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斗士"闻一多先生对于东方文化的文学态度

导语:闻一多本名家骅,号友三,湖北淆水人,他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学者与爱国民主人士。闻一多先生为东方文学喷洒过自己的一腔热血,被后世称为著名的"

文学斗士"。

学者梅琼林曾对闻一多先生进行的文学人类学解读向度这样讲过,若是从一个大的宏观人类学出发角度来看待文学与文化的关系,那么神话、诗歌则会是文化形式的最初起源。

闻一多先生则就是看出了人类学中的文化本质,所以才透过文学艺术的本真内涵去了解艺术的另一维度。"文学斗士"闻一多先生这种严谨的文学思想,为后来的文学思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一、以文学为审美对象

闻一多撰写文学思想的目的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曾对我国古代文化典籍进行过深入的了解,特别是对东方上古神话传说、《楚辞》《诗经》与唐诗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闻一多呈现出以文学为中心,以民俗学、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为维度展开讨论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最终形成完整的东方文学史和文化史的体系。闻一多的《楚辞校补》《诗选与校笺》《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都是这方面的卓越的著作。

文学

闻一多

郭沫若在《闻一多全集》序言中还曾说道"最近吴辰伯先生把《闻一多全集》的稿子从北平给我寄了来,我费了两个礼拜的功夫,细细地校读了两遍,在这里面关于文化遗产的部分要占四分之三,对于文化遗产的整理工作内容很广泛,但他所致力的对象是秦以前和唐代的诗与诗人。"

文学

郭沫若

作为闻一多十几年好友和同事的朱自清在《闻一多全集》的序言中也认为闻一多的文学解读是诗歌为中心,从唐诗切入,兼及《诗经》与《楚辞》,并指出他的范围又延及《庄子》 《周易》等典籍。

而闻一多专门书写这些文章则是为了,通过对传统文化、文学典籍的关注,梳理并阐述民族文化的源头,深入解析民族文学符码蕴含的深层意义及发展流变的脉络。

二、以传统考据入手

1、闻一多的学术理论

闻一多先生对于学术解读方法,一般都是以传统考据为依托,郭沫若就此在序言中谈道"闻先生治理古代文献的态度,他是继承了清代朴学大师们的考据方法,而益之以近代人的科学的缜密。"

文学

清代朴学大师段玉裁

虽然郭沫若明确指出考据不是闻一多的终极目的,但同时也清晰地指出考据是他达到目的极其重要的手段。这就足以表明,考据方法在闻一多文学中的重要地位。

就其《伏羲考》而言,闻一多在方法上明显就采用了传统考据的道路,将语史学与历史学相结合的方法,也就是以训诂和史料考据为切入。

文学

《伏羲考》书图册

闻一多从传世文献入手,认为伏羲与女蜗的名字是战国时才开始出现在记载中,而且大多存在于东汉之前的典籍中。近代考古发现的古代石刻类、绢画类中人首蛇身交尾图像早已证明是伏羲、女蜗二人,但这种人首蛇身的超自然形体本身所蕴含的意义及其起与流变过程又是怎样?

闻一多《伏羲考》以此问题切入,首先考证传世文献,认为人首蛇身的伏羲、女蜗图像,在西汉初期已成为建筑装饰材料,这一点可以从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中得到清楚的说明,这足以表明这一传说渊源。

2、闻一多翻找早期文献

他接着又梳理早期文献,发现《山海经》中早已有记载"南方有神焉,人首蛇身,长如辕,左右有首,衣紫衣,冠旃冠,名曰延维。人主得而飨之,伯天下。"再根据郭璞注认为"延维"就是《庄子》中的"委蛇"。

文学

《山海经》书图册

据此,闻一多认为《山海经》记载的人首蛇身的神的样貌特征与画像中所表现的伏羲、女蜗二人之形象是相吻合的。然后闻一多把这一发现与芮逸夫、常任侠二人的结论相互比较,结合《山海经》对伏羲、女蜗形象的描述以及指出他们是苗民之神的记载,从而更深入地印证了芮逸夫、常任侠二人的结论。

文学

常任侠

然而,闻一多对这一问题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向更深入的方向延伸。他大胆提出假设,认为在半人半兽型的人首蛇身体式出现以前,必有一个全兽型的蛇身形象存在阶段。

他继续检阅相关文献,发现《郑语》有"夏之衰也,褒人之神化为二龙,以同于王庭"的记载,《周礼》有"交龙为涂"的记载,同时又考证出古代"蛇""龙"一体就是二龙相交演化出来的一种传说。

3、闻一多对于东方传统的理解

闻一多翻检文献后认为,在古代被奉为祥瑞的五灵中,凤麟虎龟,差不多从没见过成双出现的,唯独龙则不然。那么双龙频见的原因是什么呢?

闻一多认为"这神话不但是褒之二龙以及散见于古籍中的交龙、謄蛇、两头蛇等传说的共同来源,同时它也是那人首蛇神的二皇伏羲、女蜗,和他们的化身延维或委蛇的来源。神话本身又是怎样的呢?我们确信,它是荒古时代的图腾主义的遗迹。

"

文学

神话古籍中的謄蛇

那么,龙作为一种图腾符号是如何生成的,其演变过程又是怎样的呢?闻一多针对这一问题进而论道"龙它是一种图腾,并且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因为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因部落兼并而产生的混合的图腾。"

文学

双龙图腾

而且这种混合是一种化合式的结果,龙是由许多形象经过融化作用,形成了一个新的形象,在各个形象化合的过程中,龙图腾还保留着主干是蛇的明显特征,这一点也同时说明了蛇作为图腾符号在古代部族中的重要意义。这种化合式图腾的出现,与上古部落之间的兼并战争有直接的关系。

三、闻一多文化的探求

1、闻一多朋友们对于他的文学理念看法

闻一多对于东方文化的了解,在《闻一多全集》郭沫若的序言中得到清晰的体现,当臧克家在信中指责他在"故纸堆里讨生活",说他有了"考据癖",闻一多在回信中说"我比任何人还恨那故纸堆,正因为恨它,更不能不弄个明白。"

朱自清在《闻一多全集》序中引用闻一多给臧克家书信内容"你不知道我在故纸堆中所做的工作是什么,它的目的何在,因为经过十余年故纸堆中的生活,我有了把握看清了我们这民族、这文化的病症,你诬枉了我,当我是一个蠹虫,不晓得我是杀蠹的芸香。虽然二者都藏在书里,它们的作用并不一样。

"

文学

朱自清

他想要把"故纸堆"弄个明白,就必须走正统的朴学道路,必须从训诂和史料的考据下手,朱自清在序言中描述了闻一多的这一历程"抗战以后他,又从《诗经》《楚辞》跨到了《周易》和《庄子》,他要探求原始社会的生活,他解读神话,如《高唐神女传说》和《伏羲考》等等。也为了探求这民族,这文化的源头。

"

闻一多对传统文学的关注目的,是在于梳理出清晰的民族文化精神起源的脉络,这也正如他给臧克家的信中所说的那样"我始终没有忘记除了我们的今天外,还有那二千年前的昨天,这角落外还有整个世界。"于是,我们在闻一多的文学中,发现他已经"将诗和历史跟生活打成一片"。

文学

臧克家

由此可见,闻一多的目的不是为考据而考据,而是通过考据"这民族、这文化的源头",这就是他所说的"高级阶段",这里所谓的"高级阶段"也就涉及文化人类学,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文学人类学的视角了。

2、闻一多对于神话的执着

如闻一多的《伏羲考》就是在芮逸夫、常任侠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的,他在评价他们的特点和自己要继续做的时论时曾说"芮逸夫文章以洪水遗民故事为重心,而旁及于人首蛇身画像,常任侠文章则以人首蛇身画像为主题,而附论及洪水遗民故事。"

文学

芮逸夫

闻一多在此已经较为清晰地表现其,《伏羲考》采用的是人类学与考古考据相结合的方法。他在高度评价考古图像对伏羲、女蜗认识价值的同时,进而提出,人类学的视角对揭示伏羲、女蜗渊源流变的更深层意义"人类学报告了一个惊人的消息,说在许多边疆和邻近民族的传说中,伏羲、女蜗原是以兄妹而夫妇的一对人类始祖,总之兄妹配偶是伏羲、女蜗传说的最基本的轮廓。"

文学

伏羲和女蜗

"但人类学对这问题的贡献,不仅是因那些故事的发现,而使文献以连贯成一个完整的 有机体了。从前是兄妹、是夫妇,是人类的创造,是洪水等等隔离的,有时还是矛盾的个别事件,现在则是一个兄妹配偶兼洪水遗民型的人类推源故事。从传统来看,这件事太新奇,太有趣了。"从闻一多一再强调人类学在解决伏羲、女蜗民族始祖问题的价值来看,他对文学文化的解读重心确实如朱自清所说,闻一多的文章就是为探寻民族文化源头而存在。

四、闻一多先生多方考究出的文化历史

1、文献里的资料

闻一多利用考古石刻、图像材料,如武梁祠石室画像第一石和第二层第一图像、东汉石刻画像、隋高昌故址阿斯塔那墓室彩色绢画、新郑出土曇腹上部花纹、山东鱼台西塞里伏羲陵前石刻画像等与芮逸夫、常任侠提及的民间传说故事相结合,印证了民间传说中的兄妹即 传世文献中的伏羲、女蜗。

文学

隋高昌故址阿斯塔那墓地

然后又利用民俗学、人类学、考古学等跨学科交叉印证、相互比较补充,伏羲、女蜗"人首蛇身"体式蕴含的深层意义,从而更加深入地对文化大传统的""图腾符号的来源、流变及其与人类始祖神伏羲、女蜗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性解读,最后得出极有说服力的结论。

"

"图腾符号是伏羲、女蜗传说在无文字时代的最初形态,经由不断演变,最后才有了"人首蛇身"的始祖神形象的出现。这就从根源上解释清楚了伏羲、女蜗作为人类始祖神的源头与流变过程,同时也把神话传说中的"人首蛇身"始祖神的形象与中华民族大传统联系了起来,并得出神话传说是荒古时代图腾演变遗迹。

文学

学者梅琼林

自此以后,龙在历史与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原因所在,就自然明了。学者梅琼林对曾进行过极高的评价"《伏羲考》以出土文物,以及大量的人类学提供的材料为依据,证明人首蛇身男女二人两尾相交之象实乃伏羲女蜗,从原始人的思维方式、意识心态出发,指出由于图腾的崇拜而产生文饰自身以表虔诚的心理,使图腾的形态学考察转而揭示了一个民族传说的始祖,也使古代神话和历史传说中有关龙的许多问题的相关性存在一起得到了澄清。"

2、闻一多的旧文化中的新思想

早期的文化虽然没有详细的对相关资料进行抛析,但是因为从侧面去解读不少上古文化,

郭沫若先生在1982年出版的《闻一多全集》所做的序中曾说"他那眼光的犀利,考索的骇博,立说的新颖而详实,不仅前无古人,恐怕还要后无来者"。

对于闻一多先生的文学认知,不少的文学人士都给了中肯的评价,如他会为了解《诗经》里的情感生活,而专门去翻阅古籍,如为了解《庄子》里的抒情格调而去专门寻找意象与格律,其中他的《神话与诗》、《律诗底研究》都是对于格调这一抽象概念的文学著作理论。

文学

《神话与诗》书图册

也许就是这般对于文学的严谨与考究,才使得他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既能够传承传统的东方文化,还能发扬他那个时期的新文化,促使着旧文化有了新发展。

如所熟知的《闻一多全集》中,虽然都是论诗、谈美的文字,还有一些更是对于专门学术的论证,但是写出来的内容却是凝练淡雅,具有别致的思想理念,这样书写模式,很好的体现了出闻一多的深厚文学写作功底,而且还体现出了他自己独有的思想看法。

结束语:随着文学人类学解读的深入,就会发现东方文化在距今3000多年以前,也曾有过历时久远的前文字传统。尽管这一传统随着文字书写的兴起而渐被后人所遗忘,但其基因却作为一种文化原型, 以编码的形式植入文化命脉的深层。

正是有感于这一传统的历时之久与影响之巨大,国内学者叶舒宪先生一反,美国人类学家罗伯特雷德菲尔德对于大、小传统的界定,将先于和外于文字书写的文化传统,称为大传统,而将文字书写以来的传统,统称为小传统。

闻一多的《伏羲考》的学术价值正在于通过对龙图腾原始编码的准确解码,梳理清楚了史前"大传统"与文字时代记载的伏羲、女蜗始祖神这一"小传统"之间的渊源。

闻一多通过自己文学造诣,使得当时的文学发展得到了严谨的而有思想的发展,也为不少的古籍文献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闻一多全集》

《楚辞校补》

《诗选与校笺》

《神话与诗》

《唐诗杂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