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將陳薇:疫苗可以不用,但絕不能沒有


02

1966年,陳薇出生在浙江南溪。在別人眼裡,她的前半生如同“開掛”一樣,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不僅是因為她長了張清秀的“初戀臉”,而且,她還是個實打實的學霸。

1984年,18歲的陳薇考入浙江大學化工系。4年後,她因成績優異被推薦到清華大學生物化工專業攻讀碩士學位。不過,直到那時,陳薇依然志不在搞科研。這個前衛的女孩兒喜歡舞蹈,搞過舞會,因為清華女生少,還跑到其他學校去拉人;也喜歡文學,經常發表一些美文,夢想是以後當一名作家。

所有人都覺得,浪漫又前衛的陳薇,將來不太可能從事科研工作。然而,畢業前夕,陳薇的選擇跌破了大家的眼鏡:她不僅要搞科研,還要到軍隊去搞科研!

其實,陳薇之前也沒想過要走這條路。本來她已經和深圳的一家著名生物公司簽了約,但一個插曲徹底改變了她的人生。

1990年底,導師派她去軍事醫學科學院取回實驗需要的抗體,沒想到這一去,她就被那裡的尖端課題和科研設備吸引住了。又聽說軍事醫學科學院是周恩來總理親自簽署命令,從全國抽調最優秀的科學家迅速成立的,擔負著我們國家防禦核武器、化學武器和生物武器的特殊使命,陳薇熱血沸騰,心中產生了一種投身其中的強烈願望。

她放棄了高薪工作,毅然從軍:“一個人的職業選擇如果能與國家重大需求相結合,個人價值就會成倍放大”。

很快,陳薇的研究對象,變成了在普通人看來很恐怖的鼠疫、炭疽、埃博拉……以至於她的一位同事在轉業前特意勸她,“少搞這些’魔鬼’課題研究”。

但陳薇覺得,各種致病微生物,在戰時可能成為敵人手中的武器,而在和平時期,則可能成為大規模疫情發生的罪魁禍首,給國家和民族帶來災難。她覺得自己有責任投身其中,為國家和人民研發“生物盾牌”。而這十年如一日的蟄伏和堅持,終於讓陳薇在2003年抗擊“非典”的戰鬥中爆發出令人驚歎的“能量”。


女將陳薇:疫苗可以不用,但絕不能沒有

03

2003年春天,一場突如其來的傳染性非典型肺炎,席捲廣州,最終蔓延至全國,世界衛生組織將其命名為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簡稱:SARS。SARS爆發後,學校停課,娛樂場所停業,全國到處人心惶惶。危急時刻,37歲的陳薇,受命研製預防非典病毒的疫苗。她沒有周末和節假日,晚上零點以後從實驗室回家是常事。

為了和疫情搶時間,陳薇帶領課題組冒著生命危險,進行非典病毒的體外細胞試驗,構建新的動物實驗模型。當時,憑著敏銳的科研直覺,陳薇預判自己正在研究的ω干擾素,對“非典”病毒有抑制作用。疫情防控十萬火急,為了儘快驗證這一判斷,她帶頭進入負壓實驗室進行研究。一般情況下,負壓實驗室一次最多隻能待5個小時,待久了就會因缺氧嚴重頭痛。可陳薇和同事們為了搶時間,每天進去一待就是八九個小時。為了能夠多待一會兒,進實驗室前,還儘量不吃飯不喝水,使用成人尿不溼,以減少出來的次數。

在實驗最關鍵的時候,陳薇和組員們在實驗室48小時沒有閤眼,終於得到了一個振奮人心的結果:由於干擾素的保護,細胞在非典病毒的攻擊下安然無恙。

在隨後進行的動物與臨床實驗中,因為每天都要與高濃度的非典病毒零距離接觸,陳薇與團隊被單獨隔離。長達100多天的時間裡,陳薇的丈夫和4歲半的兒子只有從電視節目中才能看到陳薇。有一次兒子看到媽媽出現在電視裡,撲上去親吻,才發現不是真的,忍不住哇哇大哭。


女將陳薇:疫苗可以不用,但絕不能沒有

功夫不負有心人,陳薇在最短時間內驗證了干擾素的有效性。她帶隊研發的“重組人ω干擾素”,通過了國家食藥監局的批准,獲准進入臨床。為滿足急需,她組織全室人員加班加點生產,在營區外連續奮戰20多個晝夜,使“重組人ω干擾素噴霧劑”的日產量,由最初的幾百支很快增加到兩萬支。很快,陳薇又親自將2000多支噴鼻劑及時送到小湯山醫院。最終,陳薇率團隊研發的這種廣譜抗病毒藥物在抗擊SARS疫情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全國共有1.4萬名醫護人員使用了“重組人ω干擾素噴霧劑”,創造了無一例感染SARS的奇蹟。

04

SARS結束了,可陳薇的工作才剛剛開始,2008年汶川地震,陳薇再次臨危受命,擔任“國家減災委科技部抗震救災專家委員會”衛生防疫組組長,組織編寫《震後衛生防病30問答》和《衛生防疫與心理援助知識手冊》,在不斷的餘震中率隊入川,戰“疫”長達兩月。

從災區回家後,她又馬不停蹄地投身“軍隊奧運安保指揮小組”專家組,帶隊負責北京奧運會期間各場館的核生化反恐防護任務,成功處置了數十起核生化疑似事件。

2006年,在多數國人還不知“埃博拉”為何物時,陳薇就針對這一烈性病原體展開了研究,她敏銳察覺到:“埃博拉離我們也就是一個航班的距離。”

2014年,西非爆發大規模埃博拉疫情,並迅速向世界各地蔓延。由於這種病傳染性強,死亡率高達50%至90%,有的國家將其歸類為“最高等級之生物恐怖襲擊武器”,由此引發全球恐慌,一時間,世界談“埃”色變。

陳薇知道,自己研究了8年的病毒,又一次發生了變異。為了將疫情阻擋在國門之外,她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到非洲一線去!她要“做最好的、真正有效的疫苗。”

陳薇毅然決然地來到非洲,主動走近未知的病毒危險,瞭解疫苗接種情況。在進行抗擊埃博拉病毒的疫苗臨床試驗時,陳薇還去了當地的一家孤兒院。“我也是一位母親,被這些可愛的孩子們簇擁著,一雙雙渴望關注和愛護的大眼睛注視著,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真希望不再有孩子因為埃博拉而成為孤兒。”

最終,2015年年底,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陳薇團隊經過夜以繼日的科技攻關,研發出世界首個2014基因型埃博拉疫苗,實現了我國自主研發疫苗境外臨床試驗“零”的突破,也為疫區的無數生命打開了希望之門。


女將陳薇:疫苗可以不用,但絕不能沒有

後來,也曾有人問過陳薇兩個問題:埃博拉從來沒在中國爆發過,研究它有意義嗎?

對於這個問題,陳薇的回答是:

“如果疫苗沒有應用,我覺得很慶幸,至少全世界人民都是安全的。這個事情對我們來說很常態,我的前輩、老一輩的科學家,很多人我不知道他們一輩子在做什麼,但我知道,一旦國家或者軍隊需要我們拿出力量、展示我們的力量的時候,總是能看到軍隊的力量在,從SARS、禽流感、汶川、奧運安保到埃博拉。”

可以不用,但不能沒有。很多努力不是沒有意義。等到真正需要的時候,才明白有多重要。


女將陳薇:疫苗可以不用,但絕不能沒有


女將陳薇:疫苗可以不用,但絕不能沒有

節目主創:任傑 張潔 趙智暉


精彩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