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学生留学美国竟然要签“生死各安天命”保证书

我们知道,晚清中国官派留学生是在风气未开的背景下前行的,传统科举入仕观念以及对西方世界的疑虑、惶惑,使大多数家庭并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跨海越洋到国外留学。这样的背景下,第一批官派留学生的遴选与派出经历了怎样的困难可想而知。

中国留学生留学美国竟然要签“生死各安天命”保证书

晚清重臣李鸿章

1871年当容闳与曾国藩、李鸿章推动的派遣学龄孩童到美国留学的奏折得到朝廷的批准后,曾国藩、李鸿章即开始着手留学生的选派工作。在当时,人们对西方世界还十分陌生,在人们对留学海外谈虎色变的现实环境里,该如何选派学生赴美呢?

选派学子赴美留学,毕竟是中华之创举。曾国藩、李鸿章既然表示了支持容闳的教育强国设想,又联名会奏了朝廷,他们认为就要把这种事情办好。毕竟留美生的选派,直接关系到这一创举的成败。因而,留美生的选派成为他们最关心的问题。

中国留学生留学美国竟然要签“生死各安天命”保证书

詹天佑

曾国藩、李鸿章在给朝廷的《选派幼童赴美肄业酌议章程折》所附十二条章程中提出派遣留学生的具体方案。方案指出,在上海设立出洋肄业局,负责幼童的招选、派送等事宜。对于幼童的招选,由通商大臣负责管理,在上海、宁波、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带招选,年龄在十三四岁到二十岁之间,曾经读过中国书,并且其家属愿意送其出洋读书的幼童。

中国留学生留学美国竟然要签“生死各安天命”保证书

詹天佑主持建设的京张铁路

根据章程和朝廷的谕令,曾国藩、李鸿章立即在上海开设了出洋肄业局,肄业局的设立,主要是负责在沿海各省每年选派幼童赴美学习。

根据计划,留美学童招选派送120名。自1872年开始每年派30名,到1875年派完。这120名官费留学生,留学费用完全由官方承担,留学年限为15年。这样的条件是十分优厚的,但在当时,普通百姓还不知留学为何物,许多人把留学看作是危险的事情,认为西方都是“蛮夷之邦”。在民间甚至有谣言说外国人会把中国人的皮剥下,“安在狗身上”,然后在大街上展览。此番美国之行,一别就是15年,幼童们的家长担忧,在所难免。

中国留学生留学美国竟然要签“生死各安天命”保证书

李恩富像

中国百姓之所以对西方世界谈虎色变,对留学事业产生恐惧,传统的科举制度有很大的影响。在许多人的眼里,科举入仕才是正途。而西方文化的传播,当时还十分有限。社会风气的影响使人们对西学所不齿。普通百姓如此,官宦人家、地方士绅都不屑为之。此番要选派留美幼童,难度可想而知。一位留美幼童后来回忆被招选时的情景,说:

当我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有一天,一位官员来到村里,拜访各住户,看哪一家父母愿意把他们的儿子送到国外接受西方教育,由政府负责一切费用。有的人申请了,可是后来当地人散布流言,说西方野蛮人会把他们的儿子活活地剥皮,再把狗皮接种到他们身上,当怪物展览赚钱,因此报名的人又撤销。[1]

中国留学生留学美国竟然要签“生死各安天命”保证书

中国自主设计的第一条铁路施工现场

当时有一位留美幼童这样认为:那时的中国闭关自守,对世界事务一无所知。朝廷中有一些保守派官员认为西方教育会对中国起破坏作用,所以根本提不到议程上来。此外通过几万里的海洋将遇到各种各样的危险,能不能安全到达还真是个问题。尤其在农村,对外界了解很少,没有学生敢出国。

要实现学童的顺利招选,必须打破这种疑虑。经曾国藩举荐,被朝廷任命为留学生副监督的容闳,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服那些家长,说西方并不可怕,也不会剥人皮展览。容闳还以相同的方法到自己的家乡广东以及幼年生活学习过的香港招选学生。经过一番努力,第一批30名幼童总算招满了,后来,容闳又相继招选了三批。这些招选的幼童中,一部分是容闳的同乡,他们的父母接受了容闳现身说法的劝导。还有一部分是出自有家人或亲友在洋人处做事,或与西人有过接触,因而对外国情况有所了解的家庭背景。当时上海有名的买办商人唐廷枢,就乐于送自己儿子出洋留学。后来非常著名的铁路工程师、广东南海人詹天佑,他的留学则缘于一位在香港做事的邻居的大力鼓动。詹父本希望儿子将来走科举正途,犹豫不决,这位见过世面的邻居再三劝说,并承诺待詹天佑学成归来将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詹父才下定决心。

中国留学生留学美国竟然要签“生死各安天命”保证书

曾国藩像

当时的留学生李恩富(美国名字:Lee Yen Fu)就有着这样的经历,他是在上海经商的堂兄回乡说服了他的寡母后报名的。他回忆:

投考出洋的人中以沿海省份最多。事实上,父母很不希望让儿子出去离开他们那么长时间,并且去到他们并不了解的而且他们听说又是野蛮人居住的地方。我的兄长那时在上海经商,他的想法不同,他没有被这种思想所吓倒。他带着这种闪光的思想回到家里,说服了母亲,使我投考出洋有了金色的希望。我那时12岁,我父亲3年前已去世,我母亲还负担3个孩子,但不管她内心是否真舍得我离去,她并没有阻拦我,而对这件事作出了决定。这或许是一种冒险,想见世面是我惟一的愿望。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那聪明的母亲可能还有顾虑,但她已像勇敢的妇女一样,她要把好事留给孩子,她已为我往上海而做准备了……我一生中这是第一次离家,寂寞、凄凉、悲哀充满了我的脑海。

[2]

中国留学生留学美国竟然要签“生死各安天命”保证书

容闳像

这些家长同意选派自己的孩子远涉重洋到美国留学,政府要这些孩子的家长都立一“具结”,向政府做出保证。詹天佑的父亲詹兴洪所立“具结”(保证书)如下:

具结人詹兴洪今与具结事,兹有子天佑情愿送赴宪局带往花旗国肄业,学习机艺回来之日,听从中国差遣,不得在外国逗留生理。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听命,此结是实。

童男,詹天佑,年十二岁,身中面圆白,徽州府婺源县人氏。

曾祖文贤,祖世鸾,父兴洪。

同治十一年三月十五日,詹兴洪亲笔画押。[3]

中国留学生留学美国竟然要签“生死各安天命”保证书

留美幼童

从这个具结的文本可以想象,当时出洋留学的确是充满艰险、命运未卜的冒险之事,对于幼童和他们的父母来说,很有些生死离别的情景。

中国留学生留学美国竟然要签“生死各安天命”保证书

本文根据《少年行》改写

学龄孩童,留学美国,要与官方签订生死各安天命的保证书,这只有在清朝才有的怪现象,尽然,留美学童走进美国离经叛道,落了个被强令召回的尴尬结局,但是慈禧太后与清廷的那些士大夫们都没有想到,这批留学生归国后竟然成为推动中国变革的人。

———————————————

李书纬根据《少年行:晚清留学生历史现场》改写,原创今日头条独家首发,详细内容请关注《少年行》一书,转载请注明出处

[1]刘真主编:《留学教育》第一册,第83页,台北国立编译馆1980 年版。

[2]李喜所主编、刘集林等著:《中国留学通史》(晚清卷),第 84 页,广东教育出版社 2010 年 9 月版。

[3]徐盈、李希泌:《詹天佑》第8页,中国青年出版社 1956 年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