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玄感明明是貴族,為何要反隋?

悟心女徒


這個問題得從他父親楊素說起,楊素是隋朝的開國功臣,為隋朝南征北戰而一生顯赫,官拜司徒、楚國公,最後因為隋煬帝楊廣的忌憚而病死。楊玄感是楊素的長子,在楊素死後妄圖廢黜楊廣,後來造反失敗被殺,連帶著幾個弟弟後來都被誅殺。據說楊素有一美鬚髯,而兒子楊玄感也是如此,兩人長得極為相像,因此從小深受楊素喜愛。別人都覺得小時候的楊玄感痴傻,只有楊素不這麼認為。楊玄感長大後,既喜歡讀書又喜歡騎射,可謂文武雙全。因為楊素軍功顯赫,所以楊玄感雖然未立寸功也受到了封賞,他官至柱國,和楊素都是二品官,所以上朝時站在同列。

楊素死後,楊玄感繼承了楚國公爵位。因為楊家一門顯赫,而楊廣荒淫無道又時常猜忌他們,所以楊玄感開始打算廢掉他,改立他人,被人勸告才罷手。等到613年楊廣第二次東征高麗,楊玄感被任命督運糧草。當時已是隋末,楊廣的統治遭到了各地百姓的起義反對,於是他覺得時機成熟,趁機開始造反。楊玄感的謀士李密向他提出了上中下三條策略,他認為其中進攻洛陽的下策反而是最好的策略,於是率軍圍困洛陽。最後一直攻不下洛陽,加上隋朝援軍趕到,楊玄感只好兵敗撤退。楊玄感一直被追殺到葭蘆戍,知道難逃一死就讓弟弟楊積善殺了自己。屍體最後被送到洛陽,暴屍三天後,再被切成一塊一塊,放火燒盡。之後,楊素家族都被株連殺光。

楊玄感,生於陝西華陰東,司徒楊素長子。隋末發起了反抗隋煬帝楊廣暴政統治的浪潮,最終兵敗,迫於無奈被其弟楊積善所殺。其造反緣由總說紛紜,但是可供參考的主要有兩種。隋煬帝楊廣與楊玄感有殺父之仇。楊素乃是楊廣登基為帝的主要功臣,但是楊廣登基為帝后楊素和楊玄感同朝為官,其世家力量不斷壯大,這使得楊廣認為自己的權利受到了極大的威脅,於是在楊素生病之時,雖然常去照看,實則是為了看楊素還能活多久,楊素知道隋煬帝的意圖所以寧願不喝藥,不看醫生,最終病死。這便是楊玄感起兵的第一個原因,那就是殺父之仇不可不報。況且在楊素死後,隋煬帝曾經說過如果楊素不死,那麼楊家將來必定被滅滿門。

隋煬帝的暴政使得整個國家民不聊生,楊廣疑心很重,不斷地猜忌使得大臣人心惶惶。隋煬帝好大喜功,常年對外征戰,更加使得國庫空虛,百姓生活艱難。即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楊廣依舊不斷徵收美人進宮,廣修宮殿,最終導致各地區不斷出現農民起義。這樣的皇帝在楊玄感看來已經不配做皇帝了,再加上楊玄感一點點的野心,於是這次的農民起義就是他起兵的契機。

可是最終失敗了,但是他的歷史意義不可磨滅。嚴重動搖了隋朝的統治,使其元氣大傷。另外楊玄感也成為第一位反對隋煬帝統治的貴族首領。





歷史的印跡


楊玄感,出身於弘農楊氏(就是三國楊修的家族),其父楊素是隋文、煬兩朝老臣,同時也是隋煬帝的心腹大臣之首。在楊勇和楊廣奪嫡之戰中,楊素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為此在楊廣繼位後,楊素被封為司徒、尚書令、太子太師、楚國公之職爵,大業二年去世,其子楊玄感繼承楚國公爵位,任禮部尚書,大業九年起兵反煬帝,兵敗自殺。

目前關於楊玄感為什麼謀反的說法,大多是因為煬帝的猜忌以及楊玄感本人看見綱紀敗壞,不得已起兵這兩個因素,可事實上,真相往往不是那麼簡單的。

性雖驕倨,而愛重文學,四海知名之士多趨其門。自以累世尊顯,有盛名於天下,在朝文武多是父之將吏,復見朝綱漸紊,帝又猜忌日甚,內不自安,遂與諸弟潛謀廢帝,立秦王浩。

自從隋文帝繼位以來,就一直想要和關隴集團撇開關係,原因很簡單:自西魏建國以來,關隴集團已經成了實際上的執政黨派,而隋文帝本人又是個喜歡大權獨攬的人,帝相權力發生衝突,這是每個朝代幾乎都會發生的事。

關隴集團的興起,造就了北魏至隋初時期的特級階層

說到關隴集團,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西魏太祖宇文泰。

北魏拓拔氏被爾朱榮家掌權之後,在西北地區就爆發了六鎮起義,所謂六鎮,就是北魏道武帝拓拔珪設立在西北地區的六大軍區:沃野、武川、懷朔、撫冥、柔玄、懷荒:

  1. 道武帝拓拔珪稱帝后,將全國軍隊分為三部:中軍實力最強,多有鮮卑人或是鮮卑化漢人擔任,負責宮廷禁衛和出征作戰,鎮戍兵為防禦北方柔弱部落而設立的邊軍,由朝廷派遣官員管理,此外還有州郡兵,就是州郡屬下的地方兵;
  2. 在三者之中,中軍和鎮戍兵地位最高,實行世兵制度,就是世代從軍,不事農桑,以國家養,而州郡軍則多由徵募產生,就是農忙時種田,戰爭時調遣的情況;在鎮戍兵中,由於北魏時期和柔弱、南方戰事不斷,所以士兵們的家屬也隨從駐守在邊境,互相聯姻,稱為營戶,久而久之,這些人就在六鎮之中形成了一股極其強大且團結的勢力,反而成了北魏帝國的肘腋之患;
  3. 剛開始的時候,由於六鎮幾乎都是鮮卑人,地位很高,可在孝文帝漢化改革後,原先不分尊卑的六鎮兵民地位開始下降,而本來是二等民族的漢人得到提升,除了一些鮮卑將領、軍官可以憑戰功成為王朝貴族之外,其餘的鮮卑士兵逐漸淪落為半奴隸制士兵(即使他們是鮮卑人),在地位的降低加上鎮將的剝削之下,爆發了動搖北魏根基的六鎮起義;

在這一場驚天動地的大鬧騰之中,身為羯族的爾朱榮趁勢興起,在平定六鎮起義之中收服了很多原六鎮的營戶和軍馬,出身於六鎮之武川的宇文泰也是其中之一,並逐漸成為爾朱榮的得力干將。之後,爾朱榮權傾朝野,為北魏孝莊帝元子攸所殺,之後元子攸又死在爾朱兆所殺,而後又死於懷朔鎮出身的高歡之手,高歡掌握了北魏大權,而宇文泰則趁機在關中一帶發展勢力,和高歡抗衡。

宇文泰進軍關中時,所帶去的多是武川鎮營戶,到了東西魏局勢明朗之後,宇文泰開始創立府兵制,將歷代中原王朝實行的軍民分籍制度和北魏早期的八部大人制度(類似於清早期的“議政王會議”,只不過這時期是以鮮卑人為尊而已)相結合,恢復原先鮮卑人以及鮮卑化漢人的特權地位,並且將關隴地區的豪強也納入了府兵體系,進一步與他們達成政治協議,給予權力以換取其支持,設立八柱國、十二大將軍為軍隊首領,合稱關隴集團。唐高祖李淵是原先武川入關的貴族,而隋文帝楊堅則是關中豪強的代表。


可以說:宇文泰的建國、楊堅的篡位和李淵的統一,背後都離不開關隴集團的幫助,可如此一來,勢必造成帝權和地方權力的衝突

在宇文泰死後,關隴集團爆發了一連串的內亂,消耗了自己賴以生存的軍事力量,到了北周末年,隨國公楊堅就趁著其力量薄弱,開始奪取其外孫北周靜帝宇文闡的帝位,並因此引發了武川勳貴尉遲迥的反擊。但之後,楊堅還是被迫向關隴集團低頭,他依靠著高熲、鄭譯、劉昉等人,逐步掌握了北周實權,誅殺了北周諸王,最終於公元581年二月代周建隋。

可是楊堅並不是一個甘於屈服於權貴勢力的皇帝,在登基之後就開始做出政治改革,也就是著名的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度:

  1. 秦漢時期,執掌國家最高權力的為三公九卿,時間一長,這些人權力過大,勢必會變成一個個利益集團,有時連皇帝都不得不受制於他們,到了魏晉時期甚至還有公然放權的九品中正制,就連宇文泰的府兵制也無疑是集權於少數人的制度,要知道,北周時期的兵權並不在皇帝手裡,而是在都督中外諸軍事手上,楊堅就做過這一職位,連兵權都沒有的皇帝,自然是朝不保夕了;
  2. 楊堅在繼位之初就確立了著名的三省六部制,這是由漢武帝時期的內朝演變而來的,目的就是為了以多人取代單人,以分權取代集權,從而將權力全部集中於皇帝身上,此外還有科舉制度,這是自隋唐以後王朝最重要的做官途徑,目的也很明確:破除自秦漢以來的貴族才有做官資格的特權,發掘人才之餘取消貴族制度;
  3. 開皇十年,此時天下已經一統,於是楊堅開始取消北周以來的府兵制度,恢復漢族舊姓,將手握特權、世代為兵的軍戶改為民戶,同樣編入納稅人群之中,將北周時期的兵民分離變為兵民合一,既擴大稅收,又解決了特權集團的發展,並將軍事逐漸移交給楊氏族人,稱為“宗團驃騎”,以剝奪關隴集團的兵權;
魏末喪亂,軍人權置坊府,南征北伐,居處無定,家無完堵,地罕包桑,朕甚愍之。可悉屬州縣墾田,籍帳一與民同。軍府統領,宜依舊式。罷山東、河南及北方緣邊之地新置軍府。

隋文帝楊堅急於拋棄關隴集團的一個最明顯跡象就是:廢了曾經協助他登基的高熲。高熲家族是武川勳貴,其父親原是八柱國之一的獨孤信手下,得以賜姓獨孤,而楊堅其妻子獨孤伽羅又是獨孤信的女兒,所以高熲和楊堅之間有著很深的身份牽絆,後面奪取北周大權、篡周自立的時候,高熲都是楊堅的謀主,到了建立隋朝了,高熲又是尚書左僕射,位居丞相,而且高熲的女兒還是太子楊勇的妻子,在當時,高熲的身份地位可以說是僅次於楊堅。

可是最後高熲以洩露宮闈之事而被廢了職位,就連群臣保諫之下,隋文帝還是不改初衷,將高熲的左僕射、上柱國頭銜職位廢除,僅保留著齊國公爵位回家養老,一年之後,偏心於關隴集團的太子楊勇也被廢了。高熲和楊勇兩人都是關隴集團最有力的領袖,從他們接連被廢的情況可以看出:隋文帝楊堅一直致力於和關隴集團割席,他不要成為北周,因為那只是國家未統一時的權宜之計而已,他要建立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家天下,一個權力只集中在皇帝的大隋。

如此一來,就很好解釋:為什麼楊玄感是貴族,但他還要謀反的問題了

據楊玄感在洛陽時的檄文所說,自己是為了“解倒懸之爭,救黎元之命”,將矛頭指向了好大喜功、連年征戰、修建,損耗國力的隋煬帝身上,可話說的好聽,實際上楊玄感之所以叛亂,無非就是因為自己身為貴族的特權,在文帝、煬帝兩代改革之下被剝奪罷了,真要說他為國為民,難道大開兵禍,害百姓跟他一起遭受戰火就是嗎?

在楊素時期,由於他幫助了楊廣奪嫡有功,又是親族,所以楊素的地位日漸提升,成為了隋帝國的第二號實權人物,可楊廣和他父親一樣,同樣是個不喜歡權貴的皇帝,即便這權貴是他的家人,但權力過大也難保以後會發生改朝換代之事,像漢朝七國之亂、西晉八王之亂都是自家人內訌的情況,就連父親楊堅,那也是奪取了家人的皇位登基的。

尤其是楊廣繼位當年,就發生了親弟弟、漢王楊諒起兵奪嫡的事件,雖然最後還是被平定了,可這樣一來,使得楊廣越來越不相信親人了。在隋文帝楊堅在位時期,楊素、楊約、楊希尚、楊諒、楊俊、楊秀等楊氏宗親都執掌了內外大權,可到了楊廣時期,由於對兄弟的不信任,他時時刻刻地把宗室帶在身邊,就是怕他們在自己走後在家裡鬧騰,以至於最後的江都之變,宇文化及殺害隋煬帝,連帶楊氏宗親一起斬殺,只剩下一個楊浩被拉著到處跑:

遣令狐行達弒帝於宮中,又執朝臣不同己者數十人及諸外戚,無少長害之,唯留秦孝王子浩,立以為帝。


楊玄感在楊廣繼位後的日子並不好過,僅僅被授予一個禮部尚書職位,承襲楚國公爵,但爵位的高低只是一個虛職,真正重要的是官職,六部之中吏部為首、戶部次之,以下才是禮部,主管學校和禮樂,這對於家族武將出身的楊玄感來說,和一個虛職沒什麼區別。至於上柱國、上開府儀同三司這些實權位置,楊廣一個都沒給他,楊玄感的柱國職位還是楊堅時代封的,相當於他在楊廣時期,並沒有靠著父親楊素的蔭佑而加官進爵,反倒是被晾在一邊了。

到後面楊玄感越來越不服氣,他最先的目標是計劃立秦王楊浩為帝,他是秦孝王楊俊的兒子,母親崔王妃,出身於博陵崔氏,其父崔弘度是北周、隋兩個朝代的老臣,家族自北魏孝文帝時期就聲名在外,更重要的是,崔家也是關隴貴族之一。

所以楊玄感謀反的目的和後面隋末群雄一樣,就是要恢復特權集團:隋煬帝死後,宇文化及立楊浩為帝、李淵立楊廣孫子楊侑為帝、王世充立楊侗為帝、李密為煬帝報仇打敗宇文化及、竇建德親自為煬帝服喪,可見這些人都不是真的反對隋煬帝,他們所反對的,只是隋煬帝拿走了他們的特權而已。

最後,在楊玄感據洛陽自立時,來投奔他的也多是貴族官僚子弟,如韓擒虎之子韓世諤、虞世基之子虞柔、來護兒之子來淵、裴蘊之子裴爽、原西魏八柱國之後李密等等,這些人都被授予重要職位,難道他們都是身為貴族卻心懷天下的好男兒嗎?未必,像李密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野心家,他對百姓也沒好到哪裡去。


總結:楊玄感之亂與其說是一場為民請命的抗爭,倒不如說是貴族集團對隋煬帝排擠他們的一次反抗,就像秦末六國貴族後裔起兵的情況一樣,楊玄感也是為了恢復北周時期的貴族特權而起兵的

在楊玄感向隋煬帝請求出外鎮守邊境,仿造六鎮舊事不成之後,楊玄感已經知道:自己只能是靠武力來完成自己的心願了:

時帝好征伐,玄感欲立威名,陰求將領。將領。謂兵部尚書段文振曰:“玄感世荷國恩,寵逾涯分,自非立效邊裔,何以塞責!若方隅有風塵之警,庶得執鞭行陣,少展絲髮之功。明公兵革是司,敢布心腹。”

特別是他和叔叔楊慎的一番對話,更加證明了關隴集團對楊廣的厭惡:在楊玄感打算起事時,楊慎以“士心尚一,國未有釁”的理由壓制住了楊玄感,意思就是:現在楊廣的統治還很穩固,內外部還沒動亂,不是起事的時候。而換句話說就是:只有楊廣自己搞得天怒人怨了,內憂外患之時,就可以起事了。

如此說法,居然能為一個為民請命的好人所認同,只可惜楊玄感志高才疏,最後還是大敗而歸,還連累了聽信他忽悠的黎陽、洛陽兩地百姓,慘遭大軍戰火的毒手了。

作者/一貳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後亂編,喜歡點贊!


一貳一橙


不想當將軍的兵不是好兵,玄感公正是一位好兵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