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佛教

什么是佛教

一、什么是佛教?

认识佛教——幸福美满的教育。

佛教究竟 是什么呢?学佛的人不能不知道。“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教育内涵包括了无尽无边的事理,比现代大学里面的课程内容还要多。时间上,它讲过去、现在、未来;空间上,它讲我们眼前的生活一直推演到无尽的世界。所以它是教学、是教育,不是宗教;它是智慧、觉悟宇宙人生的教育。

中国孔子的教育、是讲一世(一生)——从生到死的教育。佛法是三世的教育,讲过去、现在、未来。佛教真的是教育吗?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这个疑问就会消除。在日常生活中,只有教学才有师生的称呼,我们称释迦 牟尼佛为根本的老师(本师),就是表示这个教育是他老人家创始的,他是第一位创办人。我们自称为“弟子”,弟子是中国古时候学生的自称。由这些称呼,我们知道我们跟佛的关系是师生关系。就宗教而言,上帝与信徒不是师生关系。佛门则是清清楚楚说明,佛与我们是师生关系;我们与菩萨是同学的关系——菩萨是佛早期的学生,我们是佛现在的学生。我们与菩萨是前后期同学,菩萨是我们的学长,这事要弄清楚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称呼出家人为“和尚”,其实在一个寺院里只有一位和尚。“和尚”是印度话,翻作“亲教师”。 就是亲自教导我的老师,就像现在学校里的指导教授,他是直接指导我的,关系非常亲近、密切。他若是不直接指导我,就称他为“法师”,这如同学校里的老师很多,但他没有上过我的课,没有指导过我。“和尚”与“法师”的差别就在这里。代表和尚教学的老师称作“ 阿黎”。阿黎的言行,可以做我们的榜样,可以做我们的模范,我们可以跟他学习。这些称呼在教育里才有,宗教里面没有这种称呼。由此可以证明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再从佛教道场的组织(中国佛教寺院)来看,寺院是佛教教学与佛教艺 术相结合的一个教育机构 ,就像现在的学校与博物馆结合在一起。这种形式,就是现代所讲的艺术教学。现代人处处讲艺术,佛教在二、三千年前就实行艺术教学了。从寺院的组织也能看出它与现代的学校大致相同。“和尚”相当于学校校长,是主持教学政策的人,课程是他制定的,教师是他聘请的,这是和尚的职责。

和尚下面有三位帮助他的人,佛家称为纲领执事,分掌三个部门:掌管教务的称“ 首座”;掌管训导的称“维那”;掌管总务的称“监院”。名称与学校不相同,实际上他们 管的事务跟现代学校里面的教务、训导、总务没有两样,可知寺院机构的组织确实是一所学 校,是一所非常完整的学校。中国过去称之为“丛林”,“丛林”就是佛教大学。我们从 佛教的起源,一直到中国佛教的建立,可见它的确是一个教学的体系,这事实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然后才知道我们到底在学什么!

什么是佛教

二、现代的变体佛教?认识佛教——幸福美满的教育。

目前这个世界上,佛教至少有四种不同的形式,同时出现在世间,所以把我们搞迷糊了。

第一、是刚才讲的“传统的佛教”,就是“佛陀教育”。 释迦牟尼佛原本就是这个样子。但是传统的佛教教育现在很少见了,其他的佛教,多少也都是变了质的。

第二、是“宗教的佛教”。佛教本来不是宗教,现在变成宗教了。今天我们听人家说佛教是宗教,我们也没有办法否认!为什么呢?摆在外面的形式确确实实是宗教。不象从前的寺院丛林,每天上课八个小时。现在你们看哪个寺院上八个小时的课 ?古时候中国寺院每天上课八小时,修行八小时。修行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坐禅,一种就是 念佛。所以修行人每天用功十六个小时,解行相应。上课是听讲、研究讨论,是理论上的; 然后修清净心,修觉、正、净。每天有十六个小时在用功,妄念当然少了,所以成就很快。现在我们所见的佛教道场只是每天供供佛,修一点福报而已,佛教确实变成宗教了。

第三 、是“佛学”。佛教变成学术,变成哲学了。 现在有些大学开“佛经哲学”这一 门课,把佛的教法当作哲学研究。为什么把佛教当作哲学来研究也错了呢?诸位想想,佛教教育是一个完整的大学,所有的科系统统都包括了,现在只认定它是哲学部门,把它缩成这 么一点点,所以这也错了。欧阳先生讲得很好,佛教不是哲学,也不是宗教,佛法就是佛法 ,佛法是为一切众生所必需。为什么?它真正能帮助我们解决所有的问题,从现前的生活问题,到将来的生死大事,没有一样解决不了的。可见得佛教的教学内涵是非常精深广大,认作学术也是变质。

第四、是“邪门外道的佛教”。 这是最近三、四十年才出现的,那是非常的不幸。诸位要知道,宗教的佛教是劝善的,劝人做一个好人;学术 的佛教追求真理、研究知识,对社会没有多大的伤害;若是变成邪教,变成外道,利用人性的弱点,拿着佛法作招牌,欺骗众生、伤害众生、扰乱社会、危害大众的安全,那是变质变得太不像话了,变得太过分了。这些邪门外道也有一些言词、一些行为,很能吸引人、诱惑人。一旦涉入,等到事败,知道吃亏上当,后悔就来不及了。诸位同修,目前佛教在社会上有这四种,我们要把眼睛睁大,要看清楚、想明白,我们究竟要学哪一种佛法,对于我们才真正有利益。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