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水体热交换”!判断河底水温,选择合适钓深,非常有用

解码“水体热交换”!判断河底水温,选择合适钓深,非常有用

文 | 姚老道


钓鱼人,您知道水下2米的水温大概是多少吗?水下5米呢?知道冬天水底温度是多少吗,夏天又是多少呢?

反正我曾经有一段时间特别想把这些问题搞清楚,我觉得对钓鱼非常有帮助,不知道有没有钓鱼人和我一样!

冬天时河面结冰,水底却不结冰,还有大量鱼儿游动,还能垂钓鲫鱼;夏天炎热酷暑,气温接近40度,水底温度却可能只有25度。

解码“水体热交换”!判断河底水温,选择合适钓深,非常有用

冰下依然可以钓鱼

这些水温、水深和气温之间的变化关系其实都是有一定规律的,这是一个自然科学知识,不过还有非常多的钓鱼人不太明白这些,这篇文章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方面的内容,归结起来就得从“水体热交换”现象说起。

对我们钓鱼活动来说,这个知识也非常重要,能用来选择作钓水深,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段作钓水深不同,不同的季节作钓水深更不相同;还可以用来解释垂钓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请看下文!

文章会尽量用一些通俗的语言来描述问题,专业名词用的不多,这样能让钓鱼人更加容易理解一些,如果有爱较真的科学领域爱好者,请绕道!本文温度单位都是摄氏度。

解码“水体热交换”!判断河底水温,选择合适钓深,非常有用

水体热传递的主要途径就是热交换

这里首先要明确一点,水是热的不良导体,白话就是热量在水里直接传播的话,会比较缓慢而且传递过程中热量的损失也大!

那么上下层的水温变化难道不是靠的热量的直接传递?对,主要靠的是热量的交换也就是热交换!

举例,铁锅烧水,从锅底加热,要不多久铁锅的把手也会感到发烫,这就是热量的直接传递;那什么是热交换呢?铁锅里烧的水,在水烧开的整个过程中,主要靠的就是热交换!

锅底受热,锅是热的良导体,会把热量传递给锅底的水,锅底的水温度升高,但是却不能有效带动上部的水温度也升高,由于锅底水的温度升高以后密度减小,重力减轻,这部分温度升高后的水就会上浮到顶部。

而顶部的冷水则下沉到底部继续受到铁锅的加热,当温度升高的一定程度后也会上浮到顶部,就这样,锅里的水不断地发生上下层的往复运动,在这个运动过程中水温因锅底的不断加热而持续升高,最后烧开,这就是热交换现象!

解码“水体热交换”!判断河底水温,选择合适钓深,非常有用

烧水的过程就是热交换的过程

陆地上的河流,其实也就像一个个锅里的水一样,只不过面积巨大,深度巨大而已,这里指的是淡水水域,是不包括海洋的!

天气降温时,河流的表层水温度降低,就会密度增大,重力增大,下降到河底,则河底温度相对较高的水就会升至水面接受空气中低温的洗礼,然后降温下沉,就这样,整个水体慢慢地温度就会降到和气温差不多了!

如果气温持续下降,降至零度以下,而水在0度到4度之间是有反膨胀现象的,4度以上时是大家都熟悉的热胀冷缩,4度到0度之间则是热缩冷胀,这就会导致水体在4度时密度最大!

水面温度4度时就会下沉至水底,即使温度再降,直至水面结冰,也不会再有重力更大的水沉入水底了,这就是冬天河面结冰,河底却永远保持在4度左右的原因,而鲫鱼在4度左右的水温里是可以游动和进食的,这就是冬钓鲫的重要原理!

解码“水体热交换”!判断河底水温,选择合适钓深,非常有用

冬钓

所以,河流中的水温变化也主要受热交换的影响,也会冷的水往下沉,热的水往上升!但是,河流的水温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这个因素就是太阳的光照,往下看。

适钓水深下的水温受太阳照射影响比较大

太阳光照从整个地球上的水体来看,对水温影响不大,因为太阳光线只能穿过水体的表层,能带来明显水温变化的甚至只有几十米水深,但是,对钓鱼人垂钓的水深来说,这却是个重要因素!因为钓鱼人的作钓水深太阳光线能够轻松穿过!

也是因为水是热的不良导体,想从水的表层开始加热,从而带动整个水体的温度都上升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的,因为表层水体的温度会一直低于底层!

但是太阳光是能够穿透水体的,可以内部加热,尤其是我们钓鱼人垂钓的水体,水深一般不超10米,阳光都能照射得到,此时水体温度就会随着太阳光线的加强而升高!

解码“水体热交换”!判断河底水温,选择合适钓深,非常有用

这也是地球上的表层水体水温会有四季变化的原因,夏季温度升高,表层水温也就升高,而海洋里的深海区因为没有光线,则长年维持在0度左右!

海洋的水温变化比较复杂,跟咱们淡水垂钓也没关系,就不多说了,本文只主要讲10米以内的适钓水深,对整个地球水体而言,这个深度都是水的表层!

通过这两个小节的分析可以看出,我们钓鱼人作钓水体的温度主要受水的热交换影响比较大,受太阳光照射的影响也不小!

但是,由于水密度远大于空气的密度,在太阳光照的影响下,一天当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下午2点左右,而最高水温则会出现在下午4点左右!

垂钓中常见的作钓水深及水温情况

这里只列举钓鱼人常见的作钓水深加已分析,在分析之前先介绍一个基本情况,我们作钓的河流水温在受太阳光照射时,光线会随着水深的增加而减弱,因此水温也就会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递减!

解码“水体热交换”!判断河底水温,选择合适钓深,非常有用

另外影响水底温度的因素也很多,比如地热,再比如水流,而我们钓鱼活动中的水深范围内受地热的影响还是比较小的,而水流的影响会比较大,所以这里分析的都是平静水体的情况,也是适合我们垂钓活动中的大部分情况的!

以水深5米以内为例!

夏季气温多在20度到35度之间,早晨的气温大概为22度,此时太阳还没有升起,水体表层的水温在经过夜间不断的热交换后,基本停止热交换活动,表层温度和气温差不多,5米以内水温基本相同,也就是均为22度左右!

伴随着太阳的升起,水温开始增加,但水表层和水底在受到太阳光照射的程度是不同的,水温也就开始出现阶梯形,水表温度升高更快,水底则更慢。

中午12点时,气温达到30度,由于水的热传递滞后性,水表层的温度只有26度,而5米水深的位置大概温度依然在22度左右,5米以内的其它水深则在这个范围之内。

到了下午2点,气温33度,水表温度29度左右,水底5米处的温度也只有23度,5米以内在这个范围内。

到了下午4点左右,气温30度,水表温度则首次高于气温,在32度左右,水深5米处的温度也仅增加了2度,在25度左右。

时间下移,水表温度慢慢降低,水底5米处的温度则先是慢慢上升再慢慢降低,最后夜间从新归于一致,在22度左右。

春秋二季可参照这种方法分析,上午水表温度比气温低2到4度,下午比气温高2度左右,水底变化慢,水深5米处整体会比水表温度低5度左右,变化区间会更小一些!

冬天比较特殊,当气温低于4度时,上文也分析了,水体就不怎么进行热交换了,加上太阳光线直射点也回归到南半球,水温受太阳光的影响变小,4度的表层水沉入水底后,便会保持下来,也就是水底一直是4度左右,哪怕水面已经结冰!

解码“水体热交换”!判断河底水温,选择合适钓深,非常有用

水面结冰,水体不结冰

如何根据气温判定作钓水深及出钓时机

通过上一节的分析可以看出,我们垂钓的水深范围内,除了冬季外,水温在早晨和夜晚基本和气温持平。

这也是我们夏季要钓早晚的原因,因为水底温度和气温基本相同,会维持在22度左右,是鱼儿的体感最舒适温度!可钓1米到3米左右水深,这个水深一是温度合适,二是食物最丰富!

到了中午,气温升高,水表温度显著升高,已经不适合鱼儿游弋,而越深处水温越凉爽,可钓3米以上水深了!

眼下的春季,一般上午时的平均温度在15度左右,水深2米以内的温度最接近这个数值,也最适当鱼儿活动,所以有春钓浅滩的说法,出钓时机上也是上午和下午出钓要比早晚好一些!

解码“水体热交换”!判断河底水温,选择合适钓深,非常有用

冬季时相对简单一些,气温普遍在0度以下,水底温度普遍在4度左右,深水处水流微弱,更适合鱼儿保暖,有障碍物的地方也是这个道理,所以冬天钓鱼在过程上最简单,水深可供选择的范围也大,夜钓和白天钓区别也不大!只是鱼儿开口能力差一些而已!

题外话

这篇文章内容比较多,如果能读到这,说明您读进去了,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文后评论区留言!

在钓鱼领域,我想这篇文章算是对作钓水深下的水温描述较为清晰的一篇,文章列举了很多具体的数值可供参考,一目了然,当然都是指自然水域,说的也都是普遍性的存在!

文章开始时就说了,一些专业名词我会尽力去用一些通俗易懂的语言去表述,有表达不完善的地方请谅解,也欢迎文后提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