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金融資產的前世今生,學會識別理財騙局

追根溯源,很多金融產品在剛誕生的時候並不複雜,有些甚至簡單到一眼就能判斷出是不是騙局。但是,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很多原本簡單易懂的金融產品反而在歷代金融投資家的持續創新中變得越來越複雜。作為副產品,金融業也成為了一個看上去有點高深莫測的行業。

只有瞭解了這些金融產品的本質,我們才能懂得他們是沿著什麼樣的道路在被創新和改造的,才能識別那些披著合法外衣的騙子產品是如果靠打擦邊球掛羊頭賣狗肉的。

我們先從最常見的三種理財產品債權、存款、股票的發展歷史開始,一步步詭探金融理財產品的前世今生。

債權是人類歷史上最悠久的金融理財產品

幾乎從人類有文明開始,私人借貸便已經出現了,債權的歷史幾乎跟人類的歷史一樣長,不過債權真正成為有現代意義的金融理財產品也只是最近幾百年的事情。

現代意義上的債券起源於歐洲的債務危機,歷史上的歐洲,絕大多數時候都存在著數量不少的各種王國,大大小小的國王經常會為了各種各樣的戰爭深陷泥沼,發行“國債”就是為了緩解國王們在戰時的財政壓力。在“國債”正式產生之前,國家的借款行為其實是以國王個人名義進行的,本質上屬於私人債務。但是借錢給國王的風險很大,因為國王也會賴賬,要麼有國王在戰後表示從商人等各處借來的錢屬於本應繳納的稅金,要麼前任國王去世後繼任國王不認賬,更有甚者國王會直接殺死債權人來逃債。

瞭解金融資產的前世今生,學會識別理財騙局

歐洲早期的紙質債券

國王的經常性違約導致了大家都不願意借錢給國王,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國王們想出了一個辦法,將國王的“私人債務”轉變為國家的“公共債務”。16世紀,奧地利與法國之間發生戰爭,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國王為了籌措戰爭經費,利用其領地荷蘭聯邦的議會作為主體進行發行債券。為了長期低利率發行債券,哈布斯堡國王甚至將用於償還本息的稅收權轉移給了議會。對於債權人來說,議會是永久性組織,信譽要高於會更替的國王,有了稅收權做保障也不用擔心還不起錢,於是國債誕生了。奧地利國王的這種發債方式後來被威廉國王帶到了英國,又被拿破崙帶到了法國,最終走向了全世界。

有了國債珠玉在前,各種各樣的融資主體也仿照國債的樣式向公眾發行以募集資金,演變出了公司債、城投債等。

存款、匯款最開始是為了方便朝聖者的長途旅行

目前金融體系下,最最基礎的金融業務就是銀行的存貸款業務。存貸款最早的起源來自於歐洲的聖殿騎士團,它也是整個世界金融史的源頭。

中世紀的歐洲,伊斯蘭教佔領了本屬於基督教的土地,為了奪回屬於自己的領地,教皇發動了十字軍東征並且解放聖地耶路撒冷,重新回到基督教手裡的耶路撒冷也迎來了歐洲各地的朝聖者。

從歐洲前往中東朝聖,路途遙遠,沿途危機四伏,朝聖者經常遭到襲擊、搶劫和殺害,為了保護他們的人身財產安全,聖殿騎士團應運而生。聖殿騎士團只對教宗負責,不受國王和地方主教指揮,是一個值得朝聖者信任的第三方機構

瞭解金融資產的前世今生,學會識別理財騙局

聖殿騎士團是世界上最早的金融集團

安全問題有了保障,另外一個問題就被擺上了檯面:朝聖之路實在太遠,攜帶大量財物也不方便,如果有一個機構能實現異地託管功能,幫助朝聖者在歐洲存錢在耶路撒冷取錢,這樣就能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當時,中世紀的歐洲,也被大大小小的國家分割成了無數小塊,沒有一個國家或者機構值得所有人的託付。於是,大家又都把目光放到了獨立第三方聖殿騎士團身上,作為集宗教與軍事功能與一體且遍佈歐洲的聖殿騎士團有天然的優勢充當這樣的異地財產託管機構。不久,歐洲人發現了朝聖過程中出現的這種新穎的財產託管方式能帶來很大的便利,騎士團的業務便在整個歐洲擴展開來。

依託於財產託管、貨幣兌換等基礎業務,騎士團又逐漸發展出了3大金融業務:託管、信貸、匯款。

託管是聖殿騎士團的基本業務,一些國王和貴族經常會將金銀珠寶甚至皇冠玉璽存放在騎士團的金庫裡。他們甚至承接到財產的分發業務,比如教皇曾經將從英國徵收的稅款存往巴黎聖殿分團,再從東方的很多聖殿分支機構裡取出。

騎士團的信貸業務面向歐洲君主和教會,英王約翰就曾經從騎士團貸款用於支付士兵的薪水,這些面向國王的負債更是最原始形式的國債

最初的股票,是為了集資做生意

到了16世紀,歐洲迎來了大航海時代。

彼時,歐洲各國興起海上貿易,其中最賺錢的就是與遠東的中國、日本、印度做生意,來自遠東的瓷器、茶葉也帶來了鉅額的利潤。然而,打造一支船隊需要投入巨大的資金,同時高利潤背後則隱藏著高風險——海上經常出現的各種自然災害和海盜打劫都會使船隊損失慘重。

遠洋貿易這些特點對於普通人不太友好,高投入將很多人拒之門外,高風險意味著一旦失敗可能血本無歸,縱使一般的有錢人也不敢僅靠自身能力參與。於是,有人提出一個辦法,通過向公眾募集資金來打造一支船隊,船隊將海上貿易獲得的利潤按照每個人的出資比例分給出資者,如果發生不測,虧損大家一起承擔。這樣,每個人就可以按照各自的風險承受能力參與到這樣的生意中來。

瞭解金融資產的前世今生,學會識別理財騙局

東印度公司是近代最大的公司之一

第一家按照這種模式成立的公司就是大名鼎鼎的荷蘭東印度公司。成千上萬的荷蘭國民都將自己的一部分積蓄投入到這家公司中,甚至荷蘭政府也出巨資購買了東印度公司的股票。在公司成立的第一年,股票的持有者就獲得了57%的收益,在這家公司存續的200多年裡,股東們獲得了年化18%的驚人利潤。

一開始,東印度公司的股票是不能交易的,只能拿分紅,但是股票的投資人實在太多了,他們中的一些人可能因為各種原因需要錢而想要將公司的股票提前賣掉,另外一些人則想增加自己的持股比例,於是,交易東印度公司股票的場所——荷蘭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應運而生。

幾乎所有的理財產品,都是在上述三項基礎產品的基礎上演變的

跟著歷史的腳步繼續往前走,我們會發現,幾乎所有的金融產品都是圍繞著這三樣基本理財產品在演變與發展的。而演變和發展的核心目標,則是儘可能讓基礎產品的風險、收益、流動能變得更合理,我們可以通過幾個例子來說明一下:

證券投資基金的出現是為了讓更專業的人代替自己進行投資

證券投資基金的雛形出現在19世紀20年代,當時拿破崙戰爭剛結束,流亡在外的荷蘭國王威廉回國即位,他出於自身家族的投資需要,創立了一個私人的信託投資基金,把錢託管給荷蘭銀行並由他們負責結算、清算,再聘請專業人士進行投資。

到了1924年,第一支開放式基金——馬薩諸塞投資信託基金在美國的波士頓成立,投資人可以以淨值為基準進行份額的申贖。

有了基金,不管是投資股票還是投資債券,投資人的風險都被分散掉了。

本質上,基金只是提供了一種更分散的投資方式,而最終的風險由被投資的資產決定。

瞭解金融資產的前世今生,學會識別理財騙局

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為可以被認為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基金公司之一

保險的出現,是通過對賭來改變資產的風險收益結構

很多人可能很難將保險和賭博聯繫在一起,然而歷史上最早出現的一次保單就是源自一次另類的“賭博”:

1347年10月23日,意大利商船“聖·科勒拉”號要從熱那亞運送一批貴重的貨物到馬卡喬,在這條航道上極有可能會遇到地中海上的颶風和暗礁,是極度危險的一次航程。船長非常糾結,他既不想失去這筆大生意,又害怕途中的風險導致巨大的損失。幾經輾轉,他找到了一個意大利商人喬治·勒克維倫,進行了一次“賭博”,船長先壓一筆錢在勒克維倫處,如果6個月內“聖·科勒拉”能順利完成任務,賭注就歸對方所有,否則將承擔船上貨物的一切損失。

也就是說,船長從勒克維倫那買了一份保(du)險(yue),徹底改變了原先那次航程的風險收益結構,航程的最大風險被縮小到賭注大小,而最大收益也比原先減少了。

所以,

保險本質上就是投保人和保險公司之間的一次賭博,通過這次賭博來改變原有資產的風險收益結構。

遠期交易,也是通過交易方式來改變風險結構

期貨和遠期交易,最開始並不是用於金融產品的,而是用於另外一個大類的資產——大宗商品。因為大宗商品的出產與交易之間有時間差,幾乎任何農作物在種植與成熟之間都隔了好幾個月的時間,而幾個月時間足以改變農作物的價格。對於農民來說,如果收割時穀物的價格大跌將會帶來無法承受的損失,所以他們希望能有人提前以一個約定的價格購買沒有生產的玉米,作為回報,農民可以適當在現有價格基礎上打個折扣。

從農民的對手方來說,本質上其實也是做了一次賭博,賭的是未來農作物的價格比現在要高。而對農民來說,通過遠期交易,改變了他種地的風險收益結構。

這三個例子基本上已經涵蓋了市面上主流的加工手法,跟基金類似的有信託,通過引入第三方機構來減少交易過程中的道德風險,跟保險類似的有期權和再保險,跟遠期交易類似的有期貨。

各種組合和操作可以眼花繚亂到讓人暈眩,但是萬變不離其宗

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宏大的一次“金融創新”非2008年美國的次貸危機莫屬。為了將有巨大風險的次級貸款改造成風險低收益高的絕佳理財產品,美國全體金融從業人員費勁了心思。

美國的信用評級體系比較完善,他們將購房者按照風險等級分成優先級和次級,次級就是那些信用低的購房者。次級抵押貸款即次級購房者購房時候的按揭,美國人通過擔保、再保險等手段將這次風險等級較差的基礎資產變成了搶手貨:

瞭解金融資產的前世今生,學會識別理財騙局

大致的手法是這樣的:

  1. 單份次級抵押貸款的風險是不可控的,要分散風險,就得把幾百上千份次級抵押貸款打包組合成資產抵押債券,這樣一兩份發生風險並不會有損失本金的風險了(基金分散風險的模式)。
  2. 為了進一步降低資產抵押證券的風險,購買這些證券的機構找到了投資銀行,他們願意付一筆錢來換取投資銀行的擔保,如果手裡的資產抵押證券發生巨大的風險,那麼風險就由投資銀行來承擔。銀行認為,這麼多資產抵押證券出現大風險的概率低,擔保費就是純利潤,欣然同意了,而銀行的這個擔保產品被稱之為擔保債務憑證。(買保險模式)
  3. 為了保險起見,投資銀行又找了一些保險公司來為自己發出去的擔保債務憑證買了個保險,如果這些擔保債務憑證出現較大風險,則由保險公司來承擔。保險公司評估後,覺得幾層下來,幾乎已經涵蓋了全國絕大多數貸款,除非房價下跌,不然不會有風險。

當然,最後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因為房價下跌,大量的次級抵押貸款違約,導致整個遊戲崩盤。

從次貸危機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來,不管上層的金融遊戲怎麼玩,最終的風險依然來自於最底層資產的情況。

如果有一塊產品跳出了“三界外”,騙子的概率就變得很高了

從上面這些例子中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所有金融理財產品歸根溯源,都是由基礎資產和不同交易方式組合而成的。幾乎任何一種理財產品,剝去上層各種眼花繚亂的外衣,最終剩下的內核都是某種基礎資產。

目前市面上最流行的分法把基礎資產分成4大類:商品、匯率\\利率、股權、債權。這4大類裡,商品指的是金銀原油這類大宗商品,除了大宗商品外,其他三類都可以直接成為某種形式的理財產品。

股權即公司的股份,我們通常把上市的叫股票,未上市的叫股權。

債權即負債,可以是國家的,也可以是公司或者個人的,按照有沒有擔保品分成抵押貸款跟信用貸款。

利率是存款的價格,匯率是不同貨幣之間進行交互的價格。

如果一款金融產品,我們挖到最底層的時候,發現最底層沒有任何東西,那麼這塊金融理財產品100%是騙子,因為在金融領域,沒有人可以跳出三界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龐氏騙局,龐氏騙局的收益來源於後來者入局的資金,不屬於上述幾大類基礎資產中的任何一個,那麼,等到沒有後來者時,遊戲就崩盤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