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釀豆腐為什麼那麼出名?你吃過嗎?你知道它的做法嗎?

英雄拒絕黃昏


客家釀豆腐是因為客家當地特有的水質做出來的豆腐,因為就豆腐而言,對水質的要求特別高,梅州深處粵北地區,那裡大山環繞,樹木蔥鬱,環境優美,在一些農村裡面,人民自飲用山泉水沒有任何有害雜質,富含多種礦物質元素,正因為如此好的水質才釀造出那麼美味的釀豆腐。我家鄉就是梅州的,我從小就是吃釀豆腐長大的。每逢過年的時候“釀豆腐”就是每家每戶不可缺少的一道美味佳餚。我從小就是媽媽做這個才,我知道做這個的步驟,但是始終都是做不出媽媽做的味道。


江湖人Seven


客家釀豆腐,是一道美食,相傳很久以前,一個五華和興寧人是好兄弟,因在點菜時候出現矛盾一個吃豬肉,一個吃豆腐,那個飯店老闆想出了一個完美辦法,把豬肉塞進豆腐裡,製作出了釀豆腐,流傳至今,成為了不可或缺食物!我是地道客家人,從小吃釀豆腐長大。

先準備豆腐,豬肉,蔥頭,步驟一,將香菇,豬肉蔥頭混合剁碎,放食用鹽,生粉,五香粉,回香魚,,攪拌,把準備好的豆腐在邊邊切一個小口,將肉碎塞進豆腐!步驟二,豆腐可煎可燜,將鍋放入食用油,把豆腐放入鍋煎,將他們幾個面煎成焦黃,放少許水煮3-5分鐘,將水收汁放少許蔥花就可以出鍋!燜就放入少量鹽,食用油,將水燒開,放入豆腐,邊邊放一片回香魚,5-10分鐘左右翻一下豆腐,防止燒焦,15分鐘左右將水收汁,出鍋!如有需要可以放些蔥花,或者香菜都可以!美味就隨著空氣四處飄散,可以食用兩三天,每天需要蒸熱直接可以食用,老少皆宜!是一道不可多得美食!一般做法分為油炸豆腐。和水豆腐,做法大同小異。如有疑問,歡迎討論!






張大東


釀豆腐

打開電視,電視裡播的是《中國味道》——醃篤鮮。醃篤鮮,屬於江南地區特色菜餚。此菜口味鹹鮮,湯白汁濃,肉質酥肥,筍清香脆嫩,鮮味濃厚。用料極為簡單:春筍、醃肉(醃製過的五花肉)。現場製作的,還加上了蹄䠙肉。咕嘟咕嘟後,打開沙鍋。嘉賓情不自禁地說,香!是家鄉的味道、兒時的味道、外婆的味道。她說,這道菜承載著對家鄉的情感、對外婆的情感。由此,我也想起了我家鄉的味道、兒時的味道——客家釀豆腐。

豆腐,在客家地區是一種極平常、普通的食物。客家人都應該吃過的,至少,沒有吃過豆腐的應該是極為少數。豆腐的做法很傳統、很簡單。精選大豆(黃豆、黑豆)—曬—脫殼—浸泡—石磨磨出漿—過濾(漿、渣分離),然後將漿放入鍋中燒開,第一個產品是豆漿,第二個產品是腐衣(腐竹、支竹),將燒好的豆漿倒進缸內,加入石膏(或滷水,石膏、滷水的調製是關鍵技術)、蓋上蓋。打開蓋的就是豆腐花,將豆腐花放進專用的格子(用布鋪好),用筷子調勻後,再用布包好,蓋上蓋,用適當的壓力一壓、擠出多餘的水分、成型,這就是豆腐。家鄉的豆腐有兩種,一種是商品豆腐(準專業的),街上賣的;一種是交換豆腐,用自己種的大豆、換豆腐。商品豆腐很少,街上賣的只有2、3檔,籮框、或架子上放豆腐板、板上是豆腐,是用現金交易的;或豆腐放在水桶裡,水桶上面放小木板,木板上放幾塊豆腐(展示、廣告)。當然,是不可能有什麼證、照的。另一種就是逢年過節,村裡的鄉親在家做的豆腐(業餘的),節前將大豆送給他、並交加工費,約好幾時來取。還有一種是介於兩者之間的,挑著豆腐走村子,可用現金買,也可用大豆換。兒時吃的主要是交換豆腐。節前或我、或與二弟將大豆送給委託加工豆腐的鄉親,到過節當天的上午就會將豆腐拿回來,或放在盆子裡,用水保養,或放在篩子上吊幹水分、備用。豆腐的烹飪方法有很多:“殼豆腐”(煎、紅燒)、煲鹹菜、釀豆腐等。無疑,釀豆腐是最高境界。

釀豆腐,是一道經典的客家菜,年夜飯必備的一道主菜。相信客家人都會知道這道菜的。食材極為簡單:豆腐+肉餡。肉餡以半肥瘦的豬肉為主。也有用魚肉、“拐裡”等作餡料的,但,這是衍生產品。

兒時,吃一頓釀豆腐,可不那麼簡單。即使是比較好的年景,一年也吃不了幾次的。一般是,年宵(不一定有)、端午、立秋、八月(有時是兩次,至少會有一次),然後就是春節了(春節至少一次,大年三十晚上)。從記憶開始,似乎釀豆腐都是我掌勺的。最佳拍檔是大孫子和奶奶。我掌勺、奶奶燒火(魯枝、柴草)。做釀豆腐最關鍵的技術是“殼豆腐”(煎),有點金黃是上品;過了,就焦了、黑了;不到,就沒有特有的香味、品相。奶奶說,炒豬腸的火與釀豆腐的火不一樣,炒豬腸的火要大、猛,釀豆腐的是要小、勻。當然,調味也是有講究的,餡料適當鹹一點。烹飪過程中,早一點將鹽撒在豆腐上,讓豆腐裡外都入味。奶奶也會適時提醒,要下鏟了,避免燒焦。一道標準的客家釀豆腐、或者是家鄉釀豆腐:鹹、燒(燙口)、肥。後來,回到家裡,這道菜也多由我掌勺。

我喜歡吃釀豆腐。只要有釀豆腐的地方(餐館、酒店、排檔),都會點這道菜,但是,都找不到家鄉的味道,更找不到兒時的味道。這些年,弟弟回家過年,都會與侄兒在第一時間給我帶一煲釀豆腐,是弟弟做的。但是,無論色、香、味,鹹、燒、肥,與大哥烹飪出來的,都有很大的差距。儘管如此,這已經是最好的釀豆腐了。


阿哈悠阿


客家釀豆腐由來,客家人是從中原遷徒過來的,他們來到南方,想吃餃子,可是南方人以米食為主,那年代南方沒人種麥,找不到麵粉,咋辦?聰明的客家人為了思念餃子的味道,就以豆腐來代替。

材料:豬前肉.香菇.蝦米或尤魚.哚碎拌勻,再放調味品,選豆腐很重要,既嫩又要幹水一點的豆腐才釀得好。


拾回童心李榮


客家妹子來的,現在怎麼說呢超正宗釀豆腐咱也不知道是什麼味道,現在一般都是按個人口味來做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