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扩容莞惠,真还是假?

◎私信小编回复“加群”,可加入“城市更新 旧改说 交流群”!(可注意文末或者点击主页哦~)

1

最近在米宅深圳星球频繁收到的提问,很具有代表性。


深圳扩容莞惠,真还是假?


近期,深圳扩容的传闻沸沸扬扬。


据传826深圳特区四十周年,中央会送扩容大礼包,一旦扩容,惠阳和大亚湾被纳入深圳的概率最高。


这让不少人很是纠结,一万多的惠州要不要买一套,提前埋伏等待暴击。


从哪个角度看,深圳对土地都极为饥渴:土地开发殆尽,华为出走东莞,房价越炒越高,发展遭遇掣肘,一切都是因为缺地。


土地不够就要扩容,这是一个很直观的推论。


何况,深圳已经扩了一块深汕的飞地,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近在眼前的只有东莞和惠州。


深圳扩容,怎么看都觉得势在必行,不确定的无非是并东莞还是并惠州。


传说中有激进的大合并,直接并入东莞或者惠州;也有保守的小合并,惠州并入惠阳和大亚湾,东莞并入凤岗、塘厦、黄江这些临深片区。


缺地=扩容=并入莞惠的一部分=彻底解决深圳的缺地问题


这个逻辑怎么看都无懈可击,但是,又总觉得哪里不对。


首先,深圳要吞并东莞惠州,问过莞惠的意见吗?问过广东的意见吗?


2


深圳扩容,涉及到的利益博弈实在是太多了。


首先是广东省,多年来深圳一直是计划单列市,享受省一级的经济权限,财政收入上缴中央而非广东省。


深圳越来越富,越来越强,不受广东辖制,粤东、粤北和粤西山区却贫穷依旧,广东与深圳的明争暗斗早非一朝一夕。


广东省的高速公路、高铁终点站大多设在广州,而不会延伸到近在咫尺的深圳,从深圳到内地很多城市都需要去广州转车,


2000年,珠江口大桥立项时,原本是为了解决深圳通往珠海的交通问题,但广东省拉上了香港澳门把珠江口大桥改成了港珠澳大桥,花千亿巨资最终连接的是珠海、香港和澳门。


港珠澳大桥采用Y字连接方式,巧妙避开了车流量最多的深圳,只允许拥有粤港和粤澳车牌的车辆通行,大桥使用率可想而知。


面对这种情况,深圳只能曲线救国,自行筹建高铁、城轨、通道和大桥,如今已有了虎门二桥,深茂高铁,深中通道等。


在这种大背景下,让广东省把亲儿子,GDP排名第四的经济强市东莞,或是排名第五的惠州送给深圳,想一想难度会有多大?


再说广州,广州做为传统一线,南部老大,地位屡屡被深圳挑战几乎不保,从北上广到北上广深到北上深广,一字之差,寓意微妙。双城表面合作,实则竞争。


2017年,深圳GDP首次超越广州,GDP分别为22438和21503亿,差额935亿;


2018年,深圳广州的GDP分别为24222和22859亿,差额1363亿;


2019年,深圳广州的GDP分别为26927和23628亿,差额3299亿。


两个城市的GDP差距已在不断拉大,如果再把东莞或惠州并入深圳,给深圳增加了土地,又增长了GDP,等于猛虎添翼,广州又是否会坐壁上观?


再者,东莞和惠州愿意吗?


东莞经济强劲,野心勃勃,近十年转型成功,甩掉了大部分的低端制造业,转型高端产业,不惜血本打造松山湖、南城和滨海新区,在深圳和广州的夹击之间,表现丝毫不弱。


东莞和深圳争抢华为,深圳几无还手之力。


华为已大部分迁入松山湖,去年10月12日,东莞又把松山湖东部800多公顷的优质地块低价出让给华为,并配套规划各类设施,很明显要让华为全部迁入东莞,一点渣渣都不给深圳留下。


这样一个雄心勃勃的东莞,会甘愿把宝贵的土地拱手送给深圳吗?


还有惠州,惠州没有发展野心只想卖地不假,可是,正因为临深惠州土地才好卖,如果把地都送给深圳了,还拿什么卖?


所以综合分析下来,深圳扩容的阻力超级大,除了深圳和莞惠的投资客,没有人会投赞成票。


和18年济南吞并莱芜完全不同,济南并入莱芜,做大做强省会,肥水不流外人田,符合山东省的利益,符合济南市的利益,对莱芜来说,虽然失掉了独立的地级市地位,但是变成了省会的一部分,多方共赢,何乐而不为?


而深圳扩容莞惠,面临的阻力来自四面八方,惠州还有可能因为利益让步,但对东莞和广东来说,不是钱的问题,是地位之争,排名之争,荣誉之争,是绝对不可能让步的。


想要达成这一目标,除非从中央的层面去强力推动,去下达硬性命令。但让中央为了深圳的一方利益,去硬压广东、广州、东莞这样雄据一方的诸侯,恐怕也很为难吧。


对深圳来说,又是否值得排除万难必须推进扩容呢?


3


首先,深圳的有产阶级不愿意,一旦扩容,扩容片区房价大涨,房源数量和后续潜在供应量都大增,必然导致原深圳辖区房价下跌,大量有产阶级的身家缩水。


最有利的当然是莞惠临深的自住和投资客,但他们的诉求显然不重要。


深圳政府的意愿才是决定性的。


再回到开头那个命题上,深圳缺地吗?


深圳当然缺地,但是,深圳又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缺地。


深圳总面积199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925平方公里,剩下的一多半不是无法利用的山地,就是被纳入生态红线禁止开发,几乎无地可用。


但通过航拍图我们会发现,深圳很多片区还有不少已平整未开发的地块。


龙岗宝龙地块


深圳扩容莞惠,真还是假?


光明地块


深圳扩容莞惠,真还是假?


深圳扩容莞惠,真还是假?


深圳扩容莞惠,真还是假?


前海地块


深圳扩容莞惠,真还是假?


深圳扩容莞惠,真还是假?


深圳扩容莞惠,真还是假?


宝安地块


深圳扩容莞惠,真还是假?


坑梓地块


深圳扩容莞惠,真还是假?


葵涌坝光地块


深圳扩容莞惠,真还是假?


后海地块


深圳扩容莞惠,真还是假?


民治地块


深圳扩容莞惠,真还是假?


尖岗山地块


深圳扩容莞惠,真还是假?


坪山地块


深圳扩容莞惠,真还是假?


深圳扩容莞惠,真还是假?


西丽留仙洞地块


深圳扩容莞惠,真还是假?


深圳湾超总地块


深圳扩容莞惠,真还是假?


深圳真实的土地储备确实很有限,但却比大家想象中要多。


这些星罗棋布的地块量级,没法和其他城市动辄几百上千平方公里的新区相比,但能看出深圳缺地并没有缺到无米下锅的程度。


这些地块主要用于工业、商业、住宅和教育、医疗等城市配套用地。


现存地块大部分做为工业用地进行拍卖,因为高新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是深圳立足之本,少量的土地储备要先保证产业发展。


住宅、商业和城市配套地块所占配额较少,只有产业起来了,才能养活更多的人口,深圳这个拍地思路是没错的。


灵魂拷问是,这么点地块够用吗?


4


深圳现有的储备地块够用吗?


我仔细研究了深圳近两年拍地的情况,如果大力招商引资肯定是不够的,如果只是引进有竞争力的高新产业却差的并不多。


去年,深圳出让了两块重量级的工业用地,一块是出让给腾讯的大铲湾地块,面积高达81万平方米,出让价85.2亿,每平米折合10500元。


宝中前海片区,住宅用地出让价每平米折合40多万,一万块卖给腾讯体现的绝对是深圳政府的满满诚意。


另一块是出让给联想的光明地块,面积59244平米,出让价1.08亿,每平米1822元,光明的住宅地块拍卖价高达11万多,相比之下,这块地可以算是白送。


从这两次象征性土拍能看出,深圳政府把最好的地块,以最低的价格留给最有价值的企业,这些独角兽企业数量有限,占用土地资源有限,GDP产出却极高,还能留下众多的高新人才,深圳想要留住这些企业,并不需要太多的土地。


次有价值的地块,则以合理价格出让给优质企业和制造业,来保证产业的升级迭代。


一个城市什么时候需要大规模用地,往往是在建设新区的时候。


很多二线三线城市,一挥手就是几百平方公里的新区规划用地,比如武汉的光谷新区,成都的天府新区,石家庄的正定新区等等,全国各地的新区随手划拉划拉,没有500个也有300个。


建新区,一是为建设面貌一新的新城,二是利用新区噱头招商引资。


但深圳两者都不需要,因为该规划的城建都已建好,该引入的高新企业都已引入,现在深圳尚有大量写字楼产业园空置,再去建设一个庞大的新区,建起更多闲置的写字楼商务区意义何在?


高新企业的数量是有限的,一个城市的容量也是有限的,深圳再强,也不可能把全国的独角兽企业都纳入自己麾下。


5


在我看来,深圳未来十到二十年的用地规划和产业发展,是四步棋同时在走。


一是前海自贸区,这块十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相当于一个浓缩的新区,深圳准备把金融业和大量中小高新企业都纳入这个版图之内,填满这个地块,并形成集群效应,需要至少十五年。


二是各大总部基地,超总基地,留仙洞总部基地、大铲湾等,用来承接下一批总部企业的进驻,这些金字塔顶端的明星企业是深圳发展的基石。


三是分散于光明、龙岗、坪山、大鹏等区的多个零散地块,政府会依据土地位置和等级不同,接纳各类高新产业或中高端制造业。


深圳现在的IP和地位,有资格去筛选企业,引进低能耗高产出的产业,拒绝高用地低产出的产业,所以深圳产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大。


深圳在做的是不断提升在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产出值,而不是盲目追求扩大土地面积。


说一个值得关注的点,国内普遍的工业用地年限为50年,但深圳的工业用地全部是30年。


为什么深圳只有30年?因为工业地块不同于住宅地块,到期收回难度低。


30年后,这些卖出的地块可以全部回收,再次出让给更有价值的产业和企业,让土地价值最大化,实现不断的腾笼换鸟和产业升级。


30年的使用期限,能保证每年都有大量工业地块到期被收回,重新整合利用,交付给更有生命力的产业和更有创造力的企业,深圳经济得以被重新激活。


第四步棋放到后面讲。


6


如果真的并入莞惠的部分区域,深圳的土地问题是否可以一揽子解决?


惠州是个多山的城市,山地和丘陵占去整个城市面积的69%,剩下31%,难以开发的台地占12.6%,平原只有18.3%。


惠州我去过多次,偌大的临深片区,除了大山,剩余的少量平地基本全部开发殆尽。


深圳扩容莞惠,真还是假?


深圳扩容莞惠,真还是假?


整个惠阳,几无可以开发的土地,临深片区偶尔能看到的未开发地块,早就被惠州政府卖出。剩下的少量未卖出地块距深圳核心区超过百公里,很难利用。


深圳要的是土地,不是漫山漫谷的房子,更不是乱糟糟的城建,这样一个惠阳,深圳拿来何用,为了帮惠阳抬房价吗?


有人会说,惠阳没地了,可以把相邻的惠东一起并进来啊。


讲真,且不说惠东是一个除了山就是山的穷县,问题是到了惠东就等于到了汕尾,深汕合作区已被深圳收入囊中,可利用的平原面积比惠东还大,深圳为什么还要大费周章去拿下惠东呢?


深圳扩容莞惠,真还是假?


东莞情况也是类似,东莞深圳都是发达城市,两市交界处开发强度很高,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很少,且多是一些零散地块,深圳需要的不是零散地块,而是连成片的大片待开发土地。


何况,并东莞的难度比并惠州要高的多。


7


综合分析一遍,会发现扩容根本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扩容之后带给深圳的价值有限,负面影响却极多。


深圳并非没地,东部的龙岗、坪山、大鹏都还有不少未开发土地,只是资金过分扎堆西部,已形成规模效应,资金东引难如登天。


龙岗坪山大量地块尚未开发利用,再向东走去开发惠州意义何在?


观澜城建一塌糊涂,还有部分未开发地块和急需改造的大量低端厂区,再向北走去开发东莞又意义何在?


退一万步说,深圳缺地真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中央完全可以给政策,适当退让生态红线,允许开发一部分山野林地,开发部分半山资源,或者再填一部分海域,都可以大大缓解深圳的缺地问题。


这个选择不管对中央还是对深圳,都比兼并莞惠造成的城市内耗要少的多,难度也要小的多。


所以,深圳扩容实际是一群人自以为是的意淫,媒体传的火热,中介嗨到飞起,投资客心急如焚,政府根本不care好吗?


深圳政府在做的,除了前三步棋,用现有地块不断腾笼换鸟,用产业升级解决缺地问题,还有第四步棋,已在大家不经意间启动了。


这就是深汕飞地的打造。


深汕合作区成立于2018年12月16日,但早在成立两年前,深圳和汕头就这块飞地已达成了合作共识。


据大渔对深圳近三年土拍的统计,从2017年初,深圳已开始拍卖深汕合作区地块,三年时间已拍出深汕土地共计六十块,工业用地为主,商业和住宅用地为辅。


拍卖地块主要集中在鹅埠镇片区和鲘门高铁片区,小漠渔港片区和产业路创文路等也有少量地块拍出。


深汕合作区的土地出让价格极低,尤其是工业用地,早期只有200多元一平,现在也不过500多元一平,住宅地块5000多元一平,拍下深汕工业地块的大多是深圳本土制造业。


从拍卖地块的位置可以看出,深圳政府正在大力打造深汕合作区的鹅埠镇和鲘门高铁片区,并用极低的地价吸引深圳本土企业前往深汕布局,经过长线筹划与发展,最终让深汕这块飞地成为深圳制造业的大后方。


深汕飞地,可供开发土地极多,既不担心房价暴涨暴跌,又不涉及与莞惠和广州的利益博弈。所以,扩容莞惠都是假象,深汕明棋才是深圳真正要布的局。


8


深圳,从诞生起,就注定要走一条与众不同的路。


城市发展,并不是越大越强,越大机会越多,内地大把一万多平方公里的三线城市,有用吗?


纽约,只有789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并不妨碍它成为美国第一大城市。


寸土寸金的纽约,2018年城市GDP高达801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54000亿,每平方公里的产出高的惊人。


深圳大概率会学习纽约,做强金融和高科技产业,提高单位产出,做小而强的龙头城市,而不是盲目扩容面积,导致首尾难顾。


至于高房价问题,纵观国际经济发达的城市,纽约、香港、新加坡、温哥华、伦敦等,无一不是高房价。


经济的高度发展,必然带来核心区域的高房价,这根本不是扩容能解决的。


否则,深圳的龙岗坪山还有大量三万多的房源,为何无人问津?


北京那么大,平谷怀柔一万多的房价,能拉低东西城的均价吗?


为防止中心区房价过高导致人才外流和社会不稳,深圳政府用人才房、安居房和公租房的批量供应来解决这个问题,虽然不能完全解决,但给了夹心层很大的希望。


深圳无处不在的农民房,虽然有碍观瞻,却给广大中低收入阶层提供了很好的过渡居所。国际上所有的高房价城市都是豪宅与贫民窟并存,让每个阶层各得其所。


深圳也是同样,农民房和商品房两分天下,让商品房上天,让农民房落地,让居住在农民房的人安居的同时,还一直心怀梦想,为最终脱离农民房,住进商品房而奋斗,这也是深圳能一直维持发展原动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我从来不认为政府会急于拆掉关内外成千上万的农民房,把它们全部改造为商品房;


同样,我也不认为缺地的深圳就急于吞下东莞和惠州,解决办法有很多,为何要选问题最多的那一个。


高明的统治者,不会事事追求完美,而是承认存在即合理,去寻求一个多方共存的平衡点。


看问题只看表面的人,才会认为政府会用最短时间拆尽农民房,去买小产权搏拆迁;才会相信深圳必然吞并惠莞,去买大亚湾等暴击。


在我看来,与其买惠阳大亚湾赌扩容,还不如长线布局深汕,那才是深圳一定要走的棋。

关注公众号“旧改说”加入城市更新行业群,和小编分享交流旧改 、房产开发相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