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老軍人憶塔山阻擊戰:犧牲戰友滿山坡

錦州長安網訊劉炳文現是錦州市軍休一中心離休幹部、宣講團成員,他雖已是90歲高齡,但軍人豪情不減,精神矍鑠,思路敏捷。70年前,他曾親歷遼瀋戰役塔山阻擊戰,與戰友們出生入死;70年後,烽火連天的崢嶸歲月仍歷歷在目。在南征北戰中榮獲的一枚枚軍功章、紀念章,見證了血與火的歷史,也吟唱著青春與生命的讚歌。

劉炳文於1928年10月出生,1947年3月,19歲的劉炳文在河北寶坻縣(現屬天津)參軍入伍。據劉老回憶,1948年9月,東北野戰軍執行中央南下北寧路的作戰方針,切斷北寧路,封閉東北國民黨軍隊的退路,阻止華北傅作義集團從陸上向東北增援,形成關門打狗之勢。1948年9月11日,他所在的32師在第2兵團司令員程子華及11縱隊的指揮下,冒著暴雨冰雹由建昌營出發,奔襲北寧路灤縣以東的安山、豐臺、昌黎、留守營、煙筒山一帶守敵。歷時十餘天,經過了十餘次戰鬥,陸續攻克了這些城鎮。部隊還動員鐵路沿線人民群眾,開展了大規模的“破交”行動,拆鐵軌、挖路基、炸橋樑……這樣不僅切斷了北寧路,封閉了東北敵軍的退路,也阻止了華北敵軍增援東北。

1948年10月1日,部隊奉命北上打開出關的通道,10月5日由九門口出關,途經綏中、興城於10月9日抵達塔山,在高橋以北翻車溝、二道溝以南地區佔領陣地,與第4縱隊共同阻擊由錦西增援的敵人。到達塔山後,劉炳文所在部隊負責守衛翻車溝,主要配合第4縱隊作戰,雖不是主力,但每天都有戰鬥。戰士們挖戰壕、挖山洞,平時躲在裡面防衛,一旦發現敵人進攻就立刻進行阻擊。幾天下來,部隊僅犧牲三四十人,但是第4縱隊傷亡卻很慘重。當塔山阻擊戰結束時,他們從山上下來,看到滿山坡都是犧牲的戰士屍體,很多戰士都是十八九歲,劉炳文的心裡特別難受。

在塔山阻擊戰期間,劉炳文所在部隊每天只吃兩頓飯,就是高粱米飯,也沒有菜,飯都是由附近村子的老鄉送到山上。10月中旬東北的天氣已很寒冷,戰士們卻還都穿著單衣戰鬥,凍得瑟瑟發抖,連送上山的飯都是凍的,直到10月28日下山,部隊才開始發冬裝。據劉老回憶,當時部隊有三四千人,各方面條件都很艱苦,每人只有一個飯碗。一次開飯時,一位南方的小戰士沒有飯碗,看到村裡一戶人家窗臺外面放著一個小盆,就拿來準備盛飯。老鄉看到趕緊喊:“那是尿盆!”小戰士聽不懂北方話,頭也不回就拿它去盛飯,把周圍的人們逗得一陣鬨笑。

1948年10月28日,部隊接到上級命令,撤出了塔山阻擊陣地,進行彈藥物資補給和換髮冬裝,10月30日,接到命令要求提前入關,進入平津。出發前,部隊接到消息,瀋陽解放了,東北全境解放了,戰士們聽說後這個高興啊。之後,劉炳文隨部隊繼續戰鬥。

如今,劉老重憶當年的生死戰鬥情景依然豪情滿懷,無怨無悔。他感嘆沒想到自己能活下來享受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也無比懷念昔日那些浴血奮戰不幸犧牲的戰友們,他們把最美好的青春獻給了祖國,革命的歷史不能忘記,革命的精神也將永遠傳承。

九旬老军人忆塔山阻击战:牺牲战友满山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