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稱他“七路半”將軍:與八路軍太像,只差“半路”

抗戰時期,湧現不少抗日名將。有意思的是,有一將領雖屬國軍,但打仗風格卻相像八路軍,明顯有別於其他國軍將領,此人就是被日軍稱為“七路半”的傅作義將軍。

日軍稱他“七路半”將軍:與八路軍太像,只差“半路”

圖:傅作義

傅作義,字宜生,1985年6月生於山西榮河,1974年4月逝於北京。抗戰期間,任第7集團軍總司令、綏遠省兼察哈爾省主席,先後參加忻口會戰、包頭戰役、綏西戰役、五原戰役等,立下不少戰功。

日軍稱他“七路半”將軍:與八路軍太像,只差“半路”

圖:傅作義的騎兵部隊

1.傅部並非嫡系,軍費縮水,只得省吃儉用,外形與八路軍相似

傅作義所轄區域,在抗戰時期主要集中在綏遠一帶。綏遠,即現在內蒙古中部地區,當時傅作義的敵人主要是熱河、察哈爾省的日偽軍等。但傅作義部將士,成分雜且缺乏裝備和訓練,遠不及關東軍,傅作義所部又並非嫡系,好的東西總是給了別人,能給傅的往往是前線退下來的殘次品。

日軍稱他“七路半”將軍:與八路軍太像,只差“半路”

圖:衣著樸素的傅作義部,但將士拿的武器卻都是從日軍手中繳獲的三八大蓋

在這種情況下,傅作義不得不學會過日子,精打細算,省吃儉用。這樣一來,旗下士兵當然就跟著學了。在那時的國軍隊伍中,能從上到下保持這種樸素作風的,估計只有傅作義部了。也正因此,傅部常被日軍拿來與八路軍作比。

2.聘請八路軍教授戰術,打仗風格相似

外形與八路軍相似外,傅作義為學習八路軍的作戰方法,曾大量聘請八路軍骨幹到部隊工作。直接影響是作戰風格像八路軍一樣積極主動。

日軍稱他“七路半”將軍:與八路軍太像,只差“半路”

圖:被扒光裝備的日軍

如,傅作義部隊因騎兵較多,常利用速度優勢襲擾敵人,往往打了就跑,深諳游擊戰的精髓。

再如,他的部隊有邊打邊撿彈藥的習慣,這一點與當時缺槍少彈的八路軍甚為相似。另外,俘虜敵軍後,他們習慣把敵人的裝備扒光,往往扒到只剩內衣。

有首歌唱得好“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想來傅將軍很喜歡這首歌。對於日軍來講,有好裝備還打不過傅作義的老舊步槍,就是人品問題了。

3.前線日軍被傅部痛擊,後方情報也被傅作義折騰得直罵“八格牙路”

狡猾的日軍,戰前都要刺探我軍情,間諜很多。若日軍提前知道與他交戰的所屬部隊番號,必定知道其指揮官打仗特點。然而,傅作義的隊伍,活脫脫一個“四不像”——既不是騎兵也不是步兵,既不像國軍也不像八路軍

日軍間諜關於傅部的情報,總是出錯,氣得日軍沒少懲罰“謊報軍情”的特務。有意思的是,最後日軍情報部門也不願不敢瞎猜了,索性將傅作義部隊統統劃歸八路軍序列。

日軍高層知道真相後,直罵“八格牙路”,日軍則稱傅作義為“七路半”的頭頭,只差八路軍“半路”。

日軍稱他“七路半”將軍:與八路軍太像,只差“半路”

圖:北平解放

解放戰爭期間,1949年1月天津解放,傅作義率部起義,使古老的文化故都和珍貴的歷史建築完好保存,民眾免遭戰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