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8 「為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郭北宸:堅貞不渝 視死如歸

浩浩桑乾,講述著他的事蹟。巍巍長城,銘記著他的英名。

他是郭北宸,又名郭俊卿,字墨園,1912年出生於大同市新榮區助馬堡(原左雲縣助馬堡)村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1933年秋,郭北宸到綏遠省傅作義舉行的新政鄉村建設委員會接受培訓,結業後任興和縣等地的鄉村指導員。

「為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郭北宸:堅貞不渝 視死如歸

1937年10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郭北宸毅然告別妻子和不足3個月的女兒,踴躍參加了傅作義的遊擊軍,並受到該遊擊軍政訓處處長和副處長兩名地下黨負責人的積極影響,於1938年春天加入中國共產黨。此後,郭北宸先後以內蒙古河套地區安北縣東灣子小學教員、臨河民眾教育館館長等身份為掩護,積極開展抗日工作,歷任中共安北縣委組織部長、縣委書記和綏西特委組織部長等職。1940年夏,接任緩西特委書記。

1940年,國民黨頑固派不斷掀起反共高潮,地下黨組織遭到破壞,處境異常艱難。剛任綏西特委書記的郭北宸,面對敵人的白色恐怖,堅決要求留下繼續戰鬥,後因叛徒出賣於年底被捕。為了誘降郭北宸,國民黨頑固派利用種種手段“規勸”他投降,都被郭北宸嚴辭拒絕。氣急敗壞的國民黨頑固派惱羞成怒,讓郭北宸跪碎碗碴、坐老虎凳、灌辣椒水……用盡各種酷刑。但郭北宸抱定了為祖國、為民族、為理想而獻身的信念,堅貞不渝,視死如歸。

在敵人的殘酷折磨下,郭北宸雙腿被廢,行走異常艱難,但他的嘴還能說。他利用敵人嚴刑逼供的間隙,在獄中為難友講革命道理,揭露和抨擊國民黨頑固派“不抵抗”的反動本質,並竭盡全力撐起身子在囚室牆上寫下“奮鬥”兩個大字,以勉勵自己和獄中的難友。

1942年夏,國民黨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綏遠省政府主席傅作義,見郭北宸軟硬不吃,抱著一線希望,率領20餘名隨從,親自出馬做最後的“規勸”。傅作義的出面,讓郭北宸知道了自己面臨的處境,但他毫不退讓,義正辭嚴地提出了三個條件:放我出去,共同組織抗日統一戰線;不能共同抗日,就把我送回延安;既不同意共同抗日,又不送我回延安,就將我公開槍斃。

傅作義見自己出面同樣是一鼻子灰,徹底絕望,於1942年8月上旬的一天凌晨,由國民黨特務張慶恩下令,將郭北宸秘密殺害,時年僅30歲。

臨刑前,郭北宸振臂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

聲音響徹大地,長留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