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大多有在家裡供奉祖先牌位的習俗,而大部分北方人沒有,為什麼?

用戶110457936302


說到南北就要了解歷史了,北方在古代就是遊牧民族,四處遷移!遊牧民族是沒有供奉祖牌先位的包括宗祠,後來中原人大多南遷了,中原人一直有供奉祖先牌位和建宗祠的文化,南遷後把中原文化很好的保留了下來!

中原人南遷或,北方人同樣也南遷到中原定居了下來,南下到北方各省,他們也帶來遊牧民族一些文化!所以北方人保留著他們之前的不建宗祠不搞神主牌位的習慣了!

南方現在有些地方也開始不供奉神主牌,因為文革的一大場洗禮!包括家譜在文革很多被燒了,現在有一些只有在地文史檔案館可以查,

也好多老人文革偷收藏起!

不過總體上講南方人的宗族觀點還是非常強的!改革開放後很多在恢復宗祠建設,家譜的重新的按老人口述及檔案館資料重譜寫!


寒梅秋葉


錯,其實,北方人也有供奉祖先牌位的習俗。

記的小時侯在山西老家,每年一到過年,我父親和我二大爺,就從櫃子裡拿出我們爺爺奶奶的牌位給供了起來,過完年的正月初五,把牌位收了起來,然後就是一大家人,出村送亡,可是,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麼你家就供爺爺奶奶,祖先的牌位為什麼不供?原因是,我們的老祖,是在山西的洪洞縣,大槐樹一帶,明朝移民,才遷徙到現在老家的居住地,我祖上,遷往山西北部後,一個村子又分成了各枝,祖墳因當年修張同公路,各枝又另立墳頭,沒等解放,我父親和我大爺,走西口又走到了包頭城定居。

向這樣的反覆遷徙,似想,祖先的牌位還能留存下來?

北方,真不同於南方地區,由其是內蒙古一帶,大部分群眾,全是從全國各地遷徙來的各省居民,向供牌位這件事情,連我都說不清先祖大名稱呼,更不用說孩子們了,但在山西老家,我四哥活著時,年年過大年還是要供奉先祖牌位的。


李德才21


我是河南汝陽人,我今年五十八歲了,我從小時後記事起,俺們那裡家家,一年四季都把上八代至現在\\,都會把自己家的祖宗牌位,並且寫上名字,就是上八代人的名字,爺輩奶輩名字,寫得清凊楚楚,掛在堂屋迎門正中間。面前擺上一個香爐。有空閒時間或過節氣,點上一支香,擺上供果,並且嘴裡唸唸有詞,然後跪下來,叩三個頭。如果滿八代人名字後,刪掉最上面一人名字,將自己已故的爺爺奶奶,填到最下邊。如此類推一代一代傳下去的。


尹佔斌


習俗是什麼?簡單地說,不過是為了生存而保留下來的習慣而已。越是危險的職業,習俗(有些應該說是行規)越多,比如漁民、獵戶、摸金校尉、土匪等。我爸年齡大了,幾年前到北京幫我接送過孩子,呆了一年時間。小區裡有個湖南的老人,也是給子女看孩子的,他們那裡農村一戶只有幾分地;我老家內蒙,我出生的那個村,現在一戶有100多畝地。和南方相比,內蒙貧窮也好,落後也罷,但地多人少,生存壓力小,所以內蒙在全國各地打工、做體力活的極少,絕大多數都是大學畢業後的白領。


說回正題,“南方人大多有在家裡供奉祖先牌位的習俗,而大部分北方人沒有,為什麼?”供奉祖先牌位的習俗越盛的地方,一定是地少人多,生存壓力大的地方,憑個體難以生存,需要團結更多的人。所以祖先、家族這些,就是最好的手段。這樣的標準,北方某些地區也適用。習俗,其實沒那麼神聖,也沒那麼優越,一切都是利益(利益有大有小),沒用、過時的習俗,很快就會被淘汰。不瞭解歷史,談習俗,很可笑。


王曉俊543


湖南寧鄉的。在農村自建房基本家裡都會擺上去世祖父母和父母的遺像,以前是黑白。現在都是彩色,剛過世的會掛上紅色綢緞。我是從小覺得有些害怕和恐怖氣氛的。雖然放在堂屋的牆上。還是覺得有些嚇人。有的就不會掛出來了。年節都是要祭拜的。


瀟湘豆411


一、根據基因測試結果,北方漢人的漢族基因純度87%,南方漢人為86%。因此,許多人所說的南方漢人比北方漢人更象漢族的言論,純屬無稽之談,純屬一廂情願。

二、至於祭祖方面北方人與南方人的差距,這個我也承認。我分析主要原因如下:

1、南方漢族的祭祖風是從海外華人處返潮的。1949年後,我們大陸從很大程度淡化了祭祖,比如破四舊,比如平墳,比如燒家譜,比如對鄉紳的態度等等。

而許多海外華人,尤其是唐人街等華人相對聚居區保持著我們的絕大多數傳統文化習俗(中華文化總體上是一體的,可還有個十里鄉俗不同的經驗說法。也就是說是有微小差異的)。在改革開放後,東南沿海地區國人又與海外華人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和互動。受他們的影響和祖輩的記憶,恢復了許多傳統,尤其是祭祖方面恢復的更多。而我們其他地區的國人與海外華人的聯繫,比東南沿海差的遠了,因而,祭祖意識和方式方法主要靠祖輩記憶,受海外華人的影響少多了,故恢復的就少多了。

2、東南沿海的富豪富翁比其他地區多的多。也就是說他們有更多的資金優勢,祭祖的許多內容是要花錢的。

3、漢族居中,四面八方都與我們的少數民族互相影響。北方人如此,南方人也如此,東南西北都如此,無非就是互相影響的對象不同,內容當然有差距。這個不是影響祭祖的原因。

三、有關其他

1、陝西關中祭祖的記憶

首先聲明我是1979年十九歲就離家求學和工作了。可是,由於生於一個老家庭,且是族長家庭,因而知道一些。

(1)、祭祖日程。一是大年三十下午人員相當齊整的上墳祭祖。二是正月十五上墳送燈。三是清明節上墳,並且修整祖墳。四是十月一日寒衣節上墳送寒衣。五是許多女兒孫女在這些時間點前幾日上墳。六是逢大事喜事上墳告知。七是遇白事反覆上祖墳。

(2)、比較認真的趨向。一是大家族相對認真和講究的多。二是離市縣城越遠的地方越認真和講究。三是這些年一些富人更講究和認真。四是城市人相對淡化。不過,不少人己經意識到無根的生存,浮萍式生存對生存質量的嚴重影響了。

(3)、從老人處瞭解一些過去的點滴。一是過去有廟有祠堂,有祖宗牌位,有家譜(一般五年一續)。無論在家裡牌位,還是祖墳上的祭祖,都是很莊重的。1949年至1965前之間逐步消失。許多人己難以續上家譜了。二是過去比現在更講究和認真。三是過去的祖墳綠化是很講究的。

(4)、近十幾年不少人在努力恢復傳統做法。尤其是退休人員的積極性很高。

2、對於祭祖的認識

我認為應該把握好分寸。比較認真和講究是很有必要的,千萬不可無所謂。只有這樣,一是才生存的有根有努力方向,不然會心裡空落落的,不知自己來自何方,不知自己去往何處,一不小心就與動物差不多了。二是我觀察越不講究的人,越易懶散和走極端,越易玩世不恭,人丁越易斷。

但是,也不能太過於講究。如果太過於講究了,一是財力上不一定供得上。二是花費時間和精力太多,會影響正常生產和生活的。三是會成為神神叨叨的人的,甚至會不知怎麼生產和生活了。


魚磊衛靜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薩沙在俄羅斯的冬宮博物館,曾經看到一件極為氣人的事情。

這裡面一個展品,竟然是中國人某家的祖宗牌位。

在我們南方,搶走別家祖宗牌位,同挖祖墳差不多,是對一個家族最大的侮辱。

因為祖宗牌位等同於祖宗,平時都供奉在祠堂內,定期要小心擦拭灰塵,過年過節都要全家甚至整個宗族祭祀。

當年日本鬼子打到中國南方,什麼地方都放火燒,但一般不會燒祠堂,也不會燒祖宗牌位。如果真這麼做了,這個家族就要不惜代價同你拼命。

道理就是這樣。

對於南方人來說,祖宗牌位在古代是很重要的,由此形成風俗。

但北方為什麼很少有?

說通俗點,就有些不好聽。

北方並不是沒有這個習俗,很多地方是有的。比如薩沙知道山西很多地方有,山東一些地方也有,但也有很多地方沒有。

為什麼呢?

根據中國歷史來看,中國南方才是真正漢族的地盤,幾千年來人口流動有限。

尤其是一些山區,基本沒有人口流動。

而北方由於異族入侵,人口流動大,遊牧民族也不斷混雜。

比如五胡亂華時代,胡人逐步融入北方漢人,還有後來的契丹、鮮卑、女真、蒙古等等五花八門的民族。

有一些人說,北方很多地方都是所謂漢化的胡人。

這種說法雖誇張,但確實北方在古代長期被胡人攻打和佔領,民族習慣很大淡化。

以北京為例,在滿清時期,旗人高達百分之九十,被稱為滿城。

這些遊牧民族哪裡有這種風俗,當然不會搞這些。

中國最純的漢人是福建的客家人。

當地客家人的父系結構中,中原漢族約80.2%、畬族約13%、侗族約6.8%。一般認為,客家人是中原漢人。他們從秦朝到宋朝初期,是目前中國最為純正的漢人。

因各種原因分幾次南遷,到達中國的廣東、福建、江西三省交界處定居下來。一說客家話,就是古中原話。


薩沙


中國南方,在家祭祖是最古老也是最原始的習俗。在北方則不是,這不是因為北方人不好祭祖,而是北方人在歷史上一段時期,統治階層不允許家庭祭祖所造成的。

(湖南沅水流域家中祭祖)

有人把北方人在歷史上的遷徙聯繫在一起,說是中原人遷徙或是避難到南方,也就把北方的祭祖習俗也帶到了南方。這種說法是因對歷史關於祭祀方面的知識不瞭解所致。歷史告訴我們,事情恰恰相反,是北方人或是避難,或是遷徙,來到南方以後,受當地風土人情的影響,入鄉隨俗,才開始在家中設神龕祭祖的,包括後來北方一些地方興起的家庭祭祖活動,也是受到南方諸族風俗的影響。為什麼這樣說呢?

從上古時期開始,北方部落首領的統治權,排重要位置的不是經濟、政治、軍事的支配權,而是祭祀權,也就是今天所說的神權。至今,世界上一些國家的宗教神權依然是至高無上的。擁有了部落的祭祀權,才能經濟、政治、軍事的支配權。也就是說,當時的祭祀權是至高無上的。因此,北方的祭祀權就牢牢掌握在統治階層手中,民間是不允許祭祀的。歷史學家的研究證明了這一點。夏、商、周時,不允許民間有祭祀活動,其中就包括祭祖。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周禮實施不下去,諸侯各自開展祭祀活動,如宋襄公祭次睢之社,魯季氏之旅泰山,時人皆認定為“淫祀”。諸侯尚且如此,民間就更不能私自舉行祭祀活動了。祭祀在北方統治者與當時的士人階層眼中是一種權力的象徵,一種“禮制”下的精神統治。

(南方家中祭祖)

《禮記•曲禮下》:“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淫祀”的意思古人解釋為:不合禮制的祭祀;不當祭的祭祀,妄濫之祭。在古代,北方的祭祖必須要有祭祀的場所,稱為祖廟,後來發展成為宗祠,家庭之中不可“淫祀”。要祭祖先必須在祖廟之中祭祀。

歷代的北方的統治階層把南方人視為“蠻”,意思就也是不講“禮制”,其中最主要的一條就是在祭祀方面,稱其為“其俗好淫祀”。這種不同的風俗,實質就是當時南北的文明差異。南方諸族當時不僅家家戶戶祭祀祖先,且“好鬼神”,把當時不能解釋的自然現象以為是神鬼所至,立壇或祠祭祀。

歷史上,從上古部落時期到封建社會禮教制度下,可以說,北方祭祀活動政權和禮教的束縛太多,規矩太嚴,一不小心就要掉腦袋,甚至株連九族,誰還敢私自祭祀?而南方諸族的各種祭祀活動就要自由得多,有時甚至可能隨心所欲,想敬奉誰就敬奉誰。如南方的“儺祭”本為“鸞祭”,也就是祭祀鳥神,祈禱農業生產獲得豐收。到了北方,時人以南方音記,把南方“鸞”字音,記成了“儺”字,其本來意思也變成“驅逐疫鬼”的一中行為,一種儀式。漢朝時,每年的臘月宮廷裡都要舉行“儺”活動,就是舉行驅逐疫鬼儀式。

(南方家中祭祖)

在南方諸族之中,現在還有一些地方,尤其是少數民族地區,還遺存秋收之後,歲末年尾既舉行家族的大型祭祖活動,也有家庭舉行大型祭祖活動,稱為“慶祖仙”。也就說明,南方的家庭祭祖不是北方帶來的,而是南方固有的最古老也是最原始的習俗。

總之,南方人大多有在家裡供奉祖先牌位的習俗,而大部分北方人沒有,這就沒有什麼奇怪的,是歷史原因所造成的。因此,那種持中原人遷徙到南方後,把家庭祭祖習俗帶到了南方的觀點也是站不住腳的。


關山聽風


南方人買房基本上是兩套靠在一起,一套給老人住一套小夫妻住,老人與小夫妻既不會因為飯菜口味不同而爭吵又可以互相關照,老人住的那套一般有一個房間專門用來供奉祖宗牌位



廣東靚仔10000


其實不能說北方沒有在家裡面祭拜祖先排位的習俗,只能能說北方城市很少會有人在家供奉祖先排位,只有在農村的一些宗族長輩家中都是供奉的有祖先排位,每逢清明、鬼節或過年之時都會進行祭祖。

與之相對比的南方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有供奉祖先排位的習俗,便是在城市裡面也有一些老人會在家裡供奉上祖先的排位。

只不過北方的沒有南方普及罷了,而之所以會造成這種原因,是因為兩地受到了傳統文化的影響。

古時候南方地區被稱為南蠻,因為在中原人看來,南方人有時候做事不合禮節,有時候做事方式也非常野蠻粗糙。

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雙方在祭祖的原則還有方式上有著很大的不同。比如說當時北方只有一個宗族的長老,或者說一個國家的主人才有祭祖的權利,普通人是沒有祭祖的權利。

而且祭祖時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必須要在特定的節日按照特定的順序一步步的走完。而南方則是任何人都可以祭祖,想什麼時候上炷香就什麼時候上炷香。因此中原人覺得南方人如此做法太過於粗鄙。

比如當年周天子在分封諸侯國的時候,諸侯王雖然手中有兵權政治權,但是他們唯獨沒有祭祖權,因為祭祖的權利只有在周天子的手中。

在當時的世俗認知中,即便周天子手中並沒有多少軍隊,諸多諸侯國還是要遵循朱天子的意思,畢竟周天子手裡掌握著祭祖權。也就相當於周天子所做的一切代表著祖先的意願,作為子孫自然不可以違反祖先的意願。

有一些諸侯王即便想要祭祖,也要在周天子之後。雖然他們手中軍隊強大,但是絕對不敢無視祖宗的規矩。

不過在當時周天子尚未涉足的南方,任何人都有機資格祭拜祖先,因此讓北方人認為他們此地太過於粗蠻,也就有了南蠻之稱。

不過後來隨著周天子皇室衰落,便開始有些諸侯國根本不遵循周天子的禮數自己祭祖,而當時這種行為也就是公開在挑戰周天子的權威,這要比直接不聽從周天子的命令還要過分。

雖然周天子的禮儀崩塌,不過人們仍然形成了一個認知,只有權力高的人才有資格祭祀祖先,而這樣的一個習慣也作為風俗流傳了下來。比如在清朝末年人有保留著只有皇帝才有資格祭天,祭泰山。

其他的一般官員除非得到了皇上的預批才有資格去祭拜泰山。受到這方面的影響,在北方農村也只有那些資歷較老的長輩才有資基資格祭拜祖先,普通的人是沒有資格祭拜祖先的。

因此在農村也就存在著一個現象,只有一個宗族的長老家裡面放著有祖先的排位,而且也只是等到特定的節日會對祖先進行祭拜,平常人的家裡面根本沒有這些祖先的排位,按照標準來說他們沒有資格供奉祖先的排位。

與之相對比的南方則有所不同,南方並沒有所謂的宗族領導才有資格去管理祖先的宗祠,任何人都有資格祭拜,所以在南方很多人的家裡面都有祖先的排位。

而且南方在祭拜祖先的時候,也不一定會按照特定的節日。比如家裡面有什麼好吃的東西可以供奉或說對先人比較思念了就會上炷香。

所以正是因為這一點原因給大家造就了一個認知,南方人才比北方人更喜歡祭拜祖先。


分享到:


相關文章: