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剛:降準符合目前就業優先的政策導向 存在進一步降息的可能性和空間

中國網財經3月13日訊(記者 趙雅芝)央行今日發佈公告,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降低社會融資實際成本,中國人民銀行決定於2020年3月16日實施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對達到考核標準的銀行定向降準0.5至1個百分點。在此之外,對符合條件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再額外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支持發放普惠金融領域貸款。以上定向降準共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元。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副主任在接受中國網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降準給了銀行一個長期的、低成本資金來源,將促進銀行加大資產端信貸投放力度,增強中長期信貸投放的能力。此外,低成本的資金來源也有利於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從量、價兩方面增強了銀行擴大貸款、支持實體經濟的可能性。

曾剛表示,疫情對小微企業的衝擊更加明顯,幫助小微企業度過難關,降低疫情對實體經濟的衝擊 ,就顯得尤為迫切。 此外,小微民營企業是我國就業的主體,有就業就有消費,所以降準支持小微民營企業也符合目前我國宏觀經濟政策就業優先的政策導向。

對於央行未來是否存在進步降息的可能,曾剛認為,從政策空間來看央行降息的可能性是有的。他表示,我國資產端LPR一直在調降,如果負債端一直不下降,那麼資產端的下行空間將始終受到負債端成本的影響。未來適度的調降存款利率,有助於增強銀行資產端利率下行的可能性。

但同時,曾剛也表示,存款利率下行也面臨實際選擇問題,我國目前可選政策工具仍有很多,降息是影響面比較大的工具,是否需要在目前這個階段推出仍需商榷。此外,存款利率下行也受到CPI制約,如果CPI較高,存款利率下行會進入實際利率的負利率區間。目前我國還沒有進入負利率區間的必要性,這也對進一步降息造成一定的制約。

結合以上兩方面的原因來看,曾剛認為我國目前有進一步降息的可能性和空間,但降息是否很快到來,還需要監管部門的權衡選擇。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