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元宏年僅33歲便駕崩,臨終前為何下令賜死心愛的皇后?

用戶130040176


對於大部分歷史愛好者來說,魏晉南北朝是一段較為陌生的歷史,雖然魏晉南北朝緊挨著三國,但是司馬炎建立晉朝之後就徹底成了冷門歷史,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這段歷史四分五裂,動亂太多。

要說魏晉南北朝時期最為大家所熟悉的人物,北魏孝文帝算一個,別看孝文帝33歲就駕崩了,但是他卻是五歲就即位,在位時間並不短,因為有馮太后輔佐,孝文帝能夠推動北魏政治的發展,在位期間,深入推廣三長制打破門閥士族對地方政治的壟斷;推行均田制改革,極大了恢復了戰亂時期的經濟;後來以力排眾議推動遷都事宜,極大地促進了民族融合。

可以說,能夠在魏晉南北朝這樣的亂世之中取得這樣的成績,可以說明孝文帝還是一個很厲害的人物的。

本文,不講孝文帝的文治武功,單單來講孝文帝為何在臨終前賜死心愛的皇后,雖然切入的角度俗一點,但是縱橫肯定挖得深,讓大家對北魏這個陌生的朝代有一個更深入的瞭解。

北魏孝文帝元宏為何要賜死心愛的皇后?

北魏孝文帝元宏五歲登基,很大程度上是背後馮太后的輔佐,說起來馮太后是北魏當之無愧的女性政治家,孝文帝的很多改革都是馮太后的支持下完成的。

當然,馮太后也不是聖人,也有私心,她希望馮家能夠將富貴一直延續下去,因此就將自己的侄女入宮侍奉元宏,而且還不止一個,馮潤就是其中之一,作為馮太后的侄女,馮潤其實比元宏要年長一輩,但是北魏的統治者是鮮卑族,對禮節方面的事情不是很看重。

馮潤因為長得嫵媚,入宮之後就得到了元宏的寵幸,然而卻因為得了病,被馮太后攆出了皇宮當了尼姑,前面已經說了,馮太后之所以這麼不客氣,是因為馮太后安排了好幾個侄女,馮潤只是其中之一。

馮太后去世後,元宏在喪期滿後就立馮清為皇后(馮潤的妹妹),結果元宏十分掛念馮潤,後來不知什麼原因廢了馮清的後位,讓其出家當尼姑,卻把馮潤又接回宮內,要說套路,元宏把唐高宗李治厲害多了。

再次入宮之後,馮潤更是得到元宏的寵愛,甚至到了後宮佳麗三千不碰,專寵馮潤一人的地步。

沒有想到的是,被偏愛的有恃無恐,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馮潤竟然在元宏率軍出征之後,與假宦官高菩薩,中常侍雙蒙等人公然通姦,後來被元宏的妹妹彭成公主告發,使得元宏極為震驚,不顧前線戰事,回到京城處死了與馮潤通姦的人,卻沒有對馮潤下手,還保留了馮潤皇后的頭銜。

當然,給男人戴綠帽子這種事情並不是哪個男人都能忍的,第二年元宏去世的時候,十分善意的遣散了所有的嬪妃,允許她們再次改嫁,唯獨不放過馮潤,還留下遺詔讓她陪葬,馮潤因此被毒殺。

可見,馮潤有這樣的下場與其囂張跋扈的性格有關,假如能夠忍一段時間,或許就成為太后了,在北魏的太后,都是掌握實權的人物,養點男寵也不是什麼大問題,還是其沒有忍住。

馮潤的死與北魏女性參政之間的關係

按照上文的說法,馮潤的死是孝文帝的主意,按照道理來說,假如孝文帝真的要殺馮潤,應該在通姦事發的時候殺,即使在死後殺,也不應該讓她來合葬,怎麼看怎麼彆扭。

其實當元宏的弟弟元祥拿著遺詔來取馮潤性命的時候,馮潤就表示懷疑,不肯就範,最後被元祥強行灌毒藥賜死。

有意思的是,當時其他宗室子弟得知元宏遺詔處死馮潤後,還說:“若無遺詔,我兄弟亦當作計去之,豈可令失行婦人宰執天下,殺我輩也 。”

這句話就有點反動了,好像元宏不下遺詔,他們也要整死馮潤,其實這裡面有一句話透漏了真相“豈可令失行婦人宰執天下”,簡單點說,拋開馮潤出軌那點事,意思就是,不能讓女人當政!否則後果就是“殺我輩也”。

這就涉及到北魏時期的政治生態了,後宮干政,外戚專權一直都是封建王朝的癥結所在,兩漢以來由於“子少母壯”,這種現象發生的十分頻繁,而到了北魏時期,由於北魏是來自北方的鮮卑民族,“離開母系氏族社會為時不久因而社會尊崇母權”女性本來就有一定的社會地位,所以面對這個問題更加棘手。

正因為棘手,北魏政權的開創者拓跋珪在選擇繼承人後,就採取了更加極端的方式,學習漢武帝立劉弗陵殺鉤弋夫人的事情,嚴格實行“立子殺母”制度。

也就是,誰的兒子被當選為皇太子,那麼他的生母就會被處死,殺媳婦,孝文帝不是第一次幹,他的妻子林氏也是立子殺母制度下,最悲催的女性,當時元宏打算立林氏的兒子拓跋恂為太子,就將林氏給賜死了,結果出了點差錯,拓跋恂一直在十年後才被立為太子,結果僅僅三年就因為謀反被賜死,也就是說林氏為自己兒子當皇帝獻出了生命,最後兒子不爭氣,林氏的命也就白犧牲了。

然而,儘管嚴格執行立子殺母制度,但是女性干政的事情並未減少,北魏時期也是太后垂簾聽政最多的朝代,先後出現多名太后,其中前文所說的孝文帝的祖母馮太后也是其中的佼佼者。

孝文帝元宏去世的時候,只有33歲,其子年齡也偏小,假如不是孝文帝帶走馮潤,也許馮潤就是下一個垂簾聽政的馮太后,這種外戚專政的事,也一直是北魏政治的詬病,孝文帝為了防止這種局面的產生,不但殺了太子的母親,連嫡母也沒有放過!


史論縱橫


北魏孝文帝原名拓跋宏,是南北朝時期北魏政權的第七位皇帝,也可能是北魏我們最為熟知的一位皇帝,這主要源於歷史書中所寫的那段北魏孝文帝漢化改革,比如遷都洛陽、改鮮卑服為漢服、改鮮卑姓為漢姓等等。孝文帝自己也帶頭把自己的姓氏改為了元,因此才叫元宏。

一、被賜死的皇后

這位被賜死的皇后姓馮,正史無名,野史稱其為馮潤、馮妙蓮。

她們一共姐四個都嫁給了元宏,當然主要原因還在於當朝掌權人物馮太皇太后的關係,馮妙蓮的父親是馮太皇太后的哥哥。只是元宏和馮妙蓮差著點輩份,略顯尷尬。

雖然說姐四個都嫁給了元宏,但是姐四個也不那麼合,爭寵的戲碼一樣不少。主要競爭就產生於馮妙蓮和其二姐(野史稱馮清)之間。最先做皇后的是馮清,馮妙蓮不過是個貴人,但是元宏卻更偏愛這位三表姑馮妙蓮。自然最後勝出的也是馮妙蓮,而馮清則被擠兌得去了瑤光寺出家。

二、皇后的死因

跟漢武帝鉤弋夫人那個“子貴母死”只是傳聞不同,北朝時期確實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子貴母死”,元宏的親生母親思皇后李氏、祖母文成元皇后李氏都因為這個原因被賜死。

那麼,馮妙蓮是不是因此而死呢?還真不是。

元宏的第一任太子元恂因為變亂被賜死,當然元恂的母親林胡氏也早已經被賜死了;而元宏的第二任太子元恪則是貴人高照容所生,高照容則在從代地去往洛陽的路上暴亡。

別看馮妙蓮挺得寵,但是卻沒兒子。她的死還與一件風月事有關。

在元宏臨死的前一年(公元498年),他又一次踏上了南征的路。可在他出門在外的這段時間,馮妙蓮皇后就有點耐不住寂寞了,跟宮中的執事高菩薩等人搞在了一起。淫亂宮闈的事,又豈能不傳到皇帝元宏的耳朵裡,剛開始他也是拒絕相信的,可是太多人跟他描述時間、地點、人物、情節了,不由得他不相信。

不過元宏還是非常大度的,只是下令處置了馮妙蓮的那些男寵,並沒有剝奪她的皇后頭銜。可是轉過年來,元宏的身體每況愈下,自知命不久矣的情況下,才急命其弟北海王元詳回京賜死馮妙蓮。

畢竟一個有了外遇的皇后,未來如果掌權,那可就不一定北魏還在不在了。


水一白聊歷史


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北魏孝文帝元宏彌留之際留下遺詔,內容便是處死皇后馮氏。原因其實很簡單,皇后馮氏在元宏出征之際,竟然在皇宮中與他人私通,再加上當時太子年僅16歲,為了防止自己死後,漢末外戚專權的故事重演,因而留下遺命要求處死馮氏。

△北魏孝文帝和孝文幽皇后

皇后馮氏乃是元宏表姑,入宮之後極受寵愛

馮氏(野史稱馮潤)乃是太師馮熙的庶出女兒,也是元宏嫡祖母馮太后的侄女,算起來應該是元宏的表姑。太和初年,馮太后為了保證馮家能夠永享榮華富貴,於是便讓自己的兩個侄女入宮(野史稱馮潤和馮清),入宮之後,馮潤很快便取得了孝文帝的寵愛,但不久之後便因生病,而被馮太后送回孃家修養。

△北魏馮太后和少年孝文帝

太和十四年(490年),馮太后去世,在三年喪期之後,元宏將馮清冊立為了皇后,史稱孝文廢皇后。數年之後,即太和十八年(494年),元宏聽聞馮潤病癒,於是立即將其接入宮中,晉封為僅次於皇后的左昭儀。馮潤就此再度被元宏專寵,而馮清的皇后之位便也到頭了,馮清被廢后前往瑤光寺出家。

△馮潤專寵於後宮

太和二十一年(497年),馮潤被冊封為皇后,其就此專寵於後宮。馮潤極為善妒,其專寵於後宮,其他嬪妃平日裡很難被皇帝寵幸,然而即使如此,馮潤卻始終沒能生下兒子。同年,皇次子元恪的母親、貴人高照容突然去世(疑為馮潤所殺)。

太和二十二年(498年),太子元恂因觸怒元宏而被廢殺,元恪逐成為太子,而身為皇后的馮潤則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太子嫡母。新太子元恪每三天都去中宮朝見嫡母幽皇后,而幽皇后也對他疼愛有加,視如親生。

△北魏孝文帝元宏

如果事情就此發展下去,元宏去世之後,元恪繼位成帝,馮氏將穩坐太后之位,繼續榮寵下去。然而,誰知道她竟然自己作死。

馮氏趁元宏外出與人通姦,最終被元宏遺詔賜死

元宏出於政治考慮,將妹妹彭城公主嫁給了劉昶之子劉承緒,然而劉承緒婚後不久便去世了。於是馮潤便趁元宏出征之際,想要迫使彭城公主嫁給自己的同母弟馮夙,沒想到卻遭到了彭城公主的拒絕,且冒雨跑到元宏處哭訴,同時告發了馮潤與男寵通姦之事。

△彭城公主將皇后私通之事告知皇兄

太和二十二年(498年),第二次率軍南征的元宏駐紮在汝南,彭城公主冒雨跑到皇兄處,一面向皇兄哭訴馮潤迫使自己嫁人之事,同時將馮潤趁元宏外出與男寵通姦之事告訴了元宏。元宏一開始並不相信,認為這是公主與皇后結怨所誣告,沒想到不久宦官劉騰也到軍中密奏此事,與公主所言相印證之下,不由得元宏不信。

原來,皇后馮潤趁元宏南征之際,與宮中執事高菩薩私通,穢亂宮闈。而此時,皇后也派中常侍雙蒙和小黃門蘇興壽前來試探孝文帝,孝文帝佯裝並不知私通之事,暗中卻將蘇興壽抓起來審問,蘇興壽逐將皇后私通之事和盤托出。

△馮皇后趁元宏外出與男寵私通

正月,孝文帝回到洛陽之後,便將高菩薩和雙蒙等人抓了起來,嚴刑拷問之下逐將事情坐實。然後將馮潤召至含溫室,命人將高菩薩所供認之事當其面陳述了一遍,不僅有與人私通之事,還有馮潤和其母親常氏以巫蠱之術詛咒孝文帝之事。馮潤眼看無從抵賴,便請求迴避所有人,要單獨和孝文帝談話,孝文帝逐命令所有內侍退出,只留長秋卿白整一人在側,且以棉花塞住白整的耳朵,兩人具體談了什麼,已經無人知曉。不過,元宏雖然處死了高菩薩等男寵,但卻並未廢掉馮潤的皇后之位。

△元宏遺詔處死皇后馮氏

太和二十三年(499年),身在鄂北戰場的孝文帝身染重病,在返程途中,彌留之際的元宏留下遺詔“皇后久乖陰德,自絕於天,若不早有所為,恐成漢末故事。吾死之後,賜皇后死,葬以後禮,以掩馮門之大過。”

元宏的弟弟北海王元詳奉命前往馮潤宮中將其賜死,馮潤臨死之際卻不肯自盡,她哭嚎道,“官豈有此也,是諸王輩殺我耳!”與元詳同去的白整將馮潤抓住,強行將毒藥灌入,馮潤逐被毒死。

△馮潤面對的已經是必死之局

咸陽王元禧得知馮潤已死的消息,對他人說道,“就算沒有遺詔,我兄弟等人也要使計將其殺死,豈能讓德行有失的婦人宰制天下,反過來再殺我們。”由此可見,元宏死後,皇后馮氏已經是必死的局面,就算元宏不殺她,其他北魏宗室也要她死。

不過,孝文幽皇后雖然被元宏下令賜死,但還是以皇后之禮將其安葬,倒也算盡了情分。


香茗史館


先說結論表面上看孝文帝賜死皇后是因為北魏的子貴母死的傳位制度,實際情況遠比表面複雜,孝文帝之所以賜死幽皇后是因為幽皇后的不忠,孝文帝由於常年征戰的原因,很少在宮中,幽皇后便趁此機會與人淫亂,結果被彭城公主告發到孝文帝那裡,為了皇家顏面,孝文帝派人處死與幽皇后淫亂之人,對於幽皇后本人,孝文帝採取了冷處理的方式,公元499年,孝文帝病重,對於身後之事,孝文帝害怕幽皇后在自己死後干預朝政,臨終前下令將幽皇后處死。

所以許多人在看到幽皇后被處死時第一感覺認為是北魏的那種子貴母死制度,其實這只是孝文帝以這種名義處死幽皇后的手段罷了,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首先幽皇后並不是下一任皇帝宣武帝的生母,宣武帝登基後並不一定會聽從幽皇后的話,宣武帝大可將幽皇后以太后的名義圈養起來,其次也是幽皇后必死的根本緣由,她給孝文帝帶了綠帽。一位皇帝為了皇家顏面沒有廢殺給幽皇后,不代表孝文帝會原諒她,只是孝文帝在等一個合適的機會罷了。

既然提到了北魏的子貴母死制度就不得不提北魏為什麼要推行這個制度?

北魏是由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它不同於中原王朝穩定有序的繼承製度,它最開始立國之初是與多個部落聯姻而成的聯盟,雖然這些部落促進了北魏的擴張,但有一個問題也隨之而來那就是當初聯姻的這些女子背後的部落也想在朝堂之上分一杯羹,所以妻族母族干政在新皇登基時時常上演,為了遏制這種情況,從道武帝開始以戰爭手段打擊這些部落,然後逼死自己的母親,賜死自己的皇后,從自身做起樹立起子貴母死的制度。

子貴母死雖然殘忍,但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加強了皇權,有利於帝王的統治,因此在看待這種制度時需要放在當時的環境中,這樣合理性就容易理解了。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立子殺母,又叫“留羔殺母”。意思是太子繼位,先要殺了太子的母親,以防將來太子能力太弱,被母親後宮干政。古代皇帝一般都是終身制的,不到臨終前,是不會輕易的放棄皇權的。

這最早得從漢武帝說起:鉤弋夫人姓趙,生在河間,在漢武帝巡幸河間府時,聽聞她天姿國色,生下來十幾年雙拳緊握不曾張開,於是獵奇之心大起,趕到她家輕輕一掰,拳開了,手心裡握著一塊玉鉤。漢武帝很高興,將其封為婕妤,居住在鉤弋宮,故其又稱“拳夫人”和“鉤弋夫人”。史載趙鉤弋懷孕十四個月生下劉弗陵,和古代堯帝之母一樣,更令漢武帝對她寵愛有加。然而,深愛著鉤弋夫人的漢武大帝,卻在年老立太子之前,斷然無情地下令賜死了鉤弋夫人,不顧鉤弋夫人的苦苦哀求。“快去,你活不了了”,這是漢武帝最後送給趙鉤弋的一句話。可見皇權在任何東西面前,都是那麼的蒼白無力。

漢武帝的這一“立子殺母”決策,並沒有作為漢朝的制度傳承下去。所以趙鉤弋之死,只是個特例,就此作罷了。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被後世皇帝繼承下來,以孝治國,是不允許先殺死自己的母親的,這是有違孝道的。

不過,到了南北朝時期的北魏,漢武帝的“立子殺母”特例,竟然被北魏的皇帝們奉為立國傳承製度,多少位太子之母因此命喪黃泉,成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北魏開國皇帝道武帝拓跋珪,是漢武大帝的“鐵桿粉絲”,為了北魏朝的千秋偉業,首開“立子殺母”先河,殺死了太子拓跋嗣的母親劉貴人。拓跋珪實際上與劉貴人的感情是很好的,而劉貴人出身高貴,善治後宮,是個標準的賢妃,並沒有顯示出後宮干政的任何跡象。

拓跋珪已經管不了這麼多了,今天不,那也不能保證以後也不,不能排除後宮干政的可能,拓跋珪最終還是殺死了自己寵愛的女人,還振振有詞地對太子解釋殺他母親的原因:“昔漢武帝將立其子而殺其母,不令婦人後與國政,使外家人為亂。汝當續統,故吾遠同漢武,為長久之計”,把自己看做與漢武大帝一樣“英明”。

拓跋珪的子孫們繼承了“立子殺母”的制度,直到第八位皇帝元恪出現。元恪信佛,在巨大的爭議中,不允許殺死太子之母胡充華,採取種種措施保護胡充華。不過與元恪保護的嬪妃胡充華,也及後來的胡太后,還真不是什麼好鳥,她無情地剷除其他兩位皇后,並與情夫親自毒殺了自己的親生兒子元詡。

最後人心喪盡被反叛的士兵沉河而死。元恪終結了“立子殺母”制度,卻也給北魏朝留下了一個禍根。

北魏孝文帝元宏年僅33歲便駕崩,臨終前為何下令賜死心愛的皇后?那麼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歷史就是這樣,褒貶不一,立子殺母是時代的產物,也隨著時代的更迭消亡。雖然這一行為殘忍無道,但對於維護封建王朝的統治而言,卻在無道中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後世的許多外戚干政甚至專權導致亡國,例如距離我們最近的慈禧專政的事實,都給漢武帝這一“英明”決策提供了論據。


長安城不良人


提到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首先想到的就是著名的孝文帝改革,他為民族大融合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拓跋宏五歲就登基,二十四歲親政,三十三歲去世。他的一生充滿傳奇,但並非都是好的,比如他的第二任皇后就讓他相當失望,以至於在臨死的時候下遺詔,叮囑自己的弟弟,在他死後,賜皇后自盡。

那麼,孝文帝的皇后究竟做了什麼事,讓孝文帝在臨死的時候留下這樣的遺詔?說起來還真是皇后自找的。

孝文帝立過兩個皇后,還是姐妹倆,即太師馮熙的第二女和第三女。這個太師馮熙就是馮太后的親哥哥,孝文帝幼年繼位,一直是馮太后攝政,為了親上加親,孝文帝的皇后就只能出自馮家。而馮熙最不缺的就是女兒,按照記載,馮熙至少有十個女兒,其中第二、三、四、五女都進了宮成為孝文帝的妃子,兩個成為皇后,兩個成為昭儀。

最開始進宮的是馮熙的第二女馮潤(野史記載是這個名字)和第四女,不過第四女很快就去世了,而馮潤也因為生病被馮太后送回馮家,在馮家做尼姑靜養,然後馮熙的第三女和第五女又進了宮。

493年,馮熙第三女被立為皇后,即後來的廢后,廢后做皇后的時候也算是端莊大氣,各個方面都不錯,孝文帝待她倒也是不錯的,但是後來她還是被孝文帝給廢了,並沒有什麼理由,純粹就是孝文帝更喜歡馮潤。

馮潤在家待了好幾年,後來孝文帝想念馮潤,又聽說馮潤的病已經好了,就遣人去慰問,然後將她接到了洛陽。孝文帝一見馮潤,就不再看別的妃子,“及至,寵愛過初,專寢當夕,宮人稀復進見。”後來廢了廢后,將馮潤立為皇后,即幽皇后。

孝文帝雖然對馮潤情深意重,甘願獨寵馮潤,但是馮潤對孝文帝卻沒有什麼感情。實際上,馮潤在家的數年,雖然說是出家為尼,但心並沒有靜下來,耐不住寂寞,有不少關於她失德的傳聞,但是孝文帝並不知道這些,所以才將馮潤接回宮中當個寶貝。

進了宮的馮潤仍舊沒有收斂,而孝文帝又經常外出征戰,所以即便孝文帝在宮中的時候專寵馮潤,但孝文帝離開時間長了,馮潤又耐不住寂寞了,然後就和高菩薩有了私情,揹著孝文帝和高菩薩在宮中私通。高菩薩並不是宦官,他和秦朝時期的嫪毐一樣,是個假的太監,這並不是什麼秘密,唯一瞞住的或許就是孝文帝。

馮潤那麼得寵,誰也不敢去和孝文帝說馮潤的事情,所以馮潤也更加的肆無忌憚,身邊的太監都成為她的心腹,不怕有人傳出去,唯一的一個反對的太監劇鵬苦諫馮潤不成,遂自殺。不過後來,馮潤和高菩薩的事情還是傳到了孝文帝的耳中。

這件事是孝文帝的妹妹彭城公主捅給孝文帝的,她年紀輕輕就成了寡婦,而馮潤想將彭城公主嫁給自己的親弟弟,當時馮潤向孝文帝提及這件事,孝文帝答應了。但是彭城公主不願意嫁,因為她太知道馮潤的那些事了,說不定馮潤的弟弟也是這樣的人,那不就是所嫁非人嗎?所以彭城公主不願意出嫁。

當時孝文帝南征,並不在京中,馮潤就逼著彭城公主出嫁。彭城公主一氣之下帶著幾個人連夜追趕孝文帝而去,見到孝文帝之後就將馮潤逼嫁的事情告訴了孝文帝,並說了馮潤和高菩薩的事情。

孝文帝聽完震驚無比,他做夢都沒有想到,自己那麼喜歡的皇后竟然揹著他和別的男人私通。他是皇帝,尊嚴豈可隨意被踩踏,他自然不會放任不管,但是他還是暫時按下了這件事,並沒有聲張。

當然,彭城公主去找孝文帝這件事,馮潤也知道了,她不確定彭城公主有沒有將她的事情說出來,所以只能先做好準備,她所做的準備就是和自己的母親去求助於巫蠱之術,祈求孝文帝一病不起。又對自己身邊伺候的太監進行賞賜,讓他們閉緊嘴巴。

不過孝文帝也有自己的方法追查這件事,在他的探查下,小黃門蘇興壽將所有的事和盤托出,並在孝文帝的要求下什麼都不能洩露。等到孝文帝回到洛陽,將高菩薩等人抓起來,嚴刑拷打,在他們吐出實情之後,又召見馮潤。

馮潤自知已經瞞不住了,但她還是表示所有的事情只能對著孝文帝說,其他人不準聽到,最終孝文帝將身邊之人的耳朵塞上,然後和馮潤談了一番,至於說的什麼,誰也不知道。隨後,孝文帝將自己的兩個弟弟叫進來,說:“昔是汝嫂,今乃他人,但入勿避。”將馮潤的一些事告知兩人。

但是孝文帝並沒有廢后,這倒不是他還對馮潤有什麼感情,而是馮潤是馮太后的侄女,怎麼說也要顧及已故的馮太后的顏面,況且他之前已經廢了馮太后的一個侄女,再廢一個就是大不孝了。雖然沒有廢了馮潤,但是卻將馮潤遷到了東房,算是軟禁了起來。

此後,孝文帝再也沒有見過馮潤,等到孝文帝病重的時候,對自己的弟弟彭城王說:

“後宮久乖陰德,自絕於天。若不早為之所,恐成漢末故事。吾死之後,可賜自盡別宮,葬以後禮,庶掩馮門之大過。”

為了馮太后,孝文帝倒真的是用心良苦,沒讓馮潤的事成為馮氏家族的醜事,但是馮潤也留不得,他一死,自然就沒有人能壓制得住她,到時候她若是真的跑出來做太后,做出點什麼更出格的事情來,那就不僅僅是馮氏家族的醜事了,而是整個北魏皇室的醜事。

並且這樣的一個人如果攝政,那不僅僅是私生活不好,很可能還影響北魏的政事,畢竟她可不是馮太后,而且孝文帝也未必喜歡北魏再出一個馮太后。馮潤得知孝文帝的遺詔後,還試圖反抗,最終被逼著自盡,也算是咎由自取了。


尚宮女史


北魏一代英主孝文帝元宏,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少數民族政治家,改革家,可惜英年早逝,33歲即駕崩,臨終前賜死了皇后馮氏。




孝文帝元宏即位之初,由祖母馮太皇太后(即文明太后)臨朝執政,文明太后足智多謀,能行大事,生殺賞罰,決之俄頃,具有豐富的政治經驗和才能,元宏自小在祖母的撫養、教育下長大,因此對祖母十分恭謹孝敬。元宏到了娶妻生子的年齡,由文明太后做主,將兄長、太師馮熙三女馮清嫁予孝文帝,不久其二姐馮潤亦入宮,受封貴人,馮清被立為皇后後,孝文帝移情姐姐馮潤,姐妹兩為此感情破裂,最後孝文帝幽廢馮清為庶人,廢皇后被迫出家為尼,並病故於瑤光寺,孝文帝改立馮潤為皇后。

孝文帝元宏臨終前賜死的這位皇后,正是他的第二任皇后馮潤,史稱她為幽皇后。



按照輩分,孝文帝還要喊他這兩位皇后叫表姑,只是鮮卑族對近親通婚習以為常。更何況,她們雖與孝文帝不同輩,但年齡相當,特別是馮潤姿媚不俗,所以能夠獨得孝文帝寵愛。自古以來做皇帝的女人,哪一個不希望自己能獨霸宮闈,孝文帝是一個好男人,但馮皇后卻不懂得珍惜,最終釀成不可挽回的錯誤。

作為帝國的執掌者,孝文帝對壯大北魏可謂是日理萬機,不僅以強硬姿態宣佈將國都從平城遷往洛陽,還大規模行漢化之策,重用漢族士人,還先後兩次御駕親征南齊。皇帝常年在外帶兵打仗,皇后本應恪守婦道,盡皇后之責,母儀天下,但是,馮皇后卻以通姦他人,穢亂而使孝文帝不得不拋棄夫妻之情,臨終前派人賜死她。

上行下效,馮家醜聞不斷



馮氏家族出身非凡,既是北燕皇族,也是鮮卑化的漢人,因此較少受到儒家禮法的束縛,對待兩性關係上就顯得比較隨意。馮太皇太后在北魏屬於非常強勢的女人,為了滿足自己的權利慾,狠心毒殺已經退位太上皇的兒子拓拔弘(孝文帝之父)。馮太皇太后喪夫之後,總覺得這樣守活寡是在浪費美好年華,早年她就找了個叫李羿的情人,弄得滿朝風雨,流言四起,令剛剛即位的孝文帝很沒面子。臨朝執政之後,依然我行我素,找了不少身材健壯,面如冠玉的美男子做面首,顛鳳倒凰,穢亂不堪。

做姑姑的都如此不知檢點,耳濡目染之下,馮太皇太后做了一個極壞的榜樣。馮潤即便因為咯血病出宮休養,也依然難耐心中寂寞,在家府休養期間,一邊養病一邊養情人,日子過的要多滋潤有多滋潤。

放浪形骸,大失帝望

孝文帝元宏是北魏有名的大情種,他痴愛馮潤,為此對六宮粉黛皆無視,而獨寵馮潤。孝文帝痴心好男人,馮潤卻一再行為放浪,令孝文帝大失所望。

馮潤得孝文帝垂愛,但她絕不甘心於做個昭儀,為了能儘早坐上皇后寶座,她不惜離間姐姐馮清與孝文帝的關係,夜夜在孝文帝耳邊誹謗貶低姐姐,最終導致馮清被廢出家為尼,馮潤則順利被冊封為皇后。

馮潤第一次出宮養病,是因為得了可怕的傳染病咯血癥,當時為她治病的醫生叫高菩薩,長的風度翩翩且巧舌如簧,把馮潤迷的顛三倒四,二人很快鬼混在一起。冊封為皇后後,馮潤索性把高菩薩召入宮中封為太醫,兩人做起了露水夫妻,享盡了魚水之歡。




馮潤的面首何止高菩薩一個,當年接她二度進宮的宦官雙蒙,半路竟也跟馮潤勾搭成奸(假閹人),為了滿足馮潤旺盛的需求,雙蒙又推薦了四個姿容能力都很強的男子給馮潤,就這樣,堂堂北魏皇后就像性上癮了一樣,流連在幾個男人中間樂此不彼。而常年忙於政務的孝文帝,雖偶有風言流語傳入聖聽,但出於對皇后無私、傾盡溫柔的疼愛,孝文帝並沒有當真,卻不知道這個看似有國母之風的皇后,早就給他扣了頂又大又亮的綠帽子。

即便是後來孝文帝因積勞成疾,在汝南染病不起後,馮潤依然是不懂收斂,“益肆意無所憚”,公然與情夫們在後宮醜態百出尋歡,肆意妄為干政,將後宮變成尋歡作樂的風月場。

東窗事發,詛咒皇帝



這世上哪有不透風的牆,自作孽不可活。馮潤姦情東窗事發也是她自己一手造成的,當時孝文帝的妹妹彭城公主因丈夫去世而成為寡婦,馮潤為了壯大母家勢力,逼迫彭城公主嫁給自己的同母弟馮夙,彭城公主不從,當時孝文帝因病駐曄汝南養病,公主冒雨率僕從趕到汝南向哥哥告狀,並抖出馮潤的風流韻事,孝文帝開始並不相信這件事,恰好宦官劉騰至軍中密奏,所言與公主吻合,孝文帝才相信卻有其事,受此打擊,病情越發沉重。

回到洛陽後,孝文帝將高菩薩、雙蒙等人全部抓起來審問,又單獨召見馮潤,命高菩薩把所供認的罪狀當她的面陳述一遍,包括私通、皇后與她母親常氏巫蠱詛咒孝文帝事,馮潤見東窗事發,請求迴避所有人,想單獨和孝文帝談談,於是孝文帝退去所有人,只留長秋卿白整,以木棉塞耳留侍左右,兩人具體談了什麼,無從知曉,但孝文帝並沒有治馮潤的罪,想來也是看在祖母馮太后的面子上,暫且留她性命。

夫妻緣盡,孝文帝賜死馮皇后

太和二十三年,二度伐齊的孝文帝在前線身染重病,返程途中,自知不久於人世的孝文帝,彌留之際,留下遺詔:“皇后久乖陰德,自絕於天,若不早有所為,恐成漢末故事。吾死之後,賜皇后死,葬以後禮,以掩馮門之大過。”孝文帝駕崩後,梓宮抵達魯陽,北海王元祥奉宣遺詔,長秋卿白整拿著毒藥入內面後,馮皇后奔走呼號堅決不願服毒,還說:“陛下沒有這個意思,是你們這些王爺想殺我。”最終馮皇后被白整等人強行按壓住,“乃含椒而盡”。



馮皇后雖被賜死,但孝文帝生前念在夫妻一場,並沒有廢黜她的後位,將她與自己合葬在長陵。皇后公然給皇帝帶綠帽子,皇帝卻如此大度,直到臨終前才下旨賜死皇后,我覺得孝文帝有如下幾點考慮:一,孝文帝與皇祖母馮太后祖孫情深,生前沒有賜死馮皇后是給馮家留面子。二,賜死馮皇后,是為了防止野心勃勃的馮氏成為第二個馮太后,以免外戚干政。三,這畢竟是一起宮廷醜聞,賜死馮皇后及處死她的情人,是為了能儘早消除這一起醜聞的社會影響。

孝文帝真是難得的好男人,可惜遇人不淑,皇后如此淫蕩放縱,孝文帝卻直到臨死前才決定賜死馮皇后。不過,由於馮皇后極大的損害了皇室形象,即便孝文帝寬宥不殺她,宗室諸王也會殺了她,正如咸陽王禧等人知道馮皇后被賜死後,相視說到:"若無遺詔,我兄弟亦當作計去之,豈可令失行婦人宰制天下,殺我輩也。"(據《魏書》)


大國布衣


一、生平簡介

元宏,北魏皇帝、鮮卑族政治家(467~499年),471~499年在位。即位時五歲,政事由其祖母馮太后主持。相繼頒佈班祿制、三長制、均田令等。太和十四年(490)親政後,繼續整飭吏治,加速北魏政權封建化,旋遷都洛陽,全面改革鮮卑舊俗,規定以漢服代替鮮卑服,以漢語代替鮮卑語;遷洛鮮卑人以洛陽為籍貫,死後不得歸葬平城;又改鮮卑姓為漢姓(如拓跋氏改元氏);鼓勵鮮卑貴族與漢士族聯姻;參照南朝典章,修改北魏政治制度等。在改革中,曾嚴厲鎮壓圖謀抗拒的守舊貴族,並處死太子恂。經改革,加強了鮮卑拓跋部的封建化,促進了民族融合。死後諡孝文帝。

二、元宏為什麼要賜死皇后

(1)元宏本後宮李夫人所生,由馮太后扶養成人。其視祖母如生母一般。

馮太后嘗欲家世貴寵,簡選太師馮煕二女,充入掖廷。立次女為皇后,長女為昭儀。昭儀系是庶出,所以妹尊姊卑。只是娥眉爭寵,狐媚工讒,免不得搗亂宮闈。

皇后頗有德操,昭儀獨工姿媚,且玉貌花容妹不及姊。

好德不如好色,元宏亦未免脫俗,也犯此病。於是乃以寵妃之讒構,竟把皇后廢去,貶入冷宮。未幾,即立馮昭儀為皇后。

(2)馮昭儀陰謀得逞,正位東宮,本來是魚水諧歡,無夕不共,偏偏元宏連歲南征,害得皇后寂寞難耐,空守孤帷,漸日紅杏出牆,鬧出宮闈醜聞。

(3)元宏得知宮闈失德,累得憂憤交加,竟至成疾。太和二十三年,元宏親征班師回朝後,即刻秘察有關案犯,真相大白後,隨即處死了皇后的若干男寵,並將其囚禁。此時元宏尚顧念太后舊恩及與妻之情不忍將皇后廢死。

既而元宏病亟,彌留之際下詔:‘後宮久乖陰德,自尋死路,我死後可賜她自盡…’。

元宏在位二十三年,一生仁厚英敏,文武雙全,稱之為一時令主,惟為色所迷,寵幸淫惡之豔妻馮昭儀,以至廢后易儲,有乖倫紀,併為元緒公,漸釀成宮闈醜事,禍起蕭牆,終至英年早逝,飲恨而終!


手機用戶德友之書齋


元宏賜死的是第二任皇后馮氏,據野史說叫馮潤、馮妙蓮。元宏兩位皇后都是太師、車騎大將軍馮熙的女兒,馮熙有四位女兒一同入宮,都是元宏的祖母馮太后的主意,馮太后北燕皇族中人,北燕被滅入宮,出人頭地後,使人訪知馮熙所在,將其接至宮中,封為冠軍將軍,賜爵肥如侯,一路升遷,直至官任洛州刺史、侍中、太師。為了使孃家永葆富貴,作主把馮熙四個女兒皆嫁給孝文帝元宏,有兩個封為皇后,兩個封為昭儀。

元宏原名拓跋宏,是中國歷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經五胡入主中原之亂,北方大地民族殺戮與融合加快,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匈奴的前趙、氐族的前秦,都有明顯向漢化靠攏的跡象,沒有成功。等到鮮卑北魏全收北境,漢化之路已漸成熟,在文明馮太后的扶持下,元宏繼之,推行漢化,以整頓吏治,立三長制,實行均田制為綱,以遷都洛陽、改漢服漢語,改漢姓、胡漢通婚為目,在全國全面推開漢化,之後雖經反覆,歷史大勢已不可阻擋,元宏對中華民族融合之功實不可磨滅。(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在皇權的強力推動下,表面人心順從,內裡暗流洶湧,改姓元的拓跋宏也不手軟,能勸的勸,無法勸的殺,連自己的太子也不放過。太元恂就因牴觸漢化被廢,後賜自盡。馮熙的小女兒率先被立為皇后,受到馮妙蓮忌憚,屢進讒言,元宏便廢了第一任皇后,立其姐馮妙蓮為後,表面看是後宮爭寵,倒不如說是元宏因勢利導,擴大姐妹矛盾,以逐步換手的方式,抑制後族勢力。(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史載馮妙蓮當上皇后之後,生活不檢點,元宏出征時,她便公然與男寵們通姦,鮮卑胡風未盡,元宏妹彭城公主死了丈夫,作為嫂子的馮妙蓮便逼彭城公主嫁給自己的同母弟馮夙,彭城公主不從,冒雨找到出征中的元宏告發。元宏震驚憤怒之餘,抱病親審其事,得知事實後。在臨病死前下令賜死馮皇后,這一舉動的另一個原因,應該是太子元恪與馮妙蓮情同母子,恐以後有後宮干政的可能,壞了北魏立子殺母的制度。


南方鵬


北魏孝文帝出行圖


北魏孝文帝賜死的皇后是第二任皇后——馮潤。事實上,在馮潤在被賜死前2年就被孝文帝幽禁起來了。


馮潤為何被幽禁起來呢?為何最後又被賜死呢?這又是個“我深愛的人背叛了我,可我還是愛著她”的故事。

馮潤:(469年——499年),是北魏孝文帝元宏的第二任皇后。兩人年紀雖然相當,但是實際上輩分比孝文帝長一輩。14歲時 馮潤與其妹馮清一同入宮,被封為貴人。因馮潤聰明美麗,愛好漢族文化,與孝文帝興趣相投,深得孝文帝的喜愛。


但是三年後,馮潤得了咯血癥,於是馮太后遣她出宮,出家養病。馮太后病死,孝文帝奉馮太后遺詔,冊立馮清為皇后。一年後馮潤病癒,孝文帝立即下旨接她入宮,封為左昭儀,地位僅次於皇后。馮潤再次入宮,立刻獲得孝文帝的專寵。而不甘心屈居於妾位的她,屢屢在孝文帝面前誣陷妹妹,最終竟成功的說服皇帝廢黜馮清,並改立她為皇后,使馮清去瑤光寺出家。

孝文帝一直忙於南征,經常不在皇宮,馮潤不甘寂寞,竟然跟假太監高菩薩、中常侍雙蒙等人暗通款曲,做出了恁多的醜事,並漸漸地被外人得知。不久,馮潤逼迫守寡的彭城公主改嫁給其弟馮夙,彭城公主不肯就範,便從洛陽冒雨趕至汝南前線,在向皇兄孝文帝求援,同事也將馮潤的醜行透露給他。孝文帝極其震驚,派人回洛陽悄悄調查,發現確如彭城公主所言,而且馮潤竟然跟母親常氏一起詛咒孝武帝,希望他能早些駕崩,以便自己繼續為所欲為。孝文帝殺了高菩薩等人,但對於馮潤,孝文帝只是把她幽禁起來,保留她皇后的頭銜,並未廢除。由此可見,孝文帝愛馮潤愛得深沉。


而孝文帝身體本來就差,經此重擊,更加虛弱。公元499年,孝文帝帶病南征,在軍中突然病倒。孝文帝臨終前,既擔心馮潤會再次鬧出醜聞,又擔心她會以太后身份亂政禍國,於是對兩個弟弟彭城王元勰、北海王元詳交代了後事,又囑託說:皇后不守婦道,我死以後,她恐怕會干預朝政,你們去讓她自盡,以皇后之禮安葬。


孝文帝弟弟北海王元詳奉命前往馮潤宮裡,馮潤卻不肯服毒,於是隨行的白整強行灌她喝下毒藥,死時年僅三十歲,被追諡為幽皇后。


由此看來,馮潤最後會被愛她的孝文帝賜死,也是她自己作出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