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體楷書解析:橫畫練習

為系統學習歐陽詢楷書,即日起每日更新歐體楷書一章內容,希望各位書友可以堅持學習,下方評論區可以上圖參評,謝謝支持。


楷書也叫“真書”、“正書”、“正楷”,產生於漢末,發展於南北朝,盛於唐朝,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顏真卿、柳公權等名家輩出,各具風貌,沿革至今。楷書點畫清晰分明,用筆平直工整,開體方正平穩,法度嚴謹規範,被認為是書體的“楷模”,古人認為“楷為立,行為走,草為跑”,因此楷書是學好其他字體的基礎。

傳世楷法書家中,廣為大家所取法的是唐代的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和元代的趙孟類這“楷書四大家”。


歐陽詢(557-641)字信本,祖籍潭州臨湘(今屬湖南),曾任太子率更令,故世稱歐陽率更,又因封爵為“勃海縣男”,人稱“渤海”、“歐陽勃海”。歐陽詢出身世家望族,自幼敏悟過人,博貫經史。作為書家,歐陽詢孜孜求學,博採眾家之長,且不拘泥於先人,他以破膽奪氣的個性,創出自己險峻遒勁、法度嚴謹的獨特風格,當時書名遠播海內外,連高麗(今朝鮮半島〕王也曾遣使者來求書。歐體“戈戟森然”之筆勢,與虞(世南)體之圓滑、褚(遂良)體之流動、薛(稷)體之瘦硬而被世人稱之謂“初唐四家”。顏真卿(709-785),字清臣,祖籍琅琊臨沂(今屬山東)。曾任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開國公,世稱顏魯公。在書法史上,他是繼“二王”之後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書法家。其書初學張旭、“初唐四家”,後廣收博取,一反初唐書風,化瘦硬為豐腴雄渾,結體寬博,氣勢恢宏,骨力遒勁而氣概凜然,自成一種方嚴正大、樸拙雄渾、大氣磅礴的“顏體”。柳公權(778-865),唐朝最後一位大書家,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官至太子少師,故世稱“柳少師″。他書法初學王羲之,以後遍閱近代書法,學習顏真卿,融己新意,然後自成一家,自創獨樹一幟的“柳體”,為後世百代楷模。他的字取勻衡瘦硬,追魏碑斬釘截鐵之勢,點畫爽利挺秀,骨力遒勁,結體嚴緊。他的楷書,較之顏體,則稍均勻瘦硬,故有“顏筋柳骨”之稱。趙孟類(1254-1322),元代書畫家、文學家。字子昂,號松雪道人、水精宮道人,湖州(今屬浙江)人。曾任兵部郎中、翰林學土承旨,封魏國公,諡文敏。據說他日寫方字,異常勤奮,他倡導復古“二王”書風,其書法無論是楷書還是行書,都很工整,四平八穩,溫和、典雅是他書法的主要特色。他對晉人書法下過很深的工夫,將晉人筆法的精微之處大大加以簡化,在中國書法史中佔有重要地位。

執筆方法

古代執筆方法很多,我們最常用的是“五指執筆法”。“五指執筆法”是指用大拇指肚斜著向上緊貼筆桿,用食指第一指‖顏節鉤住筆桿,將中指緊靠在食指下面,用第一指節鉤住筆桿,真無名指的指甲部位斜著向上,擋住筆桿,讓小指自然地跟在無名指的後面,幫助無名指用力向外頂,使筆桿保持垂直,這樣‖書五個手指一齊用力,使筆管四面受力均勻,寫出漂亮的字。坐妾與站妾八坐著寫字要注意三點手腕懸空,;二、頭部稍低,肩平,胸離開桌子,雙腳平放;左手的肘和手掌平放在桌上,與右手保持基本對稱站著寫字也要注意三點:肩和臂的移動要協調配準合:二、雙腳徼微分開,可以平行或一前一後,但腿不能隨‖備便擺動;三、腰是軸心,腰以上部位可以轉動,字越大上身轉動幅度就越大。

文房四寶

筆、墨、紙、硯是中國傳統的四樣重要寫字工具。筆指毛筆,是用動物毛做成筆頭,柔軟而富有彈性,主要分狼毫與羊毫兩大類。選擇毛筆應注意“尖、圓、齊、健”四點:“尖”指筆鋒尖銳;“圓”指筆頭形狀圓潤、飽滿;“健”指毛筆彈性好;“齊”指筆亳用水化開後,筆鋒頂端的毛排列整齊。墨指墨錠,而現在一般都用墨汁寫字。墨錠主要分油煙墨、松煙墨、漆煙墨三種。紙指宣紙,我們平常練習可以用元書紙,而在寫作品時則應用比較高檔的宣紙。宣紙根據滲墨的程度分為“生宣”與“熟宣”兩種。硯是古時候用來磨墨的,現在一般用來貯存墨汁。中國最名貴的硯臺分別是廣東的“端硯”、安徽的“歙硯”、甘肅的“洮硯”以及山東的“魯硯”。
歐體楷書解析:橫畫練習

橫畫解析和練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