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封鎖越突破!瑞典德國日本全都使用中國製造,連美國也無法輕視

美國斯坦福大學高級研究員尼爾·弗格森教授在中國某論壇上講到:至今德國一些所謂“專家”都認為中國人造不出滾珠軸承。看到這條消息的時候小兵兵這個圈外人都笑了。弗格森教授更是直接了當的講到西方在自欺欺人,中國很有可能在科創方面比肩美國,甚至已經到達了科學界的一些巔峰。

而一群“所謂”的德國專家對於中國的輕視,連美國人都看不下去了。。。。。

軸承,顧名思義,就是要承託轉軸、或直線運動軸的機件部分。它幾乎存在於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從滿地都是的共享單車到掠過頭頂的民航客機,從魚翔淺底的核潛艇到巡天遙看的空間站,從電冰箱,到洗衣機、電腦散熱風扇、抽油煙機、手機裡的振動馬達……軸承無處不在,凡是旋轉的部分,都需要軸承。

越封鎖越突破!瑞典德國日本全都使用中國製造,連美國也無法輕視

大家別看這小小的軸承不起眼,但它卻可以作為衡量國家科技、工業實力的重要產品,因此,軸承也被在製造領域也被稱為“裝備製造業的關節”。

而德國人所質疑的焦點恰恰就是:中國能不能造出滾珠軸承。答案是肯定的,並且中國也是目前是無可置疑的超級軸承大國。早在2014年,中國軸承產量已經達到196億套,居於世界第三位。我們生產的最小軸承直徑0.6毫米,最大的直徑11米,可以說涵蓋了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上天入地、無所不在。

並且,我們自主製造很多的很多軸承是為在極端條件下工作的機器使用的。比如咱99A坦克炮塔座圈其實就是個超大的滾動摩擦軸承,這個軸承組件不僅要讓十幾噸重的炮塔運轉自如,還要承受那門125毫米滑膛炮開火瞬間的恐怖後坐力。至於155毫米自行火炮的炮塔座圈那對於重量、強度的要求就更高了。而這樣的軸承,對於多數國家的製造業而言,那都是無法企及的。

再比如衛星上的精密軸承。衛星上的太陽能帆板需要隨時調整自己相對於太陽的角度,來獲得合適的光照條件。但衛星上了天就沒有機會派人去給軸承加潤滑油。所以,衛星電池板就要用到所謂的固體潤滑劑軸承,在加工中設法把二硫化鉬等物質薄薄地噴射在軸承裡,以保證電池帆板在太空工作中能夠保證潤滑。而這種軸承,同樣沒有幾個國家可以獨立製造,但我們可以。

越封鎖越突破!瑞典德國日本全都使用中國製造,連美國也無法輕視

當然,對於工業真正發展僅僅幾十年的我們而言,正視我們與世界軸承工業強國間的差距,還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在高端軸承的可靠性、壽命等方面,我們仍然需要找個對象摸著過河。

比如咱常玩的指尖陀螺。雖說這玩意就是個在手上轉的小物件。但它卻最考驗軸承的技術性能。而在指尖陀螺這個圈子裡,日本軸承和國產軸承的性能差距相信玩家朋友們都是清楚的。安裝有日本精密軸承的“指尖陀螺”瘋狂轉了24分46.34秒才停住,創造了吉尼斯世界紀錄。而咱用國產精密軸承的指尖陀螺目前還是做不到這點啊。

要知道軸承這個東西的性能優劣主要取決於材料性能和加工水平。作為全世界頂尖的鋼鐵產能大國,雖然我們很多鋼鐵產品產量已經碾壓了全世界。但在軸承上使用的高強度高耐磨軸承鋼上,其實我們要做的功課還有許多。特別是目前國際十大軸承廠商都屬於西方。想要不被小小的軸承卡脖子,最終還是得靠自己。

早在2011年國家工信部,就在《機械基礎件基礎製造工藝和基礎材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把軸承列為“機械基礎件、基礎製造工藝和基礎材料”之首。中國軸承工業“十二五規劃”提出在2015年建成瓦房店、洛陽、江蘇、浙江和聊城五大軸承產業基地的目標。

根據規劃,到2020年,風電機組軸承自主化率要達到90%,到2025年,高速精密數控機床和高速動車組自主化率要達到90%,到2030年,大飛機軸承的自主化率要達到90%。

越封鎖越突破!瑞典德國日本全都使用中國製造,連美國也無法輕視

目前高鐵軸承的國產化工作已經有了實質性的進展,軸承鋼技術也獲得了突破。經過十多年的努力,中國已成為軸承鋼生產大國,攻克了諸多軸承鋼生產工藝中的難點問題,比如氧含量控制在≤5ppm的世界先進水平,掌握了其內在質量控制的核心技術。

此外,鍊鋼過程中加入稀土,使原本優質的鋼變得更加“堅強”,是解決高端軸承用鋼的技術方向,這類技術原本是世界軸承巨頭們的核心秘密,現在也被中國的科研人員攻克,中國的科學家們將稀土軸承鋼中影響疲勞壽命的大尺寸夾雜物數量減少了50%。

如今,中國不僅能造出高端軸承鋼,而且在國際市場闖出了名堂,中國的軸承鋼已經供應給瑞典、德國、日本等國,同時高端軸承鋼的疲勞壽命也達到甚至超過日本和歐洲的同期水平。

我們中國軸承行業下一個階段目標就是軸承的設計了,高端軸承研發涉及材料、設計、軸承製造裝備、高精度機械加工、檢測與試驗等一系列技術難題,還需要接觸力學、潤滑理論、摩擦學、疲勞與破壞、熱處理與材料組織等基礎研究和交叉學科的支持,高端軸承技術具有極端的複雜性,掌握難度非常之大。比如精度、軸承振動、噪聲與異音、可靠性、高速性能方面,我們依然需要大踏步的追趕。

我們中國的製造業從一窮二白髮展至今,經歷了太多旁人的冷眼與嘲笑。想想當年,西方的一句:中國人辦不到。就企圖封死我們的技術發展之路。然而如今,中國製造卻已然成為了這個世界運轉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感謝曾經的冷眼嘲笑,讓如今的我們變成了你們最忌憚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