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可养生,动可健体。如何静、如何动才能强身健体?

蒙思161


《医效秘传》里说: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阳动则变,阴动则合,而生五行,各禀其性。也就是说,当我们做好了“动”和“静”,就可以让自己的身体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自然就可以避免一些身体问题。

今天咱们就来讲一下“如何动”,又“如何静”。

动则生阳:

运动给我们带来的直接变化就是阳气的生发,就是把我们体内潜藏的阳气升发出来。坐办公室之所以会觉得怕冷,正是体内没有阳气。跑步运动之后,身体会发热,就是阳气生发出来了。

但是,运动也要适度,以跑步举例,建议慢跑,以额头,后背或双腿微微潮湿为宜。当然,夏天的时候可稍微出些汗,但一定要及时补充水分。

快步走、跑步、骑行、游泳、打球、日常劳作等,也都是归属于动养,大家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适当进行运动,强身健体。

此外,站桩也是一种动养

站桩这种姿势能调动全身的气机,促进气血的流通。关键是一个桩字,桩就是要让身体的下半部分稳定下来,要有生根之感。你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头顶天,脚踏地,身体先有了根,体内的气才会自动地慢慢回归原位,该上升的上升,该下降的下降,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时间一长,身体就恢复到上虚下实的状态。站过桩的人都有这种体验,只要站上一会儿,你就能感觉到四肢发热,这是因为你的气血开始旺盛起来了,再站一会儿,你会自然地感觉到体内气的运动,你的意念到了哪里,气就会跟到哪里,这是因为你身体内的经络开始连通了,经络连通之后,气血就会畅通无阻,也就是阳气充盛了,身体状态也自然会变好。

是不是只有身体运动才是动养?

不是的,当我们做题、思考的时候,大脑在飞速运转,也是动养的一种。

静则养阴:

“静养”是一种精神上的“健身运动”。静养的最佳方法就是静坐。“静”应该理解为“养心”。中医强调“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其意就是强调“养心”,静坐后将大脑放空,可以让我们平静、祥和地面对压力,让心灵得到净化和休息。

总之,找到适合自己的养生方式,正确调整自己,就能得到很好养生效果。


武医说健康


除了心脏要静养,其它脏器都喜欢运动,但一定要有度和有别。

如果心脏.不好,稍动就胸闷,就只能走走步了,即便走步也要分寒暑与适中,如是寒冬,心脑俱怕因寒冷而血管收缩所致的血管梗堵,有心脑病的人千万不要在冬天早起锻炼,特别是北方。天太热血压升高也有危险。

还要分年龄大小,老年人不可动静太大,如单双杠、吊环等,千万别勉强,就象用了十年的自行车,零件都老化了,啥时人停摆说不定,病来如山倒。


霜月飞鸿


心態放寬,一切想明白,便是靜,靜可養生養心,動可健身,健身可延年利壽,一靜一動,陰陽互補,達到陰陽平行,著健康長壽,


元昊成


静想我在宇宙间,逆式深呼吸到丹田,然后慢慢吐出气,动就是集中力量挥出,打千层纸,木桩,铁砂掌,还有轻功都可练,中华武功博大精深,像清末武状元,霍元甲,王子平,孙中山保镖杜心五,还有黄飞鸿,高手在民间!


杨立福888


心静,才是万静之源,商品社会你做的到吗?


诗词画


静可以尝思已过,动可以创造价值,活动关节,有益健康,动静结合阴阳之道也。∴


肖文波谈天下


个人体会:每天走走,状态好多走点,状态不好休息下,每天喝茶时看书听听音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