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窗效應理論


破窗效應理論

效應理論,根據百度百科:效應,或效果,是指在有限環境下,一些因素和一些結果而構成的一種因果現象,多用於對一種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的描述,效應一詞使用的泛圍較廣,並不一定指嚴格的科學定理、定律中的因果關係。破窗效應認為環境中的不良現象如果被放任存在,會誘使人們仿效,甚至變本加厲。心理學上的十大效應之一破窗理論,這是來自犯罪學的一種著名理論。這個理論認為假如在集體環境中,某處不良現象一直存在的話,可能會讓更多人開始效仿最終變本加厲,讓整體情況更加糟糕。

以一幢有少許破窗的建築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將會有破壞者破壞更多的窗戶。最終他們甚至會闖入建築內,如果發現無人居住,也許就在那裡定居或者縱火。一面牆,如果出現一些塗鴉沒有被清洗掉,很快的,牆上就佈滿了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東西。假如玻璃已經破了,這個時候也不要過於惱火,應該將時間放在修補玻璃上面。及時進行修補,時刻保持著整體的完整度,避免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第一扇破窗常常是事情惡化的起點,其次事情的惡化還離不開後面那一雙推波助瀾的手,最後告訴我們:任何一種不良現象的存在都傳遞著一種信息,且會導致不良現象的無限擴展,必須高度警覺那些看似偶然的過錯。起先原本只是一個小問題,但如果不及時修正,問題就會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繼而引發一系列更為嚴重的後果,之所以說這個理論和自律、成長有莫大的聯繫,原因就在此。

它的主要含義就是在環境中假如有一些不良現象存在的話,不及時進行改正最終會誘導更多的人開始效仿,甚至於破壞更多的東西,我們要想成為企業最受歡迎的人就不要做“破窗”的第一人。“破窗”第一人者,打破有序,製造無序之人也,自覺遵守公司規章制度,按程序辦事,不做違反程序的事。因為工作程序一般都是對員工的約束機制,違反程序,其結果往往是造成無序,破壞約束機制,增加成本,不僅對企業有害,而且也會損害個人的利益,養成遵守工作程序的習慣,提高個人的道德水平,同時,不以“別人不按程序,我為什麼要遵守”為理由放縱自己,而是堅定立場,反對違反企業規定、浪費企業資源、浪費社會資源的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