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三国时,蜀地本地人没有像五虎上将那样的名将?

大家所熟悉的“五虎上将”称谓于史无据。这

仅仅是《三国演义》为了突出这五个人威猛神勇而杜撰出来的美称。但曹操的“五子良将”却有相关说法,在《三国志》中有“...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的记载。

先看当时的蜀汉地理位置。

为何三国时,蜀地本地人没有像五虎上将那样的名将?


为何三国时,蜀地本地人没有像五虎上将那样的名将?


那为何蜀汉在当时没有四川本地人像所谓的五虎上将那般历害的人物呢?

这就要从蜀汉大环境来说,在刘备没取益州时,蜀地相比北方就很少有战事。相反北方却是军阀混战,你来我往地无止厮杀,所以北方烟尘弥漫,乱成一锅粥。而地处南方的蜀地却山清水秀,人民安居乐业

由此看来北方人真的是民不聊生。那普通年轻人的出路在哪里?基本上无外乎逃荒,占山为王做盗寇,或者漫无目的的东游西荡。而有点钱的则会聚众以剿匪为名招募流浪汉操练兵马。当时政府也无力管控,稍微有点条件的就蠢蠢欲动,偷窥着独霸一方。刘备就是在这种环境下玩成一个不可忽视的boss的。世人赞誉的关圣人说白了年轻时就是亡命之徒。史书上说张飞通文墨,貌美,其为官宦之后。刘备虽是织席贩履之徒,但其背扛“中山靖王之后”这块金字大招牌,就降服了关张这哼哈二将,借着张飞殷实家财,举起大旗就轰轰烈烈地干大事。这与“中山靖王”的先祖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何其相似:趁着天下大乱拉着狐朋狗友(樊哙是屠狗的,夏侯婴是赶车的)就去当英雄,去问鼎天下。所以这叫“乱世出英雄”!而且他身边一班文臣武将多为他的家乡人,汉初三杰中张良是河南新郑人,萧何是刘邦本县人,连韩信也是(今)江苏人。所有这些人都是生长在兵荒马乱的重灾区。

历史有很多巧合与重演。在明朝时朱重八也和家乡一众难兄难弟以催腐拉朽之势灭掉各路“反王”,驱逐元顺帝北逃,建立大明王朝,其开国主要元勋亦多为相知故交的“近邻(苏皖浙)”!胡惟庸与李善长是安徽人;胡大海、常遇春、蓝玉、汤和是江苏人;刘基等是浙江人。

由此我们还可以看出古代的权势是有派系的。当权者他始终重用自己的嫡系人马。

三国时派系尤为严重,操的曹家与夏侯家组成了嫡系,其余为旁系。刘备从北方带来的嫡系加上诸葛与魏延、黄忠等组成了嫡系。刘备攻取益州(一般指包括汉中、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地)之后,他对待与关张等万人敌同样勇武的非嫡系马操就明显不同,以至马操一直处于诚惶诚恐中,惊惧忧郁而死。那试想四川本地的将才大耳刘能够提拔吗?

有人说益州本身无猛将,我要说有!老将严颜以及后来追随孙紫须(戏称孙权)的甘宁(字兴霸)不是猛将吗?甘宁的身世,前半身亦是强盗,与关羽有一拼,都是亡命之徒,他也有过关羽冲颜良大阵类似举动,甘宁曾带百人冲过曹营,结果凯旋而归。有人说关羽武力值要强甘宁太多。这里我要严肃地告诉大家,我们所了解的武力值是《三国演义》虚构的,明明有些武力值奇高的人在另外一个地方竟莫名其妙地输给了武力值低一档的人,更有甚者连文丑都写成是关羽杀的。其实文丑死的时候,关羽已不在曹营。

为何三国时,蜀地本地人没有像五虎上将那样的名将?


那又有人问了,小编你勉强列举一两个武力值稍好的,那益州那么大怎么才这么一两个稍有名气的人?其实前面也说了,益州有汉中、成都的沃野千里,又有蜀道之难的屏障,北方虽血流成河,而益州在此间却如世外桃源。百姓安居乐业,人们怡然自得,大多数年轻后生脑子进水了才去当土匪強盗,才去流汗流泪地去练武参军!更何况益州“总管”刘璋也无深谋远虑,在他治下,他能高度重视军队建设,能练出精兵,能选出强将吗?

还有些人不服说,四川历来名将就不多。我只能说四川人乐于享受得天独厚带来的太平盛世,但在家国危亡之时,四川似乎一下子就要蹦出名将来。这不你看明朝末年,后金在东北虎视眈眈,李自成与张献忠在陕西燃起狼烟,这时就有一位名将挺身而出,而且还是女将!她就是在中国历史上正式拜将封侯的唯一女将——秦良玉!她曾挥戈北上驱狼逐虎,也曾让嚣张跋扈的张献忠吃尽苦头、寸步难行,甚至绕道而走(此时手握兵权份量轻,只能阻击、守卫)。

为何三国时,蜀地本地人没有像五虎上将那样的名将?

四川近代名将容小编在另外篇章中再娓娓道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