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代表重慶老街?這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街市讓所有人跪了

誰能代表重慶老街?這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街市讓所有人跪了

誰能代表重慶老街?這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街市讓所有人跪了

CULTURAL TOURISM


要說誰最能代表山城老街的韻味,我覺得首先必得山之絕妙,方能顯城之獨韻,長壽的三倒拐無疑將此詮釋得淋漓盡致。2.5公里的老街硬生生地從165米的高差上縱身躍下,與山壁不停碰撞折射,劃出一道婉轉而又餘音繞樑的彎曲樂譜,最後直入江中,泛起星星點點的倒影漣漪。


誰能代表重慶老街?這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街市讓所有人跪了


單論長度、落差,在如今保存下來的山城老街中,三倒拐無疑都是NO.1,加上“倒拐”的形制,合在一起便是一道壯觀的景象,這種壯觀在不同的位置又有著不同的詮釋,這才是無數人喜歡三倒拐的原因。


誰能代表重慶老街?這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街市讓所有人跪了

三倒拐路牌


“爬三倒拐通身汗,下三倒拐腳打顫”,長壽人耳熟能詳的俗語道出了三倒拐5000餘級古青石臺階的險要,也正因為這個險勁兒讓枯燥勞累的攀爬變得趣味橫生。


這些青石板路猶如一條在山間跳躍的溪流,時而陡峭中形成一道一瀉千里的瀑布,時而平緩迴旋盤成一汪潭水,時而數不清的小道從每一個錯落有致的房屋縫隙中穿梭而來,匯聚一堂而又瞬間分道揚鑣,時而一片坦途而又懸於絕壁戛然而止。


誰能代表重慶老街?這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街市讓所有人跪了

誰能代表重慶老街?這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街市讓所有人跪了

三倒拐青石板路


每一段景緻絕無雷同,特別是三個180高落差大轉彎尤為傳神,房屋與行人在此處突然斗轉星移,沒了上下左右的分辨,三倒拐的大名也由此而來。


行走其間,突然躍出一個埡口,踩著陣陣江風,懸崖、吊腳樓、豎著掛著的百年黃桷樹一刀切下,滔滔江水、滾滾車流、魚貫船隻盡在腳下,竟有種坐看風起雲湧的豪邁;轉瞬坦途一片,人來人往卻依然靜謐,坐在石刻墩子上輕搖著蒲扇的大爺,打著井水洗衣的老太,不時從巷子裡竄出的孩子,吹出的彩色泡泡在陽光下飛舞……

誰能代表重慶老街?這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街市讓所有人跪了

打著井水洗衣的老太


儘管如今老街多是留守的老人和小孩,但他們都獨享著這份老街傳承下來的美妙時光,使得每天以這條老街為紐帶,在上下半城穿梭不停的忙碌路人也不經意放慢了腳步。


不知不覺摺疊在倒柺子處,一邊踮腳從地平線上探出頭來,一邊俯下身來觸摸屋頂的瓦當,360度旋轉著身子,在萬花筒般迷失其中,分不清自己是在上面一層還是下面一層,是在左邊的世界還是右邊的光影。


走到頂處,一定要去坐有著重慶交通活化石之稱的長壽纜車,這個1964年建成通車,至今已有53年曆史的纜車全長282米,是西南地區最長,坡度最陡的纜車,連接著城區望江路與江邊的河街,是上下來往的重要通道,這也是重慶唯一留下的纜車了。

誰能代表重慶老街?這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街市讓所有人跪了

纜車站


坐在纜車上,剛剛走過的三倒拐美景盡收眼底,而放眼而去,長江兩岸秀麗風光一覽無餘。而今,經過重新維修的纜車將重新開動迎賓,喜歡老重慶的人一定不容錯過。


誰能代表重慶老街?這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街市讓所有人跪了


要說誰最能代表山城老街的韻味,我覺得,還得鐫刻下歷史歲月的年輪,才能滲透出巴渝文化的悠長。三倒拐是重慶保存最為完整的明清街市。早在元朝,長江水運漸起,作為水路交通樞紐和重慶外圍門戶,原屬巴郡枳縣的長壽改置縣,縣址特意選在瀕臨長江的河街,頓時沿江成為了長壽縣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


誰能代表重慶老街?這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街市讓所有人跪了

長壽長江兩岸的秀麗風景


明代中期,水運發達,貿易空前繁榮,河街和碼頭擁擠不堪,市集、酒肆、店鋪、客棧、倉庫見縫插針。為解決這個甜蜜的煩惱,長壽開始建造后街和上后街,也就是現在三倒拐的下半部分。

誰能代表重慶老街?這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街市讓所有人跪了

三倒拐上的茶樓


到了清嘉慶四年,江蘇狀元石韞玉從翰林院出守重慶,來長壽視察,覺得這地前有長江、後臨高崖、發展受限,決定將縣署遷往山崖之上,但河街仍是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崖上下兩座城,高差極大,隔著幾乎無法逾越的垂直懸崖,只有採取詹天佑修京張鐵路的之字形結構修建道路連接,於是產生了三倒拐。


誰能代表重慶老街?這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街市讓所有人跪了

崖上之景


在抗戰時期,三倒拐達到極盛,民族工業崛起,麵粉廠、鹽、茶等店鋪超過100餘家,為重慶提供了大量的糧食、蔬菜、肉類等後勤保障物資,為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貢獻。


直到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這些民族工業打下的底子依然支撐著三倒拐的繁榮,手工一條街聲名遠播。有幾千人工作生活在這裡,從山下到山頂,酒館、捲菸廠、布鞋廠、老相館、川劇院等,從各式工廠作坊到生活設施一應俱全,完全是一座懸掛在山崖上功能完備的小城市。

誰能代表重慶老街?這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街市讓所有人跪了

誰能代表重慶老街?這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街市讓所有人跪了

三倒拐街景


如今留存下來的建築大多為明清四合院,64棟超過2萬平方米,穿鬥結構,輔以抬梁,小青瓦屋面,懸山式和歇山式相結合,不少雕樑畫棟,幾何紋、饕餮紋、獸形紋、花卉紋等窗格靈動有趣。


從河街往上爬,老電影院是進入三倒拐最醒目的建築,儘管早已凋敝,但遺存的電影海報和宣傳欄,還能一下把人拉回到過去的時光之中。

誰能代表重慶老街?這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街市讓所有人跪了

老電影院

誰能代表重慶老街?這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街市讓所有人跪了

老電影院海報


繞過電影院拾級而上,有段非常長的寬闊平坦的青石板路,百年來已踏出深邃而光滑的腳印,住戶門前設計有下水口,每個形制還略有不同,四合院和單家獨院的水都經過地下水道排到街面兩邊的排水溝,在明清時期,這樣的設計極具超前性。


誰能代表重慶老街?這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街市讓所有人跪了

下水口


路過原工商聯的老房子,便是川劇團,這段街上以前住的都是江南來的移民和打工族,房屋大多隻有一層,這也使得川劇團的地上三層地下兩層的建築顯得非常壯觀,當年,這裡的每一個窗戶都會傳出川劇的高腔,而來往的人們也常不自覺停下腳步,在這免費的天籟中陶醉一會兒,似乎整個身子都輕鬆了不少,戲曲曾是三倒拐的一張名片。


到了五香門便可看見那棵明星古樹,歷朝歷代來往的人們爬三倒拐,都會在這裡歇口氣,闊綽的黃家院子也就坐落在這裡,周圍麻糖鋪、旅社、茶館一字排開。從這之後,第一道拐才算走完。後面兩道拐的老屋結構不大一樣,基本都是簡單直接掛在絕壁上的吊腳樓,這也預示著後面的兩道拐都得一鼓作氣爬到底了。

誰能代表重慶老街?這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街市讓所有人跪了

誰能代表重慶老街?這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街市讓所有人跪了

三倒拐一角


快到頂端是著名的八角井,這井深10米,其下泉水清冽,時至今日,依然是整個老街居民洗衣淘米的熱鬧之所。此時回望,江南盡收眼底,白塔亭亭玉立於長江邊上,而三倒拐則像一條烏龍,盤旋于山際,龍頭伸入長江像蛟龍入海。


誰能代表重慶老街?這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街市讓所有人跪了

亭亭玉立的白塔


誰能代表重慶老街?這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街市讓所有人跪了


要說誰最能代表山城老街的韻味,我覺得最後必須隱藏著歷史的密碼,散發出誘人的神秘氣息。三倒拐老街走到河街,繼續前行,便可進入一座古剎,這座名為定慧寺的佛教寶地。在翻修之前一直隱藏在江邊的棚戶中破敗不堪,更沒人知道就在這裡曾經誕生了第一張三峽工程的設計圖,孫中山先生提出興建三峽工程的設想差點變成了現實,而他的設計者卻不是中國人,是美國水電專家薩凡奇。


誰能代表重慶老街?這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街市讓所有人跪了

定慧寺遠景


定慧寺始建於清代,毗鄰三倒拐熱鬧集市但又鬧中取靜,“古寺爐煙歇,明河下五更。初回塵世夢,忽報曉鐘鳴。夜送寒山月,朝驚遠水清。欲知深省意,試聽此間聲。”古人的詩句便是其迷人景象的寫照。


當時的寺院主要建築為四合院佈局形制,後僅存正殿及左右偏殿,最近經過翻修又恢復了當年寺院鼎盛時期的規模和景緻。抗戰爆發之後,國民政府遷都重慶,經濟部資源委員會龍溪河水力發電工程處相中了定慧寺這塊寶地,將其作為龍溪河水電工程處。

誰能代表重慶老街?這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街市讓所有人跪了

長壽區桓侯宮


儘管身在戰亂動盪之中,工程處依然希望能在戰後為經濟恢復打下能源基礎,因此重新將1919年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的設想——“自宜昌以上,入峽行”這段“以水閘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資其水利”——提上研究日程,為高起點設計,使工程達到世界最高水平。


工程處邀請美國專家薩凡奇前來商討中國戰後開發西南水電資源相關事宜,國民政府認可了工程處的建議,開始和美國對接,最終與美國墾務局簽約,準備利用美國資金建設水電站。

誰能代表重慶老街?這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街市讓所有人跪了

三倒拐街景


薩凡奇是當時世界最著名的高壩建築專家,在美國水利墾務局任設計總工程師長達27年之久,曾在美國成功設計建造了60座攔河大壩,美國著名的胡佛水壩、大古力電站水壩便是由他設計建造。


他對中國的水利也是情有獨鍾,在收到邀請之後,主動請纓親赴三峽考察。這個決定放在當時是非常的瘋狂,因為日軍已經佔領湖北宜昌,三峽已經是整個戰爭的最前線和慘烈戰鬥的焦點,基本天天都在日本飛機的轟炸之中。

誰能代表重慶老街?這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街市讓所有人跪了

三倒拐街景


國民政府考慮到薩凡奇的個人安全多次拒絕,在薩凡奇的一再堅持下,終於獲得了批准。薩凡奇於1944年9月和水利工程專家黃育賢帶領的技術人員一行,乘坐民生公司專輪,在第六戰區副司令兼江防司令吳奇偉的護衛下,歷時10天,對長江三峽地區的“地質構造、地形狀況、地權問題以及處理揚子江巨大迅疾之水流所可能發生的困難”等問題,作了較為詳實的考察和記載,並冒著危險穿越日軍佔領區域勘察了位於湖北省的西陵峽。


考察完後,薩凡奇回到位於長壽縣定慧寺的工程處,經過40多天緊張工作,編制出第一個完整、詳細開發長江三峽水利資源的綜合報告:《揚子江三峽計劃初步報告》(又稱薩凡奇計劃),分別送交原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委員長翁文灝和副委員長錢昌照,並興奮地寫信表達自己能夠參加這個偉大工程設計的欣幸。


誰能代表重慶老街?這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街市讓所有人跪了

三倒拐街景


兩年之後,薩凡奇再次兩闖三峽考察,驗證設計中的四個壩址,並在回程中對路過的南津關西岸石子溝作出了重要論斷,數年後,新中國的建設者們和其不謀而合,在這裡修建了葛洲壩水利樞紐。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在長壽縣設立全國水力發電工程總處,辦公地點仍設在定慧寺。可很快內戰爆發,《揚子江三峽計劃初步報告》以及薩凡奇的前期工作也付諸東流,這段傳奇也成為了永遠塵封的秘密。

圖 ◎ 寒溪夜浣

出品 ◎ 攝程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