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將巡禮(十)大漢皇叔

對讀三國的人而言,最近有一句話耳熟能詳:年少的時候,喜歡曹操的霸氣縱橫;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卻越來越欣賞劉備。因為劉備有著一顆百折不撓的心,存有屢敗屢戰的信念;年近半百卻無附存之地卻仍在為理想奮鬥的堅持。這是大多數人所欠缺的:超脫於樂觀之外的堅持。這是不容易的。古人五十而知天命,按孔子的說法劉備這叫不識時務。但他還是鍥而不捨,終於割據一方,沿續漢室,稱帝西蜀。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也是對他百折不撓最好的獎勵了。

名將巡禮(十)大漢皇叔

劉備,字玄德。《三國志》稱之為先主(區別於劉禪阿斗的後主)。東漢末年幽州涿郡人士,皇族沒落後裔。少年時代遊學師從於大儒盧植。喜華服,愛車馬,喜怒不形於色,有漢高祖之風。受《三國演義》影響,人們大多以為劉備是一位愛哭的仁君,除了哭和聽從諸葛亮,自己並沒有別的本事了。雖然羅貫中本意是想頌揚劉先主的仁德,但卻反而讓人們覺得劉備是一個軟弱無用的人。就像魯迅先生評價的那樣“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智而近妖”《演義》可謂弄巧成拙。另一位受害的就是諸葛亮,在此不提。

名將巡禮(十)大漢皇叔

其實恰恰相反,劉備在歷史上是一位衝鋒陷陣,剛烈非凡的英主。他的諡號“漢昭烈帝”足以說明。其實著名的“怒鞭督郵”,“火燒新野”,“進取西川”等主人公都是他。也正是這樣一位智勇雙全,英才蓋世的雄主才能讓關張這樣的虎狼之將臣服於他為其捨生忘死。劉備就是有這樣的非凡魅力,才讓這樣多的英傑死心塌地跟隨於他。有一句很形象的比喻:魏國像公司,上下級分明員工為其打工;吳國像家庭,用親情作為紐帶把所有人捆綁在一起;而蜀國像沙龍,每一個人都有兄弟的義氣,兄弟們為了理想捨生忘死。從這個角度看,蜀國是三國之中,唯一的一個理想國度。正如劉備、諸葛亮、姜維一樣,為了這份理想可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知其不可而為之只是為了回報那知遇之恩。他們是點綴歷史星空的璀璨明星,照亮著這常是灰暗的史實。這份堅持是司馬懿司馬昭之輩無法體會感受到的。

名將巡禮(十)大漢皇叔

細數一下劉備經歷過的失意:平民之身討黃巾有功卻只被封小官;被督郵欺凌棄官依附公孫瓚;收留呂布卻被反戈一擊奪走徐州依附曹操;後又被曹操擊敗投奔袁紹;差點被袁紹所害投奔劉表;在荊州又被曹操擊敗差點喪命只能聯合東吳抗曹。最後憑藉著從東吳“借”來的兩郡之地才有安身立命之處。而此時他已經年過半百。古人壽命不長,超過50歲已經自稱老夫。凡投奔數主,經歷無數場敗仗卻從來沒有喪失過心氣。收拾好自己繼續為了理想奔波,多麼令人感動以及同情。這樣的人,難道不值得尊敬嗎。

名將巡禮(十)大漢皇叔

“求田問舍 怕應羞見 劉郎才氣”劉備真不愧為一代雄主。他沒有曹操的出身,也不像孫權一樣有父兄為其打拼基業。他是那個年代真正靠自己白手起家還有所成就的君主。其經歷的磨難困苦不言而喻,但也正是這樣從織蓆販履之徒成就為九五至尊的故事才更能讓歷史,讓人們記住他。請記住他:劉備,劉玄德。三國,乃至歷史中最出色的英傑之一!

名將巡禮(十)大漢皇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