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被欺负的孩子,和父母有很大关系,别把孩子培养成“受气包”

数月前热映的电影《少年的你》,第一次将校园欺凌放上了大屏幕,引起了广泛热议。不少父母也因此有些焦虑,孩子在外总是表现得胆小怯懦,被别的小朋友欺负了,也不敢反击,怎么会这样呢?#

经常被欺负的孩子,和父母有很大关系,别把孩子培养成“受气包”

李玫瑾教授是有关研究儿童教育心理学的专家,她在教育访谈中曾说过这样子的一句话:孩子在学校受欺负,和家长的教育关系很大,怪不了别人!

经常被欺负的孩子,和父母有很大关系,别把孩子培养成“受气包”

不希望孩子变成“受气包”,平时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就要多加注意了,如果这样做,你的孩子就会越来越胆小怕事,容易被欺负:

1、总是给孩子负面评价

谦虚是中国父母的普遍思想,不管是外人的赞赏还是自己面对孩子的优秀表现,家长的第一反应往往都是“这孩子不行”、“不懂事”,甚至经常在孩子顽皮时给孩子贴上负面标签,指责孩子“什么都做不好”,或是“长大了也没前途”。

经常被欺负的孩子,和父母有很大关系,别把孩子培养成“受气包”

这些大人随口说出的言论,对孩子而言却是莫大的伤害,久而久之,孩子就认为自己确实什么都不行,面对他人毫无自信,胆子越来越小。

2、过度保护,让孩子怕这怕那

每个家庭里孩子都是全家人的宝贝,为了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有些父母会表现得过于焦虑了,不让孩子接触任何有危险的物品,反复叮嘱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说话,孩子十几岁了也不敢让他离开自己的视线。保障孩子的人身安全是正确的,但是过度焦虑会导致孩子对外界充满恐惧心理,面对他人时无法敞开胸怀,就会表现得相对懦弱。

经常被欺负的孩子,和父母有很大关系,别把孩子培养成“受气包”

3、父母不敢维护自己的权利

很多家长认为“退一步海阔天空”是传承多年的美德,遇到矛盾和纠纷,总试图通过自己的退让来息事宁人。不论对方的要求多么过分,父母也不敢或不愿让别人“没面子”,用忍让来解决问题。殊不知,当父母的都不敢维护自己的利益,孩子耳濡目染,又怎么敢对别人说“不”呢?对外人无原则退让的家长,孩子的个性通常都很温顺,与同学朋友产生矛盾,也不敢反击,变成“受气包”。

经常被欺负的孩子,和父母有很大关系,别把孩子培养成“受气包”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善良、勇敢,不懂得勇敢的善良,其实就是懦弱,被欺负了也经常不敢反抗,反而被人轻视。培养一个自信勇敢的孩子,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以身作则教会孩子如何处理争执

所有孩子人生的大部分“第一次”都发生在家庭中,学会如何处理争执也不例外。家庭生活中父母发生争吵是必然的,如果在争吵时采用暴力、辱骂等不良方式,会让孩子产生畏惧心理,不敢面对矛盾。

经常被欺负的孩子,和父母有很大关系,别把孩子培养成“受气包”

要让孩子明白,和任何人发生纠纷和争执都是正常的,可以表达自己的愤怒、委屈,通过与对方合理谈判的方式去解决矛盾。

2、对孩子要多鼓励、多肯定

无论是孩子取得了不错的表现,还是试图做一些有点危险的事情,父母首先要做的都是多鼓励、多肯定孩子的行为。

经常被欺负的孩子,和父母有很大关系,别把孩子培养成“受气包”

例如,每个孩子小时候都对通电的插座有好奇心,有些父母看到了会害怕得大叫让孩子远离电路,有的父母则拿来了只有较低电量的玩具帮助孩子理解“电”的作用和危险。经常得到积极评价的孩子,面对世界会更有信心,不容易被欺负。

3、敢于维护自己的权利

在排队时,你是否阻止过插队者?邻居发出噪音时,你是否上门提醒过?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会在孩子心中留下印记,敢于、善于维护自己权益的父母,是孩子学会勇敢面对坏人坏事的最好榜样。

经常被欺负的孩子,和父母有很大关系,别把孩子培养成“受气包”

面对不合理的事情、无理的要求,家长要做好孩子的表率,勇于说不,用智慧的方法解决问题,给孩子信心,让孩子敢于去争取属于自己的权益。家长也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品质和性格,这些对孩子的成长都有着很大的帮助,小爱推荐《儿童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绘本》《好孩子好品质系列好习惯养》帮助家长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经常被欺负的孩子,和父母有很大关系,别把孩子培养成“受气包”

【点击下方▼商品卡购买,享受粉丝特价】

经常被欺负的孩子,和父母有很大关系,别把孩子培养成“受气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