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最佳純愛片,背後是性別議題和神話的完美融合

2月29日,法國凱撒獎揭曉。

相比起“原版”奧斯卡,有“法國奧斯卡”之稱的凱撒獎一向低調,在社交媒體上的存在感也相對稀薄。

誰能想到,此次竟然引發了軒然大波。

2019年最佳純愛片,背後是性別議題和神話的完美融合

事件的源頭,在於導演羅曼·波蘭斯基和他的新片《我控訴》

多年前,導演本人曾因為一樁性侵未成年案被捕。

為了逃避懲罰,他趕在宣判之前,連夜逃離了美國。

逃離,就意味著他再也無法洗刷這一道德汙點。

2019年最佳純愛片,背後是性別議題和神話的完美融合

在宣佈《我控訴》入圍凱撒獎之初,評委會就差點被社會各界的批判聲淹沒。

結果,評委會執意將最佳導演等三項大獎頒給了羅曼·波蘭斯基,再次引爆輿論。

2019年最佳純愛片,背後是性別議題和神話的完美融合

頒獎典禮當晚,《燃燒女子的肖像》一眾主演在眾目睽睽之下集體離席,以示抗議。

主演

阿黛拉·哈內爾更是一邊拍手,一邊大喊“戀童癖萬歲!”,然後頭也不回地離開了會場。

新聞發酵之後,關於“藝術和道德,究竟哪個更重要”的討論,再度迴歸大眾的視野範圍。

關於阿黛拉·哈內爾與凱撒獎的“恩怨情仇”,也很快成了輿論焦點。

2019年最佳純愛片,背後是性別議題和神話的完美融合

當然,以上並非今天的重點。

咱們還是來認真聊聊阿黛拉主演的這部電影。

在我看來,它絕對值得更多褒獎——《燃燒女子的肖像》

2019年最佳純愛片,背後是性別議題和神話的完美融合

01.愛情倒計時


故事發生在1760年法國的布列塔尼。

在僱主的邀約下,年輕女畫家瑪莉安(諾米·梅蘭特飾)一路漂洋過海,來到孤島上的大宅。

她此行的唯一目的,就是為即將遠嫁米蘭的富家小姐艾洛伊茲(阿黛拉·哈內爾飾)繪製畫像。

在伯爵夫人的叮囑下,瑪莉安改口說自己只是個普通女伴,以免對方產生牴觸心理。

白天,她一邊陪著小姐聊天散步,一邊默默端詳她的容貌。

夜裡,趁著眾人入睡,她便躲在畫室裡完成作品。

2019年最佳純愛片,背後是性別議題和神話的完美融合

在日漸熟絡之後,瑪莉安坦誠了她的身份和來意,並將作品交由對方過目。

但沒想到,艾洛伊茲完全不認可這幅作品。

她直白地指出這幅畫像“失真”了,而且毫無生命力可言。

或許是受了刺激,又或許是為了維護藝術家的尊嚴,瑪莉安親手毀掉了自己的心血。

2019年最佳純愛片,背後是性別議題和神話的完美融合

就在瑪莉安乖乖接受伯爵夫人的譴責並準備離開之際,事情迎來了轉機。

原本心存抗拒的艾洛伊茲突然提出,只要瑪莉安肯留下,她就願意配合作畫。

眼看女兒也不介意,伯爵夫人便答應再給女畫家一次彌補的機會。

2019年最佳純愛片,背後是性別議題和神話的完美融合

以此為契機,兩人之間的距離逐漸拉近。

她們在火爐邊共度閒暇時光,在海邊相約散步,在燭光下互訴衷腸。

就連作畫時漫不經心的眼神,也彷彿成了“心動的信號”。

2019年最佳純愛片,背後是性別議題和神話的完美融合

暫時擺脫禮教束縛之後,她們共度了生命中最甜蜜焦灼的熱戀期。

直至離別前的深夜。

她們誰也不願先入睡,只想把對方的眉眼連同這份繾綣纏綿的感情一同刻進心臟。

因為兩人深知,這段緣分將在天亮後戛然而止。

她們的生活終將各歸正軌,艾洛伊茲會嫁給某個陌生男人,而瑪莉安則會繼續她的繪畫事業。

也許,兩人一輩子都不會再有相遇的機會。

2019年最佳純愛片,背後是性別議題和神話的完美融合

“2019年最好的純愛片”、“女性版《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本片最初在戛納放映時,不少觀眾給出了類似評價。

事實上,兩部電影在主旨與整體結構上的確頗為相似。

不僅主人公都愛上了生命中的意外來客,就連情感歷程也是如出一轍:

相遇、暗戀、擦出火花、定情,最後迎來訣別。

2019年最佳純愛片,背後是性別議題和神話的完美融合

2019年最佳純愛片,背後是性別議題和神話的完美融合

甚至,連結局都有異曲同工之妙。

電影同樣選擇了以失去戀人的主角失神地望著某處,無聲落淚的場景作為收尾。

2019年最佳純愛片,背後是性別議題和神話的完美融合

不過個人認為,本片的處理方式或許比《CMBY》來的更巧妙。

甚至,能給帶給觀眾一種“初聞不識曲中意,再聞已是曲中人”的情感衝擊。

電影尾聲,艾洛伊茲坐在音樂大廳裡,淚流滿面。

在維瓦爾第的《四季》中,她終於感受到愛人描述中疾風驟雨、百蟲齊鳴、蛙聲鼎沸、電閃雷鳴的聲音。

2019年最佳純愛片,背後是性別議題和神話的完美融合

與此同時,觀眾終於知曉了她深埋心底多年的答案——

她第一次想要親吻瑪莉安,到底是什麼時候。

正因為終將離別,所以才更懂珍惜。

正因為嘗過刻骨銘心的滋味,所以願意在分別後繼續追隨戀人的足跡,試著去了解對方過往生活中的點滴。

正如她親口所說,“並非一切都會飛逝,有些感情會深入骨髓。”

艾洛伊茲的愛,從來不因時間而褪色。

2019年最佳純愛片,背後是性別議題和神話的完美融合

2019年最佳純愛片,背後是性別議題和神話的完美融合

瑪莉安為艾洛伊茲彈琴

在狹窄到只有寥寥幾個角色的敘事空間中,在盤旋激盪的旋律中,在艾洛伊茲無聲滑落的眼淚中。

堪稱美妙又心碎的情感體驗被一路推向高潮,令人久久難以忘懷。

而這些,還只是本片帶給觀眾的第一重驚喜。

02.愛情與隱喻


至於第二重驚喜,就藏在電影的視聽語言中。

片中有大量值得反覆品味、揣摩、解讀的鏡頭與文本。

先以女僕墮胎的場景為例。

此處刻意隱去了正在操作手術的阿嬤,再加上滿頭大汗、雙眼緊閉、神色痛苦難忍的症狀,營造出女僕正在分娩的錯覺。

為了強調這點,躺在她身邊的嬰兒也緊緊攥住了她的手指。

新生與死亡意象的互相碰撞,使得生與死的界限被模糊、混淆。

2019年最佳純愛片,背後是性別議題和神話的完美融合

毫無疑問,女僕或者說每個孕婦的身體,正是那個負責承載新生與死亡的“母體”

這既是波伏娃所說的“第二性”所必須承擔的責任,也是女性身體被符號化的體現。

為了促使瑪莉安意識到這一點,艾洛伊茲才語氣強硬地要求她繼續旁觀。

2019年最佳純愛片,背後是性別議題和神話的完美融合

在鏡頭多次切換中,鮮花經歷了從盛放到枯萎的過程。

“花開”、“花敗”,既象徵著時間的流逝,也代表二人的愛情就如同鮮花般嬌豔美麗,卻也如此短暫易逝。

更巧的是,這束恰好是百合花,完美對應兩人間的“百合之戀”。

2019年最佳純愛片,背後是性別議題和神話的完美融合

2019年最佳純愛片,背後是性別議題和神話的完美融合

接下來,再談談電影中佔據關鍵地位的“畫像”。

瑪莉安親筆繪製了多幅畫像,每一副都如實對應著角色情感的動態變化。

第一幅畫像雖然美麗端莊,但雙眼毫無神采,頂多是副普通的人物肖像。

面對如此刻板平庸的畫作,艾洛伊茲感到有些難以置信:“這就是你眼中的我?”

2019年最佳純愛片,背後是性別議題和神話的完美融合

此時,瑪莉安仍秉持著畫家的立場,在所謂“生命力”與“技藝”、“靈感”之間,她更傾向於後者。

因此對“作畫對象”艾洛伊茲提出的質疑,她感到不以為然。

2019年最佳純愛片,背後是性別議題和神話的完美融合

光從成品來看,第二幅畫像的面部表情變得更加生動,特徵更鮮明。

這說明女畫家對戀人的性格與內心有了更進一步瞭解,並且不再把“畫像”僅僅視作一項任務。

換言之,她為作品賦予了更多私人情感

2019年最佳純愛片,背後是性別議題和神話的完美融合

第三幅畫像,是一張速寫素描。

由於身份的轉變,她的創作視角也隨之產生了變化。

雖說只簡單勾勒了幾筆,卻能看出她在筆觸中傾注了更濃烈真摯的情感——

她試圖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記錄下愛人的睡顏。

2019年最佳純愛片,背後是性別議題和神話的完美融合

第四副畫像已經模糊到只剩一個背影,它被瑪莉安小心翼翼地藏在畫室的角落。

正所謂,往事可憶不可追。

在她心中,昔日戀人早已成了只可遠觀,不可觸碰的“泡影”。

事到如今,她也只敢用這樣隱秘的方式來紀念逝去的愛情。

2019年最佳純愛片,背後是性別議題和神話的完美融合

為何選取“畫像”作為敘事重心?

難不成僅僅是為了強調角色的職業?並不全是。

實際上,單就“畫畫”這一舉動來說,潛在的情感表達就足夠飽滿——

如果畫家沒有愛上TA的“繆斯”,就創作不出飽含靈魂的作品;

以及,畫家與創作對象之間的凝視關係是相互的。

因而在瑪莉安對艾洛伊茲的小動作如數家珍時,她自然也早已被對方看透;

2019年最佳純愛片,背後是性別議題和神話的完美融合

最後,畫家在觀察作畫對象時的眼神,實在太容易招致誤會。

所以艾洛伊茲在得知對方身份時,才會看似突兀地補上一句“您的眼神都說得通了”。

除了愛意,你似乎想不出別的理由,去解釋她為何要如此溫柔專注地看著另一個人。

2019年最佳純愛片,背後是性別議題和神話的完美融合

說到這,我又想起行為藝術之母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恰好也有一則被命名為“凝視”的作品。

在這場歷時兩個半月的巡迴展覽中,她靜坐700多小時,曾與上千個陌生人對視。

無論對方使出渾身解數,她都做到保持冷靜。

直到她與分別22年的前男友烏雷眼神相交那一刻。

她忍不住潸然淚下,意外重逢的二人上演了堪稱“一眼萬年”的佳話。

2019年最佳純愛片,背後是性別議題和神話的完美融合

在與戀人對視時,每個人的靈魂都一覽無餘,藏不住任何情感。

這正如歌德所說:“愛情難以遮掩,它秘藏心頭,卻容易在眼神裡洩漏。”

2019年最佳純愛片,背後是性別議題和神話的完美融合

除此之外,最值得細細品味的,莫過於俄爾普斯冥府追妻的隱喻。

這一隱喻貫穿了主角二人從相識、相愛、離別的全程,其重要性更在於它對故事主旨的闡釋。

2019年最佳純愛片,背後是性別議題和神話的完美融合

先簡單概述下這則神話。

俄爾普斯是希臘神話中太陽神阿波羅之子,他的妻子歐律狄刻則是一位美麗的水神。

在妻子意外喪生後,俄爾普斯動身前往冥府,用他誠摯的愛意與琴聲打動了冥王哈迪斯。

於是,哈迪斯答應將妻子歸還於他。

不過條件是,在離開地府之前,他絕不許回頭。

只可惜,最後俄爾普斯還是沒能忍住回頭的衝動。

轉瞬間,妻子墜入深淵,這對眷侶再次陰陽永隔。

2019年最佳純愛片,背後是性別議題和神話的完美融合

針對俄爾普斯回頭的原因,主角二人展開了一番爭論。

艾洛伊茲認為他太過情深意重,所以忍不住回頭。

瑪莉安卻說,“他選擇留下對她的回憶,他做的不是情愛的選擇,而是詩意的選擇。”

此處揭示了兩人從根本上的分歧,一個追求義無反顧的愛,另一個則追求事業和藝術。

如果說俄爾普斯回頭,既不是出於愛情,也不是為了事業。

那到底是為什麼?先賣個關子。

2019年最佳純愛片,背後是性別議題和神話的完美融合

2019年最佳純愛片,背後是性別議題和神話的完美融合

在隨後的篝火晚會上,伴隨著高昂激盪的旋律,瑪莉安恰好回眸,兩人遙遙相望。

隔著漫天火星,兩人之間愛情的火苗也似乎開始熊熊燃燒。

2019年最佳純愛片,背後是性別議題和神話的完美融合

然而,就在瑪莉安轉身的一剎那,“輓歌”突然響起。

裙襬著火的艾洛伊茲被趕來的女僕絆倒,而她身上象徵著生命的火苗也被撲滅。

此處完美照應了先前的對話:

“在即將觸碰到邊境之際,滿懷對妻子的思念和不捨,痴情人心懷愛憐回頭望去,她轉眼滑落深淵。”

至於無聲倒下的艾洛伊茲,更像是對故事結局的一次預演:

她就像墜入深淵的歐律狄刻,而瑪莉安則是那個痛失愛人的俄爾普斯。

2019年最佳純愛片,背後是性別議題和神話的完美融合

好了,現在可以揭曉答案了。

神話中俄爾普斯回頭的真正原因,實際上是“命運”。

而“悲劇”與“命運”,正是構建希臘神話的核心。

正如俄爾普斯無法帶著妻子回到人世,瑪莉安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帶著愛人離開小島。

一旦離開這座遺世獨立的孤島,她們難以在社會上立足。

於是乎,她們只能像俄爾普斯那樣,順從於宿命的安排。

2019年最佳純愛片,背後是性別議題和神話的完美融合

與“畫像”相似,電影中同樣出現了多次“對視”的鏡頭。

每次對視,都嚴絲合縫地照應著她們的命運——

第一次,兩人隔著篝火相望,愛情之火被點燃;

第二次,身穿婚紗的艾洛伊茲輕聲呼喚“回頭吧”,於是兩人視線相交;

“她最後呢喃了一句再見,幾乎已傳不到他的耳邊。”

此處顯然對應著俄爾普斯夫婦在訣別前的凝視。

2019年最佳純愛片,背後是性別議題和神話的完美融合

第三次,兩人的視線不曾交集。

這無疑預示著“俄爾普斯”終究失去了他的妻子,光線幽暗的音樂大廳則象徵生死永隔的幽冥。

2019年最佳純愛片,背後是性別議題和神話的完美融合

以神話故事為核心的敘事手法,其高明之處不僅在於對人物命運的揭示,更在於角色情感的昇華。

縱使面對無法抗拒的命運,她們依然勇敢地邁出了第一步,如同飛蛾撲火般奔向真愛的懷抱。

在渲染悲劇色彩之餘,也為觀眾展示了愛情最本真的美好。

3.凝視與被凝視


從導演、編劇、演員,再到攝影,電影由純女性主創陣容打造。

甚至,劇情中主角所在的孤島也是男性角色缺席的“母系烏托邦”。

“以純女性視角講述女性之愛。”

這正是《燃燒女子的肖像》與其他同類影片在本質上的區別。

2019年最佳純愛片,背後是性別議題和神話的完美融合

在導演瑟琳·席安瑪的悉心雕琢下,《燃燒女子的肖像》呈現出了非同尋常的質感。

首先,電影最大程度地展現了女性的外貌之美。

從溫潤柔和的眼神再到外露的柔軟肌膚,甚至就連阿黛拉·哈內爾眼角的幾絲皺紋也被賦予了別樣的美感。

2019年最佳純愛片,背後是性別議題和神話的完美融合

2019年最佳純愛片,背後是性別議題和神話的完美融合

其次,電影精準地捕捉到了女性的情感之美。

她們的每一次對視、擁抱、耳語、愛撫、親吻,都流露出女性獨有的溫柔與細膩。

情到濃時,你不但能感受到朦朧情慾的誘惑,更能體會到緩慢升騰的情感張力。

2019年最佳純愛片,背後是性別議題和神話的完美融合

最後,是電影對“性別議題”的革新。

比如,瑪莉安的“畫家”身份就自帶話題性。

此話怎講?

因為歐洲歷史上的藝術殿堂是專屬於男性的“淨土”,它拒絕向女性敞開大門——

“這個俄爾浦斯畫的極好,您的父親老當益壯啊。”

“是我的拙作,借父名一用。”

結尾處的這段對話,則恰如其分地揭示了真相。

被剝奪署名權,這是18世紀歐洲女畫家在職業生涯中無法逾越的門檻。

無論她們多麼出色,都難以獲得社會主流的認可。

2019年最佳純愛片,背後是性別議題和神話的完美融合

無獨有偶。

冷門西語劇《黑死病》中,拉雷亞夫人是個技藝出眾的畫師。

但囿於社會層面對女性的偏見與排擠,她始終只能像瑪莉安那樣,依託父親的名義來作畫。

假如順著這個思路去倒推,歷史上又有多少女畫家淪為了滄海遺珠?

真相不得而知。

2019年最佳純愛片,背後是性別議題和神話的完美融合

再說個更大眾的例子。

作為獨立女性的典範,《小婦人》中熱衷於人生理想、追求自由平等的主角喬曾打動無數讀者。

和姐姐喬一樣,艾米也曾試圖追逐成為畫家的理想,可惜最終失敗了。

面對勞裡的質疑,她無奈地說出“我不是詩人,我只是個女人”。

2019年最佳純愛片,背後是性別議題和神話的完美融合

難道說,她失敗的原因僅僅是技不如人?

恰恰相反,“性別歧視”才是使艾米與頂尖藝術家無緣的根本原因。

“如果主角是個女孩子,務必保證她在結局時要麼結婚,要麼死了”。

至於艾米的結局,也順應了出版社編輯提出的“業界潛規則”。

總而言之,女性的創作慾望以及自由選擇權,統統受到社會規訓的壓制,這乃不爭的事實。

2019年最佳純愛片,背後是性別議題和神話的完美融合

漫長的藝術史中為何甚少出現知名的女性藝術家?

對此,瑪莉安親自做出瞭解答:

“為什麼不畫男性?”

“因為我是女人,我沒這個權利。”

“這是為了阻斷我們創造不朽藝術的道路。”

“不瞭解男性的身體構造,也就無法涉足藝術的主要領域。”

沒有以男性為作畫對象的權利,這是女性畫家在創作道路上必須跨越的第二重阻礙。

2019年最佳純愛片,背後是性別議題和神話的完美融合

最諷刺的是,隨意翻閱藝術史,我們不難發現女性大多作為繪畫題材出現。

比如《蒙娜麗莎的微笑》《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等。

關於這一現象,約翰·伯格曾在《觀看之道》中指出:

“客體化”產生於看與被看之間,女性主義者則認同“男性凝視”的概念。男性常常是帶著權威的觀看者,女性則生來就是被觀看的一方。


在不同的位置、立場、角度、脈絡下的觀看與被看,都是權力的運作和展現。

“凝視”,是男性與生俱來的權利。

而“被凝視”,則是女性的命運。

透過本片,我們能看出導演想要打破僵局的野心——

在作畫過程中,艾洛伊茲和瑪莉安總是相互凝視。

這意味著,女性角色同時作為凝視這一行為的“主體”與“客體”。

2019年最佳純愛片,背後是性別議題和神話的完美融合

如此一來,女性便能從“藝術家—繆斯”的傳統關係中解放出來,從而真正實現了視角上的平等。

這就正如《簡愛》所說,“在上帝面前,我們的靈魂是平等的。”

2019年最佳純愛片,背後是性別議題和神話的完美融合

拋開電影本身。

在男性執掌話語權的電影行業裡,導演瑟琳·席安瑪卻大膽採用了純女性製作班底。

她的目的,在於實現對“性別偏見”的反叛,並最終為女性從業者爭取話語權。

光憑這一點,就稱得上勇氣可嘉。

即使凱撒獎最後只象徵性地給出“最佳攝影”這類技術小獎,也完全不妨礙大眾對本片的讚許。

畢竟,戛納場刊3.3的高分與“酷兒金棕櫚獎”,足以證明本片的質量不俗。

2019年最佳純愛片,背後是性別議題和神話的完美融合

復古迷人的色調、大量可供解讀的隱喻與文本、沉浸式的情感體驗,再加上導演對於女性視角的大膽詮釋。

無論如何,本片值得一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