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学艺术赖以存在的根基

实用:文学艺术赖以存在的根基


因为记事的需求,人类发明了文字。而后进一步用来记忆。而后进一步用来表现情怀。把以上功用调和,有了文学作品。定义: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实用性当然也是艺术的土壤。比如最初人类劳动时的号子,祭祀时的且歌且舞,皆是艺术的源头。劳动时的号子可协调力量达成一致,祭祀的歌舞是缅怀,是向苍天诉求。

古人云:文以载道。强调的是文的大功用。求大存小。

没有了使用的土壤,有的艺术形式渐行渐远。当学生背着一部笔记本电脑上学,我很怀疑书法家还能不能存在。存在也是形而上的艺术,形而上的艺术又能走多远呢?

文学艺术的价值常看产生之时的环境。战争时期文艺兵站出征队列那鼓劲的快板书就是最好的艺术!汶川大地震,举国驰援。做为职业作家的我,没有人来找我捐款。但是,我要做份内事。假如有队伍奔汶川,我一定愿意随同,去写传单发传单。当时不能,就捐诗歌,捐文章,发表在网络,任凭报刊杂志、书籍多家转发。声名了:不要稿费。

一阵惊悸,

我们的根须被牵拽,

牵拽出了

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疼痛。

我当时写下的诗歌《这是一场人民战争》句,全诗被《世界文艺》转发。

说文章身后事,我更看重当前。做好当下的事失了名又如何?而且实用的需求未必不可以成就千古名篇,如骆宾王的《讨武曌檄文》,如诸葛亮的《出师表》,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不胜枚举。在讲硬道理的同时,如再触及人内心柔软之处,滋润向善向美之念,就是更好的文章。至于能不能千古留名,容他人评说。

面对世界,我的思绪是风起云涌的,未尝感觉思绪枯竭。

怀济世之心,我这职业作家就永不失业!

2020-3-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