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肥水,你可能在向水裡下毒,但是可能你還沒意識到

原標題:為了肥水,你可能在向水裡下毒,但是可能你還沒意識到!

新的養殖季開始了,可低溫肥水是很多人頭疼的問題:有的人池塘水就是肥不起來,有的人池塘卻肥得不要不要的——水色濃、浮游動物滿塘,腦袋疼,這是怎麼回事?

为了肥水,你可能在向水里下毒,但是可能你还没意识到

低溫季嘛,不好肥是常見的事!

我們看看肥水的要素,我們換個角度來分析!

一、肥水的影響因素:

肥水是養殖水體浮游生物培育過程,其實質是:水中肥源向藻類轉化,那麼可以表述為:

產出藻類= 肥源×轉化率

在一定時間內,藻種和肥源投入一定,營養源向藻種合成轉化速度的快慢直接決定了這時間段產出的多少,也即轉化率,那麼影響這些轉化率的因素有哪些呢?

1)日照、水溫、pH等影響藻類生長的條件因素;

2)塘裡藥殘、重金屬、青苔、毒素等危害因素;

3)參與生化反應的各類物質數量、屬性及活力,活力也即這些物質的參與生化反應的能力;

早期肥水可以促進藻類的繁殖,培育浮游動物,為苗提供開口餌料;豐富藻類可調節水體透明度,避免陽光的直射,控制青苔的生長。EM菌配合有機肥,養殖前期使用,有益菌分解有機質,為水體藻類提供充足的養料,促進藻類繁殖。低溫期間,使用em菌肥水培菌,抑制青苔,穩定水環境。

酵之源,進口菌種,半乾溼麩皮包裝,麩皮作為肥水有機物,活菌自己發酵便宜還新鮮,菌液pH能降到3 左右;關鍵還便宜,畝成本1元錢。

以上幾類因素中,滿足條件因素、減少危害因素大家都在談,這裡就不表述了,下面我們著重說說參與藻類合成的各種物質的活性,指溫度、光照等相同條件下的快慢程度。主要包括:

1)藻種的活性:其實就是藻種的質量,其實自然界中大多數都有,不多說。

2)肥料的活性:這個跟肥料種類、配方、成分等相關,在低溫肥水過程中儘量選擇可溶性高,易吸收的肥料,如氨基酸肥、全溶性水肥等肥料,這是肥料廠家一直研究的課題,注意並不是釋放速度越快越好,從釋放出來到吸收還有一個過程,釋放出來了但是吸收不了,就會向氨氮、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轉化,就會變成肥害,這也是池塘中肥水投過多肥料後氨氮、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有些肥料釋放緩慢,過多沉積、時間長了也在養殖的中後期出現極大問題,藍藻爆發也不稀奇了。

3)水的活性:水是所有生化反應參與最大量的物質,性能如何也最被忽視,水在參與生物化學反應的過程中,和其它物質一樣,也有活性高低(能力強弱)之分,活性高的水分子運動能力強,它與其它物質反應時滲透、溶解、代謝能力都強,光合作用效率也高,活性低就會使反應變得緩慢。大家看一個涼水泡茶的實驗就理解了,水的活性高低,對溶出茶葉成分的快慢影響是巨大的。

为了肥水,你可能在向水里下毒,但是可能你还没意识到

二、養殖前期:低溫肥水容易被忽視的問題

大多數的養殖前期屬於相對低溫、光照不足的階段。

初始進水投肥的過程實質是池塘生態系統構建的起步操作。

早春,低溫肥水最容易產生藻類培不起來(即水肥不起來)的問題,除了溫度低、光照不足是外部不可控因素之外,容易出現的負面問題是不容忽視的,也就是看水沒有肥起來, 多投肥,利用率和轉化率雖說低一點,可總算是肥起來了,但問題是利用率和轉化率低的事實帶來一系列的後期問題

大量存塘未被吸收的肥料危害巨大,也就是通常所稱的 “肥害”,這浪費肥料錢不說,還需要花費巨大代價減輕這種危害,比如化學藥品、微生物菌劑,可事實是根本不可能全部消解掉,這就會給水產品本身帶來病害、甚至批量死亡。

因此,前期為了肥水,我們水產人 不能一味的增加投肥量來暫時解決肥水問題而帶來中長期的後遺症,甚至是帶來災難,而是要改變觀念, 從提高轉化效率入手,兼顧中長期營養源問題,儘量大限度的提高肥料在池塘中的利用率和轉化效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