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組織宣佈新冠肺炎為“大流行”,代表什麼意思?

近日來,國內疫情很大程度上得到控制,但全球疫情呈蔓延之勢。截至3月12號上午,意大利是中國以外確診病例最多的國家,累計確診12462例,緊隨其後的是伊朗和韓國,分別為9000例和7755例,美國確診1004例。


日內瓦當地時間3月11日下午,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幹事譚德塞表示,新冠肺炎(COVID-19)已在全球114個國家和地區蔓延,病例數超過11.8萬,4291名患者死亡。在未來的幾天和幾周內,預計病例數目、死亡數目和受影響國家數目將繼續上升。WHO一直在評估疫情,對疫情傳播的速度和嚴重性,以及各國對疫情響應的遲緩深表擔憂。因此,WHO認為COVID-19現在可以被表述為大流行病。


疾病的“大流行”是什麼意思?


在流行病學上,疾病的傳播強度可以簡單分為四級。


最輕的一級是散發(sporadic),也就是發病零零散散的,病例之間也沒有什麼時間或空間上的關聯。往一上級是

暴發(outbreak),指的是一個集體單位或局部地區中,短時間內出現了很多同樣的病人。比如某學校出現了集體食物中毒事件,又或者美國某州爆發了麻疹疫情,就屬於典型的暴發。


再往上走,就是疾病的“流行”(epidemic)。在某地區,如果某疾病的發病率較通常水平顯著升高,就可以認為疾病處於“流行”狀態。比如蟲媒傳染病登革熱流行於東南亞地區。


世衛組織宣佈新冠肺炎為“大流行”,代表什麼意思?

暴發通常更強調“短時間內”,而流行可以是一種常態,比如一種疾病可以一直流行於某地區。丨圖蟲創意


而當疾病迅速蔓延,短時間內跨越國界甚至洲界時,就可以稱之為“大流行”(pandemic)。所以“全球大流行”描述的是一種疾病在世界範圍內的傳播。


歷史上,很多傳染病都引發過全球大流行,比如天花、鼠疫等。當下,人群和物資流動的頻率和速度是空前的,傳染病也可能隨著病原體和傳染源的快速移動短時間內傳遍全球,疾病大流行的威脅是存在的。


世界衛生組織(WHO)主要用“大流行病”去描述新發傳染病的全球傳播,因為這類疾病是最可能引發全球大流行的,比如流感新毒株。目前,疾病“大流行”的宣佈需要WHO發表正式聲明。

但即使WHO沒有正式宣佈,如果一種疾病以不可阻擋的方式在多個國家甚至大洲之間傳播,那麼學術界也可能會使用“大流行”去描述這個疾病的傳播強度和狀態。


另外兩種冠狀病毒疾病,SARS和MERS,前者蔓延至全球26個國家,造成8000多人感染,800餘人死亡,但很快得到了遏制,並且絕大多數病例集中在中國大陸和中國香港地區;後者主要影響阿拉伯半島,如中東、北非,兩者均未被WHO宣佈“大流行”。


肺炎本就有引發全球大流行的潛力


一場疫情的傳播強度是可以變化的。新冠肺炎疫情早期,屬於在中國武漢地區的暴發,但隨著疫情發展,一些地方先後達到了“流行”狀態,比如中國、韓國、伊朗和意大利。


WHO以及很多研究者早就提出,新冠肺炎有“大流行”的潛在能力。


一種傳染病是否會“大流行”,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病原體本身的特性。


2018年,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衛生安全中心高級學者阿梅什·阿達爾賈(Amesh Adalja)領導的團隊發佈了報告《大流行病原體的特點》(The characteristic of pandemic pathogens),其中總結了容易成為“大流行”傳染病的病原體的特點。


報告指出,能通過呼吸道傳播的傳染病往往更容易引發大流行,因為人際傳播會更為容易。此外,RNA病毒最有可能引起全球大流行性災難,因為此類病毒更容易發生變異。其他特點還包括——

1. 疾病在“潛伏期”或者症狀很輕微的時候就有傳染性。

2. 大多數人無法抵抗這種病原體,因此將有大量易感人群。

4. 它有一個“低但顯著”的病死率。


如果以此作為參考,我們會發現新型冠狀病毒很大程度上符合這些特點。


它以呼吸道傳播為主,是RNA病毒。由於是新發傳染病,人群對該病毒缺乏特異性免疫力,目前也沒有針對性的疫苗和特效藥。WHO目前估計的新冠肺炎全球病死率在3%~4%左右,相比於SARS近10%和MERS約36%的病死率,它是低的,但這個病死率又是顯著的,比如高於2009年H1N1疫情全球約0.02%的病死率。


但是另一方面,疾病是否會大流行還跟所採取的防疫措施有關。


本次肺炎疫情中,中國採取的一系列措施,證明了疾病是可以被控制的。WHO通過對中國的考察,總結了相關防控措施,

包括儘早檢測病例、隔離患者、追蹤接觸者、提供高質量的臨床護理、防控醫院內傳播、防控社區傳播等


世衛組織宣佈新冠肺炎為“大流行”,代表什麼意思?

WHO通過對中國的考察,總結了相關防控措施。丨截圖


WHO一直呼籲世界各國按此進行防控,並說如果防控得好,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就是全球多個地區的局部暴發或流行,如果管控不到位,那有可能全球大流行。正是因為遏制並不是沒有希望,所以WHO也一直在評估疫情狀況。


1月30日,WHO國際衛生條例應急委員會宣佈新冠肺炎疫情屬於“國際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為期3個月,目前也還在有效期內。


是否宣佈“大流行”,有三個主要標準


新冠肺炎是否屬於“大流行”,WHO要不要宣佈“大流行”,之前已經有過很多爭議。


“大流行”的學術定義跟疾病的嚴重性關係不大,主要和覆蓋的地理面積相關,但是WHO在考慮宣佈“大流行病”時,還要基於各方面情況考慮更多,理論上包括如下幾個主要的考量標準:一是這個疾病有多嚴重,比如它是不是有致死性;二是這個疾病是否存在持續的人際傳播;三是疾病目前的傳播範圍,是否傳播到世界各地,是否存在大規模的社區傳播。此外還會考慮疾病事件對整個社會的影響。


當然,在這三個標準中,最重要的考量因素往往還是疾病的覆蓋範圍和影響人數,這也是“大流行”本身的含義。在一場新發傳染病中,對於疾病嚴重性的準確認知往往會滯後於疫情發展。更重要的是,即使一種傳染病病死率並不高,但如果受感染的人群基數大,那麼仍然有可能造成大規模的死亡。


宣佈“大流行”後,會有一系列應對措施


目前,WHO關於大流行疾病的應急響應是針對流感大流行的。《大流行性流感的防範和應對》這份指導文件中定義了大流行和導致大流行的各個階段,並且提出了流感大流行期間的相關舉措。


新冠肺炎等其他傳染病雖然缺乏明確的響應規範,但是採取的應急響應措施是相似的。比如一旦宣佈“大流行”,WHO會:


計劃和協調:領導、協調多方資源,如向資源匱乏國家或嚴重受影響國家提供國際援助,以減輕社會和經濟影響。


監測和評估:積極監測和評估正在演變的大流行及其影響等,如監測疾病在流行病學、病毒學等方面的可能變化,包括抗病毒藥物的耐藥情況。


減少疾病傳播:督促各個國家和地區實施個人、社會和藥物措施。個人措施如減少接觸,社會措施如停工、停學,藥物措施如加快疫苗開發。


持續提供衛生保健:如協助各個國家和地區的臨床醫生識別、診斷和報告病例等。


溝通:向各個國家和地區、其他組織以及公眾提供最新信息,促進信息協調一致。


此外,正在或可能受影響國家也需要做上述工作,要充分調動衛生系統、設施及工作人員,並要保證透明度並採取行動,必要時要宣佈進入緊急狀態等。


這是宣佈的好處。當某個地區爆發傳染病疫情時,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可能處於觀望狀態,他們可能會關閉邊界、限制旅行等。

但是,當發生全球大流行時,基本上沒有旁觀者,由於疾病無處不在,因此各國需要聯手抗擊疫情,而不是試圖將這種疾病阻隔在自己國家之外。


宣佈“大流行”是一件需要謹慎的事


宣佈“大流行”也有潛在的不良影響。所以儘管不少學者已經將此次事件稱為“大流行”,但WHO還是很非常謹慎。


在《大流行性流感的防範和應對》這份文件中,其實並沒有特別明確什麼時候應該宣佈流感大流行,比如疫情具體擴散了多少國家、影響了多少人之類。新冠肺炎等其他傳染病目前更是缺乏明確的宣佈標準,所以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月24日,WHO稱新冠肺炎疫情尚未構成“大流行病”,宣佈“大流行”為時過早,也不符合事實。畢竟那時沒有證據表明病毒已在中國以外的許多地方蔓延失控,沒有大規模社區傳播的現象。

WHO總幹事譚德塞也表示,這樣做沒有明顯好處,卻可能增加其他方面的風險,比如放大不必要、不合理的恐懼和汙名,並影響一些社會系統的運行。


2月28日媒體通報會上,WHO將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風險級別由“高”上調為“很高”。3月9日,WHO表示,新冠肺炎成為“大流行病”的威脅已經變得非常現實。


世衛組織宣佈新冠肺炎為“大流行”,代表什麼意思?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新冠肺炎現在可以被表述為大流行病。丨世界衛生組織


到今天,WHO正式宣佈大流行,整個過程也能看出WHO一直在評估疫情,目前宣佈主要也是基於疾病的傳播範圍、有中國以外的國家出現了社區傳播現象,以及各國防疫對疫情響應的遲緩。


2009年,甲型H1N1流感席捲全球。當年6月11日,WHO發出6級警報級別,正式宣佈疾病“大流行”,要求各國政府全力動員醫療資源,並預備防護及抗病毒藥物等物資。


但2010年6月4日,甲型H1N1流感疫情一年後,《英國醫學雜誌》(BMJ)和歐洲委員會議會(PACE)同時公佈報告,批評WHO對H1N1大流行處理失當。WHO受到批評,原因之一在於之後的事實證明,疫情並沒有當初宣佈“大流行”時預計得那麼嚴重,WHO誇大了威脅,造成了不必要的恐慌。一些國家還購買了大量昂貴的抗疫物資,卻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影響了政府其他重要項目的預算等。


一定程度上,這次事件也讓WHO在宣佈疾病“大流行”時更加謹慎。而且即使WHO不宣佈大流行,疫情來臨時,相關工作它也會做。

世衛組織宣佈新冠肺炎為“大流行”,代表什麼意思?

(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是一種流感新毒株,WHO宣佈“大流行”時,參考了1918~1919年H1N1流感疫情和1997年H5N1疫情的病死率。但前者病死率約為2.5%,後者病死率約為60%,而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後,計算的病死率遠遠低於這個水平。丨圖蟲創意)


3月9日的媒體通報會上,WHO指出這可能是歷史上第一個可以被控制的大流行病。


一般來說,新發傳染病出現時,由於人群缺乏特異性免疫力,疾病可能迅速、廣泛傳播,成為“大流行病”,但當有足夠多的人感染時,各個年齡段的人都會擁有一定程度的免疫力,疾病便可能進入了“大流行後期”(post pandemic)。一種流感新毒株如果引發了大流行,那麼它的大流行後期可能就是成為一種季節性傳染病,不會再引起大規模的全球傳播。以往的大流行,更多的還是靠疾病自己進入“大流行後期”得到緩解的,不是人類控制住的,但這次,希望各國採取的嚴格防疫措施,能讓疾病更快地被控制住。


總之,WHO宣佈現在“大流行”相當於是給疾病傳播定了性,也是針對全球的警示:需要世界各國迅速響應、共同協作,來打這場防疫戰。


1.https://www.cdc.gov/flu/pandemic-resources/2009-h1n1-pandemic.html

2.https://wwwnc.cdc.gov/eid/article/12/1/05-0979_article

3.https://www.cdc.gov/flu/pandemic-resources/2009-h1n1-pandemic.html

4.https://www.statnews.com/2020/02/12/understanding-pandemics-what-they-mean-coronavirus/

5.https://www.statnews.com/2020/02/12/understanding-pandemics-what-they-mean-coronavirus/

6.https://www.who.int/csr/disease/swineflu/notes/briefing_20100610/zh/

7.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summary.html

8.https://apps.who.int/iris/bitstream/handle/10665/43883/9789245580416_chi.pdf;jsessionid=325AE956AF259868D03929EFD6039721?sequence=3https://www.who.int/csr/disease/swineflu/phase/en/

9.https://www.who.int/influenza/resources/documents/pandemic_phase_descriptions_and_actions.pdf

10.https://www.who.int/dg/speeches/detail/who-director-general-s-opening-remarks-at-the-media-briefing-on-covid-19---9-march-2020

11.https://www.vox.com/future-perfect/2020/3/9/21163412/who-coronavirus-covid19-pandemic-world-health-organization



世衛組織宣佈新冠肺炎為“大流行”,代表什麼意思?

如有需要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