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學中的養生智慧與養生原則


道學中的養生智慧與養生原則


  道家以道的理念總彙了天地人物的一切內涵和總規律、總法則。道是宇宙天地之原、之動力、之功能、之能量、之能源、之沖和之氣、之能量場。道無常形,因變所適,道無形象、色味、音聲、方圓、大小、內外、上下、邊際、中心,清虛空靜,無明暗,虛無之體,因循萬物之用,無成執,無常形。司馬談《六家要旨》說道家,與時遷移,應物變化。因其空無,所以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立俗施事,無所不相宜,因其簡約而易於操持,用事較少而功果卻多。
  道學的起源
  道學起源於古聖先賢為了探索生命的奧秘,觀察天地日月山川水土,以及四季運行的規律,運用天人合一的觀念,探求天地人學的相應關係來了解宇宙萬物之原始狀態,感知生命的本源,以此研究人身如何效法天地自然而使生命達到恆常的狀態而長生久視。從人的本性述說來追求生活的本質,以及生存的意義和發現生命的潛能,“夫物芸芸各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覆命,覆命曰常,不知常妄作兇”。即為返本還元之道。是以學道的理念,不只是侷限於健康養生長壽,而是要達到人生本性生命的飛躍。大道的法則不是人們能看到摸到聽到的,而是自然存在於生活之中,百姓日用而不知,只有善於體道而又能夠做到虛極靜篤無為自然的人才能去感受領會,“無慾以觀妙,有欲以觀竅”,以至於達到返本還元,阻止身體機能衰退,重返青春,與道合一,無有終始。


道學中的養生智慧與養生原則


  道與德的概念
  老子曰:“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勢成之,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使物有形,給予萬物的存在,就是道;助物成功,並且承載護持,協助養育,就是德。所以說:有德輔助而成就道業,無德必不能成道。德是助長萬物的條件,道是滋生萬物的本原,因此萬物莫不遵循道的法則,而又尊重德的蓄養價值。
  以道為體,以德為用,如以天地為體,四季氣運為用,萬物茁壯生長一樣,倡導天德之健運,地德之厚重。處於樸素自然之態,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合於上古之民元始自然的天性質樸,可比於燧人氏、有巢氏、三皇、堯舜時代。理論上遵循天道無為清虛自然的本質,天真元始的性情。欲摒棄禮學之仁、義、禮,以為虛偽之本,忠信之薄,禍亂之首。天然淳樸不虛偽欺詐,內心平和良善,無情志所傷的就是生命自然狀態。

道學中的養生智慧與養生原則


  法道養生
  《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的宇宙論體系,道源於一炁,一炁流行,化生萬物,萬物皆稟道性。順應天地陰陽,四時氣運以養生,順著春溫生髮,夏熱長養,秋涼收斂,冬寒潛藏,人們也應該依時令而在春天之時夜臥早起,廣步於庭,披髮緩行,以使志生;暑夏之時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氣得洩;秋涼之時使志安寧,無外其志,收斂神氣,使肺氣清;冬寒之時無擾陽氣,無洩皮膚,去寒就溫,是志若伏若匿。法天道順天時,不違背時令節氣,天人相應,天人合一,五臟六腑與時令相和相通,必然四時安康永保吉祥。
  無為而無不為,就是順應潮流,與時俱進,言雖難明,其實易行。順應自然,瞭解自然,把握自然,運用自然。與萬物混然一氣,不為物先,不為物後,究萬物之情而能為萬物之主。養生不刻意不忘為,只以自身體質狀態為念,蓄養精神內心充實,虛心實腹,弱志強骨,不求聞達,不圖虛幻,身心健康。所以修身以虛心實腹,弱志強骨為要,無妄為妄知,而行無為無知。無為則無不為,為無為則無不治。柔勝剛,弱勝強,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道學中的養生智慧與養生原則


  處世之養生
  淳德全道之世,鴻蒙未判,樸實無華,人們眼不辨人以色,耳不分人以音,口不嘗人以味,身不觸人以物,鼻不聞人以臭。大白若汙,大方無隅,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所以我們處世之養生也應當不以高低貴賤去分辨人,不以善惡美醜去判斷人。沒有分別心,沒有審視標準,如嬰孩之未知,智識之未開。老子所謂“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也”,“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道家修身以柔弱,謙卑處下、不爭,致虛、守靜為原則,道教之音,這也是道的基本原則。無所謂委屈、冤枉、虧缺、敝壞。不自見、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有功而不居功,生而不有,為而不恃。不與眾人同好同利,任人褒貶,而行昏聵無能,愚昧無知之態。甘守寂莫,恬淡清靜,無有嗜好,如嬰兒之矇昧。然而處混濁卻能靜止而徐徐有清純之象,安於寂莫卻能持久而徐徐有生髮之氣。知寵辱得失之害身,故避之不取;知聲色滋味之傷精神,故棄之不顧。
  知富貴榮華,終為遺咎之類,故退身而樂生為要,行道如上善之水,利物利人。

道學中的養生智慧與養生原則


  方域之養生
  感天地覆載之恩養,樂方域水土之澤被,法於陰陽,起居有常,不登高履險而妄行,不輕身遠徙而妄為,安步當車,定心養神,心身和泰,形神兼備,以所食為甘醇,以所衣為美服,以所居為至棲,以所俗為至樂,安心於生養之域,既使鄰國相互望見,雞犬之聲都能聽到,因樂於恬淡,處於沖和,胸懷道德,重生貴術,餐霞飲露,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