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素质差,一点小事就能慌慌张张的,怎么破?

万卷书一里路


越这么评判,心理素质会越差。

认识一个男孩子,小时候被校园暴力,告诉家长,家长说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孩子就不愿意去上学了。

那时候他觉得没人站在他这一边。

家长接受不了,把孩子送到了精神病院。

最严重的时候孩子连话都说不出来。


这个孩子经历了很长时间的疗愈之后,可以说得出话了。

可是还是在公众场合很紧张。人多的时候很慌。总觉得自己不够好。

父母一直以来的批评就像紧箍咒,他在哪好像脑子里都有父母对他不满意的声音出现。他就越发的慌。


人怎么能有自信,不怕挫折?

如果相信自己是好的,有了挫折也能够得到支持。慢慢地就可以稳下来。因为对自己的评价稳定了。

所以第一步,先停止这样评判自己或别人。这种指责是一种语言暴力,对于增加自信没有好处。

第二步,认可。昨天看了个案例,一个老考倒数第一的孩子给老师请假,说肚子疼不能去考试了。老师说可以请假,然后找他聊聊。老师见了面也没有批评他,而是认可了这个孩子这一段的努力,并且说,你这次考试名次没有进步没关系,能不能把和倒数第二的差距缩小一点呢?孩子说能。后来这个孩子不断地进步,考上了北大。

不要总因为没有一次性达到预期而指责,也要看到这个过程中的进步和努力。

第三,形成稳定的自我。正面的经验积累多了,对自己评价就稳定了。不会因为一次表现不好或者什么地方受挫就全面否定自己。自我稳定的人,遇到挫折就不慌。


多认可,少批判。对人対己都是如此。


槿里家庭治疗师,让女人不焦虑,男人爱回家,孩子长成人。

你怎么了,可以跟我说说么?



电视报道,有一位六十多岁老人,一次遭遇网络诈骗,公安人员前来帮助她,她竟然万分恐惧紧张,整个人陷入崩溃状态。

这是什么原因?这么大年纪,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

因为他长期在安宁、固定状态、环境中生活,一生从未遭遇此经历。

这就像一个人,因长期没生病,而十分自信,某日突然遭遇一个重病,顿时措手不及!整个人心理上崩溃!

宠物猫被老鼠追着跑。

经历过了,经历多了,就不怕。开车三年,经历诸般遭遇,就坦然从容。没有开过车的,一旦驾驶自然会恐惧紧张。

有一看上去威猛大个子青年,从小因父母保护,袒护、溺爱过份,加上开玩笑者逗哄吓,越发不敢动,仿佛玻璃瓶中长大,形成胆小习惯,工作中,遇事紧张恐惧,学了开车不敢上路。后意识、领悟到笔者言“一胆二识三本领”中胆识的重要,才有意识、循序渐进地进行胆识、历炼训练,逐渐有了成效。

关在玻璃中的猫怏怏不乐,丧失了先天能力,流浪野猫,上逮空中飞鸟,攀墙上树,下捉洞中老鼠,战无不胜。

如今,平安,稳定,舒适,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而胆识、阅历、经历的锻炼,是每个人成长的重要内容。如同学会游泳,就不怕水一样道理,循序从固有安逸中走出,成为一只丛林中有生存力“流浪野猫”,标志着一个人的成长。






启心武道


一点小事就慌慌张张的,感觉自己心理素质差?其实我想说的是,遇到事情慌张可能是有很多原因造成的,心理素质只是其中之一。


怎么办呢?


下面我分为两个部分来回答,其中有心理学方面的分析,也有我自己的经验,也希望能对你提供借鉴。


一、为什么遇事会慌张

1、缺乏经验

经历多了,有充足的经验,面对事情的时候,你知道是怎么回事,也知道怎么去处理,甚至知道它将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那你肯定就不会慌张了。


当面对未知,心里完全不知道怎么办,慌张也是正常的反应。


2、平时思考较少

除了经历以外,思考比较少,也会导致面临事情的时候慌张。

有句俗语,叫“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意思是,没尝过,还没见过吗;没亲自经历过,也听说过。


思考得多的人,虽然有些事情他没有亲身经历,但是他听说过,甚至分析过怎么面对这种事情。已经做到防患于未然,所以当面对事情的事情,也就不会那么慌张了。


3、心理因素

心理素质,怎么理解这个词?

大概意思就是人面临事情时的心理反应。

心理素质好的人,面对事情的时候充满了信心和勇气,满满的正能量。

而心理素质不太好的人,有点事情就惊慌失措,忐忑不安,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即使有些人知道事情怎么去做,因为心理素质差,也会慌张。



二、怎么才能不慌张

1、多找机会去历练

人生历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过程,但你很明显发现历练不足的时候。就要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机会去锻炼。


别因为性格上的内向或者懒惰的习惯,而放弃一些锻炼的机会。多历练,增长了知识和经验,才能消除遇事慌张的情绪。


2、多出去看看,开阔心胸

不要总是宅在家里,要多去跟人打交道。


同时到外面走一走,看看名山大川,开阔心胸。你会发现有些事情其实很小,无关紧要,只是你自己把它看重了。


心里对事情有个明确的判断,碰到一些小事情,也就不当回事了。也就不会有慌张的情绪。


3、多思考,多尝试

我们有时候没有经历过一些事情,但是我们听说和看到了一些报道,就可以去分析如果是自己经历这些事情,你会怎么样,时间一长,这也会成为你经验的一部分。


遇到类似的事情,你就不会匆忙以至于慌张了。


4、遇到事情时进行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对人进行自我肯定,会有利于鼓起人的勇气、发掘人的智慧。因此,遇到事情的时候,给自己进行心理暗示,相信自己,鼓励自己,告诉自己一定看的。藐视困难。


慢慢这么锻炼,你的自信心会越来越强,遇到事情的时候,你已经习惯了用正能量来暗示自己。那是非常棒的一件事情。


总之

我们要多找机会锻炼自己,不要宅在家里,多去和打交道,开阔心胸,多思考。同时不要忘记在遇到事情的时候给自己进行自我暗示,告诉自己不要慌张,自己能行的,可以应付得来。


慢慢你就一定能沉得住气,所谓气定神闲,悠然自乐,没有什么可以让你紧张起来。怕是那时候你有一种独孤求败的感觉。会再来有一问:“为什么我对事情都没有感觉了呢”。


坚持十分重要,坚持去做,一定会有效果的。


私享参谋


曾经我也是那样的人。


第二天要做稍微大一点的事,提前一天就睡不着,或者有什么事情做得不太好,能在心里反复掂量。


直到我学会了心里暗示。

不断告诉自己,没什么大不了,这世上人人都很忙碌,只有自己才最在意自己的表现。


推荐你看张小娴的一篇短文《一天之后,已成往事》,里面有这样几句:


我们习惯了什么事情都联想到一生一世。我以后怎么见人?我这辈子怎么办?别人会怎么看我?其实,除了你自己之外,有谁更在乎呢?快乐或失意,一天之后,已成往事。

做一件事不要太在乎结果,要用佛系心态笑对人生,有医学专家研究过,有两种人得了癌症神奇自愈的可能性比一般人要大,一种人是精神病人,一种是得道高僧。


因为这两种人都能达到忘我的境界。

甘地生前有一次外出,在火车将要启动的时候,不小心一只鞋子掉在了门外,火车启动了,他没有犹豫,随即将另一只鞋脱下来也扔出窗外。他说:“这一只鞋无论多么昂贵,对我而言已经没有用了。”


要去做的事情,不必慌张,因为人人都有失败的时刻。已经做过的事情,无论做成了什么样子,都不用慌张,因为那已成为过去。


长期不断自我暗示,你的心态慢慢会放平和。


慌慌张张的人一般也都风风火火,是个急性子。


人生旅途那么漫长,与其慌慌张张渡过,不如慢悠悠享受身边风景。做一个不爱忐忑、不爱纠结、不爱追悔、坦然沐浴阳光的人吧。


柳留白


心理彦究员认为:心理素质差,一点小事就慌慌张张的,生怕自己做不好,生怕自己不被认可等,这是不自信的表现。破解的办法就是提高自信。自信是衡量人格健全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今天就为大家分享什么样的表现才是自信以及提高自信的方法。


什么样的表现才是自信

心理学的“大五人格”理论指出:

一个人的人格通过五个指标来进行分类:内外向、神经质、宜人性、开放性和上进。

其中的开放性就是指自信程度。因为越是自信的人,他的开放度越高;越是不自信的人,他的开放度越低。


  • 自信是怎么来的呢

一个人是自信还是不自信,主要取决于小时候抚养人对他的评价。如果抚养人在某一方面对他有积极的评价,他就会在这方面特别自信;如果抚养人在某方面对他有消极的评价,那他在这方面就特别不自信。同样一个孩子,父母肯定的这部分他就自信,父母否定的、担忧的、焦虑的这部分他就不自信。

  • 自信对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1. 一个自信的人相信自己有能力,所以他愿意挑战高难度的事情,他愿意并敢于同高手过招;不自信的人只去挑战低难度的事情,更愿意跟低手去比较。
  2. 自信的人欣赏比自己优秀的人,并愿意向优秀的人学习,一起合作共同进步;不自信的人看到比自己优秀的人,会心生嫉妒,因为优秀的人会加重自己的自卑感,所以他会远离那些优秀的人。所以自信的人往高处走,不自信的人越走越低。
  3. 自信的人更具有开放性,更乐于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成果,因为他相信自己,丝毫不恐惧别人会超越自己;不自信的人开放性低,他不敢分享,他害怕别人偷师自己后胜过自己。
  4. 自信的人特别享受做事情的过程,因为他从小就是在不断地能力认可中长大的,他享受发挥自己能力的过程,不太在意结果成功与否,因为他不怕失败,就算跌倒了他也能很快爬起来,所以自信的人很少焦虑,而且执行力很强;不自信的人特别在意结果,他很惧怕失败,他整天想的就是失败了怎么办,失败了别人会怎么看我,失败了我还有机会吗,所以不自信的人经常焦虑,而且因为焦虑和恐惧,患得患失,执行力低。

如何才能提升自信

我们清楚了自信是怎么来的,以及自信对一个人的影响,下面就为大家分享三点提高自信的简单实用的方法。

  • 学会自我表扬,每天自嗨至少三次

我们小时候心理能量弱,内心的需求只能依靠大人来满足。但现在我们是成年人了,我们完全可以靠自己来满足自己。小时候家人没有表扬我们,那我们现在就不用麻烦别人了,咱们完全可以自己表扬自己;小时候家人对我们没有积极的评价,那我们现在就每天对自己有个积极的评价。

当然,所有的自我表扬和积极的评价必须源于事实,不能空泛的虚假表扬,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每天都要做出好的结果来。无论这件事儿做成什么样儿,我们要看到的不是做的不好的部分,而是看到做得好的那部分,看到自己努力的部分,看到自己进步的部分,然后表扬自己,自嗨起来。哪怕是失败了,也能从中总结出经验教训,为了自己的总结能力、觉察能力和敢于纠错的能力表扬自己。这个时候我们就有心理能量了,有了心理能量,我们就有力量去做下一次了,下一次一定比这次好,因为你这次不但有了经验,你还有了教训。这样每天至少自嗨三次,持之以恒地自嗨,就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调整心态,提升自信。

  • 分解任务,降低难度,小步快走

把每一个难度大的任务分解成若干难度小的小任务,一步步完成。而且每完成一个小任务就及时地用第一个办法进行自我表扬自我认可,提高心理能量,以便更高效地投入到下一个小任务中。

比如说有一个大的工作任务是,一周内要完成新员工培训的PPT。可以将这个任务分解成几个行动步骤:第一步,写出新员工培训的内容框架,周一上午完成,完成后就这个过程中的亮点总结和表扬自己;第二步,分期整理每个框架的文字内容和配图,每天完成一个大版块,完成后自我表扬;第三步,设计匹配的PPT,周四下午前完成,完成后自我表扬;第四步,编辑完善PPT,周五完成,完成后自我表扬。用这样的办法降低工作难度,难度降低了, 工作的积极性和执行力就提高了,最终实现小步快走,完成任务。

  • 关注过程忽视结果,关注当下忽视未来


如果过分关注结果,就会心生焦虑,因为结果是不可控的,只有现在这个当下我们怎么做是可控的。这就是关注过程忽视结果,关注当下忽视未来。

只要保证过程受控,就能在很大程度上确保结果受控。所以,我们无论是在家里带动孩子学习,还是我们在职场中自己的成长,不要去想那个结果什么样儿,不要去想万一失败了会怎么样,我们就把关注点放在当下我们能做什么就可以,把我们可以掌控的部分牢牢地把握好,一股脑地扎到过程里,做好过程中的每一件事。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也要一步一步的走,每天比昨天进步一点点,每天积累一点点,时间久了你就了不起了,你就会越来越自信了。

最后总结一下,心理素质差,做事慌慌张张的,这是焦虑和恐慌的心理状态,这是不自信的表现。不自信源于小时候父母对我们缺乏积极的评价,但是现在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自己对自己的积极评价、自我调节任务的难易度、自我掌控自己的关注点和重过程轻结果等方法来缓解自己的焦虑和恐慌,提升自己的自信。我是心理彦究员,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心理彦究员


先清楚地认识到自己

首先,慌慌张张不一定是心理素质差,因为大部分人都有着相关的问题烦恼。

而如果我们将自己“归类为”心理素质差的话,你每一次的选择,每一次做事之前都会先入为主,觉得自己不行的,不能做到,自己会害怕,会搞砸的。

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我们会变得越来越自卑。

所以我们要先跟自己“和解”,跟自己说一声抱歉,是上回没有“发挥好”,再给以及一次机会。

每一次的事情都认真去做,这样会无愧于心。

至于失败或者犯了错误不要一直让自己停留在失望与负面情绪之中,要尽快走出并给上一次的事情为何犯错做一个梳理。

再将梳理的问题做一个综合,是因为没有准备好还是身体,或是其他的外界因素,只有知道了原因,我们才可以进步。

积少成多,日积月累

遇事慌张的确会影响一些事情,但是总是有改变的方法。

那就是越战越勇,就好比一个人害怕蟑螂,但是当家徒四壁身无分文的时候也只能跟蟑螂为伴,那是不会觉得害怕,还会觉得庆幸有个伴。

我们要不害怕出错才能不再出错。

一次两次的出错等到第三次我们的身体就会做出应急反应,我们下意识就会做出最佳的状态。

那时候也不再会害怕,也不再会慌慌张张。

所以,简单来说,先原谅自己,在尝试错误,慢慢就可以改变自己。

有那么一丝触动你请点个赞吧,有兴趣可以关注我,我们一同变得更好。


泽南叙


你好!

我有这几个建议,不要和见不得你好的人做朋友,多锻炼身体,先做可以完成的小事,培养自我效能。

心理学里面有一个概念,叫做自我效能,这个可能会帮到你。

这个是自己主观对自己的一个能力的判定,就是对自己面对困难和挑战的信心。自我效能低的人当自己面对困难或者挑战的时候,会感觉到焦虑不安,遇事之后会为慌张不安,畏缩,不敢去面对,想要逃避。而自我效能高的人通常把困难当做挑战,自信满满的去面对。


锻炼自我效能的主要方法:

  • 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和坚韧的毅力去完成,须要要完成的事情,你可以把一个大一点的问题分成一小步一小步,这样你就能够在漫漫的去锻炼,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这样你的信心就逐步的培养起来了。
  • 第二是通过,别人适当的赞扬和鼓励,这个鼓励最好是恰当的,而且是逐步增加的。如果这个鼓励和赞扬过于夸大,你就会远离,真实环境,和对自己的正确认知。说白了,也就是不要和那些跟你称兄道弟却见不得你好的人做朋友。
  • 第三是选择一个自己欣赏的人,作为偶像,给你内心动力,让你一步一步的靠近他。当你遇到事情时,想一下他。你就会有勇气去面对。
  • 第四个就是身心状况,通过锻炼身体,或者读书,瑜伽。身体状况会影响到人的情绪状态。运动会改变你的身心状况,读书和思考会让你增长见识。
  • 遇事时,昂首挺胸。身体的姿势会影响状态的这个小窍门也可以用。
  • 随着自我效能的提升,你就会把困难当作挑战,而不是在困难或者挑战来临的时候,感觉到焦虑不安而变得,慌慌张张。

惊小蛰


心理素质差,说明两个问题:

一、得失心太重。

简单的说,就是太把自己当回事,深怕有一点纰漏,出一点差错,因此,一来事儿就紧张。

二、经历的事太少。

经历越多,遇事越冷静。打个比方,你经历过在千人面前演讲了,还会在百人演讲上紧张吗?

所以,从这两个原因来看。要破你一点小事就紧张从两个方面下手。

一、别把自己当回事儿。

这不要理解歪了啊,说简单点就是脸皮要厚。不要怕丢人。我记得看过一篇文章,有个人做不做一个事情,就问自己两个问题:1、会不会死?2、会不会坐牢?只要不占这两项,他就做。看起来简单粗暴,但也说明一个问题。世上的事好像也没那么多顾虑,就像穷人折腾失败了就还是穷嘛。所以,放下包袱。本身没什么呢。你一想多就有什么了。

二、多历练。

多实干一些事,多锻炼自己,干的越多经历越多,你的思想和行为自然会发生变化。当你真的经过一番历练以后,你就不会再有这种情况,自然而然就解决了。

你这种情况对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比较多,过两年自然会消失,就是一句话,放开了干。


丝录精典


心理素质差,一般情况下表现出来的是抗压能力弱。

而抗压能力这种东西,是一定要在实践当中才能够增强的。这个毋庸置疑。


首先,这种弱的情况一般表现在几个方面。比如说遇到事情会特别容易烦躁发脾气,因为能力不足,只能通过发脾气来表达不满,甚至埋怨自己。

然后就是在人多的场合,不善于更好的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大脑容易放飞、讲话不在点子上。尤其是当在场的人再指指点点,难免会更加加剧这种不好的表现。

几次这样的经历累积下来,如果没有及时调整、改正,甚至会导致产生比较悲观的想法,以及逃避。一旦有更多类似的这种机会,就想要去逃避。久而久之甚至会害怕与别人打交道。

我觉得,任何事情有困难,就有解决困难的方法。一旦我们明确了自己弱在哪里,就可以有的放矢的、针对性的去解决。

比如说,当遇到自己无能为力的事情的时候,试着先接受自己,承认自己这一次确实没有做好,不额外对自己做无用的苛责,找到自己无能为力的地方,多向在这方面优秀的人去请教,一点点的去弥补自己这方面的不足。

另外可以给自己假设一些场景,刻意的组织语言去学着表达。比如自己主动的去组织2~3个人的小聚会,提前想好聚会主题以及框架,自己做这个主题的发起者与引导者,结束后让朋友多多给自己提建议。

组织这种活动多了,一方面锻炼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因为多请教了朋友,朋友也会对自己有额外的好感,毕竟好为人师的人还是不少的。

不断累积这种经历与经验,与人打交道以及抗压能力呢,自然而然就增强了起来,以后参加更大型的一些活动就不在话下了。

胖子不是一口吃成的。锻炼自己的抗压能力,让自己的心理素质增强,也是需要一日一日有计划性的去训练。

加油!


杏仁姑姑


朋友你好。这里是心理咨询师老友手札,很高兴回答朋友你的问题。


一点小事就慌慌张张的,这往往是因为这些因素:

1、缺乏足够的经验与历练;

2、身心比较敏感;

3、缺乏足够的信心;

4、着急、不淡定。


缺乏足够的经验与历练,那就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增加尝试、增加自我挑战。


尤其是,一些让自己害怕、不淡定的东西、事情,我们自己要有意识的去做一些面对。

通过面对让自己熟练,熟练让自己有控制力,控制力让自己冷静,冷静便可以让自己淡定。


身心敏感,往往会使我们对外界出现的一些刺激,有比较大的反应。也就是说的不淡定。

而身心比较敏感,有很多原因,但大都可以通过进行自我调整,也就是充分的放松。


通过放松,让自己从紧张、防御、敏感的状态中走出来。


缺乏足够的信心,也是一个很普遍,但很有趣的现象。

缺乏信心的时候,我们在面对现实中出现的一些境况,就往往会陷入焦虑中,使得自己在本来的反应中,增加了焦虑的反应。也就是显得不淡定。

这时候就需要树立自己的信心、不惧失去,让自己能够坦然面对外界的刺激。


一些性格本身就着急、不淡定的人,在遇到问题、自己的时候,自然就会有很多的反应。

那这时候为了让自己逐渐淡定起来,就需要考虑从:丰盈内在;安静练习;提高认知;减少着急,这四个方面入手进行努力了。


慌张并不是问题,朋友不需要给自己压力。压力越大,也就越难以改变,所以自己给自己的压力,要尽可能的少,因为生活、外界本身就已经给我们压力了。


感谢朋友你的阅读。希望我的回答能协助朋友你看到世界真实的样子。祝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