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小學前該提前學知識嗎?

風倩168


我覺得您的這個問題提的非常好,這也是一個非常普遍的問題,同時我也能感覺到,你一方面是希望孩子快樂成長,另一方面是看到周圍的孩子都在提前學習,你的心情有一些緊張,焦慮,這個我也是可以感受得到的。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一起探討一下,孩子提前學習意義究竟有多大?

大家都知道,現在國家已經取締了學前班和各種幼小銜接班,從國家的角度上來講,是不提倡孩子提前上幼小銜接的。

但是在日常生活當中,家長還是會看到身邊有很多的學前班和幼小銜接班出現,其實這也就說明了,在很多家長的傳統觀念和概念中,孩子是一定要上學前班的,因為家長會覺得孩子如果不上學前班,到了上一年級的時候,老師講的東西他聽不懂怎麼辦,他會不會有挫敗感,或者學起來吃力呢?

還有一些家長說因為社會輿論的影響,“我會覺得其他孩子都上,我們不上,老師一看孩子都會了,就不講了,我的孩子不就吃虧了嗎?”還有一些家長會說,“我不讓他上,到時候他寫作業不會寫,我還得看著他寫作業。”等等。

總之,家長所有的焦慮和根源都指向一個方面,那就是孩子不上學前班,將來小學學不會,孩子現在不搶跑,將來就會攆不上。其實,家長可以仔細的想一下,小學一年級的學習內容,對於孩子來說真的是不可以接受的嗎?我覺得但凡是一個智商在正常範圍內的孩子,小學一年級所學的內容一定是可以接受和掌握的。有的家長可能就會說:“老師,你說的不對,那孩子他就是學不會呀,那些課上的東西他真的聽不懂。”以孩子的智商水平,其實是可以學會小學一年級的那些知識的,但是他為什麼上小學之後掌握不了呢?

那麼家長再深入思考一下,孩子學不會真的就只出在學習方面嗎?

結合剛才小課分享的內容,家長來考慮一下其他方面,比如說孩子剛從幼兒園升入到小學,因為幼兒園環境到小學環境跨度是很大的,有沒有可能出在適應性的問題上面?

也就是說,不是孩子學不會,而是他還沒有適應小學的生活,他的注意力不能完全集中在學習上面,他對新的環境還存在著一些恐懼或者不安,使他沒有辦法好好的聽課,而新的學習習慣、上課習慣、上課形式,他還都沒有養成或者沒有辦法接受,所以他還不能專注的去學習,家長要知道,小學和幼兒園的區別,對於孩子的意義是非常大的。

第二點,家長緊張焦慮的情緒其實也會影響到孩子,我剛才說了,家長對於孩子自信心,積極主動性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存在,家長在家庭中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的學習的環境,讓他能夠獨立的思考,同時家長也要能夠有效的去陪伴孩子進行學習。家長是要整天催促著他寫作業,還是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在他後方支持和鼓勵他?當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的時候,是要拿他和其他的孩子做橫向比較,還是和孩子紮紮實實地一起來分析一下,差距在哪裡?這些都是做家長的應該好好思考一下的。

那麼,關於在家庭中如何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如何為孩子建立自信心,這些我在上面的小課分享裡面都有講到,家長可以去回聽。除此之外,還想說一點,上了學前班的孩子再去上小學,等於是讓孩子做重複的學習,重複的學習容易讓孩子降低求知慾和他對學習的興趣。現在網上有一種說法叫做三年級現象,有的也叫做四年級現象,我相信很多家長都觀察到了這樣一種情況。

就是有些孩子在一到三年級的時候成績都很好,但是到了小學五六年級,突然間就出現了成績下滑,這些孩子很多都可能是上過學前班,做過提前學習,因為從一年級到三年級,孩子都是在做重複學習,老師講的知識,他在聽課之前都已經會了,對於他來說已經沒有什麼新鮮感了。自然重複學習的成績肯定會很好,但是重複學習也會讓孩子養成不良的學習習慣,比如他覺得老師講的東西都會了,所以上課不專注聽講,家長要知道,一旦孩子養成了上課不認真聽講,愛走神兒不獨立思考的習慣,到了高年級之後,接觸他從來沒學過的新知識,他的成績有可能就會下降。

所以孩子在入小學之前需要進行很多的知識儲備嗎?

我個人認為孩子沒有必要進行過多的知識儲備,進行提前的學習。那麼家長該如何引導孩子去做入學前的準備呢?

我覺得更多的應該關注在孩子的自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語言能力、閱讀能力等等這些方面的培養,而這些東西都是在家庭環境中可以學習到的。首先,家長要多帶孩子做一些親子閱讀,孩子的閱讀量上去了,他的閱讀理解能、思維能力、語言能力都會得到發展,將來上小學自然也就不用愁語文成績。關於英文學習和閱讀方面的習慣培養,可以去回聽剛才的小課分享。

第二個方面,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去做運動,比如跑步、打球、接觸大自然,這樣以後孩子在面臨學習壓力的時候,會找到一個出口去宣洩自己的情緒。

第三,家長也可以在生活中多帶孩子去超市購物,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建立對數字的認知,也可以幫助他為小學數學打好基礎。

第四點,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去積累一些人際交往方面的經驗,多多的去關注孩子在和小夥伴交流過程中的情緒的變化,以及他處理問題的能力,讓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情緒管理習慣和人際交往的習慣,這樣也可以幫助孩子在入小學的時候更快更好的適應和老師同學之間的交流。

第五點,在家庭當中可以給孩子適當的機會,讓他參與到家務勞動過程中,這些是可以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也為孩子將來上學握筆寫字的肌肉力量的發展打下基礎,家長還可以讓孩子自己去整理自己的物品,比如整理書包,在幼兒園大班的時候就可以去引導孩子進行一些自我管理了,當然入小學就更應該這樣,我剛才在小課中也說過了,可以讓孩子自己整理書包、文具、自己的房間,這樣可以讓孩子到小學階段,在老師突然撒手的情況下,有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

以上這些就是我給這個家長提的關於小學入學前知識方面的準備。還有關於生活習慣、社交禮儀、心理方面的準備,家長可以回聽小課分享,也可以關注我們教育秀秀看的公眾號,裡面有關於入學前準備的相關課程。

其實關於知識方面,我不太建議家長提前對孩子灌輸一些學習方面的知識點,而是以其他的方式發展孩子的獨特的能力,我相信孩子是可以適應從幼兒園到小學階段的過渡的,可以很好的掌握小學階段學習的知識的,家長一定要對孩子有信心,要幫助孩子建立起初級的學習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等。

以上就是我對這道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夠幫助到處於幼小銜接階段孩子的家長。


馬秀老師:長頸鹿幼兒園園長,兒童心理行為諮詢師


教育秀秀看


孩子目前四年級,當年沒有讀學前班,在一所口碑很好的公立幼兒園“傻玩”,最喜歡幼兒園內的小動物園,每天的話題就是各種小動物。我自己不是很著急,但是孩子的外公外婆受不了我“放縱”的態度,開始“自我拯救”,放學後外公外婆開始教孩子各種知識。外婆從事的工作和英語相關主攻英語,外公主攻數學,所以在上一年級之前孩子學會了各種雜七雜八的知識點。

閱讀這件事是我一直在負責,每天要求不管是誰負責,孩子必須要讀一本書,所以識字量積累的很可觀,但是並沒有要求寫。

一年級時,看孩子每次考試都是100分,放鬆了對其的管理和約束,一年之後發現了嚴重的問題。

孩子讀題不仔細、計算不認真、計算速度上不去等問題開始凸顯,趕緊從二年級時開始調教(才發現沒有晚),孩子在二年級時一直也是三百的成績(語數外三門),經過一年多的調教,孩子才稍微改正了一些些心浮氣躁的壞毛病。

所以,提前學和不學都不是要緊的事,家長在一年級時一定要關注孩子的學習習慣,學習態度,這比知識來的更重要。

當然,課外閱讀,包括各種中文、科普、英文的閱讀就像藥一樣,每天都不能停。

上過學前班,家長如果不關注,一年級看著考試成績放任對孩子學習習慣的管理,很快就會出問題,所謂的優勢很快就會煙消雲散。

一年級的知識點不多,而學習習慣才是要培養的重要(當然,考試分數也很重要,代表基礎的掌握實力)。


九鬥學生心理


分享我自身經歷吧,兒子幼兒園的時候我什麼班也沒給他報,兒子班有一個家長說我好幾次,說我不負責任對於孩子的學習放任不管,說我需要重視孩子的學習等等,她給自己閨女報的識字班,拼音班,數學班,結果進入小學一直就是80來分!我一個姐姐也是給孩子報的這些班外加了英語班,據說數學和英語還可以,但是語文也就七八十分。然後我一個朋友孩子這些班都報了,這就這個孩子學習還不錯,總是90多分到100分,我兒子沒提前上反正也這麼個水平


親親萌媽


我天天跟一年級孩子打交道,孩子們有來自公立園的,有來自私立園的;有零基礎的,也有超前學習的;有學習習慣很好的,也有學習習慣很糟糕的;有聰明的,也有緩慢的。

我分享的,全都是身處一線的乾貨,不是專家閉門造車,不是家長個別經驗,更不是道聽途說。

相信家有大班生的家長會在我的回答裡找到方向。


如果有下列任何一個前提,可以不學:

家有一個工作清閒、特別有耐心有方法的家長。孩子不提前學,後面也有很大機會追上,孩子更有可能養成絕佳的學習習慣,無非就是家長辛苦一點。

孩子特別聽話,理解力特別好。不提前學也OK,學校雖然進度快,但並不是不教。

提前識字(識字超1000),有較好的閱讀習慣。不提前學沒問題,一年級總共要學的生字也就幾百個。


如果有下列任何一個前提——

主要輔導人(通常是媽媽)工作忙碌、性子較急;

男寶;

聰明但淘氣;

聽話卻反應慢;

貪玩;

不聽話;

不識字,不喜歡繪本;

……

只要有以上任意一項,不提前學習,就要家長和孩子就要在九月份開學時雙雙渡劫了……

渡劫成功,不一定是學霸,但渡劫失敗,學渣無疑。

不管渡劫成功與否,家長都會累個半死。


最後再叨一句:請家長不要輕視小學一年級的難度,比你能想象的,還要難。


小謝老師說一年級


沒必要,但是前期一定要把拼音基礎打好,會拼讀,數學湊十。借十學會,二十以內加減法一定得熟練,會算,多識字,多寫字,簡單的,容易的字一定要會寫,否則一年級拼音不會幾個星期讓你學一個,字也一樣,會寫不會寫一下帶過,不會一個字教你一個多星期也不換,而且節奏很快,接受不接受得了都是一下帶過,一個星期就學完了,沒基礎上一年級累死你都教不會,別問我怎麼知道的,等你家的一年級以後你就知道了,我很慶幸沒聽任何人的話,我家的前期投入的多,識字量大,基礎好,所以現在學習不費勁,每次考試都是第一,挺好


諸葛筱蝶


適度的學前教育對於孩子啟蒙學習至關重要

適度!這個詞的把握對於很多家長來說是個難題。很多家長都喜歡抱著望子成龍的思想,希望孩子“永爭第一”,如此教育可能會從小就留給孩子非常大的學習壓力,最終導致孩子害怕學習。

個人很喜歡“中庸”這個詞,從小家裡不富裕爸爸媽媽忙著賺錢沒時間監督我們的學習,他們不會要求我們班級第一,但是我們知道成績要保持90分左右,慶幸這種無慾無求的“中庸”思想總是幫助我輕鬆地度過一個個可怕的大考小考,有時候“中庸”讓我感到“普通人”的自卑鞭策我努力奮鬥。後來的我才明白,“中庸”其實是保持著一種舒適的平衡感,也相當於適度。長大後你可以以“中庸”的狀態權衡調節。

扯得有點遠了,其實怎樣做到適度。學前的兒童,你可以學習一些一年級上冊的部分內容,比如拼音字母的認讀,拼讀,或者描紅。但是你不要過度地要求他抄寫一大篇課文,學前兒童還不能夠熟練的掌握握筆方法,過大的作業量不僅讓他疲倦,害怕寫字,甚至養成了握筆姿勢的錯誤。

過度的標籤學習不可取

數學方面可以,學習簡單數字學習,十以內加減法,根據學習情況調整20以內加減等等,或者再提升一點可以背誦九九乘法表,但是千萬不要讓他們學習乘法除法了。這是二年級到三年級的內容了。我發現很多家長選擇幼兒園的時候總是關注幼兒園教的內容多不多。

甚至我老家有一大堆家長擠破頭要去一家小班學習拼音,中班開始學習乘法除法,大班直接學習分數應用題的幼兒園。誤認為教的多就是好!

學習之前可以先買一本一年級上下冊的課本,淘寶很容易買的到。首先家長自己仔細閱讀,然後選擇部分比較簡單有趣的內容與孩子分享,放低學習要求,簡單的互動提高了孩子對學習的興趣,隨時掌握了孩子的學習情況,又參與了他的學習,何樂而不為?

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是關鍵

學習中,家長應該注意觀察孩子在學習中有什麼天賦或者興趣,不僅是課本的學習,孩子學前的教育中,無論是背誦古詩詞,畫畫,收工,講故事還是其他,甚至是做遊戲都對孩子十分有益,畫畫刺激孩子的右腦發展,以及對腦海中想法得表達。手工鍛鍊孩子手眼結合,鍛鍊動手能力,古詩詞鍛鍊語感,普通話,文辭積累……

所以,家長們不要拘泥於課本的學習,更不要有玩物喪志的想法,愛好可以培養孩子的專注能力,對以後學習工作集中注意力也是十分有益。所以,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吧,參與到他的生活學習中。不要為了孩子高興就過小地給孩子購買手機,從此沉溺手機中變成另一個離不開手機的你,不要等到孩子長大後你都不清楚他的愛好與特長,收起你的手機和他們一起成長,你會發現沒有手機的孩子會生活得更健康,更快樂!

願:歲月無憂

一杯肥仔快樂水送給你們~


肥仔快樂水


在進行幼小銜接相關課程以及教材研發的這幾年,跟很多老師以及家長面對面的溝通,很能理解家長的心情。一方面希望孩子有一個開心幸福的童年生活,一方面擔心孩子上一年級不適應。

其實,我們常常看到很多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認字很多,算數會20以內進位加退位減。上了小學一年級考試很輕鬆,但是通常高年級尤其初中高中,在中游晃盪,沒有後勁。

其實就是因為上一年級之前學的知識太多,拔苗助長了。

所以上小學之前需要學什麼?

1.必備的基本常識知識。能分得清左右,10以內數掌握就可以,認識鐘錶,簡單的圖形,規律,唐詩宋詞可以背。這個月教育部剛剛下發的政策,對高考語文的調整,增加詩詞和閱讀。所以做一個眼光長遠的家長,應該陪伴孩子更多的去閱讀。

2.必備的學習能力。包括上課自控力,專心聽講的能力,理解力,表達能力,

3.必備的良好習慣。認真傾聽,獨立思考,豐富的想象力。

4.必備的交往能力。進入全新的環境,陌生的老師和同學,不會強烈的缺乏安全感。能正確處理與同學的關係,矛盾等。


中國幼教集團研發專家


孩子今年七歲,一年級,幼兒園什麼都沒學,幼兒園畢業了,沒有正確的握筆姿勢,整天瞎塗鴉,愛講故事,話嘮。我沒有給她上任何的提前班,以為學校老師會教,結果一上小學,班裡就我姑娘一個人沒有提前學拼音,第一次拼音測驗,73分,全班倒數第一,我給孩子說媽媽陪你一起學拼音,孩子很努力,現在學得很好,班上的班長,最重要的是她養成了認真聽課的好習慣,知道別人學過,她沒有學過,所以很努力 ,每天回來都消化當天所學的知識 ,每次考試都很有成就感。

我個人覺得,孩子是要慢慢陪伴的,提前學習真的很容易引起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因為他覺得自己都學會了,如果上一年級後,家裡有家長陪伴學習,孩子的習慣一定會很好,成績自然就起來了。我反對超前學習。


果果媽0420


我覺得,可以學,但是要適量,而且不跟課本內容重複,多讀繪本故事,多認識一些字,對孩子來說將來上學以後,對理解能力會更有幫助,而並非是照著一年級的要求去教,我覺得這一年是培養孩子讀書習慣的時候,認識字多的孩子,比認識字少的孩子要更自信,只需見字會讀即可,寫字最好等上一年級了,跟著學校老師去學(前提是你所在的那個學校重視書寫),就能夠把字寫好了,可以讓孩子練習寫寫拼音,打個基礎。


嬛嬛若水


我個人覺得:得看自己的孩子是什麼類型的,有些孩子坐得住,做事專注,認真的孩子可以不上學前班;反之可以考慮,上不上學前班?還要看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怕孩子累,以前的皇子比我們現在的孩子更吃苦,同樣也是5歲的孩子,我們怕什麼?孩子累不壞的,個人感覺,為什麼大家都在疑慮上不上學前班呢?說白了不就是對現在的教育遲疑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