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曲《四面楚歌》,终结一代霸王(原创)

秦末汉初期间,楚汉争霸天下,盖世英雄楚霸王在垓下被刘邦打得一败涂地。爱悠悠、恨悠悠,项羽、虞姬原型主演流传至今的经典名著《霸王别姬》。每当人们谈起这段历史,想到楚霸王陷于“将士纷纷逃跑、众叛亲离;爱人虞姬自刎、孤立无援”这种四面楚歌的困境之中,有着无限的感慨。同时,人们都会认为这“楚歌”是项羽失败的重要因素。那么,这“楚歌”到底唱的什么?有如此大的能量让一场战争兵不血刃、不攻自破,让不可一世的楚霸王无颜再见江东父老、魂断乌江呢?

神曲《四面楚歌》,终结一代霸王(原创)

秦朝末年,朝廷暴政,导致了人民的生活十分困苦,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官逼民反,各地纷纷发动武装起义,推翻秦朝的暴虐统治。经过一段时期的角逐和博弈,最后剩下两支主要的起义军。这两支起义军的领袖分别是:刘邦和项羽。刘邦的部队称为汉军,项羽的部队叫楚军。

刘邦手下有萧何、张良、韩信三员虎将,而且是非常有谋略的人。韩信占领了黄河中下游地区,萧何协助刘邦在荥阳以西的地区站稳脚跟。项羽看清了这种现实的情况,知道西进已无望,打算与刘邦议和。

公元前203年八月,楚汉双方约定,以鸿沟(战国时魏国所修的运河)为界,平分天下,鸿沟以西归汉,鸿沟以东归楚。这就是今天我们象棋盘上“楚河汉界”的由来。

神曲《四面楚歌》,终结一代霸王(原创)

签订盟约后,项羽带兵东归,启程返回自己的驻地彭城,刘邦也准备返回关中地区。而此时,谋士张良和陈平给刘邦献上计谋,建议沛公继续挥师东进,现在放项羽回彭城就等于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刘邦听信了两人的建议,立刻出兵追赶项羽。最后将项羽和其楚军围困在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地区)。

神曲《四面楚歌》,终结一代霸王(原创)

项羽本来兵马也不多(楚军10万、汉军70万),而且粮草也快用完了。在这情况下,他得想办法逃出去,于是,发起了突围战役。项羽亲率精兵向汉军发动猛攻,韩信诈败,项羽追击,楚军的战线越拉越长,然后刘邦率军分段切割,围歼楚军。项羽突围失败。一晃几天,项羽和楚军已经粮断草绝,又无救兵。项羽陷入了一筹莫展的困境之中。

神曲《四面楚歌》,终结一代霸王(原创)

夜幕徐徐降临,寒风呼啸,乌云滚滚,草木枯兮,一片凄凉。楚军将士经过白天里的舟车劳顿,已是疲惫不堪,加之粮草已无,饥肠辘辘。楚军的士气低落到了极点。正在将士们不知所措、惶恐不安之时,一阵歌声从四面传来:

九月秋凉兮,四野飞霜,日月征战兮,终归刘邦。白发老母兮,盼断肝肠,妻子何堪兮,独守空房。弟兄想见兮,跺脚拭掌,姐妹思念兮,雨泪千行。故交好友兮,登门看望,窗兄窗弟兮,问短问长。一旦交兵兮,枪尖而亡,骨肉为泥兮,同战沙场。何不思故兮,各奔家乡,居家团圆兮,永得安康!

这是汉军将士在军营齐声高唱的《四面楚歌》。歌声阵阵,悠扬婉转。楚军将士听着听着,想起了家乡的父母妻儿、兄弟姐妹,不由得一阵阵酸楚。在当下走投无路的困境中,这种思念之情让将士们潸然泪下。将士们别无选择,开始了逃亡行动,有的甚至直接跑到汉军军营,就连跟随项羽多年的季布和钟离昧也悄悄地逃走了。

神曲《四面楚歌》,终结一代霸王(原创)

楚军就在这《四面楚歌》的歌声中分崩离析,不战而溃。项羽见到眼前这种状况,已是无能为力。他心烦意乱,触景生情,不由得引吭高歌。他那浑厚而悲壮的歌声划破苍穹:

力拨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有勇无谋,心胸狭窄,缺乏任人唯贤、知人善用的度量,最终导致自己在军事上的失败,将自己东征西伐、殚精竭虑打下来的江山,拱手送给了刘邦。而刘邦虽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不如楚霸王那样骁勇善战,可他善于用人,能让萧何、张良、韩信等高智商之士归于自己的麾下,还拥有樊哙等忠心的武将,并且因材施职,发挥他们最大的功效,最后取得了胜利,夺取了天下。

神曲《四面楚歌》,终结一代霸王(原创)

从用《四面楚歌》的歌声来击败对方,就充分说明刘邦团队的高超智慧。那么,这首神曲的作者到底是谁?《史记》《汉书》中都没有提及,其他史料中也没有找到答案,唯独在民国时期的历史演义作家蔡东藩的《前汉演义》中,指明了楚歌的作者是刘邦的军师张良。书中说道:“究竟这歌声从何而来?乃是汉营张子房(张良),编出一曲《四面楚歌》。”历史有它的偶然性也有它的必然性,刘邦遇到了张子房这种高智商人材,并得其辅佐,得天下是必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