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如果在現代會怎麼樣?

齊立新


悟空問答,有問有答,且聽大獅白話幾句。

題主問:孔乙己如果在現代社會咋麼樣?

前些日子就有個很好的例子,火爆一時至今還帶餘溫的“流浪大師”沈巍就是個好例子。

若孔乙己這個滿口道德文章的小老頭活在現在,一定是個大大的網紅了。就算他不想當網紅,也會被強行推舉到網紅的寶座之上。

他還去什麼咸亨酒店吃什麼茴香豆,還至於去“竊書”,更不會被人把腿打斷,像條瘸腿老狗一般苟活。

而是往講臺上一戰,拿乾巴巴的大手梳理一下稀疏的幾根頭髮,清清嗓子朝著無數膜拜他的學子大讚文化之美妙,哪怕他說的全都是“毒雞湯”,照樣有人奉若至寶。不用他自己勞神費力,出版社打破頭給他出書,什麼《孔大師講論語》、《孔大師批三國》、《孔大師的第一桶金》、《孔大師是怎樣煉成的》、《誰動了孔大師的奶酪》、《教你成為下一個孔大師》.......

隨便一本書賣出去,就夠孔乙己吃一輩子茴香豆的。還站著喝酒,我呸,大師只能站在講臺前,而不是站在櫃檯前。真拿大師不當大師,你知道茴字有幾種寫法嗎?

到這份上,只有他孔乙己打斷別人腿,絕沒人敢打他的腿。哪怕是孔乙己用過的一張手紙,在許多人眼裡也是沾著大師仙氣兒的,有了這玩意兒當護身符,高考興許就能過了。

不要以為我說的誇張,莫言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之後,他的老家就連牆頭的土坷垃都成了寶貝,多少人在他家門前燒紙磕頭,祈求孩子高考過關,成為下一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你真以為諾貝爾獎是菜市場三毛錢一斤的大白菜了,買的多還能便宜一毛,要這樣的話,文學也忒不值錢了。

只可惜孔乙己生錯了年代,在不人揍的年月,造就出不人揍的環境,孔乙己這個窮酸才成為悲劇產物。

說到底也怨他自己,古往今來讀書人最受人敬重,他卻落到如此地步,說到底這個人是有缺點的,可若換做現在,大師縱使有缺點也成為優點,怪只怪他孔乙己生錯了年代,正是時也、運也、命也!


大獅


孔乙己如果生在當代,大概率也是個人生悲劇。

當然,這個大概率,還是比小說中的註定悲劇,要好一點的。

在現代社會,凍餓而死、或者因為手腳不乾淨被人打斷了腿、沒有錢治腿最後悲慘死去,這樣的事情還是不那麼容易發生的。政府是有低保的,如果孔乙己不符合低保政策,去偷東西,也只會被送去坐牢,人身安全也是有保障的。

孔乙己讀過書,即使水平迂腐,在現代社會,找一份餬口維生的生計,也比小說中容易的多。

如果孔乙己生了大病,治不起也治不好的那種,那就是另一個問題了。首先每個人都有這種可能性,其次每個時代都有治不了的病,最後提問應該不是這個意思。

但我覺得生在當代的孔乙己也是個人生悲劇。這是由他的性格所決定的。

孔乙己性情迂腐,好面子,人際交往能力很差,這決定了他很難從商,即使從商,也很難做好。

瞧不起底層小生產者自己也不會生產勞作,這決定了他不會務農,或者做手工業者,或者做一些藍領技術工種、服務員、收銀員之類的工作。

道德觀也有瑕疵,手腳不乾淨,這個就比較麻煩了,影響很長遠。

讀過書,但又不是什麼大有才華之人,從政很不易,學術也難,整體就是一個高不成、低不就的典型。

近年來,屢屢有報道大學生甚至研究生畢業後找不倒工作,在家裡啃老,甚至有的啃到四十多歲,老母親八十多歲了還要養著他,讀完令人心驚。這種人不就是現代版的孔乙己嗎?社會進步了,孔乙己的生活水準會有同步的提升。但是悲劇的本質,都是一樣的。


所謂人生啊十人九悲


說句實話,我的大半生和孔乙己差不多,不同的是,我不喝酒,不偷別人的東西,後來也學得有些圓滑世故了,所以我現在活得比孔乙己要好那麼一點點。請大家不要過度指責孔乙己,這個人物的生平從表面上是看不岀什麼破綻的,就像一夲假帳。魯迅先生之所以這麼刻劃,只是為了讓他更生動,更形象,更接底氣,更能揭示當時社會的黑暗,而不是給各位留下把抦,讓你們對孔乙己夲人說三道四。


雲飛揚43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孔乙己現在一樣會很慘,甚至更慘。

大家注意,孔乙己雖然讀四書五經,但所學無成,連個秀才也沒考上。

放在今天,就是沒有學歷的一類人了。

當然,今天沒有學歷倒也不是很要緊,如果你肯吃苦,還是會有一份工作,養家餬口沒問題。

而孔乙己其實是有工作的,就是抄書。在當年抄書也是技術活,屬於技術工作,沒有一手好字是抄不了的。

大體上,孔乙己在以前就是個技術工人。

但關鍵在於,孔乙己又好吃懶做,不好好工作還偷走人家的書稿和定金。

這玩意放今天,孔乙己不但丟了工作,還要進公安局的。

到了後來,孔乙己乾脆不工作了,直接以盜竊為生。

放在今天,就是慣偷,直接在公安局掛上號。

因為有了罪犯前科,恐怕連最基礎的工作都難以找到。

拋去以上這些不談,孔乙己的性格上有很多問題。

以往說,孔乙己是被封建教育制度害的。這有一些道理,但不能完全這麼說。

其實,古代考秀才的難度還是有限的。雖然秀才似乎錄取的很少,但當然教育落後,讀書人少,尤其是教育落後的縣,靠秀才難度有限。

而孔乙己這麼多年沒有考上,看來他不是考八股文的料,理智一些就應該放棄了。

退一步說,就算考取了秀才,距離做官還有很遠的路。秀才最多也就是可以開館收徒,養活自己而已。

根據小說來看,孔乙己也應該多年前就放棄科舉了。

所以,封建教育確實害了他,但孔乙己的結局不能單純歸為制度。

再說,既然科舉考試沒有出路,又可以抄書為生,為什麼不好好幹呢?

有人說孔乙己是被封建教育坑害,認為不應該去勞動。

然而,孔乙己不是拒絕抄書,而是抄書期間捲了錢款和書籍逃走,這就是盜竊了。

難道讀聖賢書的人,可以不去勞動,卻能盜竊嗎?

沒這種道理,還是自己好吃懶做的性格決定的。

說難聽的,連這個小夥計才12歲就知道出門打工養活自己,孔乙己這麼大歲數,活的還不如一個小孩了。

至於說孔乙己不拖欠酒店的錢,是為人正直。

這就是沒道理。

他其實是個小偷,如果長期拖欠,試問酒店怎麼可能接待他?

事實上,最後如果不是孔乙己帶著4文現錢來,酒店也不會給他酒。


其實,孔乙己的命運同封建教育有一定關係,但也不是必然。

人家說性格決定命運,這是沒錯的。


薩沙


孔乙己生活在現代餓不死,最起碼國家給發低保,而且他沒老婆,還能發五保,一年一萬多,吃喝不愁了。



孔乙己念過童生,沒考上秀才,寫的一手好字,能給人抄抄書,賺錢幹活,但是又有個壞毛病,小偷小摸,所以在哪兒都幹不長。最後被打斷了腿,大約的確死了。



如果孔乙己活到現在,他還是找不到工作,好吃懶做,自命清高,活的會很慘,這裡我有個活生生的例子。

我村有個光棍,讀過上世紀七十年代的高中,俗稱老高中生,沒考上大學,家裡又窮,沒人嫁給他,自己又不想成為一個農民埋頭幹活,別的沒考上大學的人要麼種了地,比如我爸,要麼做了生意,他當了民辦老師。



當時的民辦老師非常苦,工資聊勝於無,這個叔叔就這麼過了一輩子,也沒有想辦法轉正。混的很差,自尊心還很強,特別敏感,大家都不想接觸他,其實就是現代孔乙己。

百無一用是書生。


唐風宋月


品史味人生,聽史味人生來給你叨叨幾句。

首先表明立場,孔乙己如果在現代會綻放一時的光輝,然後正如流星劃過天際,很快變回淡出人們的視野,他仍然是一個悲劇。

先生的文集《吶喊》中有一篇《孔乙己》被納入中學語文讀本,正因如此,孔乙己才被人銘記,當然今天先生的文章已經基本被刪除殆盡了,或許現在的10後將來只能從那些00後90後這些大叔口中隱隱約約的聽說“孔乙己的故事”了。

直播文化盛行的今天,似孔乙己這樣的“奇葩怪人”就是天生的素材,即使自己沒有途徑出道,也有人搶著去曝光他,更有工作室團隊來推廣孔乙己。

但是可以預見的是孔乙己正如當年紅極一時的“理髮小哥”一樣,一夜爆紅,然後很快便在如潮的網絡盲流中消失的無影無蹤。

當然,孔乙己是一個“文化人”,有學識、有自尊、有好為人師的品德,肯定不會像這個理髮小哥一樣除了接幾個廣告掙點快錢以外毫無建樹,孔乙己的“網紅之路”或許會和流浪大師沈巍一樣,面對鏡頭侃侃而談,將自己所學恨不能傾囊相授。

這個“流浪大師”為一時風雲人物,即使遠在千里之外,各種“蹭流量”的網紅妹紙仍然趨之若鶩,爭相與之合影,羨煞網絡單身狗無數。但是在今天,還能在網絡洪流中看到“流浪大師”的消息麼?

網絡是虛擬的,也是無情的,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網絡和資本家沒有任何區別,榨乾任何一個人的所有價值之後,便棄之如舊履。畢竟“吃瓜群眾”需要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來供養自己的閒暇時光,他們沒有那麼多功夫聽“孔乙己”講述“茴香豆”的“茴”字寫法。

可以預見,孔乙己的網紅生涯會像一個小丑一樣,在格格不入的環境中提供吃瓜群眾茶餘飯後的談資,然後“被消失”。網絡就像《孔乙己》中的小酒館一樣,今天的網友和當年酒館中終日閒聊打趣的酒客又有什麼區別呢?

深讀先生的《孔乙己》,愈發的感覺孔乙己不是可恨,而是可悲,雖然他竊書換酒,但是觀其言行舉止,實在讓人恨不起來,反而充滿無限的同情。

文章中寫到:

有幾回,鄰居孩子聽得笑聲,也趕熱鬧,圍住了孔乙己。他便給他們茴香豆吃,一人一顆。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著碟子。孔乙己著了慌,伸開五指將碟子罩住,彎腰下去說道,“不多了,我已經不多了。”

對於一個吃了上頓沒下頓的孔乙己來說,一碗茴香豆的分量可想而知,可是面對孩子們孔乙己仍然將僅剩的茴香豆分給孩子們吃。

有一回對我說道,“你讀過書麼?”我略略點一點頭。他說,“讀過書,……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樣寫的?”我想,討飯一樣的人,也配考我麼?便回過臉去,不再理會。孔乙己等了許久,很懇切的說道,“不能寫罷?……我教給你,記著……”

孔乙己最為人詬病的是好為人師,迂腐不堪,但是原文中的“懇切”二字,道出了孔乙己的心聲,這並非炫耀,而是真心的要把所學傳授於人,這份善良也是現代的人所缺失的。

孔乙己只是一個生錯時代的悲劇人物,從小學習的人生觀和社會環境格格不入,卻執著的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儘管衣衫襤褸、儘管餐風露宿,又何妨!這種執著是大多數人所不具備的,但是這“大多數人”卻不曾放棄心中的“孔乙己”,僅此而已。


史味人生


孔乙己如果生活在現代,有機會成為網紅。

在他之前,有鳳姐、瀟灑哥、流浪大師等等人物,都是憑藉特立獨行的形象和言論,一夜之間成為爆款人物,吸引無數眼球。

像孔乙己這樣,穿著復古又不失時尚,形象憂鬱又不失硬朗,學歷不高又不失才華,言語幽默又不失文雅,表面落魄又不失愛心的人,簡直就是再好不過的網紅模板。

在如今娛樂至上的理念下,孔乙己是不會被埋沒的,只要被哪個人發現,拍上兩段小視頻,他很快就會爆紅,聞聲而至的各位主播會把他圍得水洩不通,以求一拍到他真容,每天他會被要求回答無數問題,比如:孔大師,您左臉第三道疤是怎麼來的?孔大師,您鬍子的造型,有沒有什麼講究?孔大師,您這麼才華橫溢,怎麼三本都沒有考上?直到他不勝其煩。

當然到了這時候,孔乙己的生活已經不由得他自己完全做主了,會有公司對他進行包裝,簽訂合約,進行之後的一系列策劃活動。從形象設計、人設安排到商業運營,孔乙己成為一塊吸金的招牌,為他打造個人IP。

但是喧囂過後,終究塵歸塵、土歸土,因為在如今的傳播時代,熱點能持續的時間實在太短,三五個禮拜,孔乙己帶動的這波流量早已轉移到別的熱點事件或人物上,除非孔乙己自身確實有料,能吸引別人的持續關注。

可是孔乙己似乎並沒有這樣的實力,他的本質是個善良、溫和的人,但他同時存在著性格缺陷。他學歷不高,他與時代脫節,他還有小偷小摸的壞習慣,這樣的性格,難以融入社會。

所以最終,塵埃落定之後,孔乙己還是那個孔乙己。

或許,他會攢下一筆錢,做點小生意,從此平平安安過日子,誰知道呢?


小院之觀


孔乙己放在現在也是一樣混得非常的慘,因為他是一個好逸惡勞的人,所謂性格決定命運,人生在世首先要認識自己的能力,其次要抓住一個方向,肯幹實幹才能獲得成功,

他一直在希望自己通過考試混得一官半職,然而就是他這樣的學歷,居然連秀才都沒有中過,自然是不可能做上官的,而當時考科舉也並非人人都可以當官,畢竟有統計指出,科舉時代一個人能夠當上官的概率只是3/10000,普通人當上官那是難之又難的事情,所以說應該趁早為自己的下半輩子做好打算,

如果沒有希望通過考試做官,那就要找一門生計,而孔乙己也是有特長的一個人,他是一個可以進行文字抄寫的,雖然並不是什麼高端的行業,但是完全可以餬口了,不過他卻認為自己讀書人做的事情不算偷,居然幹起了偷摸小偷小摸的勾當,還上癮了,被人發現了之後打了一頓並沒有得到悔改,這樣的人即便在現在的社會,那也屬於直撞南牆不回頭甚至自暴自棄的人,顯然不可能得到多好的下場,當然他也不至於餓死,最終只能淪為街上的二流子,他是有點文化,在現代就是騙吃騙喝的那種文痞。


奇葩歷史大觀


孔乙己如果生活在現代社會他一定活得很幸福和快樂,肯定有知識分子的地位和尊嚴。

首先他成為了一名真正的知識分子,著書立身,桃李滿天下,受到大家的尊重和愛戴。不再是以前那個受人歧視和嘲笑的對象。

其次他實現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孔乙己通過自己的努力奮鬥走進了學府殿堂,成為傳統文化某領域的權威,自已的滿腹經倫有了用武之地。以前渴望成為秀才舉人,渴望得到功名的夙願終於實現了。

然後他是文質彬彬的學者教授,不再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不再是搖頭晃腦,每天之乎者也了,讓人感到迂腐可笑,不再是自命清高,把自已讀書看作高人一等,而是經常下基層搞調查研究,以事求是精神指導自己的事業。

最後他經常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參加社會集體勞動和勞動人民打成一片,不再是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人。孔乙己在新社會中完成了自已思想的蛻變,使自己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新知識分子形象。





老百姓的幸福生活


孔乙己如果生活在當代,他應該能夠過上好日子。理由是:

1.孔乙己“身材高大”,表明他有從事體力勞動的條件,哪怕是幹體力活,也能養活自己。在小說中所寫的舊社會,孔乙己不願也不能去幹體力活,因為他雖然窮困潦倒,卻自恃自己是讀書人,看不起下層勞動人民,這既有孔乙己自身的原因,更有社會原因——等級森嚴的舊社會導致了這一切,但在當代社會,勞動無貴賤,就像那些進城打工的農民工,乾的是粗活髒活累活,但他們靠自己的雙手養家致富,為城市建設添磚加瓦,值得我們讚美。孔乙己如果生活在當代社會,也如是。

2.孔乙己讀過書,雖然迂腐,也算是有知識有文化,如果他生活在當代社會,儘管不能夠用他的那些陳腐的知識來養家餬口,但經過思想上的改造,成為當代社會的一名知識分子還是有可能的。

3.最重要的一點,舊社會世態炎涼、人情冷漠,孔乙己的生與死,在別人眼裡都無關緊要,這也就註定了他只能是一個悲劇人物。但在當代社會中,平等互助、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等這樣的精神和品質早已成為社會風尚和美德,孔乙己是完全能夠在當代社會中過上好日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