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则独善其身的意境是什么?

twinsing


穷则独善其身的意境是什么?

这个问题提得很好。穷则独善其身,其下半句话是,达则兼济天下,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上》(第九),意思是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都能得到好处。穷,不仅是穷困潦倒的意思,还包括身处逆境、人生不得志等。我认为,穷则独善其身的意境包括以下方面。

一、慎独。

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要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违反法律之事。在涉及小事的时候,要做到慎微,就是审慎于细微而能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在与人交流的时候,要做到慎言,就是说话要谨慎,不要说自己做不到的事。

二、择己。

要洁身自好、修身养性,使自己在道德修养方面更高尚。 要采取各种方式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时,在无力帮助别人的情况下,尽量做好自己的事,不麻烦别人,更不能作恶、害人。

三、出污泥而不染,不同流合污,不堕落。

人在逆境之中,特别脆弱,容易被诱惑。此时,也是对一个人人性的考验。一定要意志坚定,始终保持高洁的品行。如果意志薄弱,自甘堕落,那么,就将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永无出头之日,彻底把自己葬送了。这一点非常重要。

穷则独善其身,只是暂时的,阶段性的,只有真正做到这些,才能为达则兼济天下做好准备,迎接人生的春天。





圆梦之旅


这是享受人生的最高境界。虽然它的另一个对立面是“达则兼济天下”,但那是许多人都可以做到的——注意,是许多人,而不是所有人。

贫穷到了只够维持生命的时候,独善其身就是一种境界了。不给别人拖累,不给世界添堵,不让外部受伤,以平淡之心处事,以闲静姿态处境,以适应之心为人,这样的人,是高人。这样的高人实在太少。这样的境界我达不到。


杏坛耕夫也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出自《孟子,尽心上》。这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孟子游说各国的君主,实行仁政,对话时的经典对白。如果得志造福天下,不得志我也要洁身自好,绝不与腐败势力,同流合污。这句话,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是一脉相承的。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为民父母,与民同乐”“浩然之气,仁者无敌”《孟子》,在放在现代社会,应该可以这样理解,不发达的时候,做好自己就好了,做一个本分人,使自己的修养素质得到提高,尽力而为。发达了,广施善事,为社会多出一份力,多做好事善事,量力而行。

量力而行,也是一种处世哲学。人要认识自己,更要知道自身的局限性,或许这种想法比较消极,但是比较客观。试想你如果贫穷,每天都三顿饭而奔波,肯定不可能兼济天下,或许还吃不饱,自己都不保,哪里有时间和精力来热心公益,管他人乃至天下?这种自己顾好自己的存在方式,也是一种生活不是吗?

尽力而为,这也是的生存哲学,外圆内方,以通融谦让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内里则坚持理想,虽天下俱往矣,吾独傲然自立。做人要厚道,做事要活套,要有自己的目标,方方正正,有棱有角,更有自己的主张和原则,还要讲究策略和技巧,既不超人前也不落人后,或者该前则前,该后则后,能够认清时务,使自己进退自如、游刃有余。“知其不可而不为的、独善其身的聪明人”。(朱自清)

也许,这就是“穷则独善其身“的意境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