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是唐朝的開國皇帝,為何在史上存在感低並且能夠善終

隋朝末年,由於隋煬帝楊廣連年征戰,窮兵黷武,大興土木,搞得民不聊生。各方勢力蠢蠢欲動,這裡面不僅有地方武裝力量,還有官方勢力不斷崛起,其中有一支軍隊,在太原起兵,攻打長安,一舉奪得天下,這支兵的首領則是李淵。

李淵跟隋朝皇室有一定的血緣關係,李淵與楊廣則是表兄弟,獨孤皇后是他的姨母。就這樣,取代了他表弟的皇位,建立了大唐帝國。李淵是唐朝的開國皇帝,但其歷史存在感很低,大家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是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而李淵則在史上默默無聞。這是為什麼呢?


李淵是唐朝的開國皇帝,為何在史上存在感低並且能夠善終


要回答這個問題,先來說說李淵的早年經歷

李淵生於公元566年,這個時期正處於亂世當中,北周王朝處於風雨飄搖當中,隨時都能滅亡。李淵的祖父李虎則是西魏時期的太尉,直到跟隨宇文泰打江山,立下赫赫戰功,被封為唐國公。

而李淵的父親英年早逝,他才七歲,李淵繼承唐國公的爵位。他雖身處貴族當中,但生性活潑、開朗,廣交好友,不擺架子。

有一次,在街上看面相的算命先生,看到李淵,算了一卦,說他是帝王之相,這讓他深感喜悅。可是喜悅之餘,卻很擔擾,因為會遭到楊廣的猜忌,引來殺身之禍。所以,他只能隱忍,低調做人。


李淵是唐朝的開國皇帝,為何在史上存在感低並且能夠善終


入隋當官,低調做人,高調做事

這時的北周王朝,已被隋文帝楊堅取代。楊堅是李淵的姨父,李淵深受楊堅的器重,給李淵安排了職位噹噹,安排一個小官――千牛備身(相當於現在的後勤部長,督運糧草的)。

到了隋二世楊廣即位,李淵官運亨通,步步高昇,因為楊廣與李淵是表兄弟。但是李淵懂得低調做人,卻暗中拉幫結派,培養自己的勢力。有一次,李淵因為生病,沒上朝拜見楊廣,楊廣很生氣,對他的外甥宮女說:“你舅舅沒上朝,會不會死啊”,他的外甥女告訴了李淵這情況,李淵深知楊廣對他有猜忌之心,他假裝無所事事,醉生夢死,以防楊廣的猜忌之心。

楊廣見此情形,防李淵之心有所鬆懈。並且還加以重用,派到太原當太守。這時,李淵的羽翼逐漸豐滿,準備起兵反隋。


李淵是唐朝的開國皇帝,為何在史上存在感低並且能夠善終


太原起兵,反隋建唐

李淵在太原當太守時,不斷結交當地豪士,積極發展自己的勢力。特別是他的兒子李世民,聚集大批謀士,文有像房玄齡,杜如晦等,武有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並勸他父親起兵造反。這時,引起太原副太守王威等人的注意,想設計陷害他們,不料消息被透露,李淵先發制人,斬草除根,他的軍隊被迫投降,都歸降李淵的部下。

實力不斷壯大,而楊廣這時忙於征戰,造成國力空虛,無暇顧及,並且被他的部下宇文化及殺害,隋朝到了瀕臨滅亡的境地。

李淵帶領他的部隊及他的兒子們,一舉攻打長安,立楊廣的孫子楊侑為傀儡皇帝,不久後被廢,李淵順應民意,於公元618年登基稱帝,改國號為唐,年號為武德,建立大唐帝國。

李淵只當了八年的皇帝,公元626年,他的兒子李世民在洛陽城內發動玄武門政變,一箭射死他的兄弟李建成,逼宮取得皇位。李淵也識時務者為俊傑,大勢所趨,這時反抗也沒多大意義,於是,通過禪讓傳位給李世民,這就是後來著名的唐太宗。


李淵是唐朝的開國皇帝,為何在史上存在感低並且能夠善終


李淵幸福的晚年生活

李淵退位後,當起了“太上皇”,過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李世民這時他是皇帝,李淵畢竟是他的親生父親,不能拿他怎樣,而且還是開國皇帝,李世民只能將他“軟禁”起來,限制他的人身自由。

李淵在宮中不免會寂寞,李世民會送一些美女陪他度過這漫漫長夜,閒著無事,只能造人玩。據史書記載:李淵在退位後,生了一大堆子女,據不完全統計,生了三十幾個子女。他們生在帝王之家,不怕沒人沒錢撫養。搞得李世民很頭痛,他老爹生育能力超強,老當益壯不減當年。

李淵在宮中尋歡作樂,不問世事,全由李世民處理。他的長孫皇后媳婦,逢年過節也會過去探望,長孫皇后親自織衣給他穿。李淵晚年兒孫繞膝,在宮中偶爾開Party,唱唱歌,跳跳舞,也算是人生圓滿。


李淵是唐朝的開國皇帝,為何在史上存在感低並且能夠善終


李淵作為唐朝的開國皇帝,為何在史上存在感低

李淵這個皇帝當得太順利了,因為隋朝給他鋪好了路,讓他輕而易舉奪得皇位,在史書上沒有那麼多曲折故事所寫,也是處在尷尬境地。他的前任楊廣,則是史上臭名昭著的暴君,他的後任則是聞名天下的唐太宗李世民,他兒子太突出,他的功績已經蓋過李淵。歷史是勝利者寫的,李世民修改歷史不斷弱化他老爹的功績,而李世民則是千古一帝。

不過再深入思考一下,李淵也算是功德圓滿,善始善終,享年70歲。是因為在當時歷史環境下,如果他不退位,將會引來殺身之禍,不得善終,因為前朝就是血的教訓。識時務者為俊傑,強忍心中的悲痛,只能尋歡作樂麻痺自己,才使得他功德圓滿的人生。各位網友,對此你們怎麼看?歡迎大家評論與關注,帶你們瞭解古時帝王的傳奇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