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堅第一縱”打天津,傅作義正想求和,國軍司令:他們進來啦

“攻堅第一縱”打天津,傅作義正想求和,國軍司令:他們進來啦

【戰將簡介】李天佑(1914年1月8日—1970年9月27日)在百色起義、東征福建、第五次反“圍剿”、長征、平型關大捷等許多戰鬥中屢建功勳。解放戰爭時期,李天佑任東北民主聯軍第一縱隊司令員,使第一縱隊成為震驚敵膽的攻堅勁旅,他本人則被譽為“虎將”。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自四平攻堅戰後,李天佑的“東北第一縱”又添了一個名號,叫“攻堅第一縱”。之所以有這樣稱呼,就是因為在四平這座東北重鎮,李天佑和他的一縱在交了“學費”後,學會了大城市攻堅戰。對於李天佑而言,這個名號呼之尚早,但為他下一場攻堅戰埋下了伏筆。

1948年12月下旬,在對塘沽地區地形和國民黨部隊部署情況進行詳細勘察並研究討論後,林彪和劉亞樓聯名向中央軍委建議:暫時放棄攻打塘沽,先打天津,孤立北平。這一計劃很快得到軍委覆電同意。

“攻堅第一縱”打天津,傅作義正想求和,國軍司令:他們進來啦
攻堅天津時,我軍戰士在坦克掩護下衝入天津城區。天津戰役被稱為我軍歷史上最為乾脆、利落、精確的城市攻堅戰。

於是,1949年1月,天津攻堅戰拉開序幕:東北野戰軍投入5個主力縱隊共22個師、特種兵縱隊12個團,共34萬人分西、東、南三個集團攻擊,並以1個縱隊對塘沽地區敵人進行監視。

李天佑和他的一縱再次站在了攻堅第一線。他的任務是:統一指揮第一、第二縱隊、2個工兵團、及東野配屬的坦克、高射炮和地炮等,組成西集團向東攻擊,突破南運河後在金湯橋與東集團會師。

為了確保天津穩固,國民黨早在6個月前就緊急換將,將遠在蘭州的第八補給區司令陳長捷調往天津,擔任天津警備司令。

“攻堅第一縱”打天津,傅作義正想求和,國軍司令:他們進來啦
擔任晉綏軍第61軍軍長時的陳長捷,因為抗日功績突出,被譽為“抗日常勝將軍”。

這個陳長捷並非平庸之輩,出身貧寒,但卻帶兵嚴明有方、作戰勇猛頑強。早在1937年9月,擔任國民黨第61軍軍長的陳長捷就與林彪在平型關並肩作戰,在日軍發動襲擊第17軍陣地時,陳長捷指揮61軍迅速出擊,冒雨與日軍激戰,牽制日軍行動。八路軍115師平型關大捷後,平型關西側的61軍遭遇日軍重兵夾擊,陳長捷指揮1個團拼死抵抗,最終除1個通訊排外,全團犧牲。

正是因為在戰場上出色的表現,並非黃埔出身的陳長捷在國民黨軍隊中依然享有很高的聲譽。守備天津,傅作義第一個想到了他這位老部下,蔣介石也沒有疑義。但令陳長捷不曾想到的是,時過11年,曾經與他在平型關作為友軍協同抗日的林彪、李天佑等人,此時會與他陣前相遇、進行血戰,而他的手裡僅有10個師加1個警備旅,大約13萬人。

嚴格來講,“虎將”李天佑並不是個“福將”,因為他每次遇到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每次遇到的對手都不簡單。這次攻堅天津也不例外,西集團是否為主攻方向不得而知,但對手陳長捷卻將這個方向當作了東野的主攻方向。

“攻堅第一縱”打天津,傅作義正想求和,國軍司令:他們進來啦
攻城過程中,為突破護城河,解放軍戰士們在河上架設蘆葦橋。

1948年12月11日,陳長捷召開城防會議,對天津城西北方向進行重點部署,除了逐條馬路、逐條巷道增加鋼筋水泥碉堡外,他在每座高樓和建築物上都修築據點,以便戰時進行火力壓制。為了防止東野攻城部隊攻近城垣,陳長捷下令將南運河與護城河鑿通,並堵住護城河出口,使護城河水位增加了3米多。為了防止河水冰凍,每天安排數百人在河上破冰解凍,導致河水漫溢,方圓十多平方公里的範圍內一片澤國,使得部隊難以展開攻擊。

沒有人清楚陳長捷是否想複製四平的“陳明仁堡壘”,但可見他也是用足了一切可利用的地形。在固守決心上,陳長捷與陳明仁可謂是如出一轍,就在他對天津城防進行加固部署的忙碌關口,蔣介石派國防部次長李及蘭等人帶親筆信赴天津,找到國民黨天津市長杜時建和陳長捷,要求將天津部隊從塘沽口經海上撤到江南,加強江南的防禦。

由於傅作義當時也沒有南撤的意圖,陳長捷便當場對杜時建撂下一句話:“如果你們把部隊帶走,我只有自殺!”看著陳長捷如此堅決,最終也只能決定堅守。在東野全面攻城時,陳長捷給各軍發佈了一個堅決的命令:“如果我戰死,由副司令林偉儔繼承。各級主官如果戰死,也要預先指定繼承人”。

“攻堅第一縱”打天津,傅作義正想求和,國軍司令:他們進來啦
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的天津城。

對手固守的決心強,李天佑攻城的決心得更強。但強攻硬衝不是最好的辦法,經歷過四平攻堅的李天佑也注重打巧。戰前,李天佑帶著各師師長和參謀長親赴前沿察看地形,選擇突破口。看著陳長捷的佈防,簡直是給攻城方出了天大的難題,尤其是漫溢結冰的護城河,正好拿住了李天佑攻城的重點,李天佑也心急如焚、愁緒難展,一心想著如何突破護城河。

飲水思源,打仗遇水也思源。李天佑思路一轉,手下幾萬大軍住在當地群眾家裡,發動群眾找到水源進行控制,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果然,經過一番動員,有老鄉就當嚮導,帶部隊找到了運河上游水閘。果然,關了水閘,護城河當即斷流,陳長捷的得意之筆瞬間成了敗筆,原本深達數米的護城河被河冰漫平,部隊在炮火的掩護下可以直接衝過去。

“攻堅第一縱”打天津,傅作義正想求和,國軍司令:他們進來啦
東西兩個突擊集團在金湯橋勝利會師。

1月14日,總攻全面開始。坦克前引、工兵爆破、突擊部隊緊跟而上,衝向城廓。李天佑的一縱二師四團提前突擊,迅速打開突破口,將紅旗插上了天津城牆。西集團的二縱四師、六師也在南運河北側和和平門南側分別突擊成功,打開了通道。其他兩個方向攻擊集團的突擊也相繼成功,至當天夜裡,國民黨天津城防全線崩潰。由於天黑,國民黨守軍夜晚打起的投降白旗看不見,所以戰鬥持續到15日早晨。

15日早晨,李天佑的一縱一師一團突入城內,攻擊至陳長捷的指揮所中原公司大樓。副排長邢春福和戰士傅澤國、王義鳳用手榴彈炸燬樓內機槍點,猛打猛衝至樓內陳長捷的作戰指揮室,看著屋內空無一人。邢春福、傅澤國和王義鳳又轉身衝向中原公司大樓對面的忠烈祠地下室,沒想到這裡是陳長捷的另一個指揮室,還沒來得及撤走的幾十名國軍高級軍官當場被俘。

傅澤國大吼一聲:“司令是誰?出來!”當中沒有人說話,但其中一個膽小的軍官向一個隔著門簾的小屋使了個眼神。邢春福他們3人立刻衝了進去,之間裡面有一個人正在打電話,抱怨道:“解放軍離我不遠啦,部隊正在激戰!”電話另一邊則說了一句“可以接洽和平!”電話兩端的人,全然不知解放軍已經突擊進來。

“攻堅第一縱”打天津,傅作義正想求和,國軍司令:他們進來啦
天津戰役中,東野全殲守敵並俘虜國軍天津警備司令陳長捷等人的報紙。

“不許動,把手舉起來!”戰士王義鳳一聲吼才讓這個人回過神來,電話另一端也聽的清晰。著實上演了一版“舉起手來”。最終,打電話的人無奈地說了句“他們進來啦!”然後掛掉電話,當場被俘。事後得知,這個人正是天津警備司令陳長捷,電話另一頭是便是華北“剿總”司令傅作義。

截至15日下午15時,天津全城攻堅戰歷時29個小時,全部結束,俘虜了包括陳長捷在內的眾多國民黨軍高級將領。經歷過這一戰,李天佑和他的一縱已然成為城市攻堅戰的一支勁旅,真正打響了“東野攻堅第一縱”的牌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