1840年。標誌:蒸汽動力的發明,紡織業的機械化和冶金工業的變革。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時間:大約從1860年代開始持續至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標誌:電力和內燃機的發明和應用,還有石油化學工業、家用電器等新產業的出現。

中國的工業化進程是被日本打斷,標誌就是甲午戰爭輸了。至於歷史上民國那個工業化被日本侵華打斷是扯淡,民國有毛的工業化,民國基本上是輕工業,重工業有,但是不多。

清政府的工業我只談教科書上,近代海軍建設不說了,只說說工廠。有漢陽鐵廠和漢陽兵工廠,金陵機械製造總局,福建馬尾造船廠,江南機器製造總局,天津機械製造局等等。短短几年中,中國就已經具備了鑄鐵、鍊鋼以及機器生產各種軍工產品的能力,產品包括大炮、槍械、彈藥、水雷、和蒸氣輪船等新式武器。前些年有新聞看到,許多地方的鐵路鐵軌,現在都標識有漢陽造的字樣

軍隊方面還有成立了天津北洋水師學堂、廣州魚雷學堂、南洋水師學堂、旅順魚雷學堂、江南陸軍學堂、上海操炮學堂。這些軍事院校都培養了不少新式軍官。

從這個可以看出清的思路是對的,就是先發展軍事工業和重工業(建國初期50年代也是)但是為啥失敗呢?

中國歷史上兩次工業革命,第一次就是發生在清朝末年,第二次建國後的工業化。但是清朝末年很悲劇,他發生的時間實際上是第一次工業革命進入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時期,前期因為沒有跟上世界潮流,錯過了第一次工業革命,但是想追趕,於是學第一次工業革命,好不容易學了一半,又發現世界到了第二次工業革命了。這特麼才是最蛋疼的,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東西我砸了重金,現在又到重新砸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東西追趕,誰不累啊?好比你買臺電腦,1070顯卡加i7的cpu,覺得好爽,覺得人家最多也就1080嘛,自己用1070應該夠了,結果才半個月,出了了i9,顯卡人家變成了2090。你再想追,又得重新加錢買新的,誰不累啊?

但是問題在於,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比第一次工業革命更加深遠。第一次工業革命與農業社會的代差有,頂多6比4的差距,差距肯定有但是不是很大。第二次工業革命就不同了,第二次就變成了天上地下的區別。這個時候第一次工業化都還沒完成一半,人家第二次工業革命迅速就來臨,怎麼追?除非是全國上下一心,而那時候的清末又偏偏沒有上下一心的條件。

工業革命的出現,一定要有一個適合工業發展和創新的土壤,當時的中國剛剛打開國門,怎麼可能有這樣的土壤,至少正常的中國人在沒有心理準備的情況下,都不會孤注一擲的豪賭變法,我活的好好的,為啥要變,何況我們還有那麼厚的家底,於是中國的洋務派和統治階層就希望慢慢改革,不像日本,日本真是鐵了心全國上下一心要改革,因為日本太窮了,太想暴富了。中國就如同一箇舊土豪,他是把錢全部存在銀行裡吃利息呢,還是到處投資砸錢呢。我相信大部分中國有一個億都願意做低風險的投資,存銀行一年都幾百萬利息,不香麼?日本不一樣,他是借錢賭博,賭贏了暴富,輸了大不了再回爐做個窮鬼,反正老百姓也過慣了窮鬼日子,再窮也無所謂。但是技術的發展和世界局勢變化真的非常快,習慣了慢節奏的清朝不知所措,那時候的局勢,容不得你改革十幾年,幾十年的去變法了。其實各國也沒有想到技術增長這麼快,但是都是被逼出來的。德國當時完成統一初期,壓力很大,也是急需暴富,英國運氣好是佔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光,美國也是出於新大陸開發也需要。各種局勢讓他們變得急不可耐。對比下新中國的初期的“大約近”,是不是很相似,都是那麼急切的想暴富。對於一個急切想改變命運的國家來說,追求“暴富”這個就是最大的變革動力,也是推動工業發展和富國強兵的唯一動力。而這種動力,當時的清末的中國還不具備,因為我們好日子過太久了,其實中國人的學習能力實際上很強,但是學習的動力卻不強。

最典型的是北洋艦隊,前期的北洋艦隊的船很多都是第一次工業革命後期和第二次工業革命前期產物,在當時確實是領先的,但是到了後期,技術不斷髮展,船隻更新換代升級很快,很多朝廷的人就想啊,我這麼多船,花了這麼多,和歐美都差不多,應該夠了吧,於是覺得那就夠了(李鴻章前期也是這麼想的),這麼多鐵甲船,擺在一起嚇都要嚇死小日本。實際上情況是,他們忽視了技術革新的速度,日本後期買的船都更新技術的船隻,比北洋的更新更先進,雖然只有十幾年,但是在技術爆炸的那個年代,更新就是這麼快,十年前的艦艇和十年後的艦艇就完全不同。再加上打仗不僅僅是比武器,後面還得比工業資本,後面李鴻章雖然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但也沒有辦法了,因為財政不會再繼續支持下去,於是海軍建設全面陷入停滯期。中國一旦休息停下,就輸了,因為世界技術變化太快了,我前面說了中國人習慣慢慢來,於是成了龜兔賽跑,兔子看到優勢不錯,於是睡覺,一睡覺日本那個小王八就趕上了。然後工業化進程就此被日本打斷。實際上呢,日本不打斷工業化,洋務運動發展幾十年,也能跟上世界潮流,但是那時候清朝沒有多少時間了。

但是問題又來了,清朝當時急切追求工業就一定能變好麼?中國有句古話,叫船大不好調頭。所以一旦國家過於龐大,又處於中老年的時候,統治階層一定要照顧好方方面面的利益。不存在向建國初期那麼只追求多快好省的發展,那時候我們也是付出過慘痛代價的。所以呢?孰輕孰重?不好說,交給歷史回答吧




小霖的生活日記


那麼大清國就是全世界最強大的國家,乾隆是中華民族當之無愧的千古一帝。

乾隆年間,中國人口突破3億,巨大的人口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壓力,而純靠儒家思想的傳統農業經濟很難滿足這個巨大的人口需求,平年還看似太平,一遇災荒,立即便是經濟崩潰,這也為後來天理教和太平天國的爆發埋下伏筆,按正常的邏輯,清朝應該亡於農民起義,但西方列強的入侵帶來了新的矛盾,緩解了傳統的對立,這是題外話了,就不深入展開了。

回到題主的命題上,如果乾隆皇帝能在英國使團拜訪的機遇中成功改變中國的經濟結構,由農業社會轉向工業社會,上面提到的巨大人口就不是壓力而是紅利了,那樣大清國可以在16世紀就成為世界工廠和買方市場,工人階級的產生甚至會產生新興的資產階級,就如西方工業革命一樣,但大清國的人口、宗主國地位和地緣優勢是西方所不能比的,因此會以更快的速度改造自身,同時大量資本的湧入,通過貿易戰就可以改變整個東亞的政治局勢。

不敢想下去了,也許那麼發展下去,一戰就是大清國和同盟國謀求瓜分世界。


甲申十七年


我來回答你吧,你這個東西就跟有人說,滅亡明朝的不是清,而是資產階級革命一樣,很扯談啊。

不過,我還是正經來回答一下你的問題,按照馬克思主義的社會發展觀,工業革命爆發的前提必須是資產階級掌權,否則,中國宋朝就會爆發工業革命了對不對?因此,你說的這個可能的前提必須是,明朝是被中國的民族資本家推翻然後建立起一個資產階級政權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所以,你的這個假設實際上是指在乾隆年間,中國已經建立了資產階級政權。

既然建立了資本主義政權,那麼資本主義的兩大特點你還記得嗎?馬克思說過,對內剝削工人,對外侵略!換句話說資本主義要想迅速發展壯大必須具備兩個條件,哪兩個,高中課本里有,其中一條就是資本的原始積累!好,說到這個資本的原始積累,參考國外的資本主義國家的做法,那就是對外侵略,也就是打仗。

以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尤其是人口,大家都知道中國人特能生,傳統上又支持多子多福,再加上工業革命的支撐,其GDP世界第一根本沒有懸念,對外發動戰爭也有足夠的後勤,不會是日本那種連煤炭都要進口的國家。

你想象一下,德國作為一個後起的資本主義國家,不論是一戰還是二戰,都栽在了資源上面,一戰時德國打幾十個國家,其總兵力也不過100萬人,二戰時,蘇聯+盟軍也總共才消滅了800萬德國軍隊,但全世界卻動用了超過2000萬人的部隊才打贏,所以德國兩次都是輸在人口上。

如果中國也走德國這條路,人口會是問題嗎?資源會是問題嗎?再加上中國一向喜歡開疆擴土,憑藉著強大的工業實力,再現一個元朝的疆域也不是沒可能,論人口,中國絕對世界第一,論資源中國不輸任何一個國家,哪怕是美國,論國家管理能力,中國說第二,世界沒人管說第一,所以在中國,明朝滅亡之後如果是資本主義掌權的話,亞洲不知道還能剩下幾個國家?歐洲的地中海指不定也是中國的國界!中國的民族可能也不再是56個了。


斌哥哥不


弘曆有可能在每一個工業產品上刻上一首詩。

所有的工業企業必將是官僚資本,你看到的老闆每個人都會主動或被迫捐官,三、四、五、六品頂戴滿街走。為了弄到足夠的工人,英國的“羊吃人”提前出現在我大清。而且鋼鐵、紡織等暴利企業,必將被皇家壟斷,然後各級官僚上下其手虧到破產。然後,失地的產業工人準備暴動~~~~


雕蟲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在清朝統治後期,英國用炮火轟開了中國的大門,清朝的腐朽落後使中國此後的100餘年間受到了無數災難.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清朝在乾隆早期進行工業革命,會發生什麼呢?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工業革命是18世紀60年代左右開始進行的,而1735年乾隆登基,兩者時間差別不大,但是乾隆在位60餘年,剛好經歷了工業革命開始的時間,所以說,如果乾隆能改變閉關鎖國的政策,並且大力發展科技,在乾隆早期中國進行工業革命是完全有可能的 ,只不過需要一定時間來完成,因為清朝統治中國的時間並不算短.假設乾隆大力進行工業革命,那麼就需要開放中國,這時候大量外商會湧進中國,明朝出現的資本主義開始加速進行,之前拋棄的明朝科技可能會再次使用,大力發展火炮成為國家的重要措施之一.國防科技實力相較之前會大大提高.

馬葛爾尼可能會提前訪問中國,在帶來新式武器的同時,可能會看到清朝人民的努力創業,不禁會對清朝的發展充滿期望,因此英國也不敢輕易攻打中國,而乾隆也會對英國的武器進行研究,取長補短,並且允許英國來中國進行貿易,這將大大加強中英之間的關係,後面的鴉片戰爭基本不會爆發了.(英國進行鴉片戰爭是因為英國與中國貿易存在貿易差,也就是英國只會虧錢,所以英國才向中國銷售鴉片),之後中國在乾隆,嘉慶,道光三位皇帝努力下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這時候中國可能已經成為世界上的列強之一了,最起碼不會被欺負了.

綜上所述,如果乾隆早期進行工業革命,中國可能會與沙皇俄國一樣,既是一個農業國,也是一個比較強的列強,沒有幾個國家敢挑戰地大物博的中國.如果真是這樣,清朝可能會晚幾十年滅亡(因為戰爭和起義)甚至現在還存在.

當然這只是我的看法,有什麼不同的想法可能提出來的.這是我第一次寫這麼長的文章,有什麼問題可以提出來,我會盡量接受的[捂臉][捂臉]



一位歌頌者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乾隆在位(1735年10月18日一1796年2月9日)期間正值西方(英國,美國)進行圈地運動和工業革命時期。如果在當時能夠有機會和樂意接受外國技術,那麼,就不可能出現1840年的首次和二次的鴉片戰爭,也不可能出現“八國聯軍”,《辛丑條約》,《辛丑條約》簽定使中國完全成為被殖民化國家。但也為“五四”運動,中國人民的覺醒做了鋪墊。

回顧他在任時,英國在1733年機械師凱伊發明飛梭,1765年紡織工哈格夫斯創造手搖“珍尼紡紗機",1771年英國曼徹斯特建立了第一個棉紡廠,1785年卡特萊特發明水力織布機,同時瓦特又發明了蒸汽機並用於紡紗業,工業革命給英國發展了巨大的生產力和經濟收入,生產力的提高促進商品市場的需求,導致英國的資本家進行全球化的市場搶佔,掠奪原材料,殖民貧困落後國家(日不落英國旗)。工業革命成功的後面出現了兩極分化,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使之成為歷史前進的動力,無產階級是資本主義的掘墓人。為馬克思提供辯證論提供良好的理論基礎,也為工人階級對資本主義面目真實認識提供放大鏡,如果說一切過去且失去的能夠用假設來安排,相信以現人口比例,世界板圖必須分配20%是中國的,不計武力侵佔。那有讓某些國家如此橫行充當世警凌架於他人頭上,把自已的行為寄託在別人的痛苦之中。

過去的已成為歷史,正所為逝者如斯夫,只要我們認識自已,迎頭趕上,虛心學習,奮勇搏擊,世界之林會給我們留下更多綠蔭。


偷間閒談


如果亁隆早期開始工業革命,提高中國的軍事力量有打敗侵略者的能力,那時的中國就不會衰敗,還是世界強國。


我愛中國


一戰將更加殘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