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為官二十餘年,誓不取民一錢,得到兩朝皇帝信任與保護,善終

清朝康熙年間有位清正廉潔、勤政愛民的官吏,曾發誓不牟取百姓的一錢一物。他因卓越的才能和剛正不阿的氣節被康熙賞識,不斷提拔,縱使遭人誣陷,也願意相信他,雍正帝更是賜他“禮樂名臣”的匾額。

此人為官二十餘年,誓不取民一錢,得到兩朝皇帝信任與保護,善終

張伯行,清朝大臣,理學家,從小聰慧好學,13歲時便可熟讀四書五經,受家族影響,品德高貴。

康熙三十八年,張伯行的家鄉河南儀封縣城遭遇洪災,因父喪閒居在家的張伯行見狀,急忙招募民工,築堤截水,成功排除了決堤的危險。正巧,河南總督巡視黃河治理後,向康熙帝上疏推薦張伯行管理河務。因此,康熙讓張伯行官復原職,前往河工任職。張伯行到任後,認真籌劃水道,漕運暢通無阻,蓄洩有道。

此人為官二十餘年,誓不取民一錢,得到兩朝皇帝信任與保護,善終

公元1703年,因其敬業河務,又被推薦至山東濟寧道治理水患。當時的山東濟寧道恰逢災荒,張伯行當機立斷,一邊急忙從自己家鄉運來糧食和錢財,使百姓能夠果腹,一邊讓人趕製棉衣,使百姓能夠禦寒。

公元1707年,張伯行擔任江蘇按察使,依照官場慣例,新任官員需要向巡撫、總督等上級送上大概4000兩白銀的見面禮,這需要張柏林耗費二十餘年的俸祿,怎麼可能不貪汙呢?張柏林痛恨這個潛規則,發誓不取民一錢。張伯行在他的任期內,革除積弊,整頓吏治,百姓拍手稱快,而那麼巡撫、總督卻懷恨在心。

此人為官二十餘年,誓不取民一錢,得到兩朝皇帝信任與保護,善終

康熙第二次南巡經過江蘇時,讓讓巡撫、總督舉薦官員,當康熙發現自己讚賞的張伯行居然不在名單之內,大聲怒斥這些官員,認為張伯行是棟樑之才,卻不給自己推薦。因此,康熙提拔張伯行為福建巡撫,賜予“廉惠宣猷”的匾額。

縱觀張伯行在康熙一朝為官後期,頻頻遭受奸臣陷害,屢屢深陷危險之境,幸得康熙對其人品、官品深信不疑,加以保全,特意將其調入京城,在南書房任職,加封戶部侍郎。

此人為官二十餘年,誓不取民一錢,得到兩朝皇帝信任與保護,善終

後來雍正登基後,晉封張伯行為禮部尚書,並賜他“禮樂名臣”的匾額。五年後,張伯行病逝,享年75歲。雍正皇帝異常傷心,深感喪失了一位賢臣,贈張伯行為太子太保,諡清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