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物价涨价390万倍,怎么了?

受疫情影响,菜市场买个菜比平时贵了不少,还好最近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今天,小编跟大家聊聊,民国时候的疯狂物价。

温和的物价

1912年,也就是民国初期,物价还是很正常的。

此时,广州销量最大的“新兴白”牌大米,每石售价6.25圆(银圆,下同),普通面粉每石售价5.39圆。当时一石是80公斤。

民国时期的物价涨价390万倍,怎么了?


这个时期,物价相对合理,而且民国四年,“新兴白”大米还降了价,每石才卖5.88圆。

除此之外,肉类价格也完全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每斤猪肉平均售价是0.28圆,羊肉每斤0.25圆,牛肉每斤0.15圆。在这一时期里,百姓的生计尚可维持。

民国时期的物价涨价390万倍,怎么了?


可惜好景不长,北伐战争胜利后,物价开始翻倍的上涨。民国十七年,肉类的价格比1912年贵了一倍,米价也涨到了10.25圆。

物价上涨那么多,那么当时的人们收入怎么样呢?

从民国14年的数据来看:

胡适教授月薪500圆,陈独秀教授300圆,鲁迅300圆。

而普通的家庭则要低得多。

普通市民家庭月收入15圆,汽车司机20圆,纺织女工16圆。

民国时期的物价涨价390万倍,怎么了?


这个时期,普通家庭依然能够维持生活,勉强度日。

法币时代

1937年,物价飞涨的时代来了。

1937年战争全面爆发后,当局大肆印钞,直接导致通货膨胀,物价飞涨。

持续不断的战事,进一步加剧了货品紧缺。

1938年,广州和汉口两个通商口岸沦陷,进口商品价格飙升了72%。

1939年南宁沦陷后,进口品价格又在此基础上再翻一倍。

等到1942年重要的运输线滇缅公路瘫痪后,货物进口量骤降,仅为1937年的6%,供需严重失衡,物价坐火箭般

一路上涨

民国时期的物价涨价390万倍,怎么了?


战争进入白热化状态,种地的人没了,地荒了,国内的农产品价格也开启了疯狂上涨的模式。

1940年,农产品的产量比1939年下降了10%,等到1941年的时候,农产品的产量又下降了13%。

粮食严重不足,当局决定征收田赋时必须实缴粮食,进一步导致了流入市场的粮食减少。

人们纷纷把储蓄的法币拿出来换成实物,有些地方干脆重回以物易物的原始模式!

膨胀的物价

钱币贬值贬的这样厉害,当时的人们清明节祭祀先祖也直接烧真钱而不是冥币,因为真钞往往没有冥币值钱。

民国时期的物价涨价390万倍,怎么了?


到了1948年,一个烧饼要二三百元钱,不是因为多好吃,而是因为通货膨胀!

有人在饭店吃饭时,一碗米饭是2万元钱,等到这个人去添第二碗饭时,米饭的价格就涨到了2.5万一碗了。

下面几张照片,也再现了那个时候的真实生活:

民国时期的物价涨价390万倍,怎么了?


一盒火柴要一小袋钱,不如直接用钱点烟。

民国时期的物价涨价390万倍,怎么了?


发工资了要准备个大麻袋,轮到谁就张开口袋装。

民国时期的物价涨价390万倍,怎么了?


在当时,10亿的法币才相当于3400美金。

民国时期的物价涨价390万倍,怎么了?


物价疯涨,粮食短缺,许多

公务员也每天只吃得起一顿饭,还得晚上兼职拉洋车才能维持基本生活。

据《大公报》统计,和战前比较,8月上半月的食物价格上涨了390万倍住房价格上涨77万倍服装价格上涨652万倍。

一些印钞厂甚至直接用廉价的法币作为纸张原材料来印钞。货币的面值抵不上纸张价值

民国时期的物价涨价390万倍,怎么了?


恶性的通货膨胀民不聊生,虽然人人都是亿万富翁,生活却每况愈下。

  • 金圆券,也成了收藏里的一个小门类,你手里有吗
民国时期的物价涨价390万倍,怎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